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五章 胡雪巖的借力使力絕學

第五章 胡雪巖的借力使力絕學


地府臨時工 中毒 武林客棧 鬼話連篇的婚約 焱火神尊 萬仙浮屠 逆天傳奇 鬼帝的逆天狂妃 網遊之逍遙盜賊 現代殺手古代遊

第五章 胡雪巖的借力使力絕學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就是說,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所以,當自己山上的石頭不能雕琢成玉器的時候,那為什麼不借助於別人山上的石頭呢。有時候自己辦不成的事,也可以藉助於別人之手來完成,這就是借力使力。會借力使力的商人絕對是一個聰明的商人,因為他知道僅憑一己之力是有限的,只有藉助於別人的實力才能壯大自己。

借橋借路,實現共贏

胡雪巖語錄:放長線才能釣大魚,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2004年7月,tcl冰箱和農夫山泉冷飲正式互相合作,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瘋狂的促銷熱潮。tcl為了使農夫山泉答應和自己合作,在大型的宣傳活動中邀請了農夫山泉一同參與,在活動中,tcl將農夫山泉的飲料放進冰箱,讓購買冰箱的消費者可以免費品嚐飲料,以此來宣傳自己冰箱的“保鮮”效果,而農夫山泉藉助此活動也大力地宣傳了自己的飲料。雙方各自獲得了自己的利益。tcl冰箱就是藉助了農夫山泉這條橋,於是實現了與農夫山泉的雙贏結局。

美國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你的對手,那就加入到他們中間去!”現代化的競爭早已不再是簡單的“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層的合作與競爭,只有與對手既合作又競爭,才能實現雙贏。

21世紀不再是個單打獨鬥的世紀,而是一個合作的世紀,所以,只有合作,在21世紀的競爭中才能獲勝。所以21世紀需要的也是合作型的人才,不再是以前的“獨行俠”了。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分工、國際化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不再是一個國家或一家企業就能生產出來的。比如日本的本田車,發動機是日本生產的,但是輪胎也許是美國的,車殼也許是中國的……所以,儘管本田是日本的名車,但是它的完成卻需要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提供零件。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是國與國之間不合作,怎麼能生產出這種車呢?

所謂與人合作達到共贏,也就是借別人的路,借別人的橋達到成功。胡雪巖深知這一點。他開的響譽南北的大藥店胡慶餘堂就是依靠他的一個極盡揮霍還特別好賭的紈絝子弟親戚劉不才之手建立起來的。

胡雪巖有一個妾,叫芙蓉。祖上開了一家很大的藥店,傳到她父親這一代的時候,由於父親去世,家道就中落了。而她的一個外號叫劉不才的叔父繼承了這家藥店,但劉不才本來就是一個紈絝子弟,極盡揮霍還特別好賭,藥店無法維持,常常以借貸為生。但人倒挺有骨氣的,因為芙蓉是給胡雪巖做妾,所以不願認胡雪巖這門親戚,他手裡握著幾張祖上傳下的祕方,心裡還想著有一天要重振家業。

芙蓉嫁給了胡雪巖之後,劉不才的賭性依舊不改,芙蓉都不想認這個叔叔了。但胡雪巖卻一心要認這門親,因為時值亂世當口,軍隊行軍打仗,轉戰奔波,一定需要防疫藥。同時,戰爭過後定有大疫,逃難的人生病之後要救命,也需要藥物。於是他憑著自己的眼光,一下子就看出藥店生意在此時將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財源。並且開藥店還有活人濟世的行善積德的好名聲,容易得到官府的支援,在為自己賺錢的同時,還能為自己掙得好名聲,何樂不為?

但是胡雪巖不懂藥店,但這不要緊,劉不才懂啊,只要能夠將他收服,迫使他改掉身上的毛病,他就可以當家,而且他手上的那幾張祖傳祕方也正好可以充分利用。於是胡雪巖擺了一桌認親宴,給足了劉不才面子,就在這場宴席上談妥了藥店開辦的地點、規模、資金等事項。胡雪巖的胡慶餘堂就這樣立起來了。於是,胡雪巖借劉不才這一條橋建立起了自己的藥店,而劉不才藉助胡雪巖這一條橋卻戒掉了賭,成就了自己的名聲,這就達到了雙贏。

在胡慶餘堂建立之初,名聲還打不出去,於是,胡雪巖給胡慶餘堂做了一次特殊的廣告。在雍正時期,每一年舉子們春闈的時候,三場考下來,舉子們都站不起來。於是就有一個藥店託內務大臣面奏皇帝,說願意免費送這些舉子們丸散丹膏。皇帝當然很高興。於是這個藥店就派人站在門口,發放這些藥品,這些藥品上都有“奉旨”的字樣,也有藥店和藥品的名字。那一年舉子們的身體果然好了許多。這一下,他的藥有名了,更令人叫絕的是,這些舉子們來自全國各地,這個藥的名聲就這樣傳播到各地,成為了中華名藥。於是胡雪巖也按照這一思路把“諸葛行軍散”的藥物送到軍營,而軍營裡那些當兵的來自全國各地,並且部隊到處流動,這些所到之處,就把胡慶餘堂的這種“諸葛行軍散”介紹開去,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胡雪巖的胡慶餘堂就名聲在外了。等胡慶餘堂有了名聲之後,胡雪巖就把這種“諸葛行軍散”低價賣給“糧臺”。“糧臺”是軍隊的後勤,負責軍隊的傷員的救治。從中胡雪巖大賺了一筆。就是這種借橋借路的方法,讓胡雪巖的胡慶餘堂事業蒸蒸日上,其實還不止這些,胡雪巖的所有生意,都堅持這樣的一種原則,藉助於別人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與別人達到雙贏的境地。

一日一心得:

既然獨贏不了天下,那麼就共贏吧。這是每一個生意人的想法,但是實行起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要想與別人一起來分享利益,那需要一種寬廣的胸襟,而胡雪巖就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胸襟,所以他才能做成常人做不成的事。

把握時勢,成就英雄

胡雪巖語錄:順勢是眼光,取勢是目的,做勢就是行動。

歷史的規律表明,每當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都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它必然成就偉大的歷史人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時勢造英雄。拿破崙之所以偉大,是由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這一件大事所造就的。時事給了他機會,同時他又真真切切的把握住了機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恰巧拿破崙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假如不曾有拿破崙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

而什麼是時勢呢?時是指時間,勢是指形勢。時勢造英雄就可以完整理解為特定時間產生的特種形勢能夠給人創造特殊機會,從而造就英雄。

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當事人在時勢面前要能抓住時勢提供的機會,要不然,也成不了英雄。就像拿破崙一樣,要是拿破崙抓不住法國大革命這一事件的機會,他再有多大的能耐,也成不了英雄。

因此,在商場上,要想成為商業英雄,首先要能先知先覺,敏銳捕捉商機,這商機就是時勢,其次,要遵從商業規律,同時,要有充分的創業準備,然後,順勢而為便可水到渠成,成就一番大事業。史玉柱的創業經歷就能恰到好處說明這點,史玉柱抓住保健品盛行的機會,創業早期成功推出腦黃金,但公司盲目擴張,終至破產,負債數億。同樣在保健品市場,他祕密策劃,東山再起,腦白金和黃金搭檔亦大獲成功。然而,在腦白金和黃金搭檔鼎盛的時候,他抽身而出,出售腦白金和黃金搭檔給段永基,成功套現。幾乎同時,敏銳發現網遊的巨大商機,周密籌劃,果敢投資,自主研發,成功推出征途遊戲,重拾巨人舊夢。他是個典型的商業天才,他每次都能踩準商業時機,順勢而為,讓自己完成了從it到保健品,再到網際網路的成功蛻變。他的故事,無疑是時勢造英雄的完美註釋。

而胡雪巖也是一個時勢造出來的又能把握住時勢的英雄。

胡雪巖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太平天國混亂的時代,是一個清政府極其**且貧窮的時代,是一個海禁大開的時代,也是一個向西方學習的時代。

太平天國的混亂,引起整個社會的人口流動,財富大變遷。有的人富裕了,也有的人貧窮了。有的人整天惶惶不安,忙於逃命,而有的人卻發現了戰亂中的商機。胡雪巖根據時勢的發展情況判斷太平軍是不會持久的,官軍早晚要把他們打敗。既然天下大勢是這樣,那麼想做大生意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官軍打勝仗。胡雪巖認為:“只要能幫官軍打勝仗的生意,我都做,哪怕虧本也要做。要知道這不是虧本生意,是放資本下去。只要官軍打了勝仗,時勢一太平,什麼生意不好做?到那時候,你是為朝廷打敗太平軍出過力的,公家自會報答你,做生意處處給你以方便。你想想看,這還能不發達?”

可也正是太平天國這一場戰亂,導致人們流離失所,田地荒蕪,人們沒有田地可種,但是仍然要吃飯,那麼這時候辦典當業肯定有錢賺,於是胡雪巖就開起了典當業,典當業的生意紅紅火火。同時,由於戰亂,糧食成了人們最緊要的問題,胡雪巖把握住這一商機,做起了糧食生意,也大賺了一筆。這些都是太平軍的戰亂帶給胡雪巖的賺錢機會。

此時的清政府,官可以用錢來捐,正是因為官職是用錢捐來的,所以,等捐的人一上任之後,就無所不用其極地搜刮老百姓,因此,當時的清政府上至封疆大吏,下至獄夫走卒,沒有哪一個不貪汙受賄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當時官場的真實寫照。胡雪巖就是因為資助王有齡捐官成功而獲得了官場的靠山,從此使自己的商業利益與官場中人的功名利益緊緊地聯絡在了一起,使得那些朝廷命官心甘情願地幫助、支援、關照胡雪巖的生意。而王有齡、何桂清等人的升遷和享樂無時無刻離不開胡雪巖,轉糧撥餉、籌款購槍,所有的生意,無一不可讓胡雪巖堂而皇之地去做。因為這些人也正眼巴巴地盼著胡雪巖能夠做這些生意,並且希望從中漁利。

同時,此時的清政府也極度地貧窮,由於國內連年戰亂,而外又有一系列的西方列強來侵略中國,簽訂一些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使得國家的財政收入十分有限,戶部一年應該有四千萬的收入,但實際連三千萬都不到,並且這些錢拿去賠款就差不多了,所以國家赤字很大,國家財政已經到了幾乎崩潰的境地。而太平軍一起,為了剿滅他們,清政府不得不招兵募勇,一下增兵十幾萬,但是糧餉就成了朝廷面臨的最大問題。由於國庫空虛,當然只好找地方政府籌集,叫做協餉,也就是由未受戰亂、世面比較平靜的省份幫助籌集軍隊糧餉。但是,由於當時的戰亂問題,這些協餉不可能運送現銀到戰爭前方,那麼就得依靠當時的錢莊了,由於胡雪巖與官場的關係,那麼運送協餉之事也就非阜康錢莊莫屬了。

清政府在外國的堅船利炮下,不得不開放海禁,允許外國商人進入中國境內經商。於是,洋槍洋炮挾著西方的工業品滾滾流人中國市場。也許是從來沒有見過外國人,也許是被外國的堅船利炮打怕了,當時中國人對洋人就有種畏懼心理,哪還敢和他們去做生意呢。胡雪巖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洋人雖刁,刁在道理上。只要佔住了理,跟洋人打交道也並不難辦。於是他抓住這一機會,與洋人做生絲生意,與洋人做軍火生意,許多人不敢為的事,胡雪巖都敢為,並且也大大地賺了一筆。

由於外國的堅船利炮把清政府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驚醒了,相對於洋槍來說,當時清朝官兵的刀劍殺傷力太小了,為了使國家強大起來,一批有識之士開始把眼光瞄準了西方,向西方學習,一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在全國從上而下實行起來了。

此時胡雪巖的官場靠山是左宗棠,左宗棠任閩浙巡撫之後,大力發展洋務運動,在福建建立船政局,建造輪船。胡雪巖負責引進技術和裝置,因此,他發了技術及裝置引進財。這一系列的時勢在一般人看來,都是大難,但是對於胡雪巖來說,卻是一種絕好的機會,而他也抓住了這些機會,所以,這些時勢也就造出了他這一位英雄。

一日一心得:

時勢帶給我們的是挑戰,但同時也是機會,只要把握住了這些機會,那麼,肯定會有大作為。

巧借東風,實現自己的目的

胡雪巖語錄:若是手下自己想要去做,事情辦理起來就特別容易。

公元208年,曹操率領80萬大軍揮軍南下,駐紮在長江中游的赤壁,企圖打敗劉備以後,再攻打孫權。劉備於是採用聯吳抗曹的辦法,與吳軍共同抵抗曹操。當時,孫權和劉備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將廣,處於壓倒性優勢。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和孫權的大將周瑜,商討破敵良策,兩人不謀而合,都主張用火攻,才能打敗曹操。最後諸葛亮借來東風,一舉將曹操軍營的戰船燒個一乾二淨,岸上的營寨也被燒著,兵馬損失不計其數。在煙火瀰漫中,曹操倉惶逃命,從小道逃回許昌。

後世就用“東風”來比喻成就謀事的外部條件。也就是說,有時候我們自己不能辦成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就藉助於外部的力量,也許就能辦成了。

當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率領的湘淮軍勢如破竹,快要肅清太平軍的時候,令這些將領頭疼的問題也來了。

按照清朝規定,每一次戰爭結束的時候,要辦軍費報銷,由兵部和戶部負責,為了這一件事,兵部和戶部還特意設定了書辦一職,專門負責這一件事。但是這為什麼令帶兵的將領們頭疼呢?因為這件事非常麻煩,並且每一個將領經手的軍費都是成百上千萬兩,貪汙什麼的肯定會有點,如果被這些書辦查出來了,如實稟報朝廷,這位將領不但沒有功勞,恐怕連性命也不保了。所以,為了做些手腳,就必須向這些書辦照例奉送“部費”,這樣就一切不用費心了。所以在太平軍快要肅清之際,這些書辦個個額手相慶,因為他們可以從中撈到油水了。並且他們認為湘淮兩軍,大都來自於民間,並不知道軍費應如何報銷。於是有人就出頭,邀約戶兵兩部的書辦,商定了包攬的辦法,多僱書手,備辦筆墨紙張,專程南下,就地為湘淮兩軍代辦報銷。這些書辦認為這是利人利己的兩全之計,必定為湘淮兩軍所接受。

左宗棠在剿滅太平軍的過程中前後用了七千萬的銀子,如果照例致送,就得二十萬銀子。左宗棠不願意拿這種錢出來,加之他生性耿直,有錢也不會去交。於是他找胡雪巖商量對策。

胡雪巖就建議左宗棠要曾國藩去頂,因為曾國藩是協辦大學士兼領兩江總督,也算入閣拜相,位高權重,如果曾國藩的湘軍不報銷軍費的話,其餘的人也就可以不報銷了。但左宗棠卻認為曾國藩怕別人說閒話,必定不肯貿然奏請免辦報銷,惹起無謂的麻煩。

於是胡雪巖又想借助司官的力量把這些書辦擋回去。而他認定的人選就是杭州人王韶,因為這個人很能幹,也很圓滑,人緣不錯。並且戶部左侍郎沈桂芬是他鄉試的座師,很照應這個門生,所以他在戶部很紅。胡雪巖認為由他去說,肯定能成功。胡雪巖為什麼會這麼肯定王韶就會去說呢?

因為胡雪巖認為,王韶有才幹,但是他的這種才幹不是腹有經綸,而是在政務上遇到難題,能有切切實實的辦法拿出來,至少也能搪塞得過去。但是做京官憑才幹不如憑學問,因為憑學問做京官,循資推轉,處處得以顯其所長。翰林做到兼日講起注官,進而“開坊”升任京堂,都可以專折言事,更是賣弄學問的時候。也許一道奏疏,上結天知,就此飛黃騰達,三數年間便能戴上紅頂子。而憑才幹做官,就沒有這樣便宜了!所以王韶做了四年的郎中了,還只是郎中,於是他就想外放。

因為外放做知府,做得好,三兩年就可以升道員,比郎中強多了。而做外官,就要靠督撫了!因為根據清朝的規則,督撫有權利決定要不要這個由京官外放的人,要是不喜歡他,就可以“才不勝任”的理由,奏請“請京任用”,讓他繼續留在朝廷。所以,王韶要想外放的話,他就必須與督撫搞好關係,要不然,他一輩子也外放不了,因為當時的督撫,兩江是曾國藩、閩浙是左宗棠、江蘇是李鴻章、直隸是劉長佑、四川是路秉章、湖廣是官、河南是張之萬、江西是沈荷幀、湖北是嚴樹森、廣東是郭嵩燾,每一個都花過大把銀子的軍費。如果能夠免辦報銷,人人都欠了王韶的情,等他分發到省,豈有不格外照應之理?

為了自己的前程,王韶一出馬,果然軍費報銷的事就給打消了,讓那些將領們樂得合不攏嘴。胡雪巖之所以能給左宗棠想出這樣的好主意出來,藉助王韶而實現了自己的目的,因為胡雪巖本身就是一個善於藉助東風的人物,所以,也只有他才能想到這樣的辦法。

一日一心得:

每個人再怎麼有能力,肯定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這種有限的能力下,要想完成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那麼就得藉助於別人的力量。

借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

胡雪巖語錄:只有巧妙地利用各種條件來發展自己,壯大自己,才有可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錢去發財。美國億萬富翁馬克?哈羅德森也說:“別人的錢是我成功的鑰匙。把別人的錢和別人的努力結合起來,再加上你自己的夢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後,你再走上舞臺,盡情地指揮你那奇妙的經濟管絃樂隊。其結果是,在你自己的眼裡,富人會認為不過是雕蟲小技,或者說不過是借別人的雞下了個蛋,然而,世人卻認為你出奇制勝,大獲成功。因為,人們根本沒有想到,竟能用別人的錢為自己做買賣賺錢。”

用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借雞生蛋”。

世界船王丹尼爾洛維洛就是透過借別人的錢而發家的。1937年,他來到紐約,想向銀行貸款把一艘船買下來,改裝成油輪,當銀行的人問他有什麼可做抵押時,丹尼爾將自己的打算告訴了對方,他說,他把油輪租給一家石油公司。他每個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地還他要借的這筆款子。所以,他建議把租契交給銀行,由銀行定期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如此也就是他在分期還款。這種做法似乎荒唐,許多銀行肯定叫他走人。但實際上,它對銀行是相對保險的。最後,錢轉到了丹尼爾的手中。丹尼爾洛維洛用這筆錢買了他要的舊貨輪,改為油輪租了出去,然後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筆款子、再去買一艘船。如此幾年後,每當一筆債付清了,丹尼爾就成了某條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銀行拿去,而是放進他自己的口袋裡。丹尼爾洛維洛沒掏一分錢,便擁有了一支船隊,並贏得了一筆可觀的財富。

不久,丹尼爾又一個利用借錢來賺錢的方法在他腦海裡形成了。此方法是:他設計一艘油輪,或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船,在還沒有開工建造時,他就找到客戶,願意在它完工後,把它租出去,於是拿著租契約,他跑到一家銀行去借錢造船。這種借款採用延期分攤還的方式,銀行要在船下水之後,才能開始收錢。船一下水,租費就可轉讓給銀行。於是這項貸款就像上面所說的方式付清了,最後,等待一塊交款完畢,丹尼爾洛維洛就以船主的身份將船開走,但他一分錢沒有花。

幾年下來,丹尼爾洛維洛成為了真正的船王,連奧納西斯和尼亞斯兩位大名鼎鼎的希臘船王也甘拜下風。

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在他的劇本《金錢問題》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商業,這是十分簡單的事。它就是借用別人的資金!”借別人的錢來做自己的生意,對於那些白手起家的人來說,這是最快速的賺錢方法。因為創業時,須有一定的資金,才能使自己的事業有效地運轉起來。不論是多麼好的目標、設想和計劃,如沒有一定的經濟力量作為支撐,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人們才會說“資金是維繫事業生命的血液。”

胡雪巖身為一位商人,就十分懂得借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的真諦。

在胡雪巖打算開胡慶餘堂的時候,管理的人找到了,藥方也找到了,還有怎麼給藥店打廣告的方法也找到了,但是卻缺少資金,怎麼辦呢?胡雪巖就想到了一招,借雞生蛋,但是,借誰的呢?胡雪巖把目光瞄準了黃宗漢。黃宗漢做了幾年的江浙巡撫,貪汙受賄了不少的銀子,胡雪巖想讓黃宗漢在胡慶餘堂中入股,因為,在當時那種兵荒馬亂的時代,開藥店肯定是一種只賺不賠的生意,同時又能夠得到濟世救人的好名聲。黃宗漢本來就是一個貪錢貪名的人,一聽胡雪巖說有錢可賺了,又能夠得到好名聲,自己有的是銀子,那為什麼不入股呢?於是,黃宗漢在胡慶餘堂一下就入了兩萬兩銀子的股,這對於胡慶餘堂來說,真是雪中送炭的一筆錢,那麼胡慶餘堂也就開辦起來了。

不僅胡慶餘堂,胡雪巖的典當業也是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開辦起來的。

蘇州城是全國有名的富庶之地,當太平軍快打到蘇州的時候,蘇州城的那些富人們紛紛攜妻帶子地去上海避難,儘管他們的房產、田產帶不動,但是那些現銀是可以帶走的。於是,一車車的銀子運到了上海,胡雪巖得知這一資訊後,於是他有意去結實那些富人們,一來二去混熟了之後,胡雪巖就為他們的銀子做打算了,他建議他們把那些現銀存入他的阜康錢莊,這樣既保險,又能夠得到利息,何樂而不為呢?在利息的**下,這些富人們紛紛把錢存入了阜康錢莊,共得現銀二十多萬兩,這可把胡雪巖給高興了,有了這二十多萬兩的現銀,典當行可以開好幾家了。

胡雪巖就是這樣借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自己根本就沒有花什麼成本,就像丹尼爾洛維洛一樣,從一個身無分的窮光蛋透過借別人的錢而變成了人人矚目的大富翁。

在現實生活中,總是有許多經營者,前怕狼後怕虎,不敢借貸,不願舉債,從而耽誤了許多發家致富賺錢發財的機會。而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不要沉湎於“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小本經營的心理狀態中,要做敢於借貸、善於用貸、巧於用貸、會用別人的錢發財的創業者,這樣的創業者才是高明的經營者。我們要像猶太人一樣,在必要的情況下,要敢於借貸、善於用貸,走一條借錢發財之路。

一日一心得:

做任何生意、辦任何實業都必須有最基本的本錢,所以,對於現在的大多數仍處於白手創業的朋友來說,需辦的頭一件事就是透過各種途徑去籌集創業所需的起碼的資金。當然籌資的方法很多,但大膽借貸是籌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抓住商機,錢眼裡翻跟斗

胡雪巖語錄:商機抓住了,就能帶來滾滾財富;抓不住,財富就會從你身邊悄悄蹈走。

所謂商機,就是商業經營的機遇。商機無論大小,從經濟意義上講一定是能由此產生利潤的機會。商機表現為需求的產生與滿足的方式上在時間、地點、成本、數量、物件上的不平衡狀態。舊的商機消失後,新的商機又會出現。沒有商機,就不會有“交易”活動。所以不管哪一種產業,只要抓住了商機,就能賺錢。

而問題是商機都是稍縱即逝的機會,抓住了就可以成功。而如果抓不住的話,以後就不會再有那樣的機會,就會與成功交之失臂。所以,在商機到來時,我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以便能準確地抓住它們。

胡雪巖十分重視對商機的把握,他知道兵貴神速,而商機也在於神速。

當太平軍和清政府把戰場擴大到東南一帶的時候,太平軍沿著長江大舉進攻蘇杭,本來這些地方是盛產糧食的地方,素來有“魚米之鄉”的美稱,而戰亂一起,老百姓都逃命去了,哪裡還有心思耕種呢,所以,在這一帶地區,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蕪了,當年的良田變成了荒地。同時,兵荒馬亂的時代,人們只顧著逃生,熟稻在田地裡也無人收割,哪怕是收割了也因為戰亂的問題而無法運出去。此外,官兵與太平軍在這一帶必定有一場惡戰,到時候誰擁有了糧食誰就能成功。

於是,胡雪巖就認準了,現在是做糧食生意的時候了,因為他和漕幫的人很熟,尤五就是他的好友,漕幫是掌管水運的,又有勢力。而胡雪巖運糧食是賣給官兵的,而不會賣給太平軍,這等於是在支援官兵,這樣一來,就會得到官兵的支援,那麼漕幫運送糧食的時候,沿途就會有官兵的保護了,也就不會再怕太平軍來搶劫了。

因此他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商機,從阜康錢莊調出幾萬銀子出來,到上海買來一批糧食,運到杭州賣給官兵,於是胡雪巖為自己打開了水路貨運和糧食買賣這兩片廣闊前景的天地,他的資本迅速得到增長。

買賣糧食體現了胡雪巖對於商機的敏銳性,那麼,販賣軍火則更能體現他的這種眼光與“錢眼裡翻跟斗”的能力。

太平軍在與官兵作戰的過程中,總是吃洋槍的虧,於是,他們也想用洋槍來裝備自己,這樣就不怕官兵的洋槍隊了。因此,太平軍在上海訂購了一批洋槍,有500支,由於數量巨大,洋商一時沒有這麼多貨,打算從國外運來。所以現在太平軍與洋商也只是口頭協議,到時等洋槍運到上海的時候再交貨。但從上海到杭州有一段距離,路上又有官兵把守,所以,太平軍要想把這一批洋槍運到杭州也非易事。自己運送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太惹官兵注意了,於是太平軍找到當地的青幫,因為青幫和漕幫一樣,在水運方面有一定的勢力,請求青幫替其運送這批軍火。太平軍也知道,替自己運送軍火,要是被官兵截住的話,必定是死路一條。所以,太平軍開給青幫的運送費也不低。

一次,胡雪巖從青幫中人高老三的口中得知青幫要替太平軍運送這批軍火,胡雪巖覺得賺錢的機會來了。因為他早就聽說上海的一家錢莊由於給李鴻章的“常勝軍”置辦軍火而大發其財,從那時候開始胡雪巖就對軍火生意垂涎三尺,只是苦於沒有機會,現在憑空知道了這條訊息,正可捷足先登,虎口奪食,把這筆生意奪回來自己做。

若對一般人而言,絕對不敢去冒這風險。但胡雪巖卻當機立斷,決定大幹一場。事不宜遲,他立刻趕往王有齡府宅。王有齡聽完,高興地說:“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剛才撫臺黃大人召見我,商議要海運局撥一筆款子購置500支毛瑟槍,以加強浙江綠營兵的裝備。我正愁派誰去經辦,你若有興趣,我便應承下來。”

胡雪巖用心一算,毛瑟槍每支約50兩銀子,500支需要25000兩銀子,回扣一分以上,起碼可獲利3000兩。他立刻應允,請王有齡開了一張3萬兩銀子的官票,然後收拾行裝,僱了一隻小火輪,連夜奔赴上海。

胡雪巖之所以這樣匆忙,因為他深諳商場如戰場的道理,稍有懈怠便坐失良機。胡雪巖算定太平軍購軍火不會很快,洋商必定討價還價,延宕時日,把太平軍逼到最後關頭,好從中敲一筆。並且洋商要從外國把這500支洋槍運來也要時間,在這段時間裡,胡雪巖有十足的信心能把這批軍火半道易手,為己所用。

於是胡雪巖連夜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青幫的頭子廖化生,說明情況。廖化生一聽,得知是自己的好朋友要做這筆生意,於是滿口答應,幫助胡雪巖運送這批軍火,一方面幫胡雪巖運送軍火更安全,因為胡雪巖的軍火是賣給官兵的,從上海到杭州的這一帶都是官兵的地盤,這不但不會像給太平軍運送一樣把腦袋系在褲帶上,而且還會受到官兵的保護。另一方面,運送這批軍火,自己還能得到三成利潤,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胡雪巖輕鬆地做成了這筆買賣,獲利5000多兩銀子,這就是商機帶給胡雪巖的財富。

一日一心得:

不可否認,胡雪巖是抓商機的高手,常人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胡雪巖就從中看出了商機,從而獲得了不可估量的利潤。所以,商機無處不在,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能力與眼光去發現它們。

借力生財,一勞永逸

胡雪巖語錄: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就是會做生意。

要想做大生意,就要學會借“力”。

豐田公司剛生產汽車的時候,由於技術落後,他們生產的汽車,都是引進美國的先進裝置和工藝,大量裝配美國製造的“福特”“通用”兩大名牌引擎,連車身外殼也是採用福特的,這樣,豐田汽車公司借名牌產品的聲譽,提高了自己在國內同行業中的身價。

豐田汽車公司就是借了別人的“力”,所以才有了它的成功。

商場也一樣,借別人的力來做生意,可以讓你一勞永逸。

胡雪巖就是一個善於借力的高手,除我們所熟知的官場之力外,他還做到了借一切可借之力來為自己的生意服務。比如,朋友之力,江湖之力,時局之力,洋場之力。

朋友之力。胡雪巖藉助於王有齡的勢力開起了阜康錢莊,但是勢力歸勢力,開錢莊要貨真價實的銀子的,儘管胡雪巖有王有齡這一層官場勢力了,但是銀子就沒有了。怎麼辦呢?胡雪巖想到了信和錢莊的20萬兩銀子的貸款。王有齡一上任,就遇到了解運漕米的麻煩,要順利完成這一樁公事,需要20萬銀子。胡雪巖和王有齡商量,不妨先讓信和錢莊幫忙墊交這20萬兩銀子,由自己去和信和錢莊商議。信和錢莊希望與海運局搭上關係,於是滿口答應,因為海運局對任何錢莊來說都是個大主顧,為海運局代理公款往來必有大賺,還有更最重要的一點,海運局是官方機構,能夠代理海運局公款匯劃,在上海的同行中必然會被人刮目相看。錢莊生意最重視的就是聲譽和信用,行內人把它看成票號錢莊的資本,能不能賺錢倒在其次了。

本來這20萬兩銀子是一種短期的借款,等漕米問題解決了,朝廷發款下來,是要歸還的。但是胡雪巖卻採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等朝廷撥款下來的時候,他就把這20萬兩銀子的短期借款變成了長期的了,於是他就拿這20萬兩銀子開起了自己的阜康錢莊。正是藉助於信和錢莊的這20萬兩銀子,所以才有了胡雪巖的阜康錢莊。

江湖之力。胡雪巖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戰亂的時代,也是一個江湖勢力突起的時代,因為老百姓都脫離土地了,沒有謀生的手段,於是有很多人就組成了許多的幫派來謀生。上海的漕幫與青幫就是東南地區最典型的兩大幫派。這兩大幫派聽起來好像就是打家劫舍的流氓,其實不是,他們也是一群做生意的人,比如替人家護送貨運,保護別人的貨物安全等,吃的都是水上飯。但是由於他們的勢力比較大,所以,江湖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於是胡雪巖就趁機認識了漕幫中的尤五,在與其打交道的過程中,處處留心照顧到漕幫的利益,還處處給尤五交情,於是,胡雪巖和尤五成了好友。在胡雪巖的多次軍火生意、糧食生意中,都是仰仗漕幫的水運才得以完成的,要是沒有漕幫提供的方便和保護,他的這些生意根本沒法完成。

時局之力。胡雪巖把在湖州收到的生絲運到上海想要賣給洋人時,正值小刀會要在上海起事。這對於胡雪巖來說又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因為小刀會一起事,上海與外部交通斷絕,絲的來路也隨著中斷,洋莊價錢必然看好,這樣的時局給胡雪巖提供了賺大錢的機會。胡雪巖此時只有價值十萬兩的生絲存在上海裕記絲棧,於是,他又從阜康錢莊中調出十萬兩銀子來收購生絲,囤積起來。幾個月之後,因為小刀會起事,上海一帶根本就沒有生絲可賣了,而洋人卻仍然需要大批的生絲。這時候他們找到胡雪巖,以高價全部買走了裕記絲棧的所有囤絲。這一筆生意胡雪巖就賺了十多萬的銀子。

洋場之力。當中國海禁大開之後,在許多人還對洋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時候,胡雪巖就想著怎麼和洋人做生意了。胡雪巖和洋人做的第一筆生意是生絲,讓他一下就賺了十八萬兩的銀子,於是他發現和洋人做生意絕對是大賺的行頭。並且根據當前的形勢,洋人一時半會也不會在中國的土地上消失,於是他就想在洋場中確立自己的勢力,好長久地和洋人做生意。於是他聯合洋場買辦古應春,一次次和洋人打交道,談生意,套交情。但是胡雪巖在洋場的勢力,最後確定是在他認識左宗棠之後。他一次次地替左宗棠買槍支、彈藥,在左宗棠西征和辦洋務的時候,又替他向洋人借款,購買輪船等機器,深得左宗棠的信任。於是,胡雪巖在這方面形成了一種壟斷買辦的地位,洋人看到胡雪巖是左宗棠身邊的紅人,又是自己的大主顧,於是對胡雪巖也格外巴結,生意一做就是幾十年。而在這些生意過程中,胡雪巖慢慢地積累起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胡雪巖財富積累的完成,與他的這種借力生財的因素分不開的,不管是官場還是洋場,抑或是江湖,只要對他有用,他都會利用,因為他知道,有“力”才會有“利益”。

一日一心得:

做生意當自己一人的力量不夠的時候,就要善於藉助別人的力量,只要用的好,就不會惹別人的反感,所以,別人也會盡量的幫你實現自己的願望。這時候,你的生意就會一勞永逸了。

借他人之口做大市面

胡雪巖語錄:如果自己不好王婆賣瓜的話,那就藉助別人的口來實現自己的目的吧。

有人評價湯顯祖的《牡丹亭》是“借他人酒杯,澆心中塊壘。”意思就是說,湯顯祖透過寫柳夢梅與杜麗娘的愛情故事,抒發自己心中對現實的不滿。

這種手法在古代的學作品中是最常見的,像屈原的《離騷》,就是因為楚懷王疏遠了自己,親近小人,所以屈原才寫這篇章發牢騷的,不管是他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還是“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看起來是屈原在憂國憂民,其實是屈原自己的牢騷之辭。我是這樣的為民著想,為君分憂,但是楚懷王你就是不識我的真心,還去相信小人,把我給放逐了,這不是令我很痛心嗎。這是典型的借章來抒發自己感情的表現。

所以,當我們自己說不出口或者不好說的時候,就藉助於別人或者其他的形式說出來吧,這樣就容易多了。

阜康錢莊成立之後,王有齡被任命為湖州知府。但是王有齡又不想丟了海運局這一個肥缺,於是胡雪巖就以一萬兩銀子的代價讓巡撫黃宗漢答應使王有齡兼任海運局坐辦一職。本來這一張一萬兩銀子的銀票交給一家錢莊匯給黃宗漢就行了,但是胡雪巖卻想借助這一張一萬銀子的銀票來擴大阜康的聲譽,以及抬高劉慶生的地位。

於是,胡雪巖把劉慶生找來,因為劉慶生原來是大源錢莊的一個站臺夥計,現在一下升任為阜康錢莊的擋手了,由於跳級太快,加之底子不厚,難免會受到同行的輕視。現在讓劉慶生去辦理黃宗漢的款子,那麼對於抬高他的身分,將起很大作用。因為在浙江省內,巡撫是最大的人物,劉慶生居然把巡撫大人這樣的主顧都拉到手了,同行還會有誰敢小看他呢。並且不止劉慶生,就是阜康也會受到人們的猜測,阜康錢莊剛剛成立,就能擁有巡撫大人這樣的主顧,是不是阜康與巡撫大人有關係呢?這樣的猜測越多,那麼對阜康就越有利。

等胡雪巖說明了自己的這番意思,劉慶生高興得不得了,畢竟這是東家對自己的信任,要不然也不會讓自己去辦這樣的事情,所以在心底裡想著一定要把這件事辦好。馬上穿戴一新,僱了一乘小轎,來到自己原來當夥計的大源錢莊。大源的夥計無不注目,以為來了什麼大主顧,誰知等轎簾開啟。卻是劉慶生,個個訝然,心裡不免妒忌和羨慕。劉慶生雖然略有些窘態,幸好他天生一張笑臉,所以大家也還不忍去挖苦他。

見了檔手孫德慶,稍稍寒喧之後,隨即談入正題:“我有筆款子,想託大源匯到京裡,匯到‘日昌升’好了。這家票號與戶部有往來,比較方便。”

“多少兩?”孫德慶問道,“是捐官的銀子?”

“不是。黃撫臺報效的款子,紋銀一萬兩。”

聽說是巡撫大人的款子,孫德慶的表情馬上就不同了,“咦!”他驚異地叫出了聲,“慶生,你的本事真不小,撫臺的錢都搭上了。”

“我哪裡有這樣的本事?另外有人託我的。”

“哪個?”

劉慶生故意笑笑不說,賣個關子,讓孫德慶自己去猜,也知道他一定一猜便著。偏要叫他自己說出來才夠味。

“莫非是你東家?”

“正是。”劉慶生看著他,慢慢地點頭,好像在說,這一下你知道他的厲害了吧。

孫德慶有些困惑和羨慕的表情,把銀票拿了出去交給櫃上去辦理匯劃手續,隨即又走了進來問道;“你們那家號子,招牌定了沒有?”

“定了,叫‘阜康’。”

“阜康!”孫德慶把身子湊了過來,很神祕地問道,“阜康有黃撫臺的股子?”

劉慶生故作神祕地答道:“我不曉得,想來不會,本省的撫臺,怎麼可以在本省開錢莊?”

“你當然不會曉得,這個內幕……”孫德慶詭祕地笑笑,不再說下去,臉上是那種握有獨得之祕的得意。

等把匯票辦好,劉慶生離開大源,來到胡家,一面交差一面把孫德慶的猜測據實相告。胡雪巖得意地笑了,這正是他所要的效果。胡雪巖知道那孫德慶嘴巴快,很快“阜康’的後臺是黃撫臺的訊息就會傳遍杭州,他充滿信心地對劉慶生說:“讓他們去亂猜,市面‘哄’得越大,阜康的生意越好做。”

就這樣簡簡單單,胡雪巖藉助孫德慶的嘴,把阜康的名聲就打出去了,杭州城人人都知道阜康有黃巡撫這樣的靠山,所以就沒有人敢對阜康的信譽產生懷疑了。於是,阜康收到的是源源不斷的存款。

一日一心得:

借他人之口,成自己之事,這是一種借力絕學,也是一種成事的方法。因為很多事憑自己的口說出去別人是不可能相信的,但是透過第三方說出去就不一樣了,別人不信也得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