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親歷與回憶_許光達:紅六軍成立前後
父母 萬道劍尊 冷麵總裁馴妻 女鬼在我身 罪欲罰 囂張王妃,你有種 有求必應 零號專案組 仙家悠閒生活 冷少的獨寵妻
第六章 親歷與回憶_許光達:紅六軍成立前後
許光達:紅六軍成立前後
紅六軍是從鄂西革命根據地生長起來的。鄂西根據地又稱洪湖根據地,是湘鄂西根據地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以洪湖為中心,包括荊江兩岸廣大地區——南至洞庭湖濱的華容、南縣,北至漢水兩岸的天門、潛江,西至江陵、公安,東至沔陽、漢川。
洪湖地區在大革命時代就有黨的組織,農民運動也較開展。這裡湖泊較多,土地肥沃,豐產稻穀。當地農民有這樣一首歌謠:“湖北沔陽州,三年兩不收,若有一年收,狗都不吃粥。”但因常鬧水災,收成不好,群眾生活很苦。加之土地、湖泊均為地主、富農壟斷,廣大的農民、漁民受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人們迫切要求土地和自由捕魚的權利,農村階級鬥爭非常尖銳。共產黨積極地領導當地農民,普遍組織了農民協會,向地主豪紳進行堅決的鬥爭。
大革命失敗後,廣大的革命群眾遭受了殘酷的鎮壓和屠殺,農民協會被摧毀了,共產黨的組織轉入了地下。但是群眾的鬥爭並沒有停止。
一九二七年秋,黨的“八七”會議以後,洪湖地區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進入了武裝鬥爭的新階段。沔陽、洪湖、石首、華容等地相繼舉行秋收起義,回擊豪紳地主的進攻,奪取民團的槍支武裝了自己,並把土地分配給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延續到一九二八年初。在起義中,荊江兩岸先後成立了幾支紅色游擊隊:石首縣委領導的吳仙洲部,沔陽縣委領導的鄧赤中、彭國才部,南昌起義失敗後奉命到洪湖地區組織起義的賀錦齋部等,共約數百人。
一九二八年初,黨中央為在湘鄂西建立和發展革命根據地,派賀龍、周逸群等同志到洪湖地區建立了湘鄂邊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該區武裝鬥爭。在很短時間內,部隊迅速發展到近千人。二月初,為配合年關鬥爭,游擊隊奉命攻打監利城。這是一次在盲動主義錯誤路線影響下的單純軍事行動。監利城駐敵正規軍一個旅,年輕的游擊隊,擔負了不可能擔負的任務,結果遭受了嚴重的失敗。當時部隊黨的領導薄弱,黨員人數很少,不會做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也不會打游擊戰。進攻監利失敗後,一部分黨員悲觀失望,最後將武裝分散,各自走開。反革命勢力又復活起來,豪紳地主十分囂張,群眾又一次遭到摧殘和打擊。這時,賀龍、周逸群同志根據中共中央原來的指示和石首中心縣委決定,率數人回湘鄂邊,繼續發展武裝鬥爭。後來他們在那裡建立了湘鄂邊根據地,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進攻監利的失敗,深刻地教育了洪湖地區的黨和人民,使他們認識了要建立一支堅強的紅色游擊隊,必須有黨的正確領導;游擊隊的成員必須是有較高的覺悟和英勇頑強、鬥志堅定的人;隊員之間應該是生死與共的同志關係;同時還應學習軍事知識,善於夜間行動,以機智靈活的戰術各個消滅豪紳地主和民團。為了堅持長期的鬥爭,還必須建立黨的祕密組織,必須做艱苦的群眾工作,組織、宣傳和發動群眾,與群眾共生死,只有這樣,游擊隊才可以生存和發展。
根據這些經驗,洪湖地區的党進行了許多艱苦的工作。先從個別村莊開始,然後向外發展。到一九二八年底,監利縣洪湖邊之柳家集
、劉家嘗福田寺,江陵白露湖旁之沙崗,石首江北三角洲中之橫溝市、新廠以及華容之桃花山等地區的工作都開展起來了。在此期間,該地區許多在外地學習或工作的共產黨員如段德昌、段玉林、彭子玉、徐蔗等,先後回到了家鄉;黨中央也派遣了一些軍事幹部,如王鶴、王一鳴、周容光、萬濤、周小康等同志來參加工作。這樣,便大大地加強了當地的黨和武裝鬥爭的領導。
一九二九年春,國民黨內部矛盾日益尖銳,醞釀著新的軍閥混戰,駐在洪湖地區的敵人正規軍調走了,剩下的只是一些民團。而這時,江西、鄂豫皖等地區的紅軍均有相當的發展,全國各地的群眾運動也日益開展起來。在此形勢下,洪湖地區的鬥爭也有了新的發展。除各縣的赤衛隊外,正式建立了兩支較大的紅色游擊隊:一支是以洪湖為根據地的監沔游擊隊,由彭國才、段德昌等同志領導;一支是以白露湖為根據地的江石游擊隊,由段玉林、彭子玉等同志領導。
一九二九年九月,黨中央派孫一中同志(即孫德清)和我到洪湖游擊隊去工作,並決定將洪湖地區游擊隊改編為紅軍第六軍。
一九三○年的春節,監沔和江石兩支紅色游擊隊在監利的西北汪家橋會師了。當天開了一個大會,周逸群同志宣佈成立紅軍第六軍,孫一中同志任軍長(不久因病離職,中央派曠繼勳同志接任),周逸群同志兼任軍政委(他早已由湘鄂邊回到洪湖地區任鄂西特委書記)。軍轄兩個縱隊,分別由段德昌、段玉林同志任司令,王鶴、周容光同志任政委。
在這以前,兩支游擊隊的活動範圍狹小,縣城和稍大的市鎮均在反動民團的手裡。一九二九年夏,鄉村革命根據地開始由點連成片,游擊隊即由祕密進入公開的活動。抗交苛捐雜稅,建立鄉工農民主政權,捕殺豪紳地主和他們的狗腿子,打擊、消滅下鄉的官府人員及少數民團武裝,進攻敵人兵力薄弱的據點。游擊隊完全是和群眾結合在一起的。隊員絕大部分是當地的農民、漁民;外地的隊員則分配住在農民、漁民家裡,白天和群眾一塊勞動生產並進行群眾工作,夜間則集合出動,消滅敵人。
自紅六軍成立後,我們就著手建立一支正式的新型的人民軍隊。
首先,以連為單位建立了黨的支部,軍建立了前委;各級都建立了政治委員制度,連稱政治指導員(以前各級均稱為黨代表),軍、縱隊、團都建立了政治部。政治部除負責部隊本身黨政工作外,還做群眾工作,打土豪,沒收物資亦由政治部統一負責處理。
還建立了必需的軍事指揮和給養機構。以前沒有指揮機構,作戰方針、計劃雖然是由黨委討論決定的,但作戰指揮、參謀、文書均由隊長一人兼任。游擊隊也沒有自己的伙食單位,分散住在群眾家裡,和群眾一起吃飯,每餐付銅元十二枚(由公家發給)。自從以連為單位建立了伙食機構後,軍隊集體行動,再不分散到群眾家裡住了。指戰員的生活待遇是完全平等的,每人每天伙食錢一角。連隊還組織了伙食委員會,由戰士自己管理伙食。在攻下城鎮沒收了豪紳地主資財後,有銅錢時則分給每人一串或五百,以作零用。沒收的給養臘肉食品等都分配給各伙食單位,布匹、衣服也統一分配。
有時還要運送給根據地的群眾和黨政機關。指戰員們最厭惡“長官”和“弟兄”的稱呼。曾記得紅六軍宣佈成立的大會上,孫一中同志講了這樣一句話:“弟兄們!兄弟奉黨中央的命令……”以後受到了指戰員們的尖銳批評,他們說這是國民黨舊軍隊虛偽的詞句。從此“兄弟、弟兄”的詞句絕跡了,一概都稱為同志。
由於這支軍隊完全是在群眾鬥爭中產生的,舊軍隊的影響很少,一開始就發揚了民主作風,貫徹了群眾路線,所以指戰員之間,上下級之間,軍民之間的關係,是完全平等、親密無間、團結一致的。當然,極端民主化,絕對平均主義,自由散漫,非組織觀點,紀律不嚴等不良傾向也是存在的。後來部隊成分略有變化,俘虜兵增多,軍閥主義的行為也就產生了。當時“古田會議”的決議,紅六軍還不知道。上述這些不良傾向,隨著部隊黨的力量和政治工作的增強,才逐漸克服。
這一時期還進行了必要的軍事訓練。經過短期整訓後,就進入統一的集體的行動了。首先選擇了敵人比較薄弱的據點,向一個小隊、一箇中隊的民團進攻。一九三○年三月至五月之間,第一步攻下了普濟觀、龍灣寺、老新口、新溝嘴、府嘗峰口、朱河等,這樣就把江陵、潛江、沔陽、監利四縣的鄉村根據地大體上連成一片了,第二步就攻克了沔陽、潛江縣城。城鎮的民團被幹淨徹底地消滅,豪紳地主多半被處決,少數的逃跑了。這時各縣都成立了縣工農民主政府,分配了土地,收復的城鎮均成為鞏固的根據地。由於根據地的鞏固和紅軍的強大,其他縣的民團也不敢增援。當時國民黨的正規軍自顧不暇,也無力分兵來擾。第三步就向外擴大根據地,北攻仙桃鎮、嶽口、天門、皁市,東擊漢川繫馬口,西攻沙洋,並曾一度攻沙市未果。這時根據地擴大到了漢水南北,使長江、漢水之間除沙市、監利城外,廣大地區都變成了我們的天下。這是洪湖根據地突飛猛進大發展的時期。接著,湘鄂西工農民主政府宣告成立,由周逸群同志擔任主席,統一領導各縣政權工作。短短的幾個月,紅六軍便擴大到約一萬二千餘人,地方武裝赤衛隊也有極大發展。
為擴大長江南岸根據地和配合中央紅軍行動,部隊休整後橫渡長江連續攻克石首、藕池、華容、南縣、安鄉、公安、津市等縣鎮。洪湖根據地已擴大到了洞庭湖、澧水廣大地區,與長江兩岸連成一片,北至漢水,威脅著武漢和長沙,截斷了長江的交通,大大地震動了國民黨的統治。
一九三○年夏,紅六軍與賀龍同志領導的紅四軍於公安會師,正式成立了紅二軍團。由賀龍同志任軍團指揮,周逸群同志任政委。
兩軍會師之後,就由沙市附近的陡湖堤渡江東進,首先攻下了監利縣城,接連解放了嶽口、仙桃(在紅六軍南渡後被敵重佔)、天門、皁市、應城、京山、安陸等城鎮,直抵武漢外圍。當時我們雖然處在錯誤的立三路線領導之下,並在軍事行動上犯了單純軍事觀點的錯誤,致使根據地和紅軍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但以賀龍同志為代表的正確方面和錯誤路線進行了不斷的鬥爭,因而革命力量得以儲存下來,並在漢水以北開闢了廣大的紅色根據地。
——選自《星火燎原1》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