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89章 高空遇險鍊鋼

第89章 高空遇險鍊鋼


許你諾言,贈我歡顏 完美戀人,首席已過期 霸寵村姑 崩仙逆道 木乃伊之永恆的愛情 公主不為妃 最強位面路人 穿越火線之末世來襲 騎天下 龍境祕蹤

第89章 高空遇險鍊鋼

第89章 高空遇險 鍊鋼

島上過冬——冶煉金屬——勘察安全島——獵捕海豹——捕獲一隻針鼴——無尾熊——所謂的加塔盧尼亞冶煉法——鍊鐵——怎樣獲得鋼

第二天,4月17日,水手的第一句話是對吉丁·史佩萊說的。

“嘿,先生,”他問,“今天我們幹什麼?”

“那要看賽勒斯喜歡幹什麼了。”記者回答。

工程師的夥伴們當過制磚工和陶器工,現在則要做起冶煉工人來了。

昨天午飯過後,他們到離“煙囪管道”7海里處的頜骨海角勘察。連綿的沙丘到這裡就終止了,此地的土壤就像火山灰。這裡沒有眺望崗那種高大的懸崖峭壁,只有火山噴發後留下的礦物質,在狹長海灣兩邊形成奇形怪狀而又高低不平的邊緣地帶,包圍著那兩個海角在內的狹長海灣。新移民們到這個岬角後,就往回走了。夜幕降臨時,他們回到了“煙囪管道”。但,關於是否要離開林肯島,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所以他們那晚根本難以入眠。

這個島距離帕摩圖群島1200海里,這段距離不可小覷。靠一隻小船是不可能穿越的,特別是氣候惡劣的季節就要來臨了。這點潘克洛夫早前也強調過。再說,即使有工具,造一艘簡易的船也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何況這些新移民目前仍缺乏工具,他們必須先製造錘子、斧頭、鋸子、橫口斧、刨子、木工鑽等工具,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於是,他們決定在林肯島上過冬,並尋找一個比“煙囪管道”更適合居住的地方,以度過冬季的那幾個月。

工程師曾經留意到小島的西北部有鐵礦石層,眼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把這種鐵礦石冶煉成鐵,或者冶煉成鋼。

埋在地下的金屬一般都含有雜質,它們大多和氧或硫化合在一起。

賽勒斯·史密斯之前帶回來的那兩塊樣品,一塊是沒有碳酸化的磁鐵礦石,另一塊是硫鐵礦石,也就是黃鐵礦石。因此,必須首先用炭火使氧化鐵還原,以得到純淨的鐵。這種還原過程是用炭火把鐵礦石燒至高溫來進行的,可以用快速而簡便的加塔盧尼亞冶煉法,其優點是隻用一道工序就能把鐵礦石變成鐵;或者用高爐煉,先把鐵礦石熔化,把混合在熔鐵中的3%~4%的炭去掉,從而得到生鐵。

但賽勒斯·史密斯需要的是什麼呢?是鐵,而不是生鐵。因此,他必須尋找最快捷的冶煉法把鐵煉出來。另外,他所撿到的鐵礦石很純,含鐵量豐富。這種氧化鐵礦石是一大塊的,呈深灰色,它的黑色碎末是一種正八面體晶體。天然磁石就含有這種成分。瑞典和挪威都大量出產這種礦石,用來煉成歐洲最好的鋼鐵。離這個礦床不遠,是新移民們開採過的煤層。鍊鐵需要的燃料捱得很近,鍊鐵就很方便了。

“那麼,賽勒斯先生,”潘克洛夫說,“我們是不是要鍊鐵了?”

“是的,我的朋友,”工程師答道,“但在這之前,我們先要做一件事,您肯定喜歡的——到那孤島上去獵捕海豹。”

“獵捕海豹?!”水手轉過身子對著吉丁·史佩萊大聲地喊,“鍊鐵還需要海豹?”

“既然賽勒斯這麼說了,就這麼幹吧!”記者回答。

工程師已經離開“煙囪管道”,潘克洛夫便沒辦法得到解釋,他只得做好捕捉海豹的準備了。

不一會兒,賽勒斯·史密斯、赫伯特、吉丁·史佩萊、納布以及水手在沙灘上會合了。海潮到最低位時,獵人們蹚水過去,水深還不到膝蓋。

賽勒斯·史密斯是第一次踏上這座孤島,他的夥伴們則是第二次來了,因為當初氣球就是把他們拋落在這裡的。

他們上岸時,有幾百只海雀在盯著他們,一點兒都不害怕。這些手持木棒的新移民要打死它們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他們並不想進行無謂的殺戮,因為更重要的是在那沙灘上,有些兩棲類動物正在休息,他們不想驚動它們。孤島上面還有一些企鵝,看上去沒有惡意,它們的翅膀已經退化成短肢,像魚鰭般向外張著,翅膀上的羽毛如同鱗片,獵人們同樣沒有打擾它們。

新移民們小心翼翼地向北面海岬走著,因為地面上到處是小坑窪,而且這些坑窪都成了海鳥的巢。孤島的盡頭,出現了一些大的浮游著的黑點,像礁石尖頂在移動。

這就是他們正要捉的海豹。得等它們上岸才能捉住它們,因為它們的骨盆很窄,身上的毛又短又密,軀體呈紗錠狀,而且它們在水裡遊得很快,在海中很難抓住它們,不過到了陸地上,由於它們的蹼足短小,就只能搖搖擺擺地慢慢爬了。

潘克洛夫瞭解海豹的習性,他告訴大家先等待,它們會到沙灘上躺著晒太陽,並且很快就會睡著了。“到那時,想辦法切斷它們的退路,並且敲打它們的鼻子。”

狩獵者們於是便躲在海岸上的岩石後面靜靜等待。

1個小時後,那些海豹來到沙灘上嬉戲了,有6只。這時,潘克洛夫和赫伯特離開原處,繞過孤島上的海岬,以便從後面攔住它們,切斷它們的退路。而賽勒斯·史密斯、吉丁·史佩萊和納布則沿著岩石,向即將展開捕獵的地方爬過去。

突然,水手的高大身軀出現了。潘克洛夫喊了一聲,工程師和他的兩個夥伴馬上衝到大海與海豹間。有兩隻海豹受到致命的打擊,死在沙灘上了,但其餘的幾隻都逃回大海去了。

“這就是您要的海豹,賽勒斯先生!”水手說著,向工程師走去。

“很好,”賽勒斯·史密斯答道,“我們將用來做冶煉爐的風箱!”

“做冶煉爐的風箱?!”潘克洛夫大聲說道,“這些海豹可真走運啊!”

原來工程師打算用海豹的皮來做鍊鐵時必不可少的鼓風機。這兩隻海豹體形中等,身長不超過6英尺,腦袋像狗頭。

這兩隻海豹很笨重,沒有必要把它們抬回去,納布和潘克洛夫決定就地把它們剝皮,而賽勒斯·史密斯和記者則結束了對這座孤島的勘察。

水手和黑人熟練地剝掉了海豹的皮,3個小時後,賽勒斯·史密斯有兩張海豹皮可以使用了,他打算就這般利用它們,不加任何鞣製。

新移民們等到再次退潮時,涉水返回“煙囪管道”。

把海豹皮在木框上撐開,再縫起來,並使之不漏氣,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他們反覆做了好幾次。賽勒斯·史密斯的工具只有從託普頸上取下的頸圈做成的那兩片薄鋼刀。然而他的辦法總是很多,再加上有夥伴們的智慧和幫助,3天后,他們的工具裡又增添了一臺鼓風機,鍊鐵的時候可以用它往爐中送風加熱,這是冶煉成功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

4月20日清晨起,正如記者所記錄的,“冶金時代”開始了。如前面提到的,工程師決定在煤礦和鐵礦產地進行鍊鐵。據他的觀測,礦山在富蘭克林峰東北山麓,離“煙囪管道”6海里,要想每天來回是不可能的。於是他們決定用樹枝搭個棚過夜,使這項重要工作得以夜以繼日地進行。

計劃一確定,他們早上就出發了。納布和潘克洛夫把鼓風機放在一個筐裡拖著走,筐裡還有一些動植物類的食物,途中可以更換或補充食物。

路途中要經過森林,從樹林的東南,斜穿樹林最茂密的地帶,到叢林的西北部去。他們得開闢出一條路來,這條路將成為連線眺望崗和富蘭克林峰最直接的通道。這裡有很多漂亮的樹,品種是大家所熟悉的。赫伯特又給大家介紹了一些新品種,有龍血樹,而潘克洛夫稱之為“假韭蔥”,它們長得高大,但和洋蔥、細香蔥、分蔥和蘆筍一樣,屬於百合科。這些龍血樹有木質的根,煮熟後吃,味道很好,經過發酵,這些根可以做成可口的飲料。所以,他們採了一些根儲備起來。

穿越這個森林的路很長,他們花了整整一天。但這讓他們可以認真觀察這裡的動植物情況。託普專門搜尋獸類,它在草木叢中鑽進鑽出,把各種動物都趕出來。赫伯特和吉丁·史佩萊用箭射殺了兩隻袋鼠,還射死了一隻很像刺蝟、又很像食蟻獸的動物:像刺蝟是因為它蜷縮成一團,全身的刺直豎;像食蟻獸是因為它長著利爪,又細又長,嘴的末端形同鳥嘴,舌頭可以靈活伸縮,上面還有小刺,可以用來捕食昆蟲。

潘克洛夫仔細觀察了一番這動物,然後說:“當它在湯鍋裡被熬煮時,會像什麼?”

“像一塊美味的牛肉。”赫伯特答。

“我們對它要求不會太高。”水手迴應道。

在這次遠足過程中,他們見到幾隻野豬,它們完全沒有試圖襲擊他們,看來,他們不會遇到什麼猛獸。在一片稠密的樹叢裡,記者在離自己幾步遠的地方,看到一棵樹的低矮枝頭下有一隻動物,他把它當成是一隻熊,靜靜畫下了它的樣子。吉丁·史佩萊非常幸運,這隻動物並非那種可怕的跖行類野獸。這是一隻無尾熊,也叫“懶熊”,它的體形像狗般大小,毛豎起來,毛色灰而暗,腳上是有力的爪子,所以它們能夠爬到樹上覓食樹葉。確認了這隻動物的身份後,他們沒有去打擾它,吉丁·史佩萊把他那張素描的標題從“熊”改成了“無尾熊”,之後大家又繼續前進。

傍晚5點,賽勒斯·史密斯示意大家停下休息。他們此時在森林的外沿,大山樑支脈的分支的,這些山樑分支支撐著富蘭克林峰。離這裡幾百步路的地方,有紅河流經,所以飲用水源距離不遠。

他們立刻就安排了宿營地。不到1個小時,他們就在樹林邊緣、樹木間,用爬藤把樹枝編在一起,然後糊上黏土,一個臨時住所就建起來了。地質勘察工作留到第二天進行。他們開始準備晚餐,一堆熊熊的篝火在茅棚前燃燒起來,烤肉在火焰上轉動。晚上8點鐘,大家都進入了夢鄉,只留一人守夜,看著篝火,以防猛獸襲擊宿營地。

第二天,4月21日,賽勒斯·史密斯與赫伯特一起勘察那古代生成的地層,在這類土層上他拾到過礦石樣品。他們在地面上發現了礦脈,幾乎就在紅河的源頭,東北面山樑支脈中一條支脈的側下方。這礦含鐵品位很高,其中的雜質易熔,完全適合用還原法提煉,正是工程師打算用的方法,也就是加塔盧尼亞冶煉法,因為這辦法簡易,科西嘉島上的人現在還在使用。

實際上,真正的加塔盧尼亞冶煉法,要先建起一個熔爐和熔鍋,一層礦石、一層炭地交替疊放到熔鍋裡,讓礦石起反應還原。但賽勒斯·史密斯想要省掉裝置,打算把礦石和煤做成一個簡單的立方體,用風箱把空氣鼓進立方體的中心來進行冶煉。這大概是自從該隱(《聖經·舊約》中拉麥和妻子洗拉所生之子,是銅匠和鐵匠的祖師)和地球有人居住以來,早期的冶金工人所採用的方法。既然亞當的後代用這種方法都能取得成功,在礦石和燃料豐富的國家用這種方法也取得良好效果,那麼,林肯島上的新移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用這種方法一定也會獲得成功。

和礦石一樣,煤也採到了,不費力氣,在不遠的地方,地面表層就有。他們先把礦石打碎,用手去掉礦石表面的雜質,然後把煤塊和礦石層層交替地壘起來,就像燒炭工人要把木頭燒成炭時做的一樣。這樣,鼓風機把空氣鼓送進去,在空氣的作用下,煤炭就轉變成碳酸,又變成氧化碳,氧化碳讓氧化鐵釋放出氧氣,氧化鐵就這樣還原了。

工程師正是這樣操作的。他把事先在窯爐裡燒製的耐高溫陶土管子和海豹皮風箱的一端連線起來,然後把風箱放在礦石堆旁邊。風箱由木架子、一些植物纖維的繩子和一個平衡錘這些配件構成,把空氣鼓進立方體裡,立方體中溫度升高的同時,加速了氧化鐵的化學反應,最終煉出純淨的鐵。

這項工作操作起來並不容易。新移民們得很有耐心,並且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最終他們獲得了成功,冶煉出了一些海綿狀的熟鐵,這些熟鐵塊需要錘打,才能把熔化在原礦石裡的雜質除掉。顯然,這些臨時鐵匠連一把錘子都沒有,他們的情況和世界上第一個冶金工人開始時遇到的差不多,於是他們就學著前人,把該做的做了。

他們給第一塊熟鐵塊裝上木柄,當做錘子,把花崗岩塊當做鐵砧,就這樣錘打第二塊熟鐵塊,最終他們鍛打出一塊粗糙但卻是可用的金屬。

在付出很多努力和辛勞後,4月25日,終於打出了幾根鐵條,並用它們做成了一些工具,比如鉗子、鑷子、鶴嘴鋤、十字鎬等。潘克洛夫和納布把它們稱為精美的作品。

但這種金屬還不是很純淨,並不能有很大的作用,得把它們變成鋼才行。

鋼是鐵和碳的合金。要得到鋼,就要除去生鐵中多餘的碳,或者把碳加到純鐵中來獲得。用第一種脫碳的方法可以得到原鋼;用第二種滲碳的方法可以得到的鋼就是硬化鋼。

賽勒斯·史密斯試圖煉出的就是第二種鋼,因為他已經煉出了質地純淨的鐵塊。他將碳粉和純鐵放進用耐高溫陶土做成的坩堝里加熱,就可以煉出鋼。

而且,無論是在冷或熱的情況下,這種鋼都具有韌性,可以用錘子進行加工。納布和潘克洛夫在工程師的指導下,把鋼燒紅做成斧子,然後猛地浸入水中,這樣就製造出第一把經過淬火的優質斧子。

其他工具也製造出來了,有刨刀、斧頭、小斧、做鋸子和鑿子用的鋼塊,此外還有製造十字鎬、鏟子、鶴嘴鋤、錘子、釘子用的鐵,等等,雖然它們的做工都比較粗糙。

終於,5月5日這天,第一期冶煉結束,鐵匠們返回“煙囪管道”,新的工作不久將給他們帶來新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