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巴菲特的集 中投資策略
威士忌猛男 禁愛冷婚:噬心總裁請走開 自在嬌鶯 追緝天價小萌妻 鬼手醫妃:腹黑神王誘妻忙 修仙之復活狂人 至尊戰王 帝后妖星 我的師傅是女鬼 諜影重重之上海
第七章 巴菲特的集 中投資策略
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表面上看,集中投資的策略似乎違背了多樣化投資分散風險的規則。但巴
菲特卻認為,投資者應該像馬克吐溫建議的那樣,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裡,然後小0地看好它。巴菲特認為,一個人一生中真正值得投資的股票也就
四五隻,一旦發現了,就要集中資金,大量買入
多年以來,在投資界都流傳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投資方法,即多元化投資和集
中投資。關於這兩種投資理念,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多元投資法也叫分散投資法,其代表性觀點認為應當“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
子裡”。這樣,即使其中有一個籃子裡的雞蛋被打碎了,也不至於給自己造成太大
的損失。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就是多元化投資的代表。
而集中投資法認為,應當“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這樣才能集中精力好好
盯著這個籃子,不讓其中的雞蛋被打碎了。如果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你就
勢必會對其中的一部分籃子照顧不周從而引發意外。與其這樣,那還不如把它們
放在一起,全力以赴照看好這一隻籃子。這種方法的代表是凱恩斯和費雪。
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要求投資組合必須由百種以上的股票構成,巴菲特也
一度採納了格雷厄姆的觀點,但後來巴菲特發現,他就像是擁有一座動物園,而
不是股票的多樣化組合,更談不上對手中的股票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因此,巴
菲特開始採納費雪和凱恩斯的集中投資理論。
費雪是著名的投資大師。他認為,投資者為了避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
子裡,而把雞蛋分在很多不同的籃子裡,最後的結果是許多籃子裡裝的全是破雞
蛋。而且投資者也不可能照顧所有這些籃子的全部雞蛋。費雪認為,由於許多投
資者太迷信多元化投資理論,結果他們對自己所投資的企業的性質一無所知,或
者知之甚少。
不論是凱恩斯還是費雪,他們都捨棄多元化投資這種做法,巴菲特也是如
此。他十分信奉集中資產組合的理論,這就意味著他只持有幾個企業的股票,而
這幾個企業他都有一定的瞭解,而且持有股票的時間也很長,這樣就可以非常認
真地來考慮是否需要進行某種投資。巴菲特相信,他正是利用這樣一種認真負責
的精神來考慮投資什麼和以什麼價格投資這兩個問題,從而降低風險。
尋找傑出公司
分析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
透過對上市公司進行詳細地分析考察,然後好中選優,把主要資金集中
投資於能夠創造較高回報的少數幾隻股票上,這便是巴菲特集中投資理念的
核0所在
對公司進行分析是進行集中投資的起點和基礎。如果你對該公司不瞭解或
者瞭解不多就貿然投入大量資金,這種行為無疑是風險巨大的孤注一擲。
巴菲特認為,集中投資的一大好處,就是迫使你更詳細、更認真地去考察你
的投資物件。多年來,巴菲特形成了一套他自己選擇可投資公司的戰略。他對公
司的選擇基於一個普通的常識:如果一家公司經營有方,管理者智慧超群,它的
內在價值將會逐步顯示在它的股價上。所以,巴菲特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分析潛
在企業的經濟狀況,以及評估它的管理狀況而不是用於跟蹤股價。
巴菲特使用的分析過程,包括用一整套的投資原理或基本原則去檢驗每一
個投資機會,投資者可以將這些原則視為一種工具箱。每個單獨的原理就是一個
分析工具,將這些工具合併使用,就為我們區分哪些公司可以為我們帶來最高的
經濟回報提供了方法。
巴菲特認為,股票投資也要根據“吃力不賺錢、賺錢不吃力”的原則,在詳細
考察公司的基礎上,儘量尋找和挖掘“賺錢不吃力”的行業和公司。當這種股票出
現時,要緊緊抓住機會,集中投資。
巴菲特曾經對必須“時時聰明”的競爭激烈卻盈利較低的零售業與只需“聰
明一時”的市場壟斷卻盈利很高的電視行業進行了對比:“零售業是競爭劇烈的
行業。許多零售商曾經一度擁有令人吃驚的成長率和股東權益報酬率,但是到後
來突然間業績急速下滑宣告破產。”原因是這些個零售商必須時時保持比同行更
加聰明。但不管你如何聰明,你的競爭對手隨時準備複製你的做法,然後超越你。
同時一群新加入的零售商又在用各種手段引誘著你的客戶。一旦零售業績下滑,
就必定走向失敗。
相對於需要“聰明一世”的零售業來說,電視行業被巴菲特稱為只需要“聰明
一時”就行了。他舉例說,如果你很早以前就買下一家地方電視臺,即使你用人不
當,也會經營得很好。
巴菲特說,在對投資物件進行了這樣詳細的考察後,你就可以放心地集中投
資了。有了這種詳細考察,你還有什麼必要擔心投資回報呢?
控制股票持有數
堅持奉行少而精的原則
少而精一直是巴菲特奉行的投資原則,他認為,如果投資者手裡握著幾十
乏股票,是不可能將每一支股票都瞭解得非常透徹的,而這會非常危險:
一次,一位記者在請巴菲特對普通投資者提出一點忠告時,巴菲特說了這樣
一番話:“如果你對投資知道得非常有限,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多元化投資對你就
毫無意義了。你不妨將精力放在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上,並從中選出了5到10
家價格合理且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
傳統的投資理論出於風險的規避需要,主張多元化投資,投資者手裡一般握
有一些超出他們理解能力的股票,有時甚至在對某隻股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買
入。這些人應當好好地考慮一下巴菲特的建議,買5到10只,甚至更少的股票。
並且將注意力集中在它們上面。
巴菲特認為,少就意味著多的道理在集中投資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他說:
“如果你對投資略知一二並能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那麼選5lo家價格合理且具
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傳統意義上的多元化投資(廣義上的活躍有價證券投資)對
你就毫無意義了。”所以,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合理的數量應在10家之內。
巴菲特的這種理論來源於費雪,費雪也是著名的集中證券投資家。他總是說
他寧願投資於幾家他非常瞭解的傑出公司,也不願投資於眾多他不瞭解的公司。
1929年股市崩潰以後不久,費雪開始他的投資諮詢業務。他清楚地記得當
時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是多麼至關重要,說:“我知道我對公司越瞭解,我的收
益就越好。”
一般情況下,費雪將他的股本限制在10家公司以內,其中有75(百分號)的投資集
中在三四家公司。1958年,他在《普通股》一書中寫道:“許多投資者,包括那些憑
他們提供諮詢的人,從未意識到,購買自己不瞭解的公司的股票可能比你沒有
充分多元化還要危險得多。”他告誡投資者說:“最優秀的股票是極為難尋的,如
果容易,那豈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它們了。我知道我想購買最好的股,不然我寧願
不買。”
費雪的兒子肯費雪,也是一位出色的資金管理家,他是這樣總結他父親的哲
學的:“我父親的投資方略是基於一種獨特卻又有遠見的思想,即少意味著多。”
巴菲特非常善於從這些偉大的投資家身上汲取營養並靈活運用。從進入投
資界開始,他便堅持“少而精”、“寧缺勿濫”的投資理念。
投資如賭博
下大賭注與高概率事件
玩撲克賭搏的人對這一技巧了如指掌:當牌局形勢對我們絕對有利時,下
犬賭注。投資也一樣,集中投資並不是找出幾隻好股票然後將股本平攤在上面
這麼簡單的事:儘管在集中投資中所有的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總有些股不
可避免地高於其他股,這就需要按比例分配投資股本。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在對公司沒有進行詳細瞭解時,不能輕舉妄動;而一旦
碰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好機會,就應當全力以赴地大舉投入。
巴菲特透過各種基本方法對各公司進行詳細考察,然後挑選其中的佼佼者
集中投資,實際上是把“賭注”押在了這些公司身上。不過可以放心的是。由於這
些精心挑選出來的公司質地優良,所以集中投資在這些公司上面,投資獲利回報
高就是一種高概率事件。高概率事件當然要下大賭注,這是符合投資邏輯的。芒
格常常把幾種投資比喻為“當成功概率最高時下大賭注”。他說:“人類並沒有被
賦予隨時隨地感知一切、瞭解一切的天賦;但是人類如果努力去了解、努力去感
知,透過篩選眾多的機會,就一定能找到一個不錯的機遇,而且聰明的人會在世
界提供給他這一機遇時下大賭注。”
巴菲特:“對於每一筆投資,你都應當有勇氣和信心將你資產的10(百分號)以上投
資進去。”他的意思是說,理想的投資組合不應該超過10只股票,因為每個個股
的投資都在10(百分號)以上。不過應當注意的是,巴菲特在這裡所說的不超過10只股
票,並不是把自己的資產平攤在10家好公司的股票上面。儘管在集中投資中,所
有的個股都是高概率事件股,但總有些股票獲利的機會不可避免地高於其他股,
這就需要“當牌局形勢對我們絕對有利時,敢於下大賭注”。芒格解釋這句話為:
從玩撲克牌中,你就知道當握有一張對你非常有利的牌時,你必須下達賭注。
縱觀巴菲特的投資經歷,從來都是主次分明、重點突出的,他最擅長把主要
資金集中投資於高概率事件股票。最典型的例子是,1987年他在美國廣播公司1
只股票上的投資,就達到伯克希爾公司股票總投資額的一半。這樣的投資策略在
其他股票公司中很少見,難怪有些投資家要認為巴菲特和賭徒“並沒有多大區
別”了。話說回來,投資確實也有一些“賭”的成分在內,不過即使“賭”也應該賭得
合情合理。在所有賭博中,每當局勢對自身有絕對優勢時,加大賭注正是一種常
用技巧。
集中投資要有耐心
對集中投資者來說,耐心是必備的素質,要想得到超出市場平均值的回
報,你必須有超常的耐心,不要被短期行情所影響。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對的,
就一定要堅持。
在巴菲特看來,做一個成功的投資者,耐心是極為重要的素質。傳統的投資
策略講究多元化與高週轉率。由許多隻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可以每天都會發生
變化,頻繁地買進賣出,不斷地進行操作是其鮮明特色。作為一個集中投資者,巴
菲特非常反對這種不斷變化的投資組合,因為集中投資者只有耐心持股,才有機
會在長時間裡獲得超出一般指數的成績。
一般說來,短期股價的波動可能受到諸如利率變化、通貨膨脹及投資者的預
期收益等外界因素的影響,但當時間的跨度足夠長時,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將趨
於穩定,股價這時才能更為客觀地反映出持股企業的經濟效益狀況。
巴菲特常說,只要他覺得對某隻股票滿意,他就會去買,即使接下來交易所
關門10年也無所謂。巴菲特認為,他買某隻股票就是想永久擁有它,而決不是因
為感到它要上漲。很多時候我們不能測定一隻股票的真正價值,不過一旦我們發
現某隻股票的真正價值,並認為這就是你正在尋找的股票時,你所要做的便是果
斷地買下來。你無需每天都盯著計算機螢幕猜測股價的下一步的變動方向,你要
相信,如果你對某個公司的看法是正確的,而且你正好在一個合適的價位買下了
它的股票,你只需耐心地等待便可以了。
大多數投資者不可能像巴菲特那樣,將“持股”的期限定為“永遠”。他自己當
然也不太可能做到這一點。巴菲特的經驗對我們可能有參考價值。他將自己的資
金週轉率定在10(百分號)到20(百分號)之間,也就是說,最佳的持股時間為5到10年。
持股5到10年這一目標,大多數投資者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在這一漫長的
時間段裡,股價的波動可能會極為劇烈。利率、經濟景氣指數及公司的管理層都
有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進而影響到股價的波動。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股價的
波動將大大地影響他們的神經。此外,由於集中投資的特性,使得一旦股價波動
將可能影響巨大,而在傳統的多元化投資組合中,不同個股的波動將最終產生某
種平均化的效果,其帶來的後果可能被抵消。所以。那些實行集中投資策略的投
資者,更需要加倍的耐心與智慧來對付由於股價波動所帶來的巨大沖擊。
不要盲目買進多種股票
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
巴菲特認為,在市場上,出手不凡的最好辦法是不要成千上萬地買進股票,
耍等待那幾個難得的機會,“一烏在手勝過百鳥在林!”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
的年報裡,引用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這句諺語,再次闡述了他的投資概念,,
一個投資者買進多少種股票最為合適呢?巴菲特說,這取決於你的投資方
法。如果你能對商業進行分析和評價,那麼你並不需要很多種股票。作為公司的
一個買主,沒有任何規定要求你應當擁有主要工業股票以外的別的股票,也沒有
要求你必須投資40、50甚至100種股票以達到多元化分散。
巴菲特常常把股票投資比喻為打棒球,在他看來,投資和打棒球在一定程度
上很相似。投資就好比是一連串的“公司”擲球,投資人要獲得高於一般水平的業
績,必須學會等待,直到某家公司穿過擊球區到達“最好的”單元。巴菲特相信,投
資者過於頻繁地擊糟糕的球,他們的業績就會受到壞的影響。也許,並不是投資
者不能認出好的擲球,困難之處在於投資者無法抵禦揮動球棒的**。
不要揮棒擊打那些低的和出界的球,要學會等待那些好的擲球。美國傳奇棒
球擊球手特德威廉斯在等待他最好的來球時,時常要冒著出局的風險。巴菲特
說,投資者在這方面要簡單一些,不像威廉斯,因為“即使我們有三次沒有擊那些
剛好在擊球區內的來球,也不會出局”。
在巴菲特看來:“投資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活動,因為你從來不需要揮棒。
你只需要站在擊球線上,投手把股票的價格投給你通用汽車47美元!美國鋼
鐵39美元!而且沒有人要求你一定要擊球。就是你錯過了機會也不會遭到懲罰。
你可以用一整天的時間等待你希望得到的投球。然後,當投球手睡覺的時候,你
就可以不知不覺地走過去擊球。”
巴菲特從不做過多的投資,如果沒有合適的股票出現,他便一直等待下去。
“作為一個獨立的投資者,最大優勢便是他可以站在本壘永久地等候一個好球,
如果他想讓球精確地到達他的肚臍眼上兩英寸而不是其他地方的話,為了達到
這一目的,他就可以一直站在那兒等,直到球有一天真的打過來了。”
巴菲特建議那些總是頻繁操作買進賣出股票的投資者,給自己的投資數量
作個限定值,比如你可以限定自己在一年內只買賣一至兩次,或者更少,這樣你
可以在選擇股票的時候更加理性與謹慎。如果沒有好的投資物件,巴菲特寧可持
有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