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85節:孫子(1)

第85節:孫子(1)


盲嫂 破天神途 頂級壞蛋 重生之金牌人生 無敵混混 東北仙家那些事 違世:誤戀天塵 逆著陽光說愛你 滿朝鳳華 生來是王侯

第85節:孫子(1)

孫子

Sun Tzu

概述

這一節研究的是古代中國的《孫子兵法》一書(英文版通常叫做《孫子的戰爭藝術》),而不是強調孫子本人的生平。這本書中的格言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日本人以及其他一些東亞國家的人。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系統論述軍事的著作,比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的《戰爭論》(On War)早了22個世紀,它的某些思想被20世紀的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哈特(B.H.Liddell Hart)上校認為是永恆的真理。該書中所闡述的許多原理被大量地應用於非軍事領域,特別是外交、人際關係和企業戰略方面。

1.導言

許多世紀以來,《孫子兵法》中闡述的許多原理一直是歷代中國人、日本人和東亞國家的人的智慧的組成部分,士兵和平民都是如此。這本書在八世紀中期被引入日本(Griffith,1963)。它的影響可以從武田信玄(Takeda Shingen)(他是16世紀一位著名的將軍)所寫的戰鬥口號中看出來:“快如風,靜如松,戰如火,穩如山”。這些詞與《孫子兵法》“策略篇”中的一段話極為相似。當談到企業或個人與朋友相處的策略時,東亞人經常引用孫子的格言。在中國、新加坡,有關孫子兵法應用的中文書常常會成為最暢銷的書。即使在管理學教育非常發達的美國商學院中,宮本武藏(Miyamoto Musashi)的《五輪書》(大約寫於1645年,該書受到了孫子的影響)也是教授向MBA學生推薦的必讀書目。

2.關於作者的身份

“孫”是姓,而“子”是古代對有學識和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稱。“兵”主要是指士兵和武器,“法”是指方法。因此《孫子兵法》直譯成英語就是“尊敬的孫先生的軍事方法”。使用“戰爭藝術”這個表述可能主要受馬基亞維裡(Machiavelli)的影響,他的著作《戰爭的藝術》出版於1520年,也可能是受普魯士將軍克勞塞維茨的影響,比起“戰爭科學”一詞,他更傾向於採用“戰爭藝術”。

至少從宋代(公元960年到1126年)開始,《孫子兵法》作者的身份就一直是備受爭議的問題,從《七本軍事經典》編輯成書時到今天,這個問題一直未能解決。根據傳統的觀點,即根據《史記》記載,孫子名叫孫武,他因此書獲得了吳王闔閭的召見。孫武把吳王的兩個妃子斬首以嚴肅軍紀,他也隨之開始了他的傑出軍事家生涯。根據《史記》記載,十三篇《孫子兵法》可能是在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時期完成的。

這本書也可能是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代共同完成的。司馬遷對孫武的記述題為“孫武吳起列傳”,描述了三個人的生平故事:孫武、孫臏(他是孫武的後代)和吳起。他們三個人都是卓越的將軍,並且都寫過軍事著作。此外,流傳到今天的《孫子兵法》可以參閱《十一家注孫子》,該書在《孫子兵法》的每一句或一段之後又添加了註解,註解包括註解講義、集註匯解和後世範例,所以其篇幅超過了最初的版本,曹操是一個主要的註解人,他不僅對原文進行註解而且對它進行了編輯,還減少了多餘的內容。曹操的註解版本得以儲存下來,對後世的版本和註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孫子兵法的主要法則

孫子強調對待戰爭要節制和謹慎。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上。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