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胡雪巖的人脈關係絕學
九荒神帝 影視搬運工 沉香入燼 痴情總裁:藍色愛琴海之戀 找愛 武靈天下 超魔導學園 超級最佳化 帝鳳高中之3 古靈精怪美少女 品三國
第六章 胡雪巖的人脈關係絕學
不管什麼情況下,不管做什麼事,“獨行俠”都要比團隊付出更多的汗水。21世紀的成功都將會是因團隊合作而取得的成功,21世紀已不再需要“獨行俠”了。因此,處理好自己的人脈關係將會關係到你會不會成為“獨行俠”的問題。好的人脈關係將會讓你擁有一個好的合作團隊,那麼,21世紀將會是你的舞臺。
什麼人都能成為朋友
胡雪巖語錄: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是在家亦靠朋友,所以不能不為朋友著想。
朋友是我們站在窗前欣賞冬日飄零的雪花時手中捧著的一杯熱茶;朋友是我們走在夏日大雨滂沱中時手裡撐著的一把雨傘;朋友是春日來臨時吹開我們心中冬的鬱悶的那一絲春風;朋友是收穫季節裡令我們陶醉在秋日私語中的那杯美酒。
在這個世界上人不可以沒有父母,同樣也不可以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生活猶如一杯沒有加糖的咖啡,苦澀難嚥,還有一點淡淡的愁。因為寂寞,因為難耐,生命將變得沒有樂趣,不復真正的風采。
我們要給朋友下一個定義是很難的,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卻都不能沒有朋友。所以,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就意味著友誼、合作、幫助、平等、信任。它容易使雙方產生心理上的認同感,從而為交往與合作創造良好的人際環境。
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有一天,俞伯牙在河邊彈琴,被一個叫鍾子期的樵夫聽到了,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不一會兒,俞伯牙又彈了一曲,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俞伯牙又佩服又激動,對鍾子期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聲,你真是我的知音啊!”於是兩個人結拜為生死之交。
後來鍾子期不幸因病去世,俞伯牙聞聽後悲痛欲絕,奔到鍾子期墓前為他彈奏了一首充滿懷念和悲傷的曲子,然後站起來,將自己珍貴的琴砸碎於鍾子期的墓前。從此,俞伯牙與琴絕緣,再也沒有彈過琴。
朋友也許不一定非得像俞伯牙與鍾子期一樣,但朋友絕對不會損害你的利益。那麼,天下的人也就人人都能成為自己的朋友了。
胡雪巖就是這樣的人,喜歡處處交朋友,時時幫人忙。在他的身邊,三教九流,各色朋友都有,“人多好辦事”、“眾人拾柴火焰高”,因此他處處都有人幫忙,事事也都能辦好。
浙江南潯鎮上有一個叫龐雲繒的人。15歲時就在鎮上陳裕昌絲行當學徒,由於勤勞能幹,受到老闆的賞識與提拔,很快成為經營蠶絲的行家。但龐雲繒向來是一個不甘人下的人,他學到了經營蠶絲的知識之後,他先是跟自己的同鄉合作在南潯絲行埭開絲行,後來乾脆自己單幹,在絲行埭開設一家收貨的“龐怡泰絲行”,稱“坐莊”,賺了錢之後,又在上海的泰康裡開設了一家“龐怡泰絲號”,叫“行莊”。由於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不僅跟本地商人打交道,還跟經營蠶絲出口的洋行買辦打交道了。由於龐雲繒的交際手腕,沒過幾年,家業大發,成為了南潯鎮上的絲業大戶。
隨著龐雲繒產業的不斷擴大,與他做生意的商人也越來越多,在這一過程中,他結識了胡雪巖,兩人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而胡雪巖比龐雲繒更會做生意,更擅長交際。他長袖善舞,不僅與洋行裡的買辦有交情,還在官府裡找到了後臺,這個後臺就是曾任浙江巡撫的左宗棠。
同治五年,也就是1866年,左宗棠55歲,由江浙總督調任陝甘總督。為了剿滅捻軍和鎮壓回族起義,需要透過洋行購買大批先進的西方武器。1875年,他率兵討伐阿古柏叛亂,出征新疆,進而更需要外國新式武器。左宗棠在新疆,而洋行則都在江浙一帶。那麼選誰來替自己購買軍火呢?左宗棠首先想到的是胡雪巖,所以胡雪巖就被派在上海主持採運局,為左宗棠籌供軍餉和軍火。但是在上海與洋行、洋商打交道,龐雲繒卻比胡雪巖更要有資格,因為龐雲繒在做生意的過程中,認識了很多的洋朋友,這些人中就有販賣軍火的。此時,龐雲繒的這些軍火商朋友就派上用場了,於是龐雲繒就成了胡雪巖採辦軍火的得力助手。
但是,胡雪巖的朋友,主要是一些生意上的朋友,他們是為著各自的或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合作,雙方互惠互利,互興互榮,以利益為紐帶,謀求對方的支援與幫助。
儘管我們常說,生意場上沒有真正的朋友,正像丘吉爾所說的一樣,“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可就是這種利益關係才使得自己在生意場上沒有敵人,只要生意場上的敵人少了,那麼成功也就來了。胡雪巖就一直堅持這一點,儘管他生意場上的那些朋友並不是真正的生死之交的朋友,但是,他也時時為他們著想,這樣他也就為自己減少了一個敵人。替朋友著想,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充分揣摩對方的需要,照顧對方的利益,並對對方施以恩惠。在他看來,自己的生存發展靠的是朋友,既然贏利了,那麼就得還須為朋友著想,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因為只有替朋友著想、顧及到朋友的利益了,才能贏得朋友,獲得朋友的支援。
胡雪巖為了贏得朋友,在阜康錢莊開業的時候,自己墊錢給一些大官的太太、小姐、少爺等各存了二十兩銀子,也給黃巡撫的僕人劉二存了二十兩銀子。劉二拿到存摺,不僅馬上在阜康錢莊存進一百八十兩銀子,而且向他的朋友羅尚德宣傳胡雪巖守信用、講義氣的為人。
羅尚德是一個綠營軍官,透過多年的積攢,終於攢到一萬一千兩銀子,但是,綠營軍為了剿滅太平軍,就要開赴前線了,身上帶這麼多的現銀也不安全,帶也帶不下,正愁沒有地方放,聽劉二這麼一說,於是他連夜取出全部銀子拿來阜康錢莊,且宣告不要存摺、不要利息,就只想放一個安全的地方儲存起來。
胡雪巖看羅尚德這麼爽快,於是也答應三年之後連本帶息給羅尚德一萬五千兩銀子。後來羅尚德陣亡,胡雪巖依然給他家匯去了一萬五千兩銀子。
但羅尚德的一萬多兩銀子還意外地解決了胡雪巖的難題,因為浙江藩臺麟桂虧空了兩萬兩銀子,在調任前要補上,不能讓別人抓到把柄而毀了自己的前途。於是向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借,胡雪巖已湊了一萬多兩,但還差幾千兩,羅尚德一來,就正好幫了胡雪巖這個忙。麟桂得到胡雪巖的幫助之後,為了答謝胡雪巖,於是將江寧方面與杭州的錢款往來交由阜康錢莊代理,這樣一來,阜康就有生意可做了。並且羅尚德也在軍營裡一說,那綠營官兵也紛紛把自己的積蓄拿來阜康錢莊存,讓阜康一下子就吸收了幾十萬兩銀子的存款。
阜康錢莊之所以能這樣快的吸收到這麼多的存款,完全在於胡雪巖的替朋友著想,急朋友之難,所以他為他自己贏得了一條生意之道。
學而思之:
朋友多了路好走。只有擁有了朋友,我們才能依靠朋友,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成功。胡雪巖從一個錢莊的小夥計發展成富甲天下的“財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依靠朋友。
互相幫襯事業騰達
胡雪巖語錄:光是我一個人有本事也不行,“牡丹雖好,還需綠葉扶持”。
俗話說:“獨木難成林。”一棵樹哪怕它再大,再高,不管是對於土地還是天空,或者是空氣,它所起的作用永遠都沒有一片森林的作用那麼大。
如果把一棵樹比作是個人,而森林比作是團隊,那麼一個人的力量肯定是比不過一個團隊的。團隊的力量是偉大的,遠古時期,人類就懂得藉助集體的合力求生存,進而征服自然。在不斷進化的漫長過程中,人類終於主宰了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度越來越高。雖然人們都渴望找到一個清靜的世外桃園,遠離人群,迴歸大自然,但是,離開了他人,離開了人類的明,任何個人都將無法生存。德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和哲學家韋伯曾經說過: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出人的價值,脫離了群體的人是沒有任何社會意義的。**學說的創始人馬克思也曾經說過:“群體是個人的力量之源。”
就像螞蟻一樣,螞蟻作為一種群居性的動物,沒有哪一隻螞蟻能離開整個蟻群獨自生存,也沒有哪一隻螞蟻能依靠一己之力撐起整個王國。
很多年前,昆蟲學家們為了瞭解螞蟻是怎樣發揮團隊精神的,他們做了一個試驗。他們製作了一個大的玻璃容器,以便能夠從外面觀察螞蟻的行為。在容器裡他們放入了一層溼潤的土壤,選擇幾十只製造蟻丘非常出色的螞蟻品種放進去,只見這些螞蟻不斷地忙碌,將細小的泥土搬來搬去,昆蟲學家以為他們要開始建造蟻丘了,可沒想到,幾天過去了,螞蟻們什麼也沒做成,容器內沒有任何的建築物出現,就連一個小小的土丘都沒有。昆蟲學家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呢?他們決定進一步進行實驗。這次他們放進了10倍於上次數量的螞蟻。這一次奇蹟發生了,螞蟻們忙活了兩天竟然造出了兩個細小的泥柱,但是再也沒有進展了,仍然只是忙碌地將泥土搬來搬去。昆蟲學家們不斷地增加螞蟻的數量,真正的奇蹟出現了,螞蟻們開始壘高和建造更多的泥柱,然後將它們慢慢的對接,再開始一層一層一圈一圈地累積。終於造就了一個功能齊全的蟻巢。
可見只有當螞蟻的夥伴越來越多,團隊的力量越來越大時,螞蟻才能展現出偉大的力量和驚人的智慧。沒有哪個人能憑藉一己之力完成某項事業,也沒有哪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上能憑藉一個人的智慧獨自成功。因為,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能幹,多麼刻苦努力,如果沒有團隊的協作,也難以在某項事業上獲得偉大的成功。任何人離開了他人的支援和配合,離開了一個必要的環境,就像魚兒離開了水一樣,必將一事無成。
但是,團隊也要看是一個怎樣的團隊,如果這個團隊是一盤散沙,你幹你的,我幹我的,咱們老死不相往來,我想這樣的團隊也許還比不上一個人的力量。但是如果這個團隊裡的成員能夠分工合作,互相幫襯,就像試驗中的螞蟻一樣,我想,大廈也是能夠建起來的。
也許有人會說,“萬事不求人”是一種最好的狀態,因為什麼都不需要別人的幫忙,但是我們看看清政府吧,清政府的閉關鎖國確實是萬事不求人,但是結果呢?結果帶來的是落後捱打,喪權辱國。
在商場上也是一樣的,要是想萬事不求人的話,肯定成不了大氣,永遠只能小打小鬧。要想做出一番市面來,就得和別人合夥經營,互相幫襯。
胡雪巖是一個人才,不管是錢莊的業務,還是處世、辦事的本事,都是一等一的,但是,要是隻有他胡雪巖一個人的話,他再有本事,再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建成一個集錢莊、絲行、典當、軍火、糧食為一體的商業帝國。
而他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團隊的力量,靠的就是別人的幫襯。
羅老漢老實忠厚,人緣好,對絲繭較為熟悉,胡雪巖就投資一千兩白銀聘他當絲行老闆。劉慶生本是一個錢莊站櫃檯的夥計,但人很精明,是可造之才,胡雪巖就用他當阜康錢莊的檔手。陳世龍是一個類似街頭混混的小青年,還好賭,胡雪巖發現他很機靈,也能管住自己,是個可堪造就的人才,就收他當夥計,而且還肯下本錢培養他,要把他造就成一個如古應春那樣的人才。正是這一批十分能幹的幫手,替胡雪巖效力,才造就了胡雪巖的成功。
湖州府衙門的戶房書辦鬱四,雖只是一個小吏,但因他在地方經營多年,不僅熟悉這裡的風土人情,在地方上有一定影響,而且掌管著徵錢徵糧的“魚鱗冊”,胡雪巖要代理湖州府庫,要在湖州做生絲生意,都要借重他的力量。胡雪巖對他採以情、利並用的手段,幫他處理家務,和他聯合做生意,在湖州收絲銷洋莊採取與他利潤分成的方式,獲得鬱四的大力支援。
胡雪巖為了幫助王有齡,說服嵇鶴齡進新城安撫造反的“刁民”,用的也是攻心之術。嵇鶴齡是個窮困潦倒的候補知縣,已喪配偶,落下一大群孩子,欠下一大筆債務。他雖有勇有謀但因恃才傲物、性格耿介,不為人所用。王有齡要安撫新城縣造反的百姓,必用此人。胡雪巖暗中給嵇鶴齡贖回當鋪的衣物、還清債務,還替嵇鶴齡物色了一個丫環作妻,令嵇鶴齡感激不盡,冒死進新城去安撫造反的百姓。胡雪巖替王有齡解決了大難題,也使他與王有齡的關係更進一層,為自己今後的發展找到了牢固的靠山。
而胡雪巖與王有齡的互相幫襯就更明顯了。王有齡沒有銀子去捐官,胡雪巖就借錢給他;王有齡身為海運局坐辦的時候,碰到解運漕米的難題,胡雪巖就替他想辦法解決;巡撫黃宗漢有意為難王有齡了,胡雪巖就用銀子去給他疏通,最後得到了湖州知府的實缺;王有齡被圍困在杭州城了,胡雪巖就親自帶銀子去上海買糧食。而王有齡對胡雪巖呢?王有齡捐官一成功,就想替胡雪巖出一口氣;一坐上海運局坐辦的位子,就支援胡雪巖開錢莊;一任湖州知府,就把過往府、縣的官銀給阜康錢莊打理;胡雪巖一說要做生絲生意了,王有齡就利用自己的湖州知府之便給胡雪巖大開後門。這兩個人的互相幫襯,成就了兩個人的成功。
學而思之: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說的就是眾人的力量能勝過單個人的力量,哪怕這個單個的人多麼的有能力,也會比不過三個能力不是很強的人。這就是講求團隊的作用,每一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我們能夠利用眾人之力,那麼我們就會更容易走上成功之路。
用忠義去結識朋友
胡雪巖語錄:交往、接觸和託付的人,如果選擇不當,那麼即使擁有萬金,也不能稱之為有錢。
忠義是友誼的源泉。朋友是我們生命中至為寶貴的的財富,對朋友以誠相待,以品格換品格,就可以在自己同朋友之間架起心靈之橋,並在此基礎上合作共事。朋友之間沒有忠義,友誼也不會長久。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就是因為梁山上的那一百單八條好漢個個都是講求“忠”與“義”的。這一百零八個人即是朋友,也是兄弟,是真正能以生死相托的兄弟。不管是三打祝家莊的謀劃,還是智多星吳用在宋江被高俅毒死後與花榮上吊,抑或是李逵在宋江被毒死後飲下宋江給他的毒酒,無不體現“忠”“義”二字。所以這樣的“忠”“義”故事在民間老百姓的口中流傳了千百年,至今仍長盛不衰。
清朝末年,國家衰弱,列強入侵,社會混亂,清政府對整個國家的統治處於力不從心的境地,並且此時的清政府疲於應付列強,這個時候,江湖幫派趁機興起。他們涉及到官場、商場,並逐漸成為社會生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所以,在當時,要想做大生意,除了要結交官場之外,結交江湖幫派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怎樣和這些江湖幫派去打交道呢,因為江湖幫派的原則就是講義氣,所以,用忠義去結交他們肯定能成功,胡雪巖就深諳其道。
中國曆代封建王朝將徵自田賦的部分糧食運往京師或其他指定地點的運輸方式就叫漕運。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這種糧食稱漕糧,漕糧的運輸稱漕運,方式有河運、水陸遞運和海運三種。
宋朝以後,江南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加之物產豐饒,是產糧大區,於是,江南地區就成了漕糧的主要供給地,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隨著漕糧的運輸,於是就興起了一個江湖幫派漕幫,它控制著江南一帶的水路運輸。由於海運的興起,漕幫的利益受到了影響,於是他們也開始做起了糧食生意。
王有齡一任海運局坐辦的時候,國家就下令運送漕糧北上,但是此時稻米由於還沒有成熟,根本就沒有糧食可運。於是胡雪巖替王有齡想出一條妙計,就是在上海買米代替,而買米的錢就先由信和錢莊墊付。於是胡雪巖就帶著信和錢莊的張胖子和王有齡一起去上海買糧。
船到了松江,張胖子打聽到漕幫有米要買,只是苦於沒有門路,胡雪巖忽然想起了不久前和一位小爺相識,成為朋友,分別時這位小爺給了他一塊玉佩,那位小爺曾經說讓他有事帶著這塊玉佩去找松江漕幫的魏老太爺。
王有齡聽說此事喜出望外,忙讓胡雪巖帶著玉佩前往,於是胡雪巖帶著玉佩來找魏老太爺,果然順利地受到了接見。胡雪巖向魏老太爺說起玉佩的來源和與那位小爺的交往,魏老太爺不禁哈哈大笑,說既然你們是朋友,不妨叫出來見見,隨即叫人去喚,胡雪巖準備和那位小爺重敘舊情,沒想到走出來的是一位秀髮披肩的姑娘,胡雪巖定睛看去,正是那位“小爺”,魏老太爺說這是我的乾女兒七姑娘,胡雪巖才知道當初她是女扮男裝。
七姑娘是一個俠肝義膽之人,聽說胡雪巖有了難處,不由分說叫來了自己的五哥“尤五”,逼著他幫胡雪巖這個忙。當晚,胡雪巖將尤五請到自己的住處,商談買米一事。胡雪巖見尤五面露猶豫之色,只是迫於妹妹的面子不好講,所以口頭上答應了,心裡面卻是十二分的不願意。見此情景,胡雪巖並沒有強人所難,買了米就走。他誠懇地問對方是不是有什麼難處,並請尤五直說,否則他就不買這批米了。尤五見他如此直爽,也就沒有什麼顧慮了,就把自己心中的隱憂全盤說出。原來自從官糧海運之後,漕幫處境一直很艱難,目前正是缺銀少錢的時候。他們急需將這十幾萬石糧食變現,如今墊付給了海運局,雖有些差額可賺,但將來收回的仍舊是米,所以尤五很為難。
胡雪巖瞭解了這一情況後,馬上找到錢莊老闆張胖子商量,看錢莊能不能等漕幫把退還的米賣掉後再收回現在支付的銀兩,而不是一退米就急於收回。張胖子對胡雪巖非常信任,言聽計從的,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尤五的難處解決了,他自然非常高興,同時也極為欣賞胡雪巖的義氣,覺得他不像其他商人那樣勢利。於是買米的事很快就辦妥了。
魏老太爺看胡雪巖不僅辦事漂亮,而且講情講義,當即讓尤五拜他為漕幫的“小爺叔”。“爺叔”是漕幫中人對幫外至交的敬稱,漕幫上下都非常尊敬,這還真叫胡雪巖有點受寵若驚,雖然他極力推辭,但魏老太爺向來說一不二,尤五更是一口一個“爺叔”叫著,其餘的人也就齊跟著這樣稱呼他了。
正是胡雪巖的忠誠與講義氣,設身處地來替朋友著想,於是他和尤五才成為了至交,胡雪巖這一次不僅買到了米,還買到了尤五的“情”。自此以後。尤五對胡雪巖是“惟命是從”,只要是胡雪巖的貨,漕幫絕對是優先運輸。所以胡雪巖的貨運向來暢通無阻、往來迅速。不僅如此,尤五還把他在漕幫瞭解到的商業資訊,及時向胡雪巖報告,使得胡雪巖在第一時間知道了很多商業情報,在商業活動中搶佔了先機。
一日一心得:
朋友是用錢買不來的,所以,在結交朋友的時候,也不能以利益為媒介,不然,結交到的朋友也是一些酒肉朋友,並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應該用忠誠與義氣去結交的,這樣才有可能結交到真心的朋友,這樣的朋友才會對我們的事業有所幫助。
想方設法化敵為友
胡雪巖語錄:生意場中,無真正朋友,但也不是到處都是敵人,既然大家共吃這碗飯,圖的都是利,有了麻煩,最好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不要私下暗自鬥勁,結果誰都沒有好處。
從前,摩羅國有一個富翁,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就把兩個兒子喚到床前說:“我死了以後,你們兄弟二人要好好地平分財產……”話未說完,富翁就去世了。兄弟二人望著家財,心生貪念,便開始你爭我奪。無論怎麼分配二人始終都有意見。這時,有一位老人就對他們說:“我教你們如何把東西平均分成兩份。只要把你們所有的財物通通從中間分開就成了!”聽完後,二人異口同聲高興的說:“真是好方法。”而後就迫不及待地取出衣服,碗盤。花瓶。錢幣等等家產。把它從中間,小心謹慎地分成了兩半,連房子都從中間拆開了。轉眼間,所以有的家財,都成了一堆堆一不值的破銅爛鐵。
本是親兄弟,卻因為分家產的事而鬧得不可開交,最後不得不採取那種極端的方式來平分家產,最後得到的卻都是一堆破銅爛鐵。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利益的關係,兄弟雙方都怕對方佔了便宜。
在生意場上,生意雙方打交道的前提就是為了利益,雙方之所以合作,就是為了一起盈利。利益是每一個商人所在乎的,連親兄弟都因為利益的關係而反目成仇,更何況是合作的雙方呢。所以,在商場上因為利益的關係難免會你爭我奪而樹立起了一些敵人。面對這種情況那怎麼辦呢?失敗的商人是讓朋友變成了敵人,平庸的商人是把朋友當朋友,把敵人當敵人,但是成功的商人是把敵人變為朋友。
胡雪巖就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胡雪巖認為,在生意場上,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堵牆,一旦生意上對別人構成威脅,形成敵對關係了,胡雪巖總會想方設法化敵為友。胡雪巖之所以成功,不但靠他自己的能力,也靠他的朋友支援,甚至是勢不兩立的敵人也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
王有齡自從當上湖州知府以來,極盡巴結之能事,與上面的關係可謂做得相當活絡,逢年過節,上至巡撫,下至巡撫院守門的,浙江官場各位官員,他都極力打點。正因為這樣,各方都皆大歡喜,所以他每次到巡撫院,巡撫大人總是馬上召見。
但有一次,他去拜見巡撫大人,巡撫大人卻說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見。平時巡撫大人對王有齡都是極其歡迎的,今天卻怎麼把他拒之門外了呢?真是咄咄怪事!於是他回來找胡雪巖共同探討原因。胡雪巖認為必定事出有因,於是他獨自一人來到巡撫院,找到巡撫手下的何師爺,因為兩人是無話不談的老相識。何師爺告訴了他真相。原來巡撫黃大人聽表親周道臺一面之詞,說王有齡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獲得不少銀子,但孝敬巡撫大人的銀子卻不見漲,可見王有齡自以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裡,巡撫聽了後,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給王有齡一些顏色。而這周道臺到底何方神聖,與王有齡又有什麼過節呢?因為周道臺並非實缺道臺,也是捐官的候補道臺。是巡撫黃大人的表親,為人飛揚跋扈,人皆有怨言。黃巡撫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實缺,怕他生事,念及親情,留在巡撫衙門中做此案差事。湖州知府遷走後,周道臺極力爭補該缺,王有齡使了大量銀子,黃巡撫最終還是把該缺給了王有齡。周道臺從此便恨上了王有齡,常在巡撫面前說王有齡的壞話。
王有齡知道事情緣由後,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見其好,也不見其壞,所以給巡撫黃大人的禮儀,還是按以前慣例,哪知竟會有這種事,得罪了巡撫,時時都有被參一本的危險,這烏紗帽隨時可能被摘下來。對此,胡雪巖卻微微一笑,從懷裡掏出一隻空摺子,填上兩萬銀子的數目,派人送給巡撫黃大人,說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存有銀子在阜康錢莊,只是沒有來得及告訴大人。
黃巡撫收到摺子後,立刻笑逐顏開,當即派差役請王有齡到巡撫院小飲。而胡雪巖和王有齡都認為,周道臺在巡撫大人身邊,早晚會對自己不利,對於這樣的一個敵人,一定得解決掉才行,但是要怎樣的解決呢?是把他變成自己的朋友,還是把他踢走呢?胡雪巖選擇了前者,因為他知道,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敵人要好。
不久之後,他得知周道臺與藩司近日正與洋人做生意,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軍火生意,做軍火生意原本也沒什麼,只是周道臺犯了官場的大忌。他和藩司拿了不下十萬的回扣卻不讓巡撫大人知道,而巡撫大人最痛恨的人就是藩司,因為藩司向來和巡撫大人有隙。
於是他連夜寫了一封信,附上千兩銀票,派人送給何師爺,何師爺半夜跑過來,在密室內同胡雪巖談了一陣,然後告辭而去。最後由何師爺出面,輕輕鬆鬆地把周道臺變成了自己的朋友。從此以後,在巡撫大人面前進讒言的人不見了,卻多了一個給巡撫大人吹耳邊風的人,王有齡湖州知府的位子也坐得更穩了。
學而思之:
在商場上,敵人越多越危險,因為這些敵人有可能是一些阻止你成功的絆腳石,但是這些絆腳石踢是踢不開的,怎麼辦?那就把這些敵人變成自己的朋友,只有這樣,路途才會平坦。
朋友多了路好走
胡雪巖語錄:千萬不要為圖一時的痛快,而不給別人留情面。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會碰到很多事,我們會遇到很多人。而這些事也許僅僅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夠解決的,於是我們就向那些我們遇到的人求助,而那些幫助我們的人就變成了我們的朋友。
所以,歌裡面才會唱,“朋友多了路好走。”
胡雪巖的一生,是走向成功的一生,也是他尋找朋友的一生。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人,他都會把他們變成自己的朋友,不管這些人是官場的,或者是商場的,或者是江湖勢力,或者是自己的敵人。因為他堅信一句話,朋友多了路好走。
早在胡雪巖還在杭州的信和錢莊當學徒的時候,福州人王有齡落魄杭州,整天在一家茶莊裡喝茶,也沒有找到事情做,但是卻一心想去京城捐官。有一天,胡雪巖也來這家茶莊喝茶,於是就互相認識了,這樣一來二去,兩人成了摯友。一年之後,王有齡向胡雪巖說起了自己想去京城捐官的想法,只是苦於沒有經費。當胡雪巖問到需要多少錢的時候,王有齡說要500兩銀子。而胡雪巖是個熱心腸的人,能急人之困,看到王有齡的這種情況,胡雪巖很想幫助他一把,但自己也沒有這麼多的銀子啊。怎麼能幫王有齡籌到這一筆款子呢?
幾天來,胡雪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最後,機會終於來了。胡雪巖在錢莊裡因為受到老闆的信任,一直都去外面收款,這一次老闆又派胡雪巖出去收款了。這一次收款的地方是一家茶葉行,這家茶葉行一年前在信和錢莊借了450兩銀子,一年後連本帶息應歸還500兩。
這一天一大早,胡雪巖就出門了。拿到了這筆款子之後,胡雪巖就找到王有齡,自作主張就把這收來的500兩銀子都借給了他,作為他上京捐官的資本。並且把自己這幾年來積攢的幾十兩銀子也給了王有齡,作為他上京的盤纏。為了能急朋友之困,胡雪巖連自己的工作也顧不上了。
因為這種自作主張,胡雪巖丟了自己的飯碗,被信和錢莊的掌櫃趕了出來,在杭州過得很落魄。
幾年之後,王有齡用胡雪巖捐助的500兩銀子捐官成功,因擔任侍郎官的老朋友何桂清推薦到浙江巡撫門下,當了糧臺總辦,於是回到杭州。回到杭州之後,王有齡得知胡雪巖因為當年借給他500兩銀子而被錢莊趕了出來,丟了飯碗。他銘記胡雪巖的恩德,要不是當年胡雪巖的資助,自己怎麼會有今天呢?於是,為了感激胡雪巖當年的知遇之恩,他決定自己還信和錢莊的銀子,為胡雪巖洗刷惡名。
他找人弄清了借據的內容、利息的演算法,並且派人找到胡雪巖。立即就在糧臺總辦支出600兩銀子,要去還信和錢莊的這筆賬。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備轎,讓人準備鳴鑼喝道,要和胡雪巖一同前往。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現在的威風,為胡雪巖揚一揚名,順便也替他出一口惡氣。
但胡雪巖卻拒絕了,他沒有王有齡的那種顯得有點小氣的想法,因為在他的心裡一直都裝著一條原則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把別人逼到絕路上去,要多多寬容別人,要設身處地地為別人想一想。胡雪巖不去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信和錢莊的大夥計就是當初將他開除出信和的張胖子,而張胖子在胡雪巖剛進信和的時候,對他很照顧,只是因為胡雪巖的私自借款違背了信和的規定,所以才不得不把胡雪巖開除。如果此時他和王有齡一同前往的話,必定會讓張胖子非常尷尬,大失面子。而如此張揚而去,傳揚開來,張胖子在同行、東家面前的面子也沒有了。這是胡雪巖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他不僅不與王有齡同去。而且還叮囑王有齡吹捧信和錢莊幾句,也不要告訴他們他已經見到了他。
正是這種寬厚待人,令王有齡對其大加讚賞。“此人居心仁厚,至少手段漂亮。換了另一個人,像這樣可以揚眉吐氣的機會,豈肯輕易放棄?而他居然願意委屈自己,保全別人的面子,好寬的肚量!”正是這種肚量,才使得胡雪巖在日後的成功路上如魚得水。
胡雪巖的這種肚量,讓他贏得了張胖子這個朋友,不管是以後幫助王有齡解決漕米問題,還是對於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張胖子的信和錢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日一心得:
朋友可以為你鋪路,朋友可以為你架橋。在這個世界上,你只要擁有了朋友,就絕對地好辦事,並且朋友越多,你自己的路也就越多。
用雙贏獲得朋友
胡雪巖語錄:朋友就是自己的幫手,搶誰的生意都行,但就是不能搶朋友的生意。
在商場上,做同一種生意的人很多,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同行。既然是做同一種生意的,又在同一個地方,那麼就難免會產生競爭的時候。或者本是一筆屬於對方的生意,卻被自己給搶過來了,在常人看來,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因為是競爭嗎。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優勝劣汰”,因為商場猶如戰場,在競爭中,我要生存下去,那麼肯定要把競爭對手置於死地才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要不就得弄個魚死網破。
一片草原上住著一頭獅子和一隻狼,一天,它們同時發現了一隻羊,於是商量好共同追捕那隻羊,成功之後平分食物。它們合作得非常好,當狼上前把羊撲倒之後,獅子一口就把羊給咬死了,獅子和狼把羊帶到一棵樹下開始平分。但是獅子起了貪心,不想跟狼平分羊肉,也想把狼給咬死,但是狼卻拼命抵抗,經過一番搏鬥之後,狼終於被獅子給咬死了,但是此時的獅子也受了重傷,不說吃狼了,就是連羊也沒有力氣吃了。
在商場上,同行的競爭就像獅子和狼一樣,儘管也許也會有一方會勝利,但是勝利的一方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既然這樣的話,那為什麼不一起好好地合作呢,合作了就有羊吃了,雙方都賺錢,這不是兩全其美嗎。達到雙贏的境地,那麼同行之間,也就會有更多的朋友了。
其實雙贏並不是就沒有競爭,只是雙贏是一種良性競爭,讓雙方都能獲利,同時,也能贏得朋友。
胡雪巖就把生意中的雙贏作為自己的最高目標。
一次,胡雪巖從尤五那裡得到一個訊息,說英人哈德遜又運來一批效能先進、裝備精良的軍火到上海了,胡雪巖又透過古應春證實了這一訊息,於是他覺得又一筆好的軍火生意要來了,做成之後,肯定會大賺一筆。他急忙帶上古應春找到哈德遜,由於是老搭檔了。胡雪巖與哈德遜很快就達成了協議,哈德遜願意以每支六十兩銀子的價格賣給胡雪巖。
可正當胡雪巖沉浸在賺錢夢中的時候,有一些商界朋友就指責他做生意不厚道。胡雪巖感到莫名其妙,於是就叫古應春去打聽,原來哈德遜已經把這批軍火以每隻五十五兩銀子的價格賣給軍火界的另一位同行了,只是那位同行還沒有來得及付款取貨就被胡雪巖給捷足先登了,使得那位同行喪失了一個穩賺的機會。
胡雪巖一聽到這裡,心裡就惴惴不安了,這不是明擺著在搶同行的飯碗嗎,也是在為自己樹敵。於是胡雪巖趕快找來那位同行,商量如何處理這件事。但那位同行知道胡雪巖的名聲,也知道胡雪巖在上海軍火界中的影響,怕胡雪巖以後為難他,於是就把這筆生意讓給胡雪巖做了,自己什麼條件也沒有開。但胡雪巖卻不這樣做,他主動要求那位同行以每隻六十兩銀子的價格賣給他,那麼那位同行就能每隻賺五兩銀子,並且還沒有任何風險。事情一說好,胡雪巖馬上把這筆錢給了他。
胡雪巖的這一做法使這位同行很佩服,同時也在其他的軍火同行中起了不小的影響。胡雪巖這樣做不但沒有得罪同行,還為自己交到了一個朋友,從此以後,只要有軍火生意,這位同行都會叫上胡雪巖,有錢大家一起賺。
把到自己嘴裡的肥肉又吐出來,分給同行,這隻有胡雪巖才能做得出來,所以,他在生意上的朋友就越來越多了。
在他打算開錢莊的時候,他向信和錢莊的張胖子徵求意見。張胖子當時儘管口頭上說好啊,但是心裡卻十二分的不高興。儘管胡雪巖根本就不是這樣的人,但由於這時的張胖子還不十分了解胡雪巖,他認為,憑藉王有齡和胡雪巖的關係,等胡雪巖開了錢莊,那麼海運局的那些經手的款子肯定是給胡雪巖經辦,自己哪還有機會呢。自己的錢莊在漕米的問題上主動墊付20萬兩銀子的款,就是想拉上海運局這個大客戶,但是胡雪巖自己要開錢莊,張胖子就擔心這筆生意只能胡雪巖做得成了。
但是胡雪巖卻看出了張胖子的算盤,胡雪巖最後告訴他,海運局的生意永遠都歸信和,自己開的錢莊則另外找路子。這時張胖子就放心了,既然胡雪巖不和自己搶生意,那麼,信和在海運局的這筆生意就十拿九穩了。這樣一來,張胖子也全心全意地支援胡雪巖開阜康錢莊,不管有什麼苦難,只要信和錢莊能幫上忙的,張胖子都不遺餘力。並且在胡雪巖以後的經商生涯中,信和一直都是他的支持者,不管是囤絲還是軍火生意,信和都給胡雪巖在資金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一日一心得:
既然和對手能選擇“雙贏”的結局,那為什麼還要去選擇對抗呢?雙贏也是一種競爭,但是這種競爭卻是一種正當的競爭,在這種競爭裡,對手也會變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