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四十九章 曹操請和

第四十九章 曹操請和


全職醫生 可愛的女機器人 最強護花高手 碧血洗銀槍 國民老公娶回家 三國之呂布新傳 妖孽丞相的寵妻 末世之在你身旁 穿越之薄命憐卿 亂世風雲---鳳翔三國

第四十九章 曹操請和

方謙到從洛陽走水路到河內,再走陸路到達鄴城,那已經是六日後了,方謙剛到達鄴城就遇到在城門處等候的陳琳、石韜,兩人見到方謙駕馬而來,連忙上前迎接。

“大都督,您總算來了,河北都亂成一鍋粥了,您要再晚幾日,我等真不知如何是好啊?”見到方謙下馬,陳琳連忙上前言道,滿臉憂慮之色。

方謙自然不知道河北諸人為了是否聯合曹操你爭我吵,連忙問道:“河北怎麼了?”

石韜答道:“大都督不知,自曹操派遣使者前來議和之後,鄴城之中諸人為了是否聯合曹操是日日爭吵,長此以往下去,河北軍政必將混亂啊!”

方謙這才明白過來,對石韜說道:“廣元,我去拜見主公,你派人去告知諸位大人,且通知鄴城的豪族、名士,明日辰時在鄴城學宮之內,商議是否聯合曹軍之事。”

聽到方謙這麼說,石韜這才鬆了一口氣,他知道方謙肯定是有打算了,明日將是宣佈決意的時候,只要方謙到了,鄴城就能安定下來,這些年,方謙跟隨高幹,平上黨、收河東、佔河內、定關中、戰匈奴,這些功勳不僅使方謙在高幹的物群臣的心中奠定了根基,在軍中的威信也不是他們可以比擬的。

來到大將軍府內,高幹已經在府堂等候,見到方謙到來,高幹心裡也安心不少。

高幹一見面就抱怨道:“天佑啊,你終於來了,我這幾天頭都大了,被拿下傢伙煩的頭痛。”

方謙笑了笑,說道:“事情我已經知道了,剛才在城門口遇見了陳琳、石韜,他們已經告訴我,我覺得應該和曹操結盟,現在我軍需要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和曹操議和,就少了很多顧慮,可以省去很多麻煩。”

“你說怎麼做就怎麼做,我相信你,但是你還需要勸服那些頑固的傢伙,免得動搖河北根基啊,少了那些傢伙,還真難辦事啊!”

方謙起身拍拍高幹的肩膀,說道:“無妨!明日就由我來當這個惡人,這是為大局,我已經讓石韜去通知那些頑固派了,到時候我自有辦法,你就放心吧!”

高幹笑了笑,說道:“有你在,我心甚安啊!這些年沒有你,我哪裡能坐領河北、關中之地?”

方謙一臉驚訝的樣子,笑道:“你小子,還跟我來這一套,你我幾十年的兄弟,別忘了當初我們那句話‘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第二天一大早,高幹、方謙就來到鄴城學宮,那裡早已經是群英齊聚,當二人來到之後,眾人頓時悄然肅靜。高幹坐於主位,方謙在側,王越立於後。

高幹掃視座下眾人,開口說道:“今日將眾人召集至此,就是議論是否該與曹操聯合的事情,天佑不遠千里,從關中趕來,今日就由他主議!”

方謙停頓了一下,說道:“自從曹操派遣使者前來鄴城議和之後,很多人都是議論紛紛,向主公進言可行者有之,進言否決者也甚巨,但是我想請問大家,你們是從哪一點考慮的,是為私仇、還是家恨,我也知道,先主公在世之時一直與曹操勢不兩立,官渡之戰、倉亭之戰,我河北十數萬將士也命喪曹軍之手,但是我再問大家,先主公與曹操站與官渡、倉亭是為了什麼,乃是為了平定大漢,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先主公創業半道崩殂,主公承繼大業,以先主公的遺願為行事宗旨,致力河北,蒸蒸日上,大家有目共睹。”

“既如此,當與曹賊誓不罷休!”有人在底下喊道。

方謙繼續說道:“與曹操誓不罷休,然後呢,與曹軍決戰?數十萬兵馬鏖戰黃河之岸,先不說要損失多少將士性命、多少錢糧,大戰過後我軍還有能力一戰嗎,別忘了,天下除了曹操,還有西涼軍虎視眈眈呢,還有江東孫權在窺視著呢,北面還有匈奴、羌族、鮮卑這些胡人呢,到時候他們趁我軍疲憊之際,趁虛而入,我軍該當如何?西涼有十幾萬人馬,北方胡人也有數十萬,江東孫權也有十幾萬兵馬,到時候河北可就成了一塊肥肉,你們有何妙計抵禦這幾路人馬?”

剛才還竊竊私語的眾人頓時啞口無言,方謙說的雖有些誇大,但是卻都是事實。

“我們與曹操聯合,可以抓住時機,先消除我們周邊的憂患,到時候再與曹操一戰,天下就可以大定,與我軍議和,曹操也會趁機消滅南患,曹操的實力也會得到消弱,對我們有利無害,難道不好嗎?若是一直你爭我奪下去,我河北又得增添多少冤魂,你們只記得昔日的仇恨,但是報仇可是一時半會的事情嗎,這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或許需要十年、二十年,但是隻要我們同心協力,輔助主公,定可一統天下,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該如何發展我河北軍民實力,這才是諸位想的。”

這一場議會持續了三個時辰,方謙與高幹一一解釋眾人的疑惑,最後敲定,與曹操議和,高幹也下令,第二天召見曹操使者。此次商議言和之事,高幹交給了方謙,並派遣陳琳、石韜協助。

第二天,董昭來到大將軍,這次董昭不僅是曹操的使者,還是漢帝的使臣,帶來了漢帝的旨意,聖旨的意思很簡單,正式敕封高幹為大將軍大司馬,承襲袁紹的位置,且將關攏劃歸高幹統帥,可以假節鉞。先前高幹承繼袁紹的地位,並未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認,如今也算的上是名正言順了。

高幹領完聖旨之後就以公事繁忙為由先行離去,留下方謙招待董昭。

“董大人,天子的事情忙完了,現在該談談曹司空的事情了。”

董昭拱手作揖,笑道:“大都督果然是快人快語,曹司空命在下前來乃是與大將軍結盟之事進行商談,不知大將軍意下如何?”

方謙還禮答道:“我主為中原、河北百姓計,願與曹司空聯合,只是不知曹司空能開出什麼樣的價碼,在下早年也行過商,商人考慮的是利益,如果我主得不到利益,那也沒有必要與曹司空聯合,難道曹司空想以一道聖旨打發我主嗎?”

董昭聞言,知道眼前這個青年絕對不好對付,不待董昭開口,方謙繼續說道:“我主的想法其實和曹司空一樣,現在雖說是群雄割據,但是有望一統天下的不是我主就是曹司空,其他皆是跳樑小醜,董大人心裡想必也清楚的很,在你我兩方決戰之前,該如何劃分勢力,這個就需要好好磋商了。”

“這個在下自然明白!”董昭說道。

方謙說道:“董大人也不必憂慮,不必耗費心思說服我主,我可以告知大人,我主願意與曹司空議和聯盟,但是需要派出重臣前來,地點嘛,就設在武陽,正處於你我雙方的緩衝地帶。”

“那不知雙方各帶多少兵馬?”董昭問道。

方謙想了想,答道:“雙方是為了言和,不是開戰,兵馬就不要帶的太多了,一千吧,在武陽五十里之內不得駐兵,否則和談取消。”

“時間定在何時?”董昭問道。

方謙算了算,答道:“董大人往來需要時日,曹司空那裡也需要安排,不如就定在臘月初八。”

董昭起身說道:“既如此,那就臘月初八,武陽和議!在下明日就回許昌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