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5章辦酒
盛寵甜妻 誤染婚姻,錯愛經年 迷海紅鯉 邪王強寵:至尊毒妃不好惹 不滅幽魂 輪迴眼異世縱橫 戰傾城 末世控植 等待奇蹟 輕笑忘
正文_第15章辦酒
男人當起了運輸隊。剛剛摘下的玉米沉甸甸地,裝在高大的扎龍里,壓得男人們都低了頭彎了腰,一天的功夫,肩膀上留下深深的竹背系印子,但仍得咬牙堅持著把玉米收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果中途休息兩天了,再去收回覺得更累更不想動。
玉米地裡的女人們日子也不好過,玉米葉就很刮人,不注意劃到手上就留下長長的一條紅色的劃痕,有些疼痛,還會癢。除此之外,玉米葉底下往往還潛藏著“地雷”:一種叫七顆痣的昆蟲,約2釐米長,長得約女人的小指頭那麼大,多為綠色,背上是刺狀的凸起,人的面板被碰到後,先是覺得火辣辣地奇痛,不到一會,被碰到的部位就會長出一個有點透明的泡,像水泡,但比水泡大許多。這時候得把七顆痣弄死,將水擠到被蟄的地方,腫泡很快便會消除,也不再痛,如果沒塗七顆痣的汁水,得過兩天才能消腫。
羅春梅在掰玉米的時候,幸運地採到了很多三帕菇。三帕菇是一種菌類,因不長則已,一旦長就會長三堆而得名。但它不長在一個地方,而是會分散開來,一旦在一處發現一堆,到附近仔細尋找,會驚喜地發現長勢正旺的另兩堆。晚上,一家人都吃到了香噴噴的三帕菇煮麵,不但菇好吃,面也很香。雖然集市上有很多種菌類,但也就是長得好看,一點都沒有野生的菌那種天然的香味。
桑源的春天也生長一種美味的菌,但極稀少。陸黎小時候,他的祖母還在,稱那種菌為陽雀菌,因為它生長在陽雀叫得歡的時節。陽雀菌白白的,菌傘比較小,外表面均勻地分佈著小凹坑。採了陽雀菌,撒點鹽,找片桑葉包好,煮飯時放到灶灰裡埋上,幾分鐘後掏出,桑葉已燃盡,但灰燼還保持著桑葉的完整形狀,把桑葉灰撥開,裡面的菌馬上散發出熱氣和誘人的香味,也顧不得燙,一下全放到嘴裡,鮮香無比。陸黎的祖母還教會陸黎把老鼠捉來去掉皮,跟陽雀菌一樣燒著吃,很香。
玉米收回家後,趁著中午太熱無法出去幹活的時候,婦女們煮飯,其他人就忙著剝掉玉米棒子外面的殼,將個大飽滿的的留著掛起來風乾,小點的就搬到水泥壩上任太陽暴晒。
因為是在夏天,雷陣雨頻發,隨意農戶們晒玉米的時候一直留意著天色變化,遇到變天了,一家人哪怕是在吃飯,都要放下碗全體出動,把壩子上的玉米搶收進家裡。有時都上坡了,突然下起了雨,於是趕緊往家裡趕。
晒上幾天後,玉米就可以脫粒了,早先基本用手拔,拔上兩天手上會痛,還會起腫泡。現在有的人家買了脫粒機,效率高了很多,只是有的玉米粒被弄碎,不好儲存。
有少數發育不良的玉米,到了收穫的時候還個小小,殼也是綠色的,裡面的玉米粒還嫩著,就挑一些,把玉米粒撥下,用盆加水泡上一陣,用石磨磨成漿,去掉渣,加上幾個雞蛋,捏成圓形的小塊放到鍋裡用油煎。煎出的餅黃黃的,混合了玉米和雞蛋誘人的香味,特別好吃。有時候也把玉米漿加白糖,捏成團,用桑葉或者油桐葉包起來,用蒸籠蒸。
幾天後,玉米終於全收回了家,女人們負責餘下的活,割倒玉米稈,放地裡風乾,過些天再捆成捆揹回家。男人們則開始為養秋蠶做起了準備。
養完蠶後的蠶房散發著蠶沙和死蠶的惡臭,陸黎和陸山忍著臭味,清理蠶架,將頭季用過的塑膠膜全收集起來,背到水塘裡清洗乾淨,再揹回家用水泥築造的大水池加上水,兌幾包漂白粉泡上幾天,再清洗,晾晒,陽光殺菌。而屋子裡先清掃乾淨,撒上石灰、漂白粉,再到樹林裡割一捆柏樹枝,澆上硫磺,放蠶房裡薰。
蠶房剛收拾清楚的那個晚上,張仲梁就上門徵訂秋蠶的蠶種了,如果時間不安排緊湊點,到時晚秋蠶來晚了,很不好養。因為冷起來了,最後那些天,還得在蠶房生火提高室內溫度。
陸山在地壩邊迎住張仲梁,遞上一支外面買的紙菸,兩人一邊抽菸,一邊天南海北地聊著。陸黎出門叫陸山吃晚飯,就隱約聽到一句“了了我一樁心事”。
陸山執意留吃晚飯,張仲梁卻說還要問其他戶訂多少,急著明天上報,忙不過來,就打著哈哈走了。吃飯的時候,陸山的心情顯然很好,但並沒吐露他們的談話內容,他不說,陸黎也不多問,反正八九不離十就是辦結婚酒的事。
在夏收之前,陸山已經訂了一批室內裝修的材料,專門騰出一層樓進行精裝,預備作為陸黎的婚房,玉米收完,房間也已然裝修完畢。
這些日子,陸黎暫時忘記了其它,沉浸在即將當新郎官的喜悅中,兩家本來隔得就近,暫時也沒什麼農活了,兩個人有點空就來來去去,用陸宣皓的話說就是“稱不離砣(稱砣)”,有時張紅霞乾脆就留在陸家過夜了。陸黎特意帶張紅霞去看了新房,張紅霞很滿意。
自從訂親以後,陸家就已經改了對張紅霞的稱呼,大家都叫陸宇的兩個孩子管她叫嬸嬸,張紅霞很樂意地應了,她也早已跟陸黎一樣稱呼他的家人。
陸山找人挑選了一個好日子,農村人對辦酒的日子是極講究的。日子很快便定了來了,陸黎的婚禮在陸山的安排下,緊張有序的籌備著。桑源輸出了大量打工者,也收入了不少的財力,隨著人們腰包鼓起來,辦酒席的檔次也相應水漲船高,規矩也多了,越來越傾向於奢侈化,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就圖一個熱鬧。
陸山早早跟桑源的大廚打了招呼,按照廚師開出的採購清單,提前將一些可以存放的乾貨買回家備用,而剩下的,比如活魚,要辦酒的前兩天才能採購到位,但已經提前跟養魚的人家預訂好了,到時直接去魚塘裡撈。因為買得多,街上的店鋪老闆叫了輛長安車把貨送到陸家。
與此同時陸山和羅春梅忙著電話通知各自的親朋好友辦酒的時間,桑源的人基本不用叫,只要隨便跟人提一下,就一傳十十傳百地傳開了,到時人們自己就會來,但請人幫忙得陸黎一早親自上門請。這些年來,陸山也積攢了一定的人脈。通常一個人混的好不好,不看別的,就看家裡辦酒席時到的人多少就知道。
眼看婚期將近,經長輩們的指點下,陸黎和張紅霞也開始準備了,他們一起去城裡買了3套新衣服,準備辦結婚酒那天穿,因為結婚那天都得穿新衣服,去接新娘要一套;吃了午飯回門(回孃家)一趟,又得換一套;從孃家回來時,還得換套新衣服,如果這三身新衣服都拿不出來,會被人笑話的。很多人一輩子也就只有在那天才當一
次主角,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肯定不能丟醜。
陸山還考慮到了接張紅霞時要用的婚車,雖然隔得近,但派頭還是要的,早年傢俱是靠人抬,而今人和傢俱都要用車接回來。陸山招呼找城裡的親戚多開幾輛車來,到時借了作為婚車用,因為除了裝新娘和傢俱,女方家裡還有一些人來送親;男這邊也要帶幾個妙齡的女孩子,還有陸黎的弟弟,背一個有象徵意義的東西。陸黎最小,沒有親弟弟了,就得就找個堂弟或表弟或代替。
羅春梅帶著一家老小,把蠶架收起來,搬到外面找空地擱著,屋子頓時空出了很多。一家人將屋子裡裡外外收拾得煥然一新,這時候陸山覺得自己前兩年出資修建這棟小洋房是多麼明智的事情,就是給他長臉。
早些年,桑源有什麼紅白喜事廚房裡都少不了孫桂香老人,現在年紀大了,並且還是孫子的婚禮,兒女們都不可能讓她去受那份辛苦,她只好退居二線,但好多禮俗規矩,年輕人還得請教她,看到自己還能為自己的孫子出一份力,老人稍感欣慰。
陸黎結婚酒的前兩天,陸宇跟蘭月,以及陸偉都回來了,陸偉的老婆據說懷孕了,不方便坐車,就沒跟著來,一下又多了三個人,陸家顯得分外熱鬧。
蘭月在家吃了午飯,就帶上兩包東西回孃家了,她能想象到孃家的冷清,她奶奶過世後,家裡就剩宋秀麗一個人,所以蘭月想趕緊過去看看母親。
蘭月往外走的時候,陸宇還嘀咕了一句:“一回來就往你媽家裡跑,你還沒斷奶呀!”
蘭月進門時,宋秀麗正在灶前忙著,一邊熱冷飯,一邊煮豬食,想在坡上多幹會活,回來晚了,豬已經在圈裡吼翻了天。
見到這番情景,蘭月心裡一陣難過:“媽,你天天吃冷飯啊?”
宋秀麗看到蘭月,很是驚喜,再想一下,陸家給陸黎辦結婚酒,這兩天她是該回來了:“一個人吃也吃不了多少,頓頓現煮費時間,早上多煮點,中午和晚上熱下就可以吃了,多方便。”
蘭月聽了更加難受:“老吃冷飯不好。”
宋秀麗:“沒事,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嗎。你吃了沒有?我去地裡弄個菜回來給你炒。”
蘭月:“媽,別忙了,我回來正趕上吃午飯,吃了來的。”
宋秀麗有點傷感:“我怎麼糊塗了,你回來肯定先到那邊。”
蘭月沒留意母親的話,自顧自興沖沖地開啟兩個包:“媽,我給你買了點吃的,還有一件衣服,你喜歡的紅色。你快來看。”
宋秀麗走過去,先拿起衣服:“我年紀這麼大了,還買什麼衣服,淨花冤枉錢。你買的那些稀罕吃食我都吃不來,給兩個娃兒吃。”
蘭月:“你還怕他們吃少了,他們多的是。我跟你說,我買的那件衣服你穿起來肯定好看,到時在陸黎辦酒那天穿,讓村裡那些人都眼紅死。”
宋秀麗:“媽老了,哪裡會好看。穿什麼都一樣。”
蘭月:“媽一點都不老,還是我們村裡最好看的老媽。”
宋秀麗突然把衣服放下,有點傷感:“還是你貼心,隔兩年會回來看看我,你妹妹出去這麼久了都沒回來過一次,她是嫌棄這個家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