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一章 練就交際口才:能言善辯的語言藝術6

第一章 練就交際口才:能言善辯的語言藝術6


強寵成婚:悶騷總裁悠著點 情難自禁:總裁的閃婚甜妻 武能少主 腹黑總裁太痴情 蜜糖婚寵:權少的獨家新娘 祕境長白山:努爾哈赤的詛咒 玄魂變 靈動獵人 籃球之誰與爭鋒 重生之二戰美國大兵

第一章 練就交際口才:能言善辯的語言藝術6

善勸還要注意身體語言,比如說誠懇的表情、專注的眼神。善於說服朋友,無疑等於掌握了一把通向方便之門的鑰匙,用的時候,便可信手拈來。

善言的人,既獲得了朋友的歡心,又方便了自己。

幽默是交際的催化劑

幽默的人離不開智慧作鋪墊,每一個具有幽默感的人都有著寬廣的心胸、隨和親切的性情和洞察一切的聰靈。

幽默是思想、愛心、智慧和靈感在語言運用中的結晶,是一種良好修養的標誌。

有一個主婦因家中水管破裂,急告水電公司,可修理工因故遲到了好幾個小時,他非常抱歉,緊張地準備迎接一頓訓斥。可那位主婦說:“沒什麼,等你的時候,我正好教孩子們學游泳。”笑言之中,有深深的責備,更有博大的寬容。試想聽了這句話,修理工肯定會賣力地把水管修得又快又好。而若主婦換成一付抱怨或斥責的腔調,雖然佔理,但效果則要差得多。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的問題,幽默也是如此。場合、物件都是必須考慮的客觀因素。你大概有過這樣的體會:同一個玩笑,你可以同甲開,卻不能對乙也這樣;或是在某種場合可以說,而在其他場合卻說不得。尤其是對於初識的人或長輩,幽默一定要慎用,否則很容易讓人感到似乎是一種突兀到來的親切或唐突,或者會認為你是在賣弄聰明與笑料。幽默過了頭,就變成譏笑了。

在人際交往中,當矛盾發生時,只有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才會把事情弄得越來越僵,而幽默者卻能使一切變得輕鬆而自然。有一個故事談到,當發現餐廳侍者送上來的一杯啤酒裡有隻蒼蠅時,不同國家的人作出的不同反應不一樣:

英國人以紳士的風度吩咐侍者:“換一杯啤酒來!”

日本人令侍者去叫餐廳經理來訓斥一番:“你們就是這樣做生意的嗎?”

中國人把意見寫進意見簿。

沙烏地阿拉伯人則會把侍者叫來,把啤酒遞給他,然後說:“請你喝——”

美國人說:“以後請把啤酒和蒼蠅分開放,讓喜歡蒼蠅的客人自己混合,你看怎麼樣?”

這個故事當然是虛構的,但卻形象地反映了美國人特有的那種民族性格——幽默。幽默所帶來的笑可以緩解人們的情緒,表現出人們身處困境卻又不悲嘆的樂觀精神。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是位有名的幽默大師。有一次,馬克·吐溫去拜訪法國名人波蓋,波蓋取笑美國曆史很短:“美國人沒事兒乾的時候,往往愛想念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就不能不停止了。”馬克·吐溫聽了後淡淡一笑,以詼諧輕鬆的語氣說:“當法國人沒事兒的時候,總是盡力想他的父親到底是誰。”

幽默有時是的,有時是含有暗示用意的,有時是高階的,有時是低階趣味的。切忌在交際中開低階趣味的玩笑,以此為幽默。低階趣味的玩笑形如譏笑,有時一句普通的譏諷話會使人當場丟臉,反目成仇,所以在社交場合中,幽默應該顯示人的高尚、斯才好。

在社交場合中,如果一味地說俏皮話,無限制地幽默,其結果也會適得其反。譬如,你把一個笑話反覆講了三遍、五遍,起初人家還以為你很風趣,到後來聽厭了之後,會使人感到呆板、噁心。

一個富有口才的上司,口語表達應當具有幽默風趣的特徵。說起話來揮灑自如、談笑風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應對自如、出口成趣。幽默風趣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安全閥”,而風趣的談吐會使我們生活得輕鬆,給我們帶來笑聲。

幽默風趣並不是耍貧嘴,它應當是智慧和靈感的閃光,含而不露地引發聯想,出神入化地推動人們領悟一種觀點、一種哲理,它有情的釀造、有理的啟迪,傳達著豐富的資訊。同時,幽默風趣也是一種高妙的應變技巧,它常常幫助我們在瞬息之間擺脫令人尷尬的窘境——但是,幽默風趣又不僅僅是一種技巧,它是一種品格、一種素質、一種特性、一種情懷的有意無意的流露。

那麼,如何使自己具有幽默感呢?

1.構思要快

幽默風趣是一種“快語藝術”,它突破慣性思維,遵循反常原則,想得快、說得快,觸景即發、涉事成趣,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比如,有位將軍問一位戰士:“馬克思是哪國人?”戰士想了會兒說“法國人。”將軍一愣,隨即便說:“哦,馬克思搬家了。”對於這常識性問題都答不出,將軍當然不快,但這一“岔”,構成了幽默,其實也包含了對戰士的批評教育。

2.靈活運用修辭手法

極度的誇張、反常的妙喻、順拈的借代、含蓄的反語,以及對比、擬人、移就、拈連、對偶……都能構成幽默。另外,選詞的俏皮、句式的奇特也能構成幽默。表達時,特殊的語氣、語調、語速以及半遮半掩、濃淡相宜或者委婉圓巧、引而不發——甚至一個姿勢、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都能表達意味深長的幽默和風趣。

3.積累材料

豐富多彩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有趣的素材,這些素材無意識地進入我們記憶倉庫的也很多,我們如果做個“有心人”,就會使自己的語言材料豐富起來。例如,諺語、格言、趣味、笑話等,我們可以提取、改裝並加工利用,這樣我們的語言就會增加許多趣味性的“調料”了。

4.用“趣味思維方式”捕捉生活中的喜劇因素

“趣味思維”是一種反常的“錯位思維”,這種人不按照普通人的思路想,而是“岔”到有趣的一面去。演說家羅伯特是個光頭,有人揶揄他總是出門忘了戴上帽子,他說:“你們不知道光頭的好處,我可是天下第一個知道下雨的人。”羅伯特並不為自己的“禿頂”苦惱,反而“美化”光頭,他這是用“趣味思維方式”捕捉自己身上的“喜劇因素”。

幽默風趣較多運用於應變語境。作為口才訓練的終結,幽默風趣的表達是應該達到的較高的境界。透過“趣說訓練”,要在進一步提高心理素質的同時,習慣於“趣味思維方式”,習慣於用“錯過”語言藝術構成風趣和幽默,並掌握幾種常見的幽默表達技巧。透過說俏皮話、自嘲、講笑話等訓練手段,使表達更風趣、詼諧,更有吸引力。

美國黑人律師約翰·羅克勤1862年發表反奴隸制演說,一登臺這樣說:“女士們、先生們——我到這裡來,與其說發表講話,還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添一點點顏色……”(笑聲)

顯然,黑人面對白人群眾是“添”了點顏色,但除此還有言外之意,這裡用的是雙關引趣手法。

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也很風趣:“女士們、先生們——我覺得,紳士們的演講,應該像女人們的裙子,越短越好……”(笑聲)

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不滿足於“慣性表達”,善於說話前先在腦子裡打個“彎”,這時說出來的話也許就俏皮得多。說一個人思想很保守,不聽勸,就說“他呀,榆樹疙瘩,不開竅”就風趣得多。

幽默作為一種“錯位”語言藝術,常常運用意外的甚至“驢脣不對馬嘴”的移植或組合,構成令人捧腹的幽默,因此要突破常規思維,這樣才能巧發奇中。平時要多留意以“錯位”為特徵的幽默言語,但要注意,幽默的俏皮話並非格調低下的譁眾取寵,表達時要恰到好處。

多用則令人生厭,近於油滑。幽默風趣的目的是“啟用”資訊輸出機制,調劑人際關係,絕不是不顧場合的挖苦和嘲弄。高明的風趣和幽默益智明理,折射出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它是以不損害別人為前提的。

說自己的缺點是一種自嘲,但這不是自輕自賤,而是一種豁達開朗和返樸歸真的人性美的體現。有時趣說自己也是一種高妙的應變技巧。

1860年,美國大富翁道格斯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公開羞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林肯:“我要讓林肯這個鄉下佬聞聞我們貴族的氣味!”後來,林肯這個沒有專車、乘車自己打票或乘朋友提供的耕田用的馬拉車的總統候選人,在發表競選演說時這樣介紹自己:“有人寫信,問我有多少財產。我有一個妻子和三個兒子,都是無價之寶。此外,還租有一個辦公室,室內有辦公桌一張、椅子三把,牆角還有一個大書架,架上的書值得每人一讀。我本人,既窮又瘦,臉蛋很長,不會發福。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