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八章 辦公室交際3:用魅力征服下屬5

第八章 辦公室交際3:用魅力征服下屬5


巔峰駭客 上古情緣 代罪新娘:總裁,放過我 七星弒神 異世獨尊 紅杏不出牆 女神的導師 驚鴻 明朝第一國師 基層團務工作手冊

第八章 辦公室交際3:用魅力征服下屬5

2.善於激發下屬講實話的願望

談話是領導和下屬的雙邊活動,所要交流的也是反映真實情況的資訊。下屬若無溝通的願望,談話難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領導首先應具有細膩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說話的態度、方式以至語音、語調,旨在激發下屬講話的願望,使談話在感情交流的過程中完成資訊交流的任務。同時,領導一定要克服**、蠻橫的封建家長式作風,代之以坦率、誠懇、求實的態度,並且儘可能讓下屬在談話過程中瞭解到:自己所感興趣的是真實情況,並不是奉承、飾的話,消除對方的顧慮或各種迎合心理。

3.減少溝通的層級

人與人之間最常用的溝通方法是交談。交談的優點是快速傳遞和快速反饋。在這種方式下,資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被傳遞,並得到對方回覆。但是,當資訊經過多人傳送時,口頭溝通的缺點就顯示出來了。在此過程中捲入的人越多,資訊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資訊,當資訊到達終點時,其內容常常與開始的時候大相徑庭。因此,領導者在與下屬進行溝通的時候應當儘量減少溝通的層級。越是高層的領導者越要注意與下屬直接溝通。

4.積極傾聽下屬的發言

溝通是雙向的行為。要使溝通有效,雙方都應當積極投入交流。當下屬發表自己的見解時,領導者也應當認真地傾聽。當別人說話時,我們在聽,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被動地聽,而沒有主動地對資訊進行搜尋和理解。積極的傾聽要求領導者把自己置於下屬的角色上,以便於正確理解他們的意圖而不是你想理解的意思。同時,傾聽的時候應當客觀地聽取下屬的發言而不作出判斷。當領導者聽到與自己的不同的觀點時,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這樣會使你漏掉餘下的資訊。積極的傾聽應當是接受他人所言,而把自己的意見推遲到說話人說完之後。

讓下屬充分發表意見

領導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對所屬的所有業務都能做到非常熟悉,即便一個領導者的水平再高,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去實現全部的工作程式,也難免“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就要集思廣益,組織“智囊團”,讓一班人為著一個共同目標,盡其智慧,獻計獻策,共同去實現目標。因此,凡事高明的企業領導者,無不把下屬的參謀作用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注意讓他們充分發表個人意見。這樣既有利於工作,也有利於二者關係。

1.創造有利於下屬充分發表意見的環境

讓下屬充分發表意見,首先需要有一個允許人充分講話的良好環境。在這個環境裡,人們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既可報喜,也可以報憂,不同意見之間可以開展心平氣和的討論和爭辯。

在聽取下屬意見時要禁忌三點:

第一,不要心不在焉。上司聽取下屬意見時的態度,對下屬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態度認真,精神專注,下屬會感到上司是重視聽他的意見的,從而把自己的想法無保留地講出來。如果心不在焉,一會兒打個電話,一會兒向別人交代點事,一會兒插進與談話內容不相干的問題,就會使下屬感到上司並不重視他的意見,不是真心誠意聽他講話,從而偷工減料,把一些準備談的重要意見留下不講了。所以,聽取下屬意見時,只要不是臨時倉促確定的,談話之前一定要把其他事情安排好,避免屆時發生干擾。

第二,不要倉促表態。有的上司在聽取下屬意見時,往往好當場倉促表態。這對下屬充分發表意見是很不利的。對贊成的意見表了態,其他人有不同意見就可能不談了;對不贊成的意見表了態,發言者就會受到影響,妨礙充分說明自己的想法,甚至話講到一半就草草結束。領導者在聽取意見時,最好是多作啟發,多提問題,不僅使下屬把全部意見無保留地談出來,還要引發他談出事先沒有考慮到的一些意見。為了使談話緊緊抓住主題,提高效率,也可以先拋磚引玉,把你對問題的考慮、設想,特別是問題的難點、癥結給大家說說,以啟發下屬的思考。但不應把意見講得太死和過於肯定,以免影響不同意見的充分發表。

第三,不要只埋頭記錄,不注意思索。埋頭記錄,固然表示上司重視,但不注意思索,往往會把下屬意見中可取之處或蘊含著的有價值的意見漏掉。下屬意見中,除完全贊成上司意見或應付了事者外,不管是補充性意見或是不同意見,不管是長篇大論或是寥寥數語,多少都會有點可取之處,甚至有能幫助開啟思路、非常值得探討的有價值的內容。所以,領導者在聽取意見時,固然要用筆記記下要點,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思索,要善於從下屬發言中捕捉和發現有意義的內容,並及時把它提出來,以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

2.要正確識別和對待錯誤意見

在制訂方案和決策的討論中,有些不同意見(包括反對意見)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實際上是錯誤的。領導者必須善於識別這些錯誤意見,並根據它們的不同性質,採取恰當的方法,予以正確的回答。

這些錯誤意見中,有的是由於發言者的具體崗位不同,從自己的角度提問題,犯了忽略整體,以偏概全的錯誤。有的是由於求全責備,抓住方案中的某些缺點和不足大做章。這就不要對這類意見簡單地加以否定,而是冷靜地分析這些缺點和不足對方案有多大影響,這種影響能否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對這些缺點和不足之處怎樣補充、修改,使方案更趨完善,等等。

總之,對錯誤意見,領導者一定要冷靜、仔細地分析,明確它們錯在哪裡,採取什麼相應的方法,耐心地說明道理,使發言者認識上得到提高,不影響方案和決策的制定;並且儘可能從這些錯誤意見中吸取有益的東西,使制定的方案和決策更加完善。

3.對下屬提出的任何意見都應有所交代

為了使下屬發表意見的積極性不受挫傷,能夠持久地保持下去,領導者需要對下屬的意見,不管是正確的或錯誤的、正面的或反面的、重要的或不重要的、有價值的或沒價值的,都應有所交代。對正確的和有價值的意見,不僅口頭上接受,工作中採納,還要給予表揚甚至獎勵。一切意見中的可取之處,都應吸收到方案或工作中去,並且告知提意見者。對沒有可取之處和錯誤的意見,也應對提意見的人表示感謝,說明提意見就是對集體的關心,而關心就值得感謝,鼓勵他們以後繼續關心集體的事業,發現了問題和有什麼想法及時提出來。

處理好與下屬之間的關係

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偶爾也會為某件事發生摩擦,甚至爭得面紅耳赤。一般地,事情過後,大多能夠握手言和。美國迪卡爾財政公司經理狄克遜,在管理方法上曾提出“有摩擦才有發展”的觀點。一次,狄克遜無意中說了一句話,刺痛了對方,雙方在理智失去控制的情況下,開始了激烈爭辯,並把長期鬱積在內心的話傾瀉了出來。然而,這次爭吵卻使雙方真正交換了思想,反倒覺得雙方的距離縮短了。以後雙方坦誠相處,關係有了新的發展。

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在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係中,時常出現“敬而遠之”的現象,這種現象使彼此的思想無法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因為越是“敬而遠之”,就越無法增加交換意見的機會和可能。這樣,偏見和誤解就會逐步加深。倘若能在合適的時機,透過一兩次摩擦和衝突,使多年的問題得到解決,作為領導者應該敢於面對這樣的衝突,而不能一味遷就。通過沖突進一步改善人際關係,使全體員工襟懷坦白、精誠合作。領導者如果沒有面對沖突的勇氣,沒有解決衝突的能力,就難以改變惡化的人際關係,從而也就難以正確對待組織內部的人與人、人與組織之間的關係,是企業內部公共關係的重點之一。因此,每個領導者都應從全域性著想,認真對待這個問題,要善於處理面對面的衝突。

做一名領導者,需要很多技巧和藝術,尤其是在處理員工與你的關係時,更應當設法讓他們佩服你,從而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