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16章 蕭規曹隨

第116章 蕭規曹隨


最強典當專家 都市幻夢師 與皇上同居:特工皇后 嬌妻撩人,狼性總裁太霸道 異界之紫雷九動 至尊仙道 鳳傾天下,絕色皇妃太腹黑 穿越之極品農家 帶著洞府去異界 隨喜

第116章 蕭規曹隨

蕭何,是西漢初期的政治家。劉邦起兵前,他不過是沛縣從事一般文書工作的小職員,跟隨劉邦起兵後,一直擔任後方的行政工作。他有遠見。當秦王子嬰投降、劉邦進入咸陽的時候,各個將領都去爭奪財寶,而蕭何最先入城,只把秦王朝的檔案、律令、戶籍等這些重要資料收藏起來,控制在自己手裡,因此,掌握了秦的山川形勢、關隘要塞及土地和戶口數字,為以後支援劉邦的統一戰爭準備了條件。他善於識別人才,極力推舉了韓信為大將軍。在楚漢戰爭期間,蕭何留守關中,保證了前方糧餉的供應和兵源的補充,使劉邦可以專意東進而無後顧之憂。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結束,天下已經安定,劉邦對所有的將領官員論功行賞,但由於大家都爭著說自己的功勞大,爭吵不休,以致這一工作拖了一年多還決定不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多最大,首先封他為贊侯,給他的食邑也很多,許多功臣都不服氣。他們說:“我們衝鋒陷陣,出生入死,多的打了一百多仗,少的也戰了幾十回,攻破城邑,奪取土地,功勞的大小都在我們。蕭何從沒有在戰場上立過功勞,只靠舞文弄墨髮議論,自己並不參加作戰,然而論功行賞的時候反而列在我們之上,這是什麼原因呢?”高祖說:“你們知道打獵嗎?”他們回答說:“知道。”高祖又問:“你們知道獵狗的用處嗎?”他們回答說:“知道。”高祖說:“凡是打獵,把逃跑的野兔之類的獵物追捕回來,這是狗的功勞。但是尋找野獸的蹤跡,把野獸的所在地指示給獵狗,這卻是獵人的作用。現在你們只能捉住奔跑的野獸,那功勞和獵狗一樣的。至於蕭何,他找尋野獸蹤跡,指示你們行動,那功勞當然是和獵人一樣了。並且你們跟隨我,只是自己一個人,就是多些,也不過一家兩三口人。而蕭何,他把自己宗族幾十個人全部交給了我,這個功勞是我不能忘記的。”那些人聽了這番話,都不敢再說了。高祖的這個比喻是不很恰當的,但說明了他對後勤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封侯的工作已經結束,夠封侯資格的都已受封了。接著就是排列位次的問題。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經百戰,身上的傷痕有七十多處,攻佔城邑,奪取土地,他的功勞最多,應該把他列為第一。”高祖覺得在封侯的時候,已經使功臣受了委屈,多封了蕭何,到了排列位次,高祖雖然沒有反對他們的表示,但心裡仍然想把蕭何列為第一。這時候,關內侯鄂千秋上前說道:“他們的意見都不對。那曹參雖然有衝鋒陷陣、奪取土地城邑的功勞,這只是在一個短時間內所完成的任務。皇上與楚國打仗,一連打了五年,經常被楚軍打敗,軍隊打散,幾次隻身而逃。然而蕭何,每次都能從關中徵集士兵派到前線進行補充,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這並不是皇上曾發出什麼詔令,但是每次,幾萬士兵都能在皇上最危急的時候恰好趕到。那次楚漢在滎陽相持幾年,我們部隊沒有糧食,蕭何設法將糧食源源不斷從關中運來,保證了部隊的供應。陛下雖然幾次在山東一帶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蕭何卻一直穩定著關中的局勢以等待陛下的到來。這是千秋萬世、永垂不朽的功勞。如今即使失掉一百個像曹參這樣的人,對漢又有什麼損失呢?用了他,漢也未必就能得到安全的保證。怎麼可以把一時的功勞擺在萬世功勞之上呢?所以我認為排列位次,應該蕭何第一,曹參第二。”高祖說:“你講的有道理。”於是就確定蕭何排在第一,准許上殿時可以佩帶寶劍,不脫鞋子,入朝進見皇上的時候,可以慢慢走。這算是一種特殊的待遇了。後來,高祖又加封蕭何食邑二千戶。因為高祖以前擔任泗水亭亭長的時候,曾押送服徭役的民工赴咸陽,一般的朋友和同事都奉送三百錢給他路上用,只有蕭何送五百錢,比別人多兩百。這就是加封蕭何兩千戶的原因。

蕭何雖然年輕時就和高祖過從甚密,高祖還是一般平民時,蕭何曾多次救護過他。後來高祖擔任亭長,更經常在一起。高祖起兵後,他一直擔任重要工作,成為高祖的左右手。但是高祖對他也不是沒有猜疑的。比如公元前204年,高祖和項羽在京、索之間激戰的時候,曾連續幾次派使者去慰勞蕭何。這個情況就有些反常。當時有個姓鮑的對蕭何說:“漢王正在野外艱苦奮戰,還幾次派使者來慰勞你,是對你產生懷疑了。我替你設想,不如把你的子孫兄弟中所能夠作戰的都送到前線去,表示你無二心,這樣,漢王就會更信任你了。”蕭何採納了這個意見,漢王果然非常高興。又如還有一次,那是在公元前196年高祖親自帶兵去平定陳稀叛亂的時候,他剛到邯鄲,就聽說韓信在關中陰謀造反而被呂后所殺的事,於是派遣使者回去任命蕭何為相國,加封食邑五千戶,又派五百士兵和一個都尉去做蕭何的警衛。這可說是很高的榮譽了,所以很多親戚、朋友、同事都來向他道賀,但獨有召平為他憂慮。召平對蕭何說:“你的禍端就在這裡了。皇上出去平叛,天天在野外辛苦奔波,苦心籌劃,而你卻安安逸逸居住在官府之中,並沒有去打仗立功,倒反而加封你,派部隊保護你,這無非是因為最近淮陰侯剛在關中陰謀發動過叛亂,皇上對你也有猜忌之心了。所以派兵保護你,並不是寵愛你。我希望你辭謝了這次的封賞,不要接受,並且把自己的家財統通拿出來補助軍餉,那皇上對你就不會疑心了。”蕭何照著召平的建議做了,高祖果然很高興。蕭何鎮守關中多年,政治清明,深得民心,這點高祖是知道的。公元前195年,黥布反叛,高祖又親自帶兵征討,在前方曾多次派使者回來詢問相國蕭何在做些什麼事。蕭何因為皇上領兵在外,他就盡心撫慰和勉勵百姓努力生產,以全部力量支援前線,正像討伐陳稀時那樣。當時有個門客對蕭何說:“你不久就會遭到滅族之禍了。你身為相國,功勞全國第一,還有什麼可再升遷的呢?可是你從到關中以後,一切措施都得到百姓的擁護,十多年了,百姓都依附你,親近你,你經常還是勤勉地工作,使人民都能安居樂業。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來問你在做什麼,就是擔心你在關中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響發動叛亂。現在你為什麼不多買些田地,在收買田地時,故意去利用權勢壓低價格,又不給現錢,用這樣的方式來把自己的名聲搞臭呢?皇上聽到人民怨恨你了,他才會心安。”於是蕭何依照這個辦法去做,高祖知道了,果然很高興。當高祖平定黥布叛亂回軍的時候,人民攔在路上告蕭何的狀,控訴相國蕭何如何用低價強買人民田宅幾千萬的事。高祖回到宮中,蕭何去謁見,高祖笑著對他說:“擔任相國的人還去奪取人民的田宅以為私利麼!”高祖把人民攔在路上所遞交的狀紙都給他看,並對他說:“你去向人民認錯,把田宅退還他們。”蕭何雖然如此小心翼翼想盡辦法來消除高祖的猜疑,但還是坐過一次牢,幸而有個王衛尉仗義執言,高祖才將他釋放了。蕭何自家所購置的田地,都是偏僻貧瘠的地方,他也沒有修建華麗的高樓大廈。他說:“以後我的子孫如果好,他們會學習我勤儉過日子;他們不好,不要讓我辛苦添置的家產被別人奪去。”兩千多年前西漢的第一號開國功臣、長期擔任丞相的蕭何,對子孫就能這樣要求,是難能可貴的。

蕭何病危,當時孝惠帝即位不久,親自去看望他,並徵求他的意見:以後哪一個可以接替他擔任丞相。蕭何只推薦了曹參。曹參以前也是沛縣的一個小官員,與蕭何關係較好,後來一道隨同劉邦起兵。等到兩人都當了將相,卻產生了隔閡,有了成見。但是,蕭何並沒有因為個人之間的成見而埋沒曹參的才能。

曹參接替蕭何而為相國,對所有的規章制度等等都沒有絲毫的變更,一切都照蕭何的老法子去做,而自己終日在相府中飲酒,無所事事。惠帝以為是曹參看不起他,頗有意見。曹參說:“高祖比陛下賢明,蕭何比我能幹,高祖和蕭何平定了天下,制定的法令已經清清楚楚,現在陛下只要垂衣拱手,不必多操心,天下自然而然的太平了。我只要牢牢守住自己丞相的職務,一切都遵照蕭何的辦法而不打折扣,這不是也很好嗎?”惠帝同意了他的看法。曹參做了三年相國就死了。後來百姓編了一首歌,歌詞的意思是這樣的:“蕭何制訂了法律,嚴明而又齊備。曹參繼任丞相,嚴格遵守,一點也不疏忽。有了他這樣寬舒的政策,人民生活安定,沒有煩惱。”因此,後來就形成了一個成語:“蕭規曹隨”,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尊重前人的經驗,注意政策的連貫性,是必要的,但不求進取、墨守成規、無所作為的作風,卻不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