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63節:亞伯拉罕·H.馬斯洛(2)

第63節:亞伯拉罕·H.馬斯洛(2)


龍鷹 絲纏綿 原始中華 舞盡桃花:新妻不受寵 東宮有恙,還有藥嗎 奧特曼修仙傳 醜妃媚傾城 媚君心,鳳傾天下 家有嬌夫:飼養青龍 穿越之野蠻郡主

第63節:亞伯拉罕·H.馬斯洛(2)

(5)自我滿足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為追求卓越是人類本質的、共同的屬性 ,而消極的情緒和心理特徵是人們追求卓越的阻礙和曲解。因此,他對人類這種先驗的或者是“巔峰的”經歷的興趣越來越濃,開始探索自我實現是否只是一個短暫現象。

3.評價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已經長久地成為教科書的標準正規化,但是應用起來顯得太過呆板。該理論近些年受到的批評日益增多,特別是“當低層次的需求未得到完全滿足時高層次的需求動機不會出現的思想”,招致了很多的批評。此外還有批評認為他的理論沒有充分考慮到個體的差異性,以及一些組織的、政治的、社會的、經濟的因素。

對於後來的某些批評,馬斯洛一開始就已經考慮到了,而且有些在開始他就已經提到過。例如,他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高層次需求可以捨棄他們的低層次需求。在這裡他試圖解釋而不是全部讓人信服,透過這種思想,有著特殊需求而得到滿足的個體,為了獲得更高層次的需求,更有可能去抵抗低層次需求的剝奪。他也承認自我實現或是自尊並不是所有人的激勵因素,當低層次的需求被剝奪時,高層次需求的激勵效果將會抵消。

但是,更為嚴重的批評指出他的理論模型,或者他所聲稱的存在於不同需求層級之間的機制,不能找到有力的實證支援。

馬斯洛自己對心理學整體觀念的認識如下。

如果說這一理論在臨床、社會以及個體的應用上是很成功的,是缺乏實證依據的,也不是完全正確的。它很適合於大多數人的經驗,為人們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內心活動提供了結構性的理論依據。它似乎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直接的、個人的、主觀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仍然缺少實驗的證明與支援。我至今還未想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使它在實驗室中得到證明。

4.結論

從總體上來說,馬斯洛的思想比起那些已為大眾所熟知的流行心理學研究正規化更敏銳、更有彈性,涉及的知識範圍更為廣泛。某種程度上,他的思想是他的成功的犧牲品。他很可能原本就沒有打算將此理論作為解決管理問題的萬能良藥,很可能也沒有打算用此理論來解決一個簡單分類的動機問題。馬斯洛本身十分討厭進行分類或將事物簡單地一分為二,相反他堅信人類本質的統一與完整。他主要關心的不是組織情感的激勵,而是倫理心理學,他一直試圖去發現高層次的慾望與價值的普遍存在和實踐中的普遍對立之間的聯絡。

撰文:艾德里安·坎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