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四十二章 關中盛世

第四十二章 關中盛世


我等你,與你無關 溫柔來襲 邪性BOSS的失憶小貓 冷血殺神 獵豔無雙 冷酷師兄的俏小妹 通天小修士 魔女現世:面癱王魔妻 守望軍魂 近墨者嬌

第四十二章 關中盛世

高幹回到鄴城之後,調袁術部將楊弘為雲中太守,暫時接替牽招駐守雲中,調牽招回晉陽養病,話說當年袁術在淮南,自知大勢已去,於是將帝號讓與袁紹,自己帶著手下心腹趕往青州投奔袁紹,可惜在半路遭到劉備的截殺,眾將潰散大敗,袁術也命喪九泉了,袁術手下的楊弘、袁胤便逃回老家,後來高幹在鄴城舉行學盛會,這兩人便一同投奔而來,此前一直留在鄴城幫助高幹處理政事,這次高幹回到鄴城便將楊弘派往雲中任職,楊弘原先可是袁術的仲氏皇朝的重臣,任職雲中太守綽綽有餘,高幹也放心。而方謙也回師關中,趙雲回師幽州,龐德繼續於北地練兵,方謙還從匈奴降卒中抽調了三千匈奴兵補充龐德的西涼騎兵。

這段時間,曹操與江東為淮南之地你攻我伐,與高幹相安無事,也正好給了高幹休養生息的機會,高幹於是趁此機會發展自己領地內的實力,鄴城大會之後,高幹出資在長安、鄴城兩地大辦學宮,所以培養了一大批學者,高幹將他們派遣到各個縣府開辦私學,高幹用鐵血手段,震懾世家,在各縣府開辦學堂,規定七歲以上、十六歲以下的少年都必須入學,由府衙提供錢糧資助,入學少年成績優異者還能每季度得到一百錢的獎勵,那個年齡段的少年在家也無所事事,還不如將他們送入學堂學習,也免得誤入歧途。

按照方謙的建議,高幹還在各州興修水利工程,發展農業,修建黃河堤壩,以免黃河氾濫危害沿河百姓,同時,早已經在修繕的洛陽城也差不多完工,在方謙的請求之下,高幹抽調冀州二十萬百姓,幷州二十萬百姓,青州十萬百姓,關中三十萬百姓前往洛陽,洛陽自董卓之亂以後,人口所剩無幾,所以必須從各地抽調人口充實,高幹為了鼓勵百姓牽往洛陽,於是見面百姓五年的賦稅,商人也免稅三年,一時間移民洛陽的大潮席捲河北。

這一天,方謙留法正處理關中諸事,方謙自己前往各郡縣視察。馬邑一戰之時,高幹就將法正調往關中主事,而後將諸葛亮帶回了鄴城,高幹考慮到法正是關中人士,在關中做事比在鄴城更遊刃有餘。

方謙將路線安排為長安—咸陽—扶風—陳倉—天水—安定—北地—河西—河東—洛陽,第一站長安,當方謙進入長安之後,見到了長安的繁榮更甚從前,也不得不敬佩逢紀的才華。這次方謙是按例巡視,只帶了三百甲士相隨,值得一說的是,跟隨方謙巡查的還有蔡琰,自馬邑之戰以後,方謙就將蔡琰帶回了關中洛陽,對於蔡琰,方謙雖不能說是痴迷,但是無法不動心,蔡琰此時年紀也有二十六七歲了,但是相貌看上去只有二十左右,且才華出眾,方謙與她幾番交談過後,十分佩服這個大才女,難免有些小心思,只是蔡琰被擄掠到匈奴後性情有些悲觀,此次方謙正好藉著巡視的機會讓蔡琰也出來散散心。

長安議政府內,方謙與逢紀相對而坐,兩人雖不是第一次見面,但是以前都是為了公事在大堂共同議政,卻也難得兩人這麼清靜的交談。

“元圖來長安任職已經快三年了,三年來長安城在元圖的治理下日益繁榮,元圖實在功不可沒啊。”方謙稱讚道

逢紀笑了笑,謹慎的答道:“多謝大都督稱讚,在下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而已。”

方謙也笑了笑,兩人一時間無話,難免有些尷尬,方謙便開口說道:“元圖是否還在為當年鄴城之事心中不悅?”

逢紀平靜的答道:“豈敢!”

方謙嘆息一聲,無奈的說道:“我知元圖心中一直有道坎,就是鄴城之事,可是元圖可曾想過,若是當年不是主公主事河北,而是成豐候袁尚,先生可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嗎?不用我說,先生也知道,新豐候袁譚必定不服,兩人必定為了爭奪先主公之基業而攻伐彼此,到時候河北之地必將陷入水生火熱之中,而南方的曹操也會趁勢北上,河北基業必將落入曹操之手,安能保住?河北易手是先生想看到的嗎?袁氏兄弟手足相殘是先生希望見到的嗎?如今主公主事河北,百姓富足安定,比先主公在世之時更繁榮,有什麼不好嗎?先生飽學之士,這一腔才識是為何所學,不就是希望百姓安定嗎?”

方謙說完這番話之後便起身離去,留下逢紀慢慢消化,方謙知道,如果逢紀此番能夠想通,他就能跨越心裡的那道坎,如果不能,方謙也無能為力了。

半月之後,方謙來到了扶風,扶風的情況更是讓方謙吃了一驚,到了治所槐裡之後,方謙連忙會見了扶風太守,扶風太守不是別人,正是高幹的族弟高柔,高柔今年二十四歲,是前年高幹調往扶風的,高柔雖無大才,卻謹慎、謙虛,高幹將他任命為扶風太守乃是為了鍛鍊一下他。

“茂元,你任職扶風不過一年,卻將扶風治理的如此之好,實在讓我大吃一驚啊,如果主公知曉,也肯定欣慰異常啊!”方謙大笑道。

高柔聽到此話,連連擺手,答道:“大都督過譽了,扶風有此盛況,不只是我一人之力,乃是各府衙官吏共同盡職所為,特別是槐裡馬縣吏。”

“哦?此人是誰?”方謙好奇的詢問道。

高柔答道:“此人乃是扶風本地人士,姓馬名鈞字德衡,此人不善言談、卻精通機關機械製造,不僅改良了織綾機,還發明瞭龍骨水車,使扶風百姓得享其便,百姓才能這般富足。”

方謙想了想,馬鈞他有些印象,好像是三國時期的發明家,但是在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他因為不善言談,才華就被遮掩了,所以記載不多。

“此人現在何處?”方謙連忙問道。

高柔答道:“正在府衙之內。”

方謙連忙說道:“速將此人請來,我很想見見。”

不多久,高柔便帶著一名二十上下的年輕人走了進來,來人見到方謙之後連忙恭敬的行禮道:“屬下馬鈞拜見大都督!”

方謙笑道:“德衡不必多禮,請起!德衡發明龍骨水車,還改良了織綾機,使扶風百姓富足安康,實在功不可沒,不知德衡是否願意跟隨本都督前往洛陽任職。”

馬鈞連忙拜謝道:“大都督有令,屬下但憑差遣!”

方謙想了想,說道:“既如此,我我心甚慰,我在洛陽建立了三座冶司坊,一坊專門負責鍛造新式兵器鎧甲、二坊專門負責改良鍛造農事工具、三坊專門負責研究發明,我就認命你為冶司校尉,負責第三坊的一切事宜。”

“多謝大都督!”馬鈞再次拜謝。

方謙來到書案邊,迅速寫下一張任命書,交予馬鈞,對他說道:“這封任命書你收好了,你暫且回家好好安排一下,三日後前往洛陽報到,到時候直接去找洛陽令成公英,他會安排好你的。”

途徑扶風得到了馬鈞這個發明家,方謙心裡也很是暢快,見關中百姓太平安樂,一路上心情大好,蔡琰見到方謙心情如此,有些疑惑,在路上,忍不住詢問方謙。

“不知道大都督所為何事,如此開心?”

方謙心情大好,輕鬆愉悅的答道:“見到治下的百姓生活的這般幸福,怎能不開心,我駐守關中已經有五年了,看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心情自然愉悅。”

“不知道大都督下一步打算如何?”蔡琰繼續問道。

方謙見蔡琰今日也願意開口,也很高興,說道:“自然是與民休息,增強實力,然後西定西涼,東出汜水,南佔漢中,協助主公一統天下。”

“大都督是漢臣,難道不想扶漢?”

方謙笑了笑,繼續說道:“大漢積貧久矣,氣運已盡,無法扶起,自然是取而代之,自古至今,不管是夏商周,還是秦漢,國號都只是虛號,主要是讓百姓安享太平,民乃立國之本,難道不是嗎?”方謙不知道自己為何會與蔡琰說這些話,但是他也無需計較,就算蔡琰知道了自己的心思,也沒有關係,方謙也只是說了別人沒有說出口的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