簡體版 繁體版 第五章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_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第五章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_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校園妖孽狂龍 絕色痞妃:踹掉腹黑王爺 閨園甜居 極品小散修 博德大世界 峰迴路轉的愛 蜜戀,豪門小貴妻 販賣絕版花美男 沖喜側妃,王爺請憐惜 刀鋒瀝血

第五章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_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與繼續加強以德治國就猶如輪之輻輞,翼之骨羽,缺一不為。法律的剛性與道德的柔性相輔相成,國家和社會的現代化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一、法律體現的是底線道德,法律不能自動生成,法治不能自動發揮作用,立法、執法、守法整個過程的有效運作離不開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

必須加強執法、司法隊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執法和司法隊伍是依法治國的現實詮釋者,只有堅持不斷地開展對執法、司法隊伍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證他們成為自身硬、敢碰硬、扭轉社會風氣、維護法律尊嚴的衛士。“打鐵必須自身硬”,執法和司法人員不但要有鐵的紀律,還要有鐵的意志,不但執法有力、司法有度,還要品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只有這樣,才能生動鮮活地詮釋社會主義依法治國的理念。執法和司法隊伍只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讓人民群眾在每一次執法中看到公平正義,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才能充分體現依法治國的剛性,才能有效激發社會正能量,在社會上吹起高尚道德之陣陣清風,吹走縈繞人們心頭的道德霧霾,重拾道德升勢,重建道德高地,逐步形成風清氣正的道德環境。

必須加強黨和國家各級領導幹部的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是一塊硬骨頭,改革的艱難對黨和國家各級領導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繼續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勇涉險灘不退縮,甘涉險灘不後悔。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這就是說,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是天賜的爵位,社會的官職是人授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養自己的品德之後,社會的爵位也就會隨著得到。現在有些人,修養自己的品德只是作為幌子,目的是獲得人授予的爵位,在得到爵位後,也就不要道德品質了,這是極端錯誤的,其結果一定是毀掉自己的一生。

必須加強全社會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既是法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法治教育以塑造知法守法的“法律人”為目標,思想道德教育以塑造全面發展的“社會人”為目標。要讓孩子們“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要讓青年在“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上下功夫,要讓工人“始終做弘揚中國精神的楷模”,要讓幹部“用自己的

模範行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眾、帶領群眾”……這些都需要道德教育。法律是最低標準的道德,高尚道德的光輝總是閃耀在法律之上。法治社會僅是一個良序社會,而德治社會才是一個幸福社會。在法律調節不到的領域,道德良心起著關鍵作用。德彰法弱則民惘,法彰德弱則民離。法治助力德治,德治完善法治。

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先進道德的引領

《中國共產黨章程》第2條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為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中國共產黨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第3條規定了黨員必須履行的八項義務,包括:“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克己奉公,多做貢獻”; “自覺遵守黨的紀律,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保守黨和國家的祕密,執行黨的決定,服從組織分配,積極完成黨的任務”; “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勇於揭露和糾正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堅決同消極腐敗現象作鬥爭”;等等。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時起,嚴格遵守黨章,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在建設時期,始終保持著共產主義先進道德本色,鑄就了光輝的中國革命道德。無論是哪個時期,無論面臨多大的困難,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講理想,講紀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道德衝鋒在第一線,時刻模範踐行社會主義先進道德,尤其在面臨危險時,“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置個人生死於不顧,“軍令如山,將士用命”。目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中國共產黨人依然會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社會道德的中流砥柱。他們將會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先進道德,用先進的道德行為感召世人,引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向上攀升。

三、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並進並行,可以克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內建的道德病

西方資本主義從產生、發展到實現現代化的過程產生了諸多道德問題。這些道德問題給生態環境和世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傷害,突出表現為對人性的誤導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一方面,現代制度建設的基本理據是由自由主義提供的。自由主義標舉自由與人權,

允諾“給個人以最大自由”。個人自由的界限就是他人的自由,即只要你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怎麼都行!西方現代性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給對方設定“自由”,主張“己所欲,施與人”,這是一種“我自由”而非“彼自由”的虛假自由。另一方面,“資本的邏輯”將科學技術看作一種牟利工具,肆意地使用科學技術造成對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而且很多破壞是不可修復、不可逆的,嚴重偏離了為人類謀福祉的美好願望。加強以德治國可以讓每一個人從良知出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西方現代化的這些道德病。另外,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西方曾經非常質疑,認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在本質上不是一回事,社會主義要求“利他”,市場經濟要求“利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時至今日,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社會的良好運轉,向世人展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成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賦予市場經濟以嶄新的形式。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黨的領導,歸功於人民的辛勤勞動,更歸功於中國共產黨人從革命到建設,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身先示範,對人民進行的堅持不斷的思想道德教育:實事求是、堅持真理、嚴守紀律、服從組織、無私奉獻、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熱愛科學、勇於探索、嚴於律己、保持節操……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德法並行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道德在心、法律至上”的原則。憲法是國之重器,黨章乃黨之重器。依憲治國,以章治黨是法治和德治的出發點。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黨章鮮明,省察自糾。法不阿貴,章不阿貴,不論誰,只要違反了法律,弱化了黨章要求,必嚴懲不貸。道德滋養法治精神,法治體現道德理念。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當前,法治與德治的輻輞關係、骨羽關係深刻體現於培育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8700萬中國共產黨黨員只有勇做先進道德的中流砥柱,身先士卒,引領社會主義社會每一位公民知法守法、懂法敬法,才能全面推進法治社會的實現。守法有責,彰德有責,責任意識、擔當意識考驗著每一箇中國共產黨黨員對共產主義信仰的忠誠。“蹄疾而步穩,勇毅而篤行”,能否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知法守法、懂法敬法,把行為匡正於法律之中,崇德向善,求真向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8700萬中國共產黨黨員共同向人民作答的歷史考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