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善於洞悉人心:瞬間看透他人的心思2
惡魔總裁的借孕情人 權力仕途 桃色皇后 創世天狼 紫詔天音 魅瞳妖后 末世藥師 超凡進化 冷顏惡男:先身後愛 烏紗
第四章 善於洞悉人心:瞬間看透他人的心思2
梁惠王雄心勃勃,廣召天下高人名士。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薦淳于髡,因此,梁惠王連連召見他,每一次都屏退左右與他傾心密談。但前兩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語,弄得梁惠王很難堪。事後梁惠王責問推薦人:“你說淳于髡有管仲、晏嬰的才能,哪裡是這樣,要不就是我在他眼裡是一個不足與言的人。”
推薦人以此言問淳于髡,他笑笑回答道:“確實如此,我也很想與梁惠王傾心交談。但第一次,梁惠王臉上有驅馳之色,想著驅馳奔跑一類的娛樂之事,所以我就沒說話。第二次,我見他臉上有享樂之色,是想著聲色一類的娛樂之事,所以我也就沒有說話。”
那人將此話告訴梁惠王,梁惠王一回憶,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歎服,淳于髡的識人之能。
從面部表情上,讀透了內心所蘊藏的玄機,是識人高手厚積一世,而薄發一時的祕技,而最經典的莫過於三國時,諸葛亮和司馬懿合唱的“空城計”了。
一部《三國演義》,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莫過於“空城計”,當諸葛亮帶領一幫老弱殘兵坐守陰平這座空城時,兵強馬壯的司馬懿父子,率領20萬大軍兵臨城下。
在城牆之上,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靜,他旁若無人地洞開城門,自己端坐在城牆之上,手揮五絃,目送歸鴻,飄飄然令人有出塵之想。
一場千古的雙簧戲,由此拉開了帷幕,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對謀略上勢均力敵的高手,一個在城牆之上,一個在城牆之下,用心機對峙著。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一眼能看穿他虛張聲勢的空架勢,但諸葛亮更知道,司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衝突,倘若司馬懿拿下了諸葛亮,三國鼎立之勢不再,司馬家族目前羽翼未豐,最後難逃兔死狗烹的下場。
嫻於軍事的司馬懿當然知道幫劉邦打天下的韓信的下場。諸葛亮的存在,讓司馬懿有了和曹操周旋的機會,對付諸葛亮,曹操還必須倚重司馬懿,諸葛亮一倒,曹操立刻沒了後顧之憂,安內是必然之舉,那一刻,哪裡還有司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情平靜的背後,倆人心中都在波瀾起伏,就是因為諸葛亮一生謹慎,心知司馬懿不會下手,才敢下這看似冒險之局,當司馬懿的兒子提醒說,諸葛亮在使詐,城中必無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馬懿,立即打斷他的話,以諸葛亮一生惟謹慎的話,搪塞過去了。機智的司馬懿從諸葛亮平靜的表情上領悟到,這是諸葛亮用謀略和他合唱雙簧戲,這齣戲,非大智大慧的人,絕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走姿折射人的內心世界
走路是任何一個健全人體的本能。這種動作與生俱來,而且看似平常,沒有半點的特別,但卻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徵。
在洩露人的心理活動這一方面,腳部是全身最誠實的部位。可惜很多人都顧不上或不注意觀察這個部位,對這方面的知識也缺乏瞭解。如循規蹈矩主人的走路姿態,與積極上進主人的走路姿態絕對是大相徑庭。由於這種分析具有一定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所以我們要學會透過觀察他人的走路姿態,從中找出他們的真實性格。
(1)走路沉穩的人務實
有的人走路從來都是不慌不忙的,哪怕碰到了最重要最緊急的事。這種人辦事歷來求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這樣的人比較講究信義,比較務實,一般來說,工作效率很高,說到做到。
(2)走路前傾的人謙虛
有的人走路總是習慣上體前傾,而不是昂頭挺胸。這種人的性格比較內向和溫和,為人比較謙虛,一般不會張揚,很注意嚴格要求自己,很有修養。有的人走路把頭低著,雙手緊緊地背在背後。他們的腳步有時很慢,不時還會停下來踢一下石頭,或者撿起什麼東西來
看一下,然後又丟下。從一般的情況看,有這種行為的人往往心事重重。他們或許正在為一件很難辦的事情而焦頭爛額。
(3)走路低頭的人沮喪
有的人走路的時候總是拖著步子,把兩隻手插進衣袋裡,頭常常低著,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不知道自己最終要去哪裡。這樣的人往往是碰上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到了進退維谷的境地。很多快要走入絕境的人常常有這樣的表現。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早晨,有位牧師遇到了這樣一個人。牧師很可憐他,給了他兩元錢,並對他說:“不要絕望,前途會變得很光明的。”
第二天早晨,這位牧師又見到了這個人。
那個人正朝牧師走來,並且很高興地對牧師說:“不要絕望,前途會變得很光明的。”並遞給牧師四十元,說:“那匹馬贏了,賠注是一賠二十。”
看來這個人是因為囊中羞澀而感到沮喪,牧師在關鍵的時候給了他必要的幫助。
(4)走路兩手叉腰的人急躁
有的人走路兩手叉腰,上體前傾,就像一個短跑運動員。他們可能是一個急性子,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跑完急需走完的路程。
這種人有很強的爆發力,在要決定實施下一步計劃的時候常常表現出這樣的動作。在這段時間裡,從表面上看,他們處於沉默的階段,好像沒有什麼大的舉動。其實,這叫“此時無聲勝有聲。”
他們的這種動作,實際是一個大大的“v”形,正是他們在告訴別人,勝利正在向自己走來,你們就等著我的好訊息吧。
(5)高抬下巴走路的人傲慢
有的人走路的時候,下巴高高地抬起,手臂很誇張地來回擺動,腿就像高蹺一樣顯得比較僵硬。他們的步子常常是那樣的穩重而遲緩,好像刻意要在別人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種人很傲慢,被人們稱為“墨索里尼式”步態。如果不想與這樣的人對抗,在他們的面前最好表現的謙虛一點。
(6)喜歡踱步的人善於思考
就姿態而言,這是非常積極的姿態。但是旁人可能對踱步者講話,因而可能使他思緒中斷,並且干擾到他正想作的決定。多數成功的推銷員瞭解:要讓踱步的顧客單獨思考是否決定購買自己所推銷的商品,不要去打擾他,這點是很重要的。假如他想要問問題時,他們才讓他停止踱步思考。有許多成功的談判乃至於一方咬著舌頭不吭氣,讓另一方繼續決策行為,在地毯上踱方步。
(7)、漫步的人外向,端步的人內向
有的人走路總是不正規,就像玩兒似的,一點兒也不規範。這種人與上一種人正好相反。他們屬於外向型的人,對周圍的一切事情都感興趣,可以算得上是十處唱歌九處在賬。
這樣的人對什麼事情都不會很認真,可以接受各種各樣的意見。人們稱之為曲線型的人。
有的人走路頭幾乎不動,筆直地往前走去。這樣的人關心自己超過關心別人,很少注意目的地之外的人和事。
這樣的人是內向型的人,主觀意識很強,處理問題很少有彈性。他們如果去當會計、出納,要在他們那裡開後門是不容易的。他們被稱為直線型的人。
(8)、揹著手走路的人有優裕感
有些人走路的時候昂首挺胸,雙手背在身後,給人一種很有優裕感的印象。有大量的現象表明,具有這種動作的人,往往是比較有地位和權勢的人。政府要員、高階軍官、學校校長、公司董事長等,常常以這樣的姿勢出現在公共場所。研究認為,這是一種非常自信、比較狂妄的姿勢。
把手背到身後,不僅可以產生一種權威的效果,還可以給自己一種“鎮靜”的作用。如果一個人感到焦躁不安的時候,把手背到身後可以一定程度地減少這種緊張情緒。那些接受採訪、自以為受了冤枉的嫌疑犯,他們出場的時候往往會作出這種姿勢,以便為自己壯膽打氣。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把手背在身後可以使人感到比較坦然,碰到事情不會緊張,自己彷彿有了一種膽量和權威。
背手壯膽的方法在學生當中比較流行。譬如老師叫學生到講臺前去背書,學生往往會不由自主地把手一揹走向前去。很多資料證明,這種方法的確是一種比較好的鎮靜劑,很多人因此變得自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