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317章 蘭芳

第317章 蘭芳


絕色校花的紈絝兵王 從校園到黑道 撲到腹黑冷麵總裁 天道之殤 鬥魂 綜穿女配的醬油路 都市同居物語 絕霸天下 我和閻王有個約會 銀星學園之異血族少女

第317章 蘭芳

第三百一十七章 蘭芳

?蘭芳大統制共和國(1776年~1886年),通常簡稱蘭芳共和國,是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間存在於南洋婆羅洲(現印度尼西亞佔據稱加里曼丹島)上的海外華人所創立的第一個共和國,也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共和國。

1770年,今廣東梅州(今梅州市梅縣區)的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今西加里曼丹)坤甸成立了“蘭芳公司”,是個類似於東印度公司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團體組織。

1777年,羅芳伯將“公司”改為“共和國”,以東萬律為首都“蘭芳大統制共和國”建立。這一年定為蘭芳元年。

蘭芳共和國建立時,第一任總制是陳蘭伯,第二任總制是羅芳伯,蘭芳大統制名稱,取之於此;亦有人因第二任總制羅芳伯而稱其為方伯共和國。

蘭芳剛剛建國,羅芳伯就派人回清朝覲見乾隆皇帝請求稱藩,但清廷以海盜匪巢視之,並未接受這個南洋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為此,羅芳伯鬱鬱而終,臨終前他還交代國民,無論今後誰為國家領導,歸順大清之心決不可變。

當時羅芳伯等人想要歸順清朝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想找到一個強大的靠山。當時的東南亞並不平靜。荷蘭殖民者在1596年就侵入印尼,160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職權的“東印度公司”,不斷在印尼諸島進行侵略擴張。荷蘭殖民者一直對蘭芳共和國虎視眈眈,並不斷派兵侵擾。羅芳伯等國家領導人認為,如果僅僅依靠蘭芳小國的力量,很難抵抗荷蘭殖民者,只有藉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鎮住荷蘭人。

蘭芳的這一舉措起到了一定效果。羅芳伯向清朝稱藩的願望雖然未能實現,但清政府最終同意與蘭芳共和國開展貿易。蘭芳也藉助此點,向外製造假象,宣稱蘭芳已經是清朝的藩國。此舉果然唬住了荷蘭人,當時的清朝正處於康乾盛世,荷蘭人擔心對蘭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對,他們不得不停止對蘭芳的騷擾。

嘉慶初年天下打亂,蘭芳雖然地處海外,但是對國內的局勢仍然很關心。

不過沒有人想到大清居然滅亡了,蘭芳對此措手不及。

對於新建立的中華帝國,蘭芳內部很多人都持歡迎態度的,畢竟華國是漢人建立的國家,總比滿人建立的國家要親近的多。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也有許多人仍然對大清很懷念,對於心生的中華帝國有很大的敵意。

神武元年的時候,蘭芳的總長是江戊伯,他便是那些對華國懷有敵意的人的代表。

在江戊伯的堅持之下,雖然對於不與蘭芳共和國接觸有很多爭議,但是總體上來說還算風平浪靜。

但是等到江戊伯去世之後,宋插伯接替了總長的職務之後,便一直在考慮向華國稱藩的事情。

直到這次英國與中國簽訂建交條約之後,西方國家紛紛效仿,開始跟華國建立外交關係,宋插伯知道時機已到,馬上便派遣了使節到廣東,向華國遞交了國書。

對於蘭芳共和國這個國家,此時華國國內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的知名度甚至還不如英國。

這也是高鴻信把他忘了的原因,高鴻信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不過現在還不算太晚。

這個時候,蘭芳共和國正處在全盛時期,幾乎整個婆羅洲都是他的勢力範圍,其他的一些勢力與它紛紛向蘭芳表示效忠。

如果操作得當的話,中國便能不費吹灰之力將婆羅洲收入囊中。

婆羅洲在後世被稱為加里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第一為格陵蘭島,第二為新幾內亞島),面積為743330平方千米。位於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西部為金島(蘇門答臘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為爪哇海,北為南海。歷史悠久,中國史籍稱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

令高鴻信眼饞的不只是這座島嶼的面積,是這裡溫暖的氣候與肥沃的土地,另外就是島上的生物與礦產資源。

另外,一旦中國佔據了婆羅洲,整個南海就成了夾在中國之間的海洋,高鴻信的南海戰略就成功了一半。

婆羅洲還能成為中國在南洋的基地,以後中國要打擊西方殖民者,便更加的方便,對於補給的依賴也不用再靠國內。

不過這件事也不能操之過急,現在中國剛剛進過了與日本的張政,同時東海艦隊還在琉球國執行琉球國內附的行動。

這兩年中國的戰車一直不曾停歇,高鴻信覺得長此以往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因此對於婆羅洲,高鴻信並不打算採取過激的行為,反正現在控制著這個島嶼的是華人,他完全可以慢慢來。

先期如果能取得在婆羅洲的駐兵權便行了,至於其他的都可以往後放。

高鴻信也相信,蘭芳共和國肯定對這點非常歡迎,畢竟他們現在最棘手的問題便是西方的騷擾。

有了中國的駐兵的話,西方國家肯定會收斂,這時如果還有國家進攻蘭芳的話,那麼便是與中國為敵了,就要準備迎接中國的怒火了。

蘭芳共和國的安全便有了最大的保障,這個效果要遠遠大於對中國稱藩。

為了顯示自己對蘭芳共和國的重視,高鴻信決定親自召見這次的使節。

這次蘭芳的使節是劉臺二,他是蘭芳共和國除了宋插伯之外的二號人物,也是宋插伯最信任的人。

劉臺二看起來不到五十歲,身材不高,長得很粗壯,此時他都頭上還留著清朝的辮子。

“劉先生,也許你該將頭上的辮子個剪掉。”高鴻信笑著說道。

劉臺二此時看著還有些拘謹,聽了高鴻信的話,趕忙說道:“臣在海外,對於中原此時的習俗不太瞭解,請陛下見諒。”

“哦,看來現在國內與婆羅洲的交流還是很少呀!等我們雙方條約簽訂之後,雙方的交流肯定會大增,以後蘭芳的習俗肯定會改變的。”高鴻信笑著說道。

“陛下英明,蘭芳臣民無時無刻不心慕華夏。”劉臺二聽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