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119晉位

119晉位


圈套下的愛情 女王媽咪駕到 中華龍將 這男的,我買了! 神醫棄妃傳 位面的征途 我的臥室通異星 向著光明 靈山 参娃/參娃

119晉位

衲敏聽弘緯說的認真,不由仔細看著這孩子,嘴裡說:“看著很正常啊!眉眼都是六歲孩子該有的模樣,怎麼說起話來那麼老道?”

弘經聽了,也跟著說:“就是,弟弟,你不說話還像個孩子,怎麼一說話跟大人似的?”

弘琴捂著肚子鑽到衲敏懷裡直喊:“哎喲,可笑死我了!你們倆,一個是蘿蔔,一個是老頭兒!可笑死我了!”

弘緯無奈,只得等弘琴笑夠,這才緩緩說來:“原本,今年是大選之年。滿蒙漢八旗貴女都要參加選秀。我朝選秀制度,與前朝不同。同八旗兵制一般,是專為控制八旗而設。每個秀女背後,都是一個甚至更多宗族勢力。”

衲敏聽了,急忙擺手,“這我們都知道。可今年不是不選嘛!怎麼又提這茬兒了?”

弘緯搖頭,“不選秀,也要時刻注意控制八旗勢力,以防人心浮動。皇額娘,皇阿瑪的後宮近三年不能進新人,但不代表先帝嬪妃不能變動?”

弘經聽了,微微皺眉:“難道,你是想往慈寧宮裡添新人?”衲敏聽了,也嚇了一跳,一把拉住弘緯,“你可不能胡亂出主意啊!那不是害了人家姑娘嗎?叫你這麼一折騰,那八旗人心,不浮動也被你逼浮動了!”這孩子,本來還覺得這兩年聰明點兒了,怎麼又傻了吧唧的?

弘琴憋笑,倚在皇后懷裡看弘緯如何辯解。

弘緯無奈:“皇額娘,兒子怎麼會那麼想呢!兒子的意思是說,先帝后宮諸位嬪妃,是時候該晉位了。以前是因為聖母皇太后在,不宜提起此事。如今,正是時候。一來,可以安撫諸位太嬪太妃,以及她們背後的家族勢力;二來,亦可以彰顯皇阿瑪對先帝的孝心;三來,”說到這裡,弘緯嘆口氣,“太嬪太妃位份的變化,也可以讓皇阿瑪藉機出一口氣,畢竟,皇太后賓天那日,宜太妃做的,實在太過分了!要是不敲打敲打她,以後,勢必會影響皇阿瑪與九叔他們的關係。叫天下人看笑話是小,若是因此影響到國家社稷,那——宜太妃就真如哥哥當日所說,成為我大清朝的罪人了!”

衲敏跟弘經聽完,互相看了看,弘經點頭同意:“額娘,兒子覺得,弟弟說的有道理!”

衲敏盯著弘緯看了半天,才嘆口氣:“你才多大個孩子。整日想這些個做什麼?我又不指望你們兄弟替我掙誥封,只希望你們平平安安過一輩子就是了!這些事,自有人去心煩!你當張廷玉、鄂爾泰他們都是吃白飯的?”

弘緯看看弘經,搖頭:“皇額娘,有些事,不是你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的!雖然我年紀小,可我也知道,身為中宮嫡子,我跟哥哥,是沒有退路的!這些事,不是您刻意迴避,就能迴避開的。作為皇后,您不貪權奪利,是您仁德。可是,您的仁德,反而會助長某些小人的氣焰。那日,熹妃在背後搗鬼,意圖借宜太妃身後勢力中傷中宮。就已經代表,她們開始發力了。皇額娘,無論三哥、四哥還是五哥,不管他們誰——我跟哥哥,就只有一個下場。畢竟,我們不是當年的禮親王代善。”

弘經也點頭,“弟弟說的對,雖然,您從來沒有避諱過年母妃,可我的身份,再低也是中宮養子。更不要說三哥喜怒不定,四哥多疑善妒,五哥,又是那個樣子。皇額娘,我們沒有退路。只有往前走。兒子們不需要您為我們做什麼。只要您健健康康,守住這皇后之位,其他的,我們兄弟會自己做的!”

衲敏聽這倆人說的,心裡一陣發冷。弘琴扁扁嘴,輕輕握住母親的手,以示安慰。衲敏低頭看看弘琴,又看看這倆兒子,最終,還是嘆口氣:“自從過了雍正九年,我每過一天,都是上天的恩賜。還有什麼不滿足呢!罷了,既然是你們自己的決定,那就按照你們選的路走下去吧。我這個做孃的,沒什麼本事,幫不到你們什麼。但最起碼,不會給你們添亂。願上蒼保佑,叫你們得償所願。也不枉我這十來年,天天擔驚受怕!只是,有句話,我要說在前頭。”

“哦,皇后有什麼話要說啊?”

娘四個急忙抬頭,雍正已經跨著大步邁進來,高無庸到了門口,就停住,領著人守在外頭。屋裡,就只有他們一家五口。

衲敏急忙領著三個孩子,給雍正行禮。雍正笑著扶起皇后,握著她的手重新做到炕上,叫三個孩子也坐了。看了弘經、弘緯一人一眼,才接著問:“皇后剛才想囑咐孩子們什麼?說出來叫朕也聽聽。”

弘經、弘緯偷偷交換個眼色,暗暗琢磨:今日與皇額娘說的話,叫人聽去多少?該如何應對?弘琴也暗暗握緊了手中帕子,別人不知道,她還不清楚?被皇帝惦記上,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尤其,皇帝惦記你的理由,是因為擔心你惦記他屁股下的那把椅子。

衲敏看看三個孩子,再看看雍正,直視進他的眼睛,嘴裡回答:“臣妾想囑咐他們,‘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弘經或許沒多少印象,弘緯可是親自經歷過山民那艱難的生活。臣妾希望,不管他們將來出眾,還是平庸,都要心懷百姓,再不濟,也不能揮霍民脂民膏!”

因為雍正大叔強勢,一直以來,衲敏都儘量避免跟他直視,害怕一不小心,洩露內心情感,惹來麻煩。可是,今天,她突然很想看看,這個歷史上頗有爭議的雍正皇帝,在他的心裡,國家利益、百姓生計,是否真的那麼重要。

在皇后帶著些探究的眼光中,雍正看到的,是一湖秋水。曾經,他就留意過皇后的雙眼,那是一雙平靜到幾乎沒有多少情緒的眼睛。正如年妃所說,皇后似乎經歷了一些事情,以至於,她下意識中,壓制自己情緒,久而久之,她的心裡、眼中,就只剩下那簡簡單單的平靜。如同經歷過夏季狂風暴雨洗禮之後,清澈平靜的秋水一般。

然而,今日,皇后卻用眼睛,向他明確表達了她的擔憂,她的悲憫,她的不確定!皇后關心百姓,不是一次兩次。平時她不談政務,但兩次病危,她最後要跟朕說的,都是“以民為本”!本來對兩個兒子想要說服皇后,算計龍位的事,雍正心中極為不滿。看到皇后如此,雍正反而不氣了。當年,唐太宗對長子李承乾惱怒至極,最後,還是立了長孫皇后的幼子為太子。並自始至終,都對長孫皇后敬愛至深。沒有因為長子緣故,有絲毫不滿,反而心生愧疚,臨死,都不忘對太子說對不起他們的母親。或許,自己的皇后,也可以做到德皇后長孫氏這般吧!

弘緯暗中觀察雍正情緒變化,悄悄向弘經、弘琴打個手勢:危機解除!暫時安全!那倆孩子不由在心裡長舒口氣,哎呀媽呀!嚇死我了!

雍正看看皇后,扭過頭訓斥兒子們:“都聽見你們皇額孃的話了!記住,百姓,乃是國家的基石。只有愛護百姓,我朝帝業才可長久!都好好給朕記在心裡,要是有一個不對,朕打斷你們腿!”

弘經、弘緯急忙站起來,躬身答是。

雍正看他們態度認真,便嗯了一聲,叫他們坐下。盯著弘緯看了一會兒,見他老老實實、恭恭敬敬,心裡琢磨,算了,這孩子才不過六歲,看在皇后面上,不與他計較了!問:“你剛才說要晉封皇考嬪妃,可有什麼章程啊?”

弘緯嘆氣,早知道老四粘杆處搞的這麼好,就該提前做好防範工作!今天這場,可真險啊!急忙站起來,對雍正小心說道:“皇阿瑪,兒臣跟太嬪太妃不熟。只在孝恭仁皇后葬禮上,有一點印象。這晉封之事,兒臣也說不好。還是皇阿瑪與皇額娘商量,更為合適。”

雍正看著弘緯冷笑,“是嗎?不熟,都知道他們背後的勢力了?還敢攛掇著你皇額娘給你做出頭鳥!你好大的膽子啊!”

弘緯急忙躬身行禮:“謝皇阿瑪誇獎!”

雍正登時哭笑不得,這孩子,你是裝傻呀?還是裝傻呀!

弘經眼睛一睜,急忙垂眸不說話。弘琴原本坐在衲敏身邊,見這父子倆如此對話,忍不住,噗嗤一聲笑出來,趴到皇后懷裡,指著弘緯說不出話來。

雍正無奈,對著倆兒子擺手:“都回去吧!朕來景仁宮前,還特意去阿哥所找小九。沒見到你,倒是見弘曉在屋裡安安生生地寫字呢!你的功課都做完了?還不回去,仔細明天師傅說你!”又對弘緯說,“跟你哥哥一起去,眼看你也是要去上書房的人了,別老在你皇額娘跟前磨嘰!”

小哥倆聽了,躬身告退。出了門,弘經一抹額頭,一手汗,嘴裡小聲埋怨:“阿瑪真嚇人!”

弘緯笑著安慰:“沒事兒,他從小就那樣,過一會子就好了!”

弘琴看哥哥弟弟都走了,老爹貌似要跟老孃說說話,自己也找個藉口告辭:“皇阿瑪,你餓不?我親自下廚給你做點兒吃的吧?”

不等雍正回答,衲敏先笑了,“你還是別做了,再像上回那樣,把景仁宮廚房差點兒燒沒了,我可賠不起。”

弘琴蹦到地上直跺腳,“什麼嘛!不過就是燒了一堆柴火,哪裡就燒廚房了呢!再說,我最後不也把飯做成了嘛!”越說,聲音越小,那一堆燒糊了的乾飯,別說人,恐怕豬都不願吃!

雍正對兒子們有氣,對閨女可是實打實的疼愛,笑著攔住皇后,“朕看不錯。公主有這個孝心,皇后應該高興才是。弘琴,你只管去做。想做什麼做什麼,皇阿瑪在這兒等著。快去吧!”說著,還鼓勵性地揮揮手。

弘琴得了聖旨,樂呵呵地行禮退下,一路往外走,還一路說:“兒臣遵旨,兒臣這就去養心殿您的小廚房裡做!”

高無庸在外頭聽了,嚇的差點兒沒坐地上,忙不迭地安排人手:“你,快去給公主打下手;你,快去領著人打好了水先備著,謹防走水;你,快到御膳房吩咐,叫他們時刻準備,公主做啥就做啥,實在不行,咱到時候來個移花接木!”就公主做那飯,拿銀筷子八成都能施出黑色來!可不敢叫萬歲爺入口!

那邊高無庸領著人忙碌,這邊衲敏跟雍正倆人坐在屋裡。衲敏見碧荷她們都站在外頭廊下,懶得叫她們,自己站起來,給雍正倒茶,遞過去,看著雍正喝兩口,放下了,這才問:“皇上不生兩個孩子的氣了?他們雖說小,有些想法,就是我,也覺得不可助長!”

雍正笑笑,“身為皇子,又是中宮嫡子,有這樣的想法,並不過分!總比都像李煜一般強吧?”

衲敏搖頭,“但願他們能夠不辜負您的期盼。”想了想,又問:“您剛才問太嬪太妃們晉封的事?可是有什麼譜了?需要我做什麼?”

雍正拿起茶壺,給皇后倒了杯,放到她跟前,說:“朕也是聽弘緯說了句,隨口問的。你不必忙,凡事都有內務府呢!到時候,攬個總就是了。”

衲敏點頭,“臣妾遵旨。”

雍正見她如此就算了,反而好奇,“不問朕要晉升誰嗎?”

衲敏搖頭,笑說,“你們父子,個個都跟人精似的。想叫我知道,自然會告訴我,不想叫我知道,問也問不出來!還是省點兒事吧!”

雍正笑了,“這本來就該叫你知道。惠太妃晉太貴妃,榮太妃追封皇考太貴妃;勤太妃晉勤太貴妃;宣太妃晉宣太貴妃;成太妃晉成太貴妃;幾位皇考貴人分別晉為熙太嬪、穆太嬪、道太嬪、襄太嬪、靜太嬪。另外,朕記得,皇考後宮,還有個曉答應,今年也不過二十四歲?”

衲敏想了想,點頭,“有,是個老實孩子,平日跟著惠太妃住。”

雍正點頭,“也將她的位份提提,就晉為皇考貴人吧!”

衲敏聽雍正一一說完,摸著腕上的玉鐲琢磨一通,哈哈大笑。

雍正靜靜等她笑完,才問:“笑什麼?”

衲敏一面揉肚子,一面搖頭,“沒什麼。臣妾只是在想,幸虧除了惠太妃,那幾位要晉為太貴妃的,都在王府裡榮養。否則,等到晉封禮那日,宜太妃光是行禮,可就要挨個兒行半天呢!”

雍正佯作不知,急忙拍手,“皇后言之有理。這麼大的事,怎麼能在王府辦呢?朕應該盡孝,將幾位母妃都接到宮中,舉行晉封大禮才是!”說完,朝皇后眨眨眼。

衲敏看了,先是張嘴一驚,隨即大笑,“可真有您的!”

因為雍正孝順先帝嬪妃,這晉封皇考嬪妃的旨意一下,滿朝武登時只有誇讚皇帝、恭喜相關皇弟、長公主!唯獨老九苦著臉,暗暗煩心:額娘啊,早叫您跟我一起住您不聽,非要在皇宮裡跟那母子倆鬥!看吧看吧,那烏氏臨死,還教他兒子擺您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