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章 受命治災(1)
極品全能兵王 總裁的隱婚債妻 拉封丹寓言 相公如許 重生太子黨 東方唯我不敗 鬥戰風暴 非洲草原上的落日 拘魂 邏輯草圖
第1章:第1章 受命治災(1)
那是一段被代代相傳的光輝的歷史,那是華夏名族第一個創下了豐功偉績的領袖人物,那是一個被神話了的傳奇英雄……
當這些線索交融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副立體的充滿了神祕的歷史畫卷。遠古的歷史,失落的文明,美麗的傳說,這一切都與“大禹”這個響噹噹的名子有關,今日神州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還刻著當年那段不朽的歷史。
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相信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但誰知道大禹一生總共治理過多少水患?其中最主要的是那幾條河流?具體是怎麼治理的?
這些問題,你都可以在本書裡找到答案。讓我們行走在神話與現實之間,穿梭於厚重的歷史典籍之中,透過文字,還原一個真實的有些有肉的英雄人物——大禹。
這件事發生的年代實在太早,早到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還沒有正式建立。
那是一個幾近蠻荒的時代,沒有城市,沒有建築,甚至沒有美麗的山水和嫋嫋的炊煙。只有連年的自然災害,這些災害中,對我們祖先的生存威脅最大的便是水災。水災之最,首推黃河。如今早已乾涸的黃河故道,在那個年代幾近是一片汪洋大海,東山地(今山東省)古武城位於黃河西岸下游,是受災最嚴重的一個地方。當然,當時的黃河也並非年年氾濫,但每次洪水一來,古武城都首當其衝地成為災害的中心點,田野被淹沒,房屋被吞噬,當地百姓窮困不堪,食不果腹、衣不遮體,卻也無可奈何——誰能拿眼前這茫茫的洪水怎麼樣呢?誰能拿喜怒無常的大自然怎麼樣呢?
時東山地有一巨石,位於古武城後,高達數十丈,寬度不可測量,可容數百人同時站在上面。巨石後邊的地形較高,越往前越低,及至黃河西岸,每次災情嚴重時,整個古武城幾近淹沒,只有這塊巨石猶如中流砥柱,傲然立於水中。站在巨石上,朝四周望去,除了後方有一條通往“大名”(部落中心,類似今天的首都或省會)的小道勉強可以行人,左右前三方均是渾濁的水浪,一眼望去,如同置身於一片汪洋大海之中。
是日,洪水再次來犯,古武城的百姓忙著將未被洪水吞噬的家當、稻穀等物事轉移至大名附近的高地,巨石後那條通往大名的小路上擠滿了過往的百姓,一個個神色匆忙,腳下更加匆忙。只有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少年一人默默站在巨石的最前端,低頭朝腳下澎湃的水浪望去,面色凝重,毫無驚懼之色。
“大禹!”
隨著一聲呼喊,少年回過頭,看到了一個身穿革袍(當代一種衣物,以動物皮革製成)的年輕女子朝自己快步跑來,那是大禹的母親,名婀,是阿洛(古語,意為忠實的馬兒)部落首領怗的女兒,是整個西羌(今甘肅、寧夏一帶)最漂亮的姑娘,十六歲時,嫁於鄰邦多伐米(古語,意為崑崙神的後代)部落年輕的首領鯀,婚後第二年生下了禹,她至今仍記得,禹出世的頭天晚上,自己夢一大熊入懷,第二天突然降下暴雨,引起洪水暴漲,洪水一直淹到大名,丈夫鯀冒雨將她送到附近一座叫“禹”的山上,在一個山洞裡剩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鯀遂以山名作為這個男嬰的名字。當時誰也不會想到,正是這個在洪水中降臨的男嬰,日後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君王,並且依靠一己之力置換了時空,拉開了一個新時代的序幕,在歷史上書寫下驚天動地的一筆,讓這個塊名叫“華夏”的土地從此不再經受洪水的肆意凌辱,過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