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徐庶北來
校花的貼身校醫 代嫁:豪門新娘翻身記 強獵:總裁的偷身情人 面癱總裁的暖妻 被遺忘國度之暗夜精靈 女王娶夫記 王爺,來玩場愛情遊戲吧 鬼路相逢:大叔,你有血光之災 一縷青絲一生珍藏 少年街球小子
第四十三章 徐庶北來
關中方謙正在巡視各地,河北鄴城高幹也沒閒著,不僅要處理各州郡軍政,還需要處理邊防軍事佈防,雖有諸葛亮、田豐、崔琰、蘇則、袁胤等人輔助,但是大事還是需要他拿主意,以至於每至少有四五個時辰在處理軍政事宜。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之際,高幹想想今天日子特殊,就給自己放了半天假,帶著王越以及數目精銳青龍衛士出府與民同樂。鄴城如今日益繁榮,在袁紹之時不過二十萬人口,如今有三十萬,繁榮更盛往昔,中秋時節,鄴城之中張燈結綵,氣氛十分熱鬧,高幹也是難得有此機會歡暢一次。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在街角一處酒樓之上,一名中年士佇立窗前,此人身高八尺有餘,臉如刀削、劍眉星目,雖醉眼迷濛,卻飽含睿智之光。
此時高幹正從樓下經過,聽到這樣的話,不免駐足停留下來,往樓上望去,正好與那中年士四目相對,見到此人的第一眼,方謙就覺得此人必定不是一般人,於是下馬進店。
高幹踱步上樓,來到中年人所坐的位置,上前行禮道:“在下剛才偶聞先生出口不凡,不知先生高姓大名?”
中年士還禮道:“微末之人單福,誑語出口,豈敢得公子親身上前禮遇,倒是公子衣著華貴、氣表不凡,一看就是人中龍鳳。”
高幹連忙謙虛的答道:“先生過譽了!聽先生口音不是冀州人,不知先生乃是何處人士,今來鄴城有何貴幹?”
單福喝了口酒,說道:“公子聰慧,在下的確不是冀州人士,乃是潁川人也,少年離家,遊歷天下,如今正好路過鄴城,正逢八月十五中秋佳節之際,所以駐足觀賞。”
“鄴城之景,何止於此,鄴城東郊的百家學宮,英薈萃,先生也可以前往一遊,鄴城西郊皆是民田,且此時正值秋收之時,滿地小麥金黃璀璨,也是一景。”高幹說道。
單福有些好奇的問道:“小麥之景,處處皆是,為何鄴城就獨領**?”
高幹笑道:“鄴城西郊所種小麥乃是從關中引進的新型品種,乃是關中大都督方謙所改良的,以前一畝地只產糧三百五十斤左右,現在可以產糧五百斤,麥粒更大更飽滿,難道稱不上一景?”
“既如此,當前往一觀!”單福笑道。單福與高幹把酒言歡,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十壺酒就被消滅掉了,藉著酒性,單福問高幹道:“公子出口不凡,必是飽學之士,不知公子對當今天下局勢如何看待?”
高幹知道這是對方在試探自己,也不推辭什麼,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漢歷經近百年的動亂,導致如今群雄割據,如今局勢也漸漸明朗,實力最強的當屬大將軍高幹、司空曹操、吳候孫權,其餘劉表、劉備、劉璋、張魯、馬騰、韓遂、公孫度等皆不足道哉,孫權佔據江東之敵,水軍精銳無匹,但是步兵、騎兵不堪一戰,自守有餘,爭奪天下難矣,想那孫權率軍十萬與曹操爭奪淮南之地,淮南毛玠、張繡不過三萬兵馬,孫權征戰數月卻難以寸進,江東之不足,已經暴露無遺,而曹操雖有兵馬三十萬,佔據兗州、豫州、徐州、淮南等地,但是四面皆有大敵,全力攻北,江東便會趁勢奪淮南、徐州之地,全力攻南,河北之軍就會趁勢南下,若非有曹操坐鎮,早已經覆滅了,而劉備雖佔據了南陽,可是東西南北都有大敵,也難以發展,唯有北方高幹,勤政愛民,治下百姓富足,兵馬強勁,擁兵三十餘萬,再過十年,河北之地必然穩據天下第一諸侯之位,倒是南下取漢中、西川,而後東出武關奪荊州,南下攻曹操,天下一統,指日可待。”
“公子見識果然高遠,在下佩服!”單福行禮道。
高幹謙虛的說道:“先生謬讚!”
單福繼續問道:“那公子覺得以哪家學說之國最為適合?”
高幹笑道:“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國力漸貧,說實話,在下個人覺得儒家思想治學御民尚可,但是卻不足以富國強兵,當年孔孟之學被諸侯拋卻,足可證明其中的玄機,如今天下局勢猶如當年春秋戰國之時,自然當集合各家學派之所長,用以治國,比如說,法家學說可以御民治吏;墨家精通機巧之術,可以發展生產;陰陽家善曉天之學……各種學說都有可用之處,自然當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之治下。”
單福繼續詢問道:“以何法治民?”
“鼓勵農桑、發展商業、輕徭薄賦、強兵富國。”
聽到這些,單福卻起身行大禮叩拜道:“在下久聞大將軍仁義之名,願投效大將軍,為主公大業略盡綿力。”
高幹一時間被他搞得手足無措,愣在那裡,還沒反應過來,待恢復心神之後,立即扶起單福,說道:“久聞潁川徐元直之名,今日元直來頭,如虎添翼也!”
這下輪到徐庶發愣了,他沒有想到高幹已經知道了他的身份,隨後大笑,道:“原來主公早已知曉,非在下有意相瞞,實在有難言之隱,在下少年之時因救好友劫獄殺人,乃是戴罪之身,還望主公見諒。”
高幹笑道:“元直過慮了!我亦知元直之事,佩服元直義氣,過往之事,不必再提了。”
徐庶尷尬的笑了笑,謝道:“多謝主公,不知主公何以知曉屬下的身份?”
高幹笑了笑,從懷裡拿出一張布帛,遞給徐庶,說道:“元直應該知道我軍軍中大都督方謙吧,這是他寫的,上面記載著敵我雙方的智謀之士以及在野之人,所以我知曉,且孔明也曾言元直的事蹟,自然知道元直化名之由!”
“原來如此!早就聽聞關中大都督方謙方天佑智謀無雙,做事不拘一格,今日才知曉,果然名不虛傳!我不如他啊!”
隨後徐庶便跟著高幹回到大將軍府,正巧遇到諸葛亮正在處理事情,諸葛亮見到徐庶也是驚喜萬分,上前見禮道:“元直,你如何來了冀州?”
徐庶還禮謝道:“常年在外遊歷,數日前來到冀州,今晨在城內遇見主公,如今你我都是主公帳下之人了!”
諸葛亮沒想到高幹是很少出門的,這次出門不到三個時辰就帶回一個徐庶,也很是意外,隨後也釋懷了,笑道:“這是主公的仁義所致,你我共同效力主公,實在可喜可賀。”
隨後諸葛亮對高幹說道:“主公,元直家中尚有一老母在堂,元直年幼喪父,侍母至孝,主公當遣人速將元直老母接來河北,以免為人所趁。”諸葛亮為人謹慎小心,當下就想到了徐庶家中還有老母在堂,一旦有人知曉徐庶在高幹這裡效力,以徐庶老母為人質,徐庶自然難以留在河北效命了,所以不得不防。
高幹聽完諸葛亮的話,連忙找來王越,讓他挑選幾名精銳的青龍衛士連夜趕去將徐庶的母親接來,徐庶知道高幹的所做之事以後,也甚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