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正文_第14章石頭終於落地

正文_第14章石頭終於落地


掠情契約:馴服豪門老公 狼爸來襲:腹黑萌寶求點贊 命運終結之較量 大明江湖錄 御劍通天 勝者為王 大棺人 回到過去重新愛你 死神吻過的曼陀羅 花嫁:毒少寵婢

正文_第14章石頭終於落地

見大家的揹簍差不多已經滿了,孫桂香老人背起自己空著的小揹簍,上了公路,獨自向與家相反的方向走去。大家都猜到老人是要上街,一準是知道陸山要回家,買點好菜備在家裡。

陸宣皓老人忍不住在背後吼:“這麼熱,你坐車去嘛,像你那樣慢騰騰的要走到什麼時候。”孫桂香老人沒聽見似的,頭也不回,自顧自往前走。陸宣皓老人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其實是知道老伴暈車,怕坐車的,只是仍不想她大熱天的一個人在路上走得那麼辛苦。一般人從桑源走到街上,得半個多小時,老人往返怕得接近兩小時。

等孫桂香老人大汗淋漓地回到家時,羅春梅已經煮好了午飯,米飯燜南瓜和土豆,還炒了青椒和茄子。桑葉也已經給蠶扔過了,一家人就等老人回來再開飯。老人把自己在街上買的東西一件件從揹簍裡翻出來,表情極是心滿意足。

兩個小孩老遠就看到祖母回來了,趕緊跑過去。見到曾孫和曾孫女過來,老人遞給他們一人一袋薯片,還有棒棒糖。兩個孩子高興地接過零食,一邊吃,一邊幫著祖母把東西搬到樓上,各自放到老人指定的位置擱好。老人買了幹海帶,粉條、幹木耳、香菇、大白豆、豆油皮、麻花、火腿腸等,搞得像過年似的。

收拾好東西,孫桂香老人盛了一碗飯,正準備吃,屋後豬圈裡的大白豬卻適時要命似的嚎叫起來,它們總是將時機把握得恰到好處。果然,老人放下飯碗,轉身舀了大半桶豬食,向屋後走去。

兩隻大白豬將前腳擱在豬圈圍欄上,見老人走近,拼命伸長脖子,用頭拱豬食桶,害得老人桶裡的豬食差點全灑到地上,豬槽還被兩隻豬死死擋住了。老人只好放下桶,在地上撿了根桑條,用力地抽了兩隻豬幾下,趁著豬躲閃的當兒,將豬食倒進了豬槽裡。兩隻豬急不可耐地將嘴埋到豬食裡,歡快地吞食,發出響亮的聲音。桑源的人養豬以青草、菜葉為主在加上些米糠、玉米麵、薯類,老人養豬時糧食放得多,養出的豬特別肥,每年都會養2-3頭大肥豬,一頭自己過年吃,兩頭拿去“吊”,現在一頭豬能賣3-4千塊。

豬圈旁的牛瞄準了時機,伸長脖子,眼巴巴地看著老人發出“忙”的一聲。豬的搶食聲引得它的胃裡有如翻江倒海,煩躁地以繫著鼻子的牛繩為中心轉來轉去,老人給它扔了兩捆夾雜著綠色玉米葉的青草,才讓它安靜下來。

眼看蠶沒幾天就要上架了,陸黎開始準備折曲(一種供蠶吐絲用的塑膠架子,可摺疊,也有硬紙殼制的,構造比塑膠的簡單)。所謂折曲顧名思義就是可收可放,開啟可以放將吐絲的蠶,不用時收攏起來還佔不了多少空間。

以前沒有折曲的時候,桑源家家戶戶都要做草龍。稻穀收割以後,將稻草系成小捆,散開撐在田裡任其風吹日晒,待水分流失得差不多時用高腳(一種專門用來背草的竹、木混制農具)揹回家,這時的稻草被稱為枯草。將枯草揹回家,聚攏,挑選一個較粗壯且高的樹,將枯草圍著樹一直疊上去,壓緊,頂上蓋一層塑膠膜,防雨。枯草可以當柴燒,只是不經燃,還多煙,它可以作為冬天青草缺乏時牛的草料,更是做草龍時必不可少的

材料。

做草龍時,挑選頭年優質的稻草,去掉稻草杆底部的葉子和頂部帶穗的部分,切成約20釐米左右等長的段,用兩絲青篾緊緊地絞到一起,絞成很長的一條,狀似龍,所以稱為草龍。

蠶開始上架的時候,就把準備好的草龍擱到乾燥、寬敞、不擋路的地方(通常放樓上),再把挑出來的蠶均勻地放到草龍上,讓它自己挑選合適的地方,過點時間,再將草龍底下空著的那面翻過來,放上新一批的蠶。等草龍上的蠶基本都找好了地方吐了點絲穩定了,把草龍高高地懸掛起來,這樣,蠶的屎、尿都會往下掉,有利於減輕對繭的汙染。

折曲出現後,草龍就漸漸被淘汰了。人們普遍學會了節省精力,不再一條蠶一條蠶地去蠶盒裡挑了,等蠶大多數都要吐絲的時候,採回一種能催蠶吐絲的植物熬水,給蠶扔了桑葉後,用噴霧器均勻地將水灑到桑葉上,蠶吃了就會加速吐絲。這時候,需要將折曲放到蠶盒裡,蠶會自動爬到折曲上各自找一個舒服的所在,開始履行他們的最終使命-吐絲結繭。

約3-4天,繭便成型硬化掉了,這時候需要趕緊把繭摘下來,摘晚了繭的水分會流失很多,收入相應就少了。

幾天後,桑源的蠶陸續上架了,大家都忙著分批給蠶架上放上折曲,突擊了幾天才忙完,意味著這季蠶已經基本告一段落了,都鬆了口氣。

夏天溫度高,沒兩天蠶架便硬化可以摘了,陸黎打聽到兩天後蠶繭站會開秤,決定先把繭摘下來。摘繭不算什麼累活,但絕對是髒活,它會讓人的手在幾天之內臭不可聞,因為氣味很難清洗掉。

摘繭這道工序還是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首先,得清除掉折曲上的死蠶,特別是得了膿病的,以免汙染蠶繭。清除時得分外小心,下手重了點,就會碰破蠶的屍體,弄一手臭水事小,汙染到白花花的繭就虧了,摘下繭,還得把上面掛著的蠶屎扯掉,不然也影響單價。

孫桂香老人和羅春梅一起上坡割豬、牛草,再幹些雜活,陸黎和陸宣皓老人則在家摘蠶繭,花了兩天多,蠶繭才摘完了。陸黎把蠶繭擱蠶架上攤開放著,如果堆起來會壓著底下的繭,有的蠶吐了好多絲,繭結的挺厚了,卻膿病發作,死掉,行成血繭,摘的時候不知道,擱著時被壓到,汙水流出,汙染一大片,繭都要降一個檔次。

一天後,鄉上的繭站正式開稱。陸黎母子倆同村裡的人們一起擠上了一輛貨車,陸黎家的繭有好幾大竹揹簍,到了繭站還得排長長的隊,一個人肯定顧不過來。繭站並不是收了繭馬上付現金,而是開一個收據,上面寫上金額,憑著這個收據去指定的地方領錢。

這一季,陸黎一家養了7張蠶,在桑源算是蠶養得最多的幾戶之一。“張”是幼蠶的量詞,具體表示多少還有待考證。就是用一個容器,將幼蠶裝滿,就為一張。還有“角”說法,約10角等於1張,家裡勞力很差的老人會養幾角,賺點零用錢花。

在蠶繭站排隊的時候,陸黎看到了張紅霞,就約著稱了繭一起去街上逛逛。

當天並不逢鄉上趕集的日子,但因為桑源的人都集中去賣繭,顯得特別熱鬧,本

來人就很多,加上很多人都揹著裝蠶繭的揹簍,格外擠。大家手上有了點錢,都想買點什麼回家慶祝一下,做生意的也藉此機會小賺了一筆。

陸黎和張紅霞本來想買點什麼回家,太擠了,就沒去湊熱鬧。兩人好不容易走到街尾,卻看到一堆人在那看熱鬧。張紅霞說沒什麼好看的,肯定不是賣狗皮膏藥的就是裝殘疾討錢的。陸黎卻想看個究竟,兩人便擠了進去,沒想到裡面坐著一個老頭,再仔細一看,卻是陸黎家挨近那戶的將近八十的劉大爺,按輩分陸黎叫他爺爺,正坐在地上老淚縱橫。

陸黎趕緊拉著張紅霞過去問個究竟,原來,劉大爺遇到了騙子,賣蠶繭的錢全被騙走了。兩人詢問經過,老人也說不太清楚,就說他賣了蠶繭往家走,經過街上的時候,一個不認識的人找他搭訕,遞給他一支紙菸,然後找了些話題聊了會。張大爺一向很節省,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他經常是買質量最差的菸葉卷著抽,覺得年輕人給他的煙是好煙,便馬上抽了起來,之後,他就什麼都不記得了。

陸黎一聽,就想到那個煙裡面肯定放了迷藥之類,但現在知道已經晚了,帶著劉大爺在街上轉了一圈,並沒看到人,肯定早就跑了。

張紅霞好生安慰了劉大爺一番,然後兩人陪著劉大爺回了家。陸黎回家講起騙子的事,大家把騙子狠狠罵了一頓,羅春梅講起年前也有個老人在街上遇到了類似的騙子。老人上街買東西,有個男的走來悄悄跟她說,他有一顆夜明珠,叫老人拿錢跟他買,並叮囑她不能告訴其他人。桑源有個傳說,夜明珠能夠讓東西翻倍,也就是相當於電腦的複製功能。舉例說,就是把夜明珠跟錢放到一起錢就會不斷增多。老人聽到夜明珠,以為發財了,便回家把卡上的一萬多存款全取出來買了那顆“夜明珠”,回家經人提醒,才知道上了當。

聽說了這些之後,孫桂香老人便很少上街了。

夏蠶就此結束,接下來的日子,一家人就要忙著收玉米。在收玉米的頭天,陸山回家了。孫桂香老人歡天喜地張羅了一大桌好菜,看著兒子在那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卻只盛了一小碗米飯,夾了幾筷子菜,就覺得飽了。女人就是這樣,有了丈夫兒女後,感覺就不再是為自己活了,一味奉獻,卻忽略了索取。

陸宣皓老人也顯得特別高興,一向不碰酒的他,破例陪著兒子喝了半瓶啤酒,然後父子倆說了不少酒話,然後話題就繞到了陸黎的婚事上。聽著聽著,陸黎有些不好意思,就趕緊夾了點菜跑到外面去吃了。

陸宣皓老人徹徹底底醉了一場,跟酒有一定關係,但孫子那門好親事也是重要原因。以前為了孫子的婚事,老人沒少操心,只是作為一個男人他不愛講出來,指著家裡有兩個女人唸叨,現在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當天下午,陸宣皓老人因為大醉一覺睡到天黑,其餘的人卻全上了坡,桑源家家戶戶也都在各自地裡忙活,到處人聲鼎沸,卻看不到幾個人,多數人都被玉米杆給擋住了,事要做,嘴巴也不能閒著。女人們負責在地裡掰玉米,講話的以她們為主,隔了幾塊地還在議論著誰家的玉米種得多,誰家的種子好,結出的玉米個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