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楚雄漢上
半城風月 大唐男寵 牛郎貴公子 邪佞首席的甜心寶貝 特工棄後 都市妖藏:詭醫生 九尾天狐:塵絕鎖封印 如果愛情可以預見 史上最牛男學生 骨皇
第八 楚雄漢上
飛刀史評雜論 春秋篇 第八 楚雄漢上
自古以來談到春秋,就不得不講到楚國。楚國的先祖雖出自帝顓頊【1】高陽,但由於封地偏遠,近三苗,處化外,與中原諸侯關係反倒疏遠。待傳至春秋,熊通【2】弒兄之子而自立,其人強暴好戰,有僭號稱王之志,見周桓王縟葛之戰中慘敗於鄭,更加無忌憚,遂向臣下詢問稱雄於諸侯之策。令尹鬥伯【3】比進曰:“當世天下,群雄並起,必先以威力制服諸侯,漢東之國,惟隋最大,君可以兵臨之,如若隋國臣服,則漢淮諸國莫敢不從。”熊通採納了這個建議,親率大軍屯於瑕池,同時遣人求成於隋。隋國有一名賢臣,名叫季梁【4】,其認為:“楚強隋弱,今來求成,其心不可測,姑且外為應承,而內修備禦,才可確保無虞。”隋侯乃遣少師至瑕,與楚結盟。鬥伯比聞少師【5】將至,諫楚王曰:“臣聞少師是個淺近之徒,以諛得寵,今奉使來此打探虛實,正宜藏吾壯銳,以老弱示之。彼將輕我,其氣必驕,驕而生怠,隋國也就易於攻取了。”熊通從此計,待少師入楚營,但見戈甲朽敝,人或老或弱,不堪其戰,頓時有了矜高之色,與楚盟後而返。少師還見隋侯,盡述楚軍羸弱之狀,並主動請纓率師追襲楚軍。幸有季梁諫阻,隋侯才未追擊。楚軍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約請合諸侯於沈鹿。期至,庸、濮等漢上諸國畢集,惟隋、黃兩國不至。楚國終於得到了開戰的藉口,興師伐隨,次軍於漢淮兩水之間。無奈,此時隋侯惑於少師之言,無備而戰,任少師為戎右,以季梁為御,親自出師御楚。季梁升車以望楚師,謂隋侯:“楚兵分為左右兩軍,楚俗以左為上,其君必在左軍,君之所在,精兵必聚;今請專攻右軍,若右敗,則左亦喪氣,此勝於易勝之道也。”然而,隋侯耐不住少師的鼓動,揮師於楚左軍精銳硬拼,終釀成大敗,被迫臣服於楚。漢上諸國盡皆喪膽,尊楚為王,楚王至此竟與周天子齊。
拋開戰役的勝負不論,隋大夫季梁在對楚作戰中提出的先攻楚右軍而後攻左軍,由易及難的進攻策略絕對是值得稱道的。沙場上與敵軍交手就如同搬石頭,當然可以用雙手將其抱起,這就相當於以強對強的硬仗,而我們不妨換一種方式,以己之強,攻彼之虛,由易及難,如同以一根木棒在石頭邊角處一鍬,目的同樣可以實現,事少而功多。這一戰術又被後世的兵聖孫武提煉成為“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的“避實擊虛”的策略,對於後世影響深遠。曹操官渡之戰中夜襲袁紹烏巢糧倉,堪稱此類戰法之經典。可惜隋侯不聽忠良之諫,否則中國的歷史真的有可能被改寫。在這場兩千多年前的戰役中,我們沒有看到多少華麗的計謀和巧妙的戰法,但卻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殘酷的二元博弈中,一方不一定將戰術演繹地多麼完美,只要能夠讓對手犯錯,一樣能夠取得勝利。
——————————
【1】顓頊,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帝王,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2】熊通(?~前690年),羋姓,熊氏,名通,號武王,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
【3】鬥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楚國令尹,輔佐楚武王積極進行對外擴張。
【4】季梁(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隋國大夫,同謀略,有才能。
【5】少師(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期隋國大夫,善於阿諛逢迎,並無真才實學。
作者題外話:“楚雄漢上”,已於2009年10月16日,經“草根博緣”圈子推薦至草根名博首頁“草根大講堂”欄目,飛刀在此感謝圈子、圈主和管理員姐姐的推薦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