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兵進遼東
獸後:憨女霸上妖孽男 萌寶甜妻:總裁的私人誘寵 武逆天下 不了仇 天道競雄 透明光 重生之末日霸主 我們連 此生不錯過 邪魅王子的寵愛甜心
第五十二章 兵進遼東
建安九年春,高幹收到幽州審配的訊息,遼東公孫度死了,其子公孫康繼位,此時遼東正是政局不安的時刻,審配建議可以趁勢攻取遼東,審配坐鎮幽州數年,一直與遼東摩擦不斷,而且遼東與烏丸交善,時常聯合襲擾右北平、遼西一帶,在審配手上吃了不少苦頭,可是對幽州的發展也是一個隱患,還需要屯駐重兵防守,為了剪除這個憂患,審配建議發兵遼東,趁勢收復遼東。
如今與曹操聯盟已經穩定,可以抽調兵力去攻打河北了,但是高幹一直忙於河北整頓的事情,如今正是需要穩定的時刻,高幹離不開,方謙也需要坐鎮關中,將新政策在關中推行,沒有方謙在,高幹也不放心,陳宮在青州,徐庶在幷州幫助沮授主持改革,田豐自己也離不開,審配要主持幽州的事情,法正作為謀主尚可,但是統兵作戰就不行了,高幹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派誰前往。
於是,高幹發書詢問方謙,方謙回信只有兩個字:“臥龍”,高幹這才想起了諸葛亮,這段時間諸葛亮一直作為巡察使在檢視各州郡改革的事情,一時間高幹倒是把他忘記了,歷史上諸葛亮六出祁山,統兵能力絕對可以,而且高幹心裡也放心。
高幹連夜將諸葛亮召回鄴城,諸葛亮不知道高幹那麼急切的召回自己有何要事,也是馬不停蹄的趕回鄴城,來不及休息就前去向高幹覆命。
“主公,是否北疆戰事起,如此急切召回臣下,是否戰事很不利我軍?”諸葛亮見到高幹之後氣喘吁吁的詢問,倒是把高幹嚇了一跳。
高幹將諸葛亮扶到一邊坐下,也難為了他,一個若書生,竟然徹夜奔波回來,早已經疲憊不堪了。
“孔明勿驚,北疆無事,但可安心!”
諸葛亮這才安心一些,問道:“那主公急切召臣回來,所為何事?”
高幹從書案上拿起一份諜報,遞與諸葛亮,說道:“這是審正南從幽州發來的書信,你看看該當如何處置?”
諸葛亮取來一看,笑道:“原來如此,主公可是準備讓亮領兵征討遼東?”
高幹點點頭,說道:“正是!孔明果然機敏,一眼便看穿了我的心思!”
諸葛亮連忙起身行禮道:“亮願為主公分憂,前往遼東!”
高幹笑了笑,但還是心有憂慮,說道:“遼東乃是苦寒之地,雖已開春,可是也甚是嚴寒,我是擔心孔明的身子吃不消啊!”
諸葛亮答道:“多謝主公關懷!亮早年間遊歷天下,也去過長城之北、西涼之地,倒也無妨!”
高幹聽到諸葛亮這樣說,心裡也放心了一些,說道:“既如此,你暫且在鄴城休養兩日,五日後再出兵遼東。”
兩日後,高幹聚集冀州武,正是任命諸葛亮為此次征討遼東的主帥,同時,高幹還收到一份來自關中方謙的書信,高幹在散會之後,將諸葛亮留下,將方謙的書信示之於他,上面寫得是一個人的事情。
“幽州司馬田疇,雖武雙全、甚有奇才,但為人虛偽、奸詐,素有野心,實乃道貌岸然之徒,主公可用之,卻不可委以重任。”
諸葛亮有些奇怪,這個田疇在幽州還是很有政績的,審配也多次向高幹舉薦他,三四年之間從一個小小的都伯上升為一州司馬,可想而知,絕不是一般人。可是方謙與田疇並沒有什麼恩怨罅隙,絕不會平白無故去詆譭一個人的,諸葛亮將書信燒燬之後,對高幹說道:“大都督既然有此提示,必然是察覺到了不妥之處,臣下自會留意。”
“河北諸事還需要孔明,不知孔明此去需要多少時日?”高幹想了想問道,如今正是春播之時,糧草所剩不多,如果這仗打上一年兩載的,他也需要提前籌劃。
諸葛亮閉目思索了一會,答道:“公孫康不足為慮,可是卻有鮮卑、烏丸相助,臣下此行,去一月,回一月,戰三月,半年足矣!若是半年之內臣下不能平定遼東,臣下自請降罪!”
高幹還真擔心時間太長,聽諸葛亮說半年不到就可以,也放下心來,說道:“如此,明日點將,後日兵發遼東!”
第二天議會,高幹就為孔明點將,組建班底出征遼東。如今與曹操關係緩和,駐防邊界的大將大都回到了鄴城,張遼、高順、高覽、張合等,都是大將之才,高幹倒也不擔心無人可用,而且幽州還有趙雲、鞠義在那裡,可謂是將兵勇武。
高幹掃視一圈之後,下令道:“任命張合統兵五千為先鋒,高覽、高順為中軍大將,蘇則、崔琰為參軍,呂威璜為糧草督運使,共領兵七萬,匯合幽州的趙雲、鞠義,一起征伐遼東。”
眾人領命而去,第二日卯時初刻起兵,一聲炮響之後,三軍齊發,兵進遼東。大軍行進了二十日,到達范陽,此先趙雲、鞠義已經收到高幹的命令,早已經在范陽等候數日,跟隨趙雲、鞠義前來的還有田疇、韓衍,看到田疇之時,諸葛亮頓時想起了方謙的書信,暗暗在心內提醒自己,素有野心之人必然不肯屈居人下,還是早些除去最為妥當。
諸葛亮雖跟隨高幹時間不長,能力不被眾人知曉,但是他們還是信服高幹與方謙的,知道諸葛亮是方謙親自前往荊州請來的,而且這次也是方謙舉薦的,高幹也不是糊塗之人,想來諸葛亮肯定不是庸俗之輩,大家也祈盼著這個年輕的臥龍先生帶領他們平定遼東。
遼東的公孫康也已經得知高幹派兵前來征討遼東的訊息,心內也是不安,遼東這些年割據一方,遼東又遠離中原,很少有爭端,雖富足但也不必河北,況且公孫康手下兵馬不過五六萬,又是新登大位,領地內人心不定,剛繼位沒幾天,屁股還沒坐熱,高幹就大舉侵犯,公孫康難以鎮定下來。
群臣商議一番,公孫康連忙發書烏丸首領那樓、蘇僕延、護留等人,請他們發兵相助。公孫康遣其弟公孫恭,率兵三萬匯合烏丸大軍前往白檀與河北軍交戰。
烏丸各部首領也是態度各異,那樓、護留、蘇僕延、南樓一直與遼東交好,所以得到公孫康的求救信之後,也立即釋出支援,但是去延、修武盧兩部卻不想與漢軍交戰,昔年他們就在公孫瓚手上吃了不少虧,部落損失慘重,審配坐鎮幽州之後,對他們採取和平友好的策略,並未與他們幾部有所摩擦,他們也從幽州引進許多種植技術,在黑水河一帶開始種植稻麥,部落人不缺吃少穿的,他們也不想參與遼東戰事。
諸葛亮等人並不熟悉遼東的地理,幸好有趙雲、田疇,審配之所以讓田疇參戰,也是因為田疇這些年一直幫助審配處理幽州與遼東、烏丸的關係,田疇往來多次,熟悉地理,趙雲當年跟隨公孫瓚,也知曉烏丸人的習性,有他們兩人在,諸葛亮也省去了許多麻煩。
公孫康分兵兩路,一路由公孫恭率領,進抵努魯城,匯合烏丸大軍,一路由手下大將張敝率兵一萬進駐遼東門戶義城,諸葛亮也兵分兩路,一路由趙雲為主、高覽、崔琰為輔,率領他帳下的白馬義從以及兩萬步兵前去攻取遼東門戶義城,諸葛亮率大軍六萬進逼努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