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218章

第218章


代嫁媽咪:休掉惡魔老公 華裳世子謀 妃卿不娶:傾世冥王妃 至尊農民工 煉體武聖 極品相公,盛寵下堂妻 星際大頭 精神異能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豫皖贛卷

第218章

第218章

顧錚先是沒說話, 心裡似乎還在想著。

好半晌, 他才搖搖頭, “算了, 這沒什麼好改的, 不管怎麼改名字, 我爸還是我爸, 這是不能改變的,他說的也對,我畢竟在顧家長大的, 就算不看在養父的面子上,我也會看在養母當年對我的照顧,她對我……是真的好。”

雖然享受母愛的時間並不長, 可是顧錚就算到了現在, 也還是記得當年養母多疼愛自己的。有好吃的,好喝的, 總是第一時間想到他。

那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是家裡撿回來的孩子, 一直以為是父母親生的, 他還很任性, 很依賴養母, 養母對他好,他就愛撒嬌索取, 對方總是面帶慈愛的笑容對他說:“好。”

想到那段時光,雖然時間不長, 顧錚卻還是能感覺到那時候自己有多麼的恣意快活。

“所以, 就不改名字吧,這名字是我媽好不容易取的,她花了不少心思的。”

聽他這麼說,秦玲玲應著一聲,“好,那就不改了。”

“嗯。”

在家裡待了兩天,顧錚和秦玲玲就著手帶著李大爺去外婆趙家,見一見這外婆家的人。

同樣的,這次他們也是買了不少東西前往。

路途有些遠,怕李大爺不適應坐車,顧錚弄了不少防止嘔吐不舒服的東西給備著。

一路上,顧錚充當大力士,把所有重的東西都拎在身上,只有少許的東西給了李大爺和秦玲玲拿著。

也幸好半道上遇到了去趙家村莊的牛車,他們正好搭了一程。

抵達趙家的時候,趙家人只有外婆外公在家。

現在趙文山和趙妞都在省城裡,趙家倒是顯得冷清了。

兩個老人雖然說在家裡,其實也在隔壁拉家常聊天。

農村的生活都這樣,老人家閒著就是往這家那家說說八卦,聊聊天,帶帶孩子。

“外婆?”三人到門口,秦玲玲朝裡頭喊了聲,只見房門雖然敞開人,裡頭卻沒有人。

隔壁的趙老太太正和人說起自家孫子跟著外孫在省城工作掙錢的事情。

有人聽到聲音,連忙的問道:“是不是有人在叫外婆啊?”

那人說著,又朝趙老太太看去,“是你家的吧?”

老太太連忙站了起來,“喲,這沒準真是我那大外孫來了,他可說了,找著親爹了,說找機會來看我這老婆子呢。”

老太太滿臉的激動,那樣子彷彿是她趙回親人一樣。

眾人一聽,連忙催促,“那可得趕緊回去了,別耽擱別耽擱。”

老太太起了身,又朝人群的一位比較的年輕的嬸子說道:“滿妹,你去龍眼樹頭,叫叫你拐叔,說大外孫來了,讓他趕緊回來的。”

拐叔是趙老爺子的別名,年輕時候腳走路一拐一拐的,就被叫了別名柺子,這柺子年紀大了,就變成拐叔拐叔公了。

那年輕嫂子忙應一聲,“好,嬸我這就去。”

老太太從鄰居家裡出來,正好秦玲玲顧錚拎著李大爺進了院子裡頭,正喊著外公外婆呢。

老太太今年身體倒是好了不少,看見這有人來了,雖然看不大清,也是連忙的應道:“在呢,在呢,在這兒呢。”

三人回頭,只見老人急急忙忙往這邊趕。

看老太太走的那麼急,秦玲玲連忙過去攙扶,甜甜的喊著,:“外婆。”

“誒,怎麼來了也不說一聲啊?”老太太在秦玲玲的攙扶下,笑著上前。

顧錚也跟著喊了聲,“外婆。”

倒是他們以為李大爺應該會緊張拘謹的,沒想到外婆剛到跟前,他笑著高興的喊著一聲,“嬸子。”

李大爺這一聲嬸子倒叫的不差,按照輩分來說,趙外婆跟李大爺父母一個輩的,而喊嬸子會比喊大娘更顯得尊敬。

老人有些眼花了,不過到跟前之後,眼睛就盯著顧錚身旁的李大爺看著,這回聽到對方喊她,連忙高興的應著,“誒,誒,先進屋裡去吧,進屋裡去。”

雖然誰都沒說李大爺的身份,但是老太太卻看的明白。

之前顧錚給他大舅打電話的時候,就說清楚來龍去脈了,趙建友又把這些事情都傳到自家老孃耳朵裡,自然清楚顧錚帶來的,是他的親生父親。

到屋裡後,老太太連忙給三人拿凳子椅子招呼著,“快坐,快坐。”

“外婆,您也坐吧!”秦玲玲連忙把人攙扶坐下。

見來太太還要去倒水,秦玲玲忙接了過來,“外婆,你坐著吧,我來忙。”

“好……好吧!”

只是坐下之後,老太太倒是不得勁了,目光一直在父子倆身上來回的看,心裡只有一個聲音:

像,太像了!

這父子倆長的是太像了,這鼻子這眼,這隻要是認真的看,都能看的出來,這就是父子倆啊,相反,顧錚和顧大順這個養父站在一起的時候,別人要是不說,估計很多人都不會把兩人當作是父子。

老人家要看,父子倆倒是大大方方的給老人家打量了一遍又一遍。

不過老太太也知道一直盯著看是不好的,等看了會,才笑著問顧錚,“小山啊,這個就是你的親爸吧?”

顧錚點點頭,“嗯,外婆,這是我爸,姓李。”

李大爺也連忙做自我介紹,“嬸子你好,我叫李民,是小錚的爸爸。”

老太太聞聲只笑著說道:“好,好,真好。”

老太太也不問這來龍去脈了,因為兒子那邊之前就跟她說過這事情,孩子既然能打電話親口說這事情,就知道這事情是真的。

“好,真好。”

老太太是衷心替顧錚高興的,畢竟當年女兒將顧錚帶到家裡的時候,也曾經偷偷告訴過她,這孩子不是親生的,但是她會當作親生兒子一樣照看,自己的孩子沒了,這孩子就像上天送給她的禮物,她只想好好守護著這個孩子。

所以,在很多人都以為顧錚是趙娥親生的時候,老太太很早就知道不是。

她也讓閨女找找過孩子的父母,可這想要找哪裡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多番尋找之後都是找不到的,想必這孩子父母也是狠心的,把那麼好的孩子丟棄。

當初看著那麼白嫩可愛的孩子,卻聽說是被人拋棄的,老太太可是替還是嬰兒的顧錚心疼過一陣,對閨女說道:“這孩子這麼好,養著會有福氣的,那狠心拋棄他的父母,不配為人父母,你就好好養著,以後也會孝敬你的。”

趙娥把老太太的話都聽進去了,自己也是真心喜歡顧錚這個孩子,自然是像親兒子那樣對待。

老太太回憶起往事,沒想到這已經過了三十年了。

看著眼前的外孫從嗷嗷哭著的小不點長成了現在頂天利達的男子漢,老太太心中也是安慰的,閨女將這孩子教養的那麼好,現在還找到了親生父親,想必閨女在天上也能安心了。

老爺子在聽說外孫帶著親爹來了,也是急趕慢趕的往家裡趕。

女人愛坐一堆嘮嗑,說東家長西家短的,他們這些老爺子們,就愛樹下一邊聊天下下象棋,或者編竹筐忙碌。

老爺子當時竹筐還只編了一半,聽說了這事,直接往家裡趕。

到家的時候,屋裡正坐著人說話呢。

老爺子也是一眼就看見了屋裡坐著的顧錚父子倆。

顧錚先起身喊了聲,“外公。”說著,顧錚又連忙給李大爺介紹,“爸,這是我外公,外公,這是我爸,李民。”

老爺子倒是沒有老太太那麼的激動,看著李大爺,對方也起身朝他喊著一句,“叔,你好。”

“好,你好,快坐吧,別站著,當自己家就好了。”

秦玲玲給外公拿了椅子,又去給外公倒了水,於是,本來三人的談話,變成了四個人的。

四人說著瑣事,秦玲玲在一旁聽著,偶爾搭上一兩句話,主要的還是給四人倒水續茶。

差不多中午了,大舅媽也回來了。

看一屋子人,都還以為走錯屋子了,直到看見熟悉的公婆,“爸,媽。誒,錚子你們也來了。”

李玉說著,看顧錚身旁的李大爺,笑著問道:“這是你爸吧?”

“嗯。”

顧錚又給大舅媽介紹了番。

等到大舅回來的時候,同樣的,也是一番介紹。

趙家人是好客的,更別提是顧錚來了,十分的照顧賓客的心情。

他們也不問顧錚和李大爺是怎麼相認的,因為大概的事情,顧錚在電話裡也說了,大家都儘量照顧著李大爺的情緒,說些輕鬆開心的。

中午那頓飯,是秦玲玲和大舅媽一起做的,外面父子和趙家三口在說話。

李玉一邊切茄子一邊問秦玲玲,“錚子這爸找回來,是你的功勞吧?”

他們都知道,李大爺最開始是秦玲玲請過來的,沒想到誤打誤撞的,那麼大的一個國家,九十六萬平方公里的地方,沒想到居然那麼巧的,就讓他們父子找著了。

說起這個,李玉給秦玲玲豎了個大拇指,“你這孩子可厲害了,沒想到隨隨便便的找了個人,居然是山子的爸,你說你要沒找到人,估計他們父子這輩子都見不了吧,都不會知道對方的存在。”

秦玲玲也是沒有想到這一系列的狗血和緣分。

要說她不驚歎那是嫁的,畢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給人找回父母了,喬菊那一次就是,之後又直接或間接的幫助了不少人,最後是幫助到了自家男人身上。

她有時候都覺得自己是不是拿了主角劇本,才會讓她能夠一路順暢,不管是讀書還是掙錢,甚至是婚姻生活方面,她都算是個贏家了。

不過即便是這樣,秦玲玲還是不敢居功,笑著道:“這都是老天給的緣分,他給顧錚這緣分了,所以才讓他找到親爸的。”

李玉想想也是,“這也挺好的,以後山子也就有親爹了,不再想著是不是被爸媽拋棄的。”

說起顧錚是趙娥撿來的,李玉也是後來才知道的,雖然趙娥告訴了自家母親,顧錚是山裡撿來的,但是對其他人卻沒說半句,就是不想這事情傳出去,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

趙娥是真心當親兒子養的,孩子身上除了流的不是她的血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沒兩樣的。

不過,最後這事情還是讓人知道了。

午飯過後,老太太邀請顧錚三人在家裡住一天再走的。

三人本來就是打算在外婆家住上一天的,畢竟這好不容易來一次,下一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再來看望兩個老人了。

第二天他們走的時候,大舅一家大包小包的讓他們帶去,不僅是讓他們帶給趙文山趙妞兄妹倆的,還有給他們一家的一些土特產,什麼竹筍片,還有山裡倒騰來的好玩意,能帶的乾貨都讓他們帶著。

知道是外婆一家的一片好心,顧錚讓秦玲玲都收下了,只是臨走的時候,又是給大舅塞了一個紅包,說是給兩個老人的。

大舅先是拒絕了,可顧錚還是塞了過來。

等人走了,趙建友把紅包遞給老太太到時候,老太太又感動又心疼,“這孩子哦每次來帶那麼多東西來不說,怎麼還給我錢呢,咱們家又不缺錢花,倒是他們,以前過的那麼苦,好不容易過個好日子,還天天想著我們。”

趙建友寬慰著老太太,“這證明山子這孩子心裡有你這個外婆啊,就算認了親爸,可阿娥在他心裡也是他親媽,您是他親外婆。”

老太太當然知道顧錚的心思,拿過紅包,嘆著道:“好孩子啊,都是好孩子,可要一輩子順順利利的,平平安安的啊!”

回了小顧村之後,顧錚第二天就去處理新房子的事情,他已經有人選交代這建房子等事情了。

忙完之後,夫妻倆這才趕著回城裡去,走的時候大包小包的帶著走,不僅有趙家給的,給趙家兄妹的東西,還有顧家的,以及村裡那些叔伯嬸孃的。

顧錚每次回村裡,都特別照顧村裡的人,誰家有個困難,他也幫忙,人心都是肉長的,雖然顧錚不是顧大順的親兒子,不少人總覺得顧錚不屬於小顧村的,但是不得不說,顧錚給予他們的幫忙,可比那些嘴上說是小顧村正宗的人要強的多。

大家都尊敬顧錚,也心疼他這個孩子,這次聽說他好不容易找回親爹,大家更是有好東西都給他們拿,雖然好多顧錚都退回去了,但是還是拿了不少東西。

回到省城之後,光處理這些東西,夫妻倆就忙了一天。

……

顧錚找回了親爹,這日子也就一天天的過,顧錚上班,秦玲玲上學,李大爺在自己雕刻的朽雕店裡忙著。

店鋪有沒有生意,現在李大爺也放平了心態,不再糾結,畢竟他現在首都也有兩套房子還在,另外還有不少老物件,光這些,李大爺想著,就算虧本沒錢了,到時候也不愁沒地方住,沒得吃,到時候實在沒辦法的話,就把老物件出手,也能吃的起飯的。

換做以前自己要是這樣的心態,李大爺自己都要唾棄自己,居然有這樣的銅臭心態。

以前的李大爺可是清高的很,自己收集來的老物件,都是因為它們好看,有歷史價值,有紀念意義,不是用金錢衡量的。

可現在,李大爺覺得自己也就是一個俗人,那些老物件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放到喜歡的人手裡,自家過好日子,那一切也是值得的。

不過說起他首都那些東西和房子,李大爺去了信件之後,很快得到那邊故友的回信,不過這次的回信倒不是書信,而是直接電話打了過來。

李大爺當天在家裡跟故友通了足足一個小時的電話,等到掛電話的時候,李大爺才知道,自己打了多久的電話,光這電話費都不知道要花多少。

不過轉念一想,又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出了事情之後,身後很多所謂的故交好友都離自己遠去,別說站在他這邊了,就是和他搭邊半點都不敢,甚至他求到門口說借點錢,對方也不願意。

直到自己落魄之後,李大爺才明白,他身邊的朋友並沒有他想象的多,很多不過是你榮耀時候的酒肉朋友,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都避之不及,可明明曾經說過,有難就是兩肋插刀也在所不辭,不過後來他終於明白,這兩肋插刀可不是插在他們自己身上,而是往他身上插呢。

不過酒肉朋友雖然多,卻也是有那麼幾個真心朋友的。

那年他的問題很大,很多真心朋友,就算他們願意幫助自己,都被自己拒絕了,只希望自己的事情不會影響到他們。

而電話裡頭那個朋友,就是他少數願意幫助的故友,姓馮,單名一個建字。

他們從年輕十幾歲就認識,那時候還一口一個馮哥的叫著,現在已經叫老馮了,他們年紀都大了。

這通電話,他才知道,自己不在首都那些年,馮哥一直在盡力的保全他的東西,他的房子。

後來事情過去了,馮哥也是拼命把是他的東西都找回來。

如今這也找的七七八八了,能找回來的,都被對方找回來了,而那些回不來的,李大爺倒也沒有放在心上。

一個故友都能為自己做到這個份上,李大爺怎麼能不感動。

要知道,自己已經離開那個地方那麼多年了,就算他的東西全部充公了,或者給誰佔了,他都不會知道,也應該不會去爭取,可沒有想到,卻還有一個人在為他爭取這一切。

想到這種種,李大爺反倒有些虧心。

好友還在為自己奮鬥努力,也沒想貪他半點東西,而他自己這些年卻活的渾渾噩噩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這個電話裡頭,除了說他在首都房子物件的事情,也是他懺悔給馮哥聽,自己當初多窩囊。

電話那頭的馮哥卻是爽朗笑道:“這有什麼的,你只要回來,哥哥就把你這些事情都辦妥了,咱們這麼多年兄弟了,別去說那些不著邊的,你還認我這個哥,那就還是我兄弟,一輩子不變的。”

馮哥的話,讓李大爺很是感動。

“哥,謝謝你,謝謝你為我做的那麼多。”

電話那頭的馮哥也笑道:“有你這句話,哥覺得就足夠了,你好好的,咱們都好好的,那就好了。”

“嗯。”

這通電話過後,李大爺更是堅定了今年忙完,等年底的時候,會回去首都一趟。

馮哥本來還希望李大爺能夠回到大學裡教書育人的,但是李大爺也說了,他現在年紀大了,這知識都退化了,就不回去學校教書了,他現在挺好的,有兒女在身邊,也算能享受天倫之樂了。

馮哥倒是沒有再說這事情,也為他感到高興,“看來你找回兒子之後,很多事情想的更通透了。”

李大爺卻笑回道:“是想通了,在我看來,這什麼事情都沒有一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來的重要。”

“這倒也是,不過我還是很期待你能早些回來,你房子的事情,我會盡量為你拾掇好,讓你們也有個住的地方。”

“謝謝馮哥。”

電話那頭馮哥卻笑道:“咱們兄弟,說什麼謝不謝的,能幫到你,還能找到你,聽到你叫我一聲馮哥,這可比什麼都高興。”

李大爺這頭計劃著年底回首都去,秦玲玲這邊服裝店也開了新的店鋪,店鋪主要售賣的就是秦玲玲自己設計的服裝,服裝的品牌秦玲玲也是想了許久,最後想了個古香古色的名字:陌上花。

陌上花雖然不算什麼新意的名字,但是叫著,卻很有意境,而秦玲玲做的服裝,也是加入了東方元素在裡頭的。

另外在趙文山兄妹倆的幫助下,她也另外多開了間店鋪,主要賣的吃食,走過路過的人要是走累了,餓了,就能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面,或者來兩個包子。

這間店鋪秦玲玲都交給兄妹倆管理,算是給他們練手的,沒想到,在秦玲玲的指揮下,兩人還做的有模有樣的。

特別是秦玲玲之前製作的酸筍和酸豆角,放在麵食裡頭,或者下粥,都是不錯的選擇,老顧客吸引了不少。

而在趙文山的想法下,加入了很多小點心。

為了讓店鋪能更吸引人,勤勞還送趙文山去一位算是點心大師的門下學習了一陣。

說起來,去拜師到時候,趙文山也是吃了閉門羹,不過他有毅力,加上做飯菜這方面,還真的有手藝,之後那位師傅就願意教了他一些簡單的。

沒想到,趙文山很快就上手了,學的有模有樣的。

後來秦玲玲才聽趙妞說,原來趙文山以前在一工廠的食堂跑過腿,當過學徒,工資不多,但是管飽。

而趙文山又是個喜歡學習的人,這一來而去,這刀工這炒菜的能力,還是有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