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九 桓公得位

第九 桓公得位


他說,做我女神可好 宸系靈心之邪王霸寵 紅玫瑰的誘惑 魔帝嗜寵紈絝妃 殺妃 武道本紀 媚君歡:一品棄妃 魔獸之潛水戰記 超級機戰武器系統 西漢演義

第九 桓公得位

飛刀史評雜論 春秋篇 第九 桓公得位

春秋前期,齊僖公【1】薨,遺有三子,太子諸兒【2】、公子糾【3】和小白【4】。依照齊國祖制,大臣們擁立太子即位,是為齊襄公。太子諸兒雖居長位,但品行不端,很早就與其妹文姜私通。後來,文姜嫁給魯桓公,成為了魯國夫人,而姜氏兄妹間的*不斷,恐事情敗露,二人竟合謀醉殺了魯桓公。當是時,齊國朝綱混亂,政治腐朽。管仲【5】和鮑叔牙【6】分別輔佐糾和小白兩位公子,管仲預感到齊國將有大亂,遂建議鮑叔牙帶小白逃往莒國,自己亦陪同公子糾前往魯國避難。齊襄公十二年,齊國果然爆發內亂,公孫無知勾結同黨,殺死襄公,自立為君。無知在位僅一年又為人所殺,一時間齊國無君,出現了巨大的權力真空,整個國家陷於空前的混亂。糾和小白這兩位逃往在外的公子,見時機成熟,均想搶先回國,奪取君位。管仲得知小白也想回國爭位後,決定先下手除掉小白,故自請先行,親率兵車三十乘伏於莒國通往齊國的必經之路,準備截擊小白。果然在即墨與小白相遇,管仲起身一箭正中小白帶鉤,小白乘勢裝死,瞞過了管仲,方才躲過此劫。經此一驚,公子小白與鮑叔牙更加警惕,飛奔入齊,並在高、國兩位正卿的支援下成為齊國的國君,就是名聲赫赫的春秋首霸齊桓公。為絕後患,桓公向魯國屢屢施加軍事和外交雙重壓力,最終迫使魯國將公子糾殺死。

齊桓公作為一位志向高遠的明君,即位之初就廣納賢能,並啟用鮑叔牙為相。而鮑叔牙卻向桓公諫曰:“公若想治齊,用臣尚可,但若想雄霸天下,必用管仲。管仲確有寬柔惠民之志,經世治國之才,君若用之,何愁齊國不治?”桓公似乎對於管仲的即墨射鉤之事仍然耿耿於懷。鮑叔牙進而開導道:“公子爭位,人臣各為其主,射鉤之時,仲只知有糾不知有君,君若用之,當為君射天下,豈特一鉤?”桓公深受啟發,佯作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回齊國,並命其為相,以國託之。

鮑叔牙舉薦管仲不難,難在不計私利,辭去相位,讓與管仲,故其賢真非常人可及。齊桓公捐射鉤之恨,肯用昔日政敵不難,難在加以隆禮,以為卿相,專用而不疑,不以小人之讒而生忌,故其量非世俗可量。莫要說兩千多年之前的古人,即使是在當今世界如此以國家社稷為重,不計私利私怨的偉丈夫也是不多見的!為國為民,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愁,有此君,有此臣,齊國何以不強,姜氏何以不興?在人們稱道管仲灼灼才華和桓公赫赫功業的同時,請我們不要忘記了成就這一切的,正是那個真正的臣子,謙卑的賢士——鮑叔牙!

——————————

【1】齊僖公(?~前698年),春秋時期齊國君主,姜姓,原名呂祿甫,齊前莊公之子。

【2】齊襄公(?~前686年),春秋時代齊國第十四位國君,荒**無道,與親生妹妹文姜通姦,為世人所不齒。

【3】公子糾(?~前685年),春秋時期齊國人。齊僖公之子,母為魯女。齊襄公時,政令無常,恐遭殺害,攜管仲、召忽奔魯。襄公被殺後,齊國內亂,糾與小白爭立失敗,在齊國脅迫下,為魯君所殺。

【4】齊桓公(?~前643年)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並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春秋初年,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侵擾,桓公因勢利導,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就了自己定霸中原的偉業,受到周天子的賞賜。桓公晚年昏庸,特別是在管仲死後,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但縱觀其一生,仍不失為一代英主。

【5】管仲(約前723年~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人,諡號敬,史稱管子。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首位霸主。且有《管子》一書傳世。

【6】鮑叔牙(?~前644年),姒姓,鮑氏,名叔牙。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潁上(今屬安徽)人,曾向齊桓公力薦管仲,以善於知人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