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節:亞當·斯密(2)
呆萌撞上愛:拒嫁99次 浪漫總裁策劃愛 重生打造大明星 七劍神海 無上武道 黃龍封神傳 狂妄邪妃 撈屍人筆記 謀殺官員3·物理教師的時空詭計 陰魂血蠱
第83節:亞當·斯密(2)
(Smith, 1976)
這一段是整部書的代表性觀點。影響社會的基本原則,包括“看不見的手”的觀點,實際上指的都是市場機制,儘管他對此並沒有進行詳細的討論。
作為一名道德哲學的教授,他同時還講授法學課程。他認為法律與他以前所研究過的貿易、商業、農業和製造業的政策一樣,對市場有調控作用。1762—1763年他所做的法學講座的講義被儲存了下來。這份筆記清晰地顯示了斯密早期的經濟思想。18世紀30年代在格拉斯哥大學做過斯密老師的弗朗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對斯密的影響十分大,特別是對斯密理論的形成的影響更是巨大。他對重商主義者禁止出口金塊和維持貿易平衡優勢的觀點進行了批評。後來,斯密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人類歷史分為狩獵時代、遊牧時代、農業時代和商業時代,所以經濟發展也可分為四個階段。他提出了勞動分工的重要原則,並對其自然價格和市場價格進行了區分。但是關於價值的理論,他用稀缺的概念,形象地解釋了在特定情況下,水是必要的卻是便宜的,而珠寶是昂貴的卻是毫無用處的這一悖論。他的觀點是:“便宜是產量豐富的必然後果”(1978)。
斯密參觀法國的經歷使他有機會重新認識重農主義經濟學,這一法國流派認為農業是經濟的唯一產品來源,政府對經濟週期的調控應當最小化。因此,斯密從各個方面蒐集了大量資料和資料,準備寫一本詳細的經濟學調查報告。這本經濟學報告的全稱是《1776年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這個題目很明確地顯示出斯密希望分析經濟發展的本質。開始,他提到衡量一個國家的財富的多寡,正確的方法應當是產品與人口的比例,這一比例類似現代經濟財富的測量工具——人均GDP。斯密把經濟發展歸結於主要原因——“勞動者的技能、靈巧性和判斷”,及其次要原因——高生產效率勞動力與低生產效率勞動力的比率。
《國富論》共分為五冊,各冊的論題是連續的。他首先討論生產力的決定因素和收入分配,然後研究瞭如何運用資本問題。他調查了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軌跡、經濟體系的多樣性以及政府在稅收和支出方面的做法,從而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論題:經濟發展、價值和分配、市場功能、國際貿易以及政府和個人的關係。
人類發展經濟的動機是出於“改善個人狀況的願望”(Smith,1976),由此產生了儲蓄;儲蓄又被用於投資,為僱傭勞動力和勞動分工提供了可能的資金儲備。勞動分工是一個基本原則,是“人類本性的某種傾向……即以物易物、物品交換和一物換另一物的交易的傾向”的結果。他形象地以針的生產為例,說明了按照零件構成劃分人類勞動、進行分工,就可以提高工人的靈巧度,從而節省一個工序到另一個工序的時間,而機器的執行也可以詳盡地分解成不同的工序。不過,斯密確實承認經濟發展是有成本的。勞動分工的結果就是使每個人花費一生的時間只從事幾個簡單的操作,“可能把人變得愚蠢和無知”。
在這本書中,斯密用了他的“四階段”理論來解釋價值是如何被決定的以及社會產品是如何在地主、資本家和勞動者之間進行分配的。在經濟發展越過早期的發展階段後,價值的確定發生了改變。只有在最初級的人類社會,即狩獵時代,商品(如海狸和鹿)才會根據需要得到商品的勞動力數量來進行交換。也只有在那個時代,勞動者才會得到他們勞動的所有產品。隨著人口的增加和資金的積累,土地變成了私有財產,地主就以租金和資本收益的形式來分享社會產品。像他之前的學者亞里士多德一樣,斯密區分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他也比較了市場價格和自然價格。供求比例決定了市場價格,但自然價格是“所有商品的價格不斷移向的中心價格”。這個自然價格是透過自由競爭而產生的,被認為是與以租金、利潤和工資形式出現的生產成本相等的長期均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