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五章 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賣出時機

第五章 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賣出時機


凡姝仙謀 要你言聽計從 青梅甜甜噠:竹馬哥哥寵上癮 冷公主的戀愛遊戲 輪迴仙帝(全) 榮閨 民間鬼異傳奇 綜一月一穿 傲氣凜然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傳

第五章 巴菲特如何把握股票的賣出時機

巴菲特一再提醒投資者,當意識到自己犯錯時,要果斷賣出手中的股票。他

常說:只要一個投資者能及時糾正,他需要做的事情就非常少了。

很多投資者在買進一隻股票後,總是抱著不賺錢絕不賣出的心態,而不去想

自己是買對了還是賣錯了。這些投資者一旦發現自己買錯了,不僅沒有勇氣去承

認,而且還幻想著這種“錯誤的股票”會忽然有一天大漲。

在巴菲特看來,在股票投資中,犯錯誤是常有的事,他自己也不例外。但要想

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一定要敢於直面自己的錯誤,並立即糾正它們。在這一

點上,巴菲特早期投資登普斯特米爾製造公司就是以個很好的例子。

1961年,巴菲特用。100萬美元收購了登普斯特米爾製造公司。這家公司位

於一個離奧馬哈100多公里遠的小鎮,主要從事風車和農用裝置的生產。那時

候,巴菲特使用的是格雷厄姆式的購買“菸蒂企業”的策略,而登普斯特就屬於這

種企業。

作為登普斯特的控股股東,巴菲特成了董事長。這令巴菲特每個月都要懇求

管理者們消減日常開支,並減少存貨他們嘴上答應的好好的,但心裡卻盼著他

趕快回奧馬哈。當巴菲特意識到他收購這家公司是個錯誤後,他立即決定將它賣

掉,卻發現無人問津。

此前,巴菲特沒有認識到當少數股東和控股股東的區別。如果只有10(百分號)或

20(百分號)的股份,他可以很輕鬆地把這些股份拋售掉。但手握70(百分號)的股份,他要賣的

是控股權,沒有人想要這家公司的控股權。

巴菲特發現,扭轉企業的狀況不是他的“特長”。為了糾正錯誤,他找到了他

的朋友芒格,芒格向他推薦了一個叫哈里伯特的人,巴菲特認為哈里伯特就是

登普斯特的救世主。

果然,哈里伯特入主登普斯特後,大力消減成本,減少庫存,為公司節約了

不少現金。巴菲特把這些錢再投資到了債券中。到了1963年,登普斯特已經扭虧

為盈,巴菲特便成功地以230萬美元的價格賣掉了控股權。

巴菲特後來承認,收購登普斯特米爾製造公司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但他及

時剎車,保住了資本,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06

把握換股時機

當更好的機會出現fl寸賣出

巴菲特認為,雖然投資者要堅持長期投資理念,可是,一旦有更好的投資機

會出現時,賣出手中一些內在價值降低的股票,買入另一些投資價值在不斷升

高的股票,會使投資者得到更大的收益。,

作為追求利益的絕對投資者,巴菲特有時候賣出某隻股票的原因並非是該

股票表現不佳,而是發現了更好或更具有投資前景的機會。

巴菲特說:“有時我們會賣出一些估價得當甚至被低估的證券,因為我們需

要資金用於價值被低估得多的投資,或者我們相信我們更瞭解的投資。”巴菲特

的這種換股理念也深得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的推崇。彼得林奇說:

“90(百分號)的情況下,我賣出股票是因為找到了那些發展前景更好的公司的股票,尤其

是我手中持有的公司原來預計的發展情景看起來不太可能實現時。”

以巴菲特拋售中石油為例,許多人都不理解:巴菲特為什麼在持有中石油股

票僅4年半時間,就要拋售一空呢?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巴菲特在拋空中石油後得

到的大筆現金做了些什麼?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當時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泡沫正在

破滅。而美國華爾街上的那些投資銀行持有大量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如果這些債

券在證券市場上交易,這些投資銀行至少要損失30(百分號)。而這些債券的價值有多少

呢?總體來看總額不會低於2000億美元。2007年七八月間,這些投資銀行股價紛

紛大跌,預期市盈率只有89倍。

巴菲特一直看好這些投資銀行,只是因為它們的市盈率偏高而一直沒有動

手。這次次級抵押貸款債券風波導致股價大跌,正好給巴菲特在投資銀行股價處

於最低位時,創造了一個成功抄底的好機會。

巴菲特非常清楚,投資銀行的巨大損失並不足以產生致命威脅。一方面,美

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和各國中央銀行採取的注資、減息等一系列措施,以及美國經

濟指標可望走好,都預期這次危機可以慢慢解除;另一方面,由巴菲特出面來收

購投資銀行,更能樹立一個“救市英雄”的形象。

無論怎麼說,此時此刻巴菲特大舉收購投資銀行股票,可謂一舉多得。至

少,在一家股票的高點賣出,同時在另一家股票的低點買人,這絕對是一樁賺錢

的買賣。

【司此,巴菲特總結說:“在你確實認為新的目標股票可以有高出原有股票更

好的成長性的時候,就可以賣掉手中的股票,換取具有更高成長價值的股票。”

牛市泡沫

在股市瘋狂時賣出

很多投資者都熱衰於牛市,但和大多數投資者不同,巴菲特卻討厭牛市,

他總是較早逃離牛市。在他看來,在牛市時,市場先生處於一種異常亢奮的狀

態,股票的內在價值已經嚴重偏離了其內在價值。

被譽為投資鬼才的伯納德巴魯克非常善於把握股票的賣出時機。在他無數

的傳奇經歷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潰前成功逃頂。

20世紀20年代後期美國股市瘋狂上漲,有一天,巴魯克在街上擦鞋,給他擦

鞋的傢伙跟他聊起股票賺錢的祕訣,巴魯克一回到辦公室就把所有的股票拋空。

就在巴魯克賣出股票後不久,美國股市就遭遇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

巴菲特在總結伯納德巴魯克成功經驗時說:巴魯克是最聰明的投資者,他

懂得在股市瘋狂時退出。巴菲特認為,在股市瘋狂時,市場先生處於一種異常亢

奮的狀態,股票的內在價值已經嚴重偏離了其內在價值。大牛之後必是大熊,所

以,巴菲特一再提醒投資者,在股市瘋狂時就是賣出股票的好時機。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經歷了無數次的牛市和熊市,每一次他都是安然度

過,靠的正是他高於大多數投資者的理性在別人瘋狂時賣出股票。

巴菲特喜歡講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個炒股高手,走到天堂門口,上帝對

他說:對不起,現在天堂裡面分給股票和投資高手的房間已經被站滿了人,你先

請回去吧。這個人想想了說:上帝我有一個請求,我能不能到天堂和我的同行們

說一句話,上帝說行呀。於是這個人就來到天堂裡面股票投資高手住的院子裡面

大喊了一聲:地獄發現大牛股,緊接著所有的投機高手紛紛投奔而出,向地獄跑

去,上帝這時候說你高,現在你隨便進吧。這個人搖了搖頭說:他們去地獄這麼久

了還沒有回來,說不定地獄真的有大牛股呢,我也去。

以巴菲特經歷的第一次牛市為例,20時機60年代,美國股市大幅上漲,交易

量也是大幅度的增高,日交易量比10年前猛漲了六倍。當時的股市陷人了瘋狂

的狀態,所有人都不顧一切地投身股市。這個時候,巴菲特卻非常恐慌,他意識

到,股市已經出現了非常大的泡沫,如果這樣下去,也許會遭受滅頂之災。於是,

巴菲特宣佈解散公司,賣出手中所有的股票,徹底退出股市。

巴菲特的這次決定也讓他和他的同伴躲過了上世紀70年代初的那場大股

災。那次持續兩年多的熊市讓許多機構和個人破產,巴菲特以他無數次的成功經

歷證明了在股市瘋狂時賣出股票是明智的選擇。

未雨綢繆

當所預料的事件發生時賣出

當預料中的某個事件要發生時,巴菲特會果斷丟擲手中的股票,絕不會有

絲毫猶豫,因為他深知,特定事件發生與否都將決定投資者的成敗得失。

在混沌學理論中,有一個叫“蝴蝶效應”的概念,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

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在美國德克薩斯

引起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

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

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此效應說

明,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

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巴菲特認為,在股票市場上,同樣會發生“蝴蝶效應”。比如發生戰爭、自然災

害等不可控因素時,股市一樣會受其影響而漲跌。如果投資者能預料到這些因素

會帶來的影響,可能就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巴菲特在買進每一隻股票

時都會把所有可能影響該股票走勢的因素考慮在內,包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他都要做詳細的推測以及發生之後的應對辦法。不得不說,巴菲特這種做法是他

能取得今天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

20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的爆發推動股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當年輕

人都在街道上行進時,他們的父母則看到了戰爭帶來的擴張影響,紛紛在證券交

易所排起了長隊。共同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首

次突破了1000點大關。

華爾街一片歌舞昇平,巴菲特卻感到坐立不安,儘管那時候他的股票也在飛

漲,但他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投資標準的廉價股票了。股市的瘋狂上漲讓投

機家們發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

績的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8年,巴菲特的合夥公司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百分號)而

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百分號)。但當時的巴菲特卻預感到靠戰爭的擴張帶來的刺激

不會長久。與是他決定解散公司,買出所有的股票。

這是巴菲特一生中最引以為豪的決定,就是因為這一次決定讓巴菲特避免了

後來的股災,保住了東山再起的資本。不過,在當時,巴菲特退出股市的訊息傳出

後,許多投資者對巴菲特的做法持懷疑態度,但股市的走勢證明了巴菲特的英明。

制定投資標準

當不再符合投資標準時賣出

巴菲特總是不斷用他投資時所制定的投資標準來衡量它買入的股票質量。

儘管他所推崇的持有時間是“永遠”,但如果他發現手中的某隻股票不再符合投

資標準時,他會果斷賣出,絕不猶豫。

巴菲特買入一隻股票,不是他能預料到該股票會漲,而是因為該股票符合他

的投資標準。例如,巴菲特在買進《華盛頓郵報》股票時。股價還在持續下跌,一直

到他買人的兩年後才反彈到他買人時的均價。但是從長期來看,《華盛頓郵報》卻

是巴菲特持有時間最長、投資收益最好的幾隻股票之一。

巴菲特在買入任何一隻股票前,都會制定好相關的投資標準,他一直用自己

的投資標準來衡量企業的質量。儘管他說過他希望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是“永

遠”,但如果手中的股票不再符合自己的某個投資標準時,巴菲特就會果斷賣出,

絕不猶豫。因為在巴菲特看來,如果該企業不再符合他的投資標準,繼續持有該

企業股票就意味著風險的不斷加大,這是巴菲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那麼,巴菲特衡量股票是否賣出的標準是什麼呢?概括來說,巴菲特衡量一

家企業的股票是長期持有還是賣出的標準主要有三點:首先,看這家企業的基本

面是否發生了變化;其次,瞭解這家企業的管理層是否迷失了方向;第三。看這家

企業的護城河是否還足夠寬闊。憑此三點,巴菲特就能確定該企業的股票是繼續

持有還是需要果斷賣出。

以巴菲特賣出迪士尼公司的股票為例。2000年,伯克希爾公司與美國證券交

易委員會的往來件揭示出它已經將持有的迪士尼股份賣掉了一大部分。在2002

年的伯克希爾年會上,一名股東質問巴菲特為什麼要賣出迪士尼公司的股票。

從不評論自己的投資是巴菲特一貫堅持的原則,所以他模糊地回答說:“我

們對這家公司的競爭力特徵一直有一種看法,但現在這種看法改變了。”

其實,從巴菲特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發現,迪士尼已經偏離了巴菲特的投資標

準。在巴菲特看來,迪士尼已經迷失了它的的主方向,它不再是那個製作像《白雪

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這樣的永恆經典的迪士尼了。它的執行長邁克爾艾斯

納在網路繁榮中揮金如土,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像go【0搜尋引擎這樣的網站

中,並且買進了一些像搜信這樣虧損的公司。這顯然背離了其經營的主方向,於

是,巴菲特決定賣出迪士尼公司的股票。

懂得適時收手

在投資目標得以實現時賣出

巴菲特認為,當投資者的投資目標得以實現時,就到了賣出股票的好時

機他認為,股票價格不可能永遠高於其內在價值。當股價遠遠超出內在價值

時,投資者要克服貪婪情緒,懂得適時賣出,

巴菲特賣出股票的時機選擇深受格雷厄姆的影響。格雷厄姆總是在買進價

格遠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然後等待它們的價格迴歸其價值的時候(或兩三年後

已然沒有迴歸價值的時候)賣出。在格雷厄姆看來,有些投資系統會得出某項投

資的目標價格,一旦該股票達到目標價格,就是賣出該股票的良好時機。

還是以巴菲特賣出中石油為例,2003年,巴菲特先後投資大約5億美元資金

購買中石油h股。從2007年7月12日開始,他一共分7次拋售該股票,直到當

年10月19日全部清倉完畢。

毫無疑問,巴菲特買賣什麼樣的股票總會引起全球投資者的關注和效仿,這

次分批賣出全部中石油股票,同樣也在全球引起了強烈反響。尤其令人關注的

是,從巴菲特開始丟擲中石油股票直到全部拋完為止,中石油股價在短短3個月

內上漲了35(百分號)。

這下不得了了,有人不無幸災樂禍地說,原來“股神”並不“神”,否則他怎麼

沒有在最高價位時拋售中石油股票呢?要知道,如果他在高點賣出,至少還可以

多賺128億港元。

其實,說這種話的人完全不瞭解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可以說完全是事後諸

葛亮。

根據巴菲特的投資策略,他從來就不去關心股市每天的漲跌行情。只要當他

的投資目標已經實現的時候,他就會果斷賣出。由此可以推斷,巴菲特每次丟擲

中石油股票時,並不過分關心當天股價變動行隋的。

據巴菲特自己說,當年他人股中石油的價格為20美元(這是美國預託證券價

格,每份adf【相當於100股中石油h股),而出售價在160200美元之間,他一共

在投資中石油股票上獲利357億美元(約277億港元),投資回報率超過7倍!

我們不難看出,無論巴菲特在投資中石油股票上賺了多少錢,也無論這隻股

票將來的價格能上漲或下跌到多少,對於巴菲特來說,這都是一筆大獲全勝的投

資股票買人後僅僅4年間,股價就上漲了8倍多,而且完全達到了巴菲特當

初設定的投資目標,這難道還不能說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投資嗎!

基本面原則

企業競爭優勢減弱時賣出

巴菲特認為,一家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那麼,投資者最好的選擇就

是賣出該公司的股票。

一家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變化,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可能是經濟下滑帶

來的,可能是管理層的失誤帶來的,也可能是行業性的競爭帶來的風險。巴菲

特認為,不管受何影響,一旦公司的基本面發生變化,其長期競爭優勢勢必會

大大減弱。

巴菲特認為,賣出股票最主要的依據甚至唯一依據,應當是持股企業的長期

競爭優勢下降了,而不是股價下跌或上升了。從長期看,股價取決於公司未來的

獲利能力;而從短期看,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關係。

大多數投資者都把股價的漲跌當做買賣股票的主要依據,只有巴菲特把持

股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減弱作為賣卅股票的主要依據。他說,伯克希爾公司買賣

股票的投資決策,完全取決於這個時期這隻股票的經營業績,而不是這隻股票這

個時候的價格高低。他認為,把目光停留在關注股票的價格而不是公司內在價值

上,這種做法非常愚蠢。

那麼,巴菲特是怎樣來衡量上市公司內在價值增值能力的呢?他說,最好的

辦法是看“透明盈利”。他認為,透明盈利的計算公式是;

一=透明盈利

其中:是財務年報中反映的盈利水平;是主要被投資公司的留存收益

(按照會計準則規定,這部分收益並沒有反映在上市公司財務年報的盈利水平

中);是上述留存收益如果要加以分配應該交納多少稅金。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如果非常關注每隻股票的透明盈利,將會從中得到很大

好處。他的經驗表明,一般在買入股票10年左右時,會獲得最高的預計透明盈

利。他認為,既然這樣,投資者就沒有什麼必要去關注短期內的股價變動,更沒有

必要頻繁進行股票交易了。

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只要自己擁有的這些股票,從長期來看價值增值能力

能夠保持甚至超越整個產業的平均水平,這些股票的盈利能力即使在短期內發

生暫時性變化,也不用過分擔心,完全可以繼續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