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三十二章 河北亂局

第三十二章 河北亂局


傲嬌詭夫太凶猛 冷血總裁倒貼山寨辣媽 可愛的骨頭 愛上風流妖孽少爺 豪門第一婚寵 穿越之芳草天涯 末日新世界 二爺傳奇 千面殿下戀上冰公主 拽小子撞到愛

第三十二章 河北亂局

官渡一戰,曹操以弱勝強,以八萬兵馬打敗袁紹三十五萬大軍,曹操損兵四萬,袁紹損兵十三萬,曹操的袁紹降軍十萬,袁紹率幾千殘兵敗回冀州,回到鄴城之後,心亂意煩、氣悶於胸、一病不起,無法在理政事,袁紹與審配、逢紀、郭圖商議之後,暫由三子袁尚代袁紹處理政事。

袁紹病重之時,眾位謀士皆上言確立嗣位,辛評、郭圖二人支援袁譚,審配、逢紀支援袁尚,一時間為了嗣位之事,爭亂不止,袁紹躊躇不定,不知如何決處。此時正好得報:二子袁熙率兵六萬從幽州趕來,長子袁譚率軍五萬從青州趕來,高幹引兵六萬屯駐黎陽抵抗曹操,諸子侄皆來助戰,袁紹大喜,準備整兵再戰。

而原本身在原武的高幹,聚攏了殘兵之後,知道原武城小無法屯駐大軍,於是命甘寧率軍八萬前往牧野,高幹自己與方謙、田豐二人率關中軍留守接應,探聽到高幹大軍撤退的訊息,曹操舉兵北上,欲一舉攻入河北,卻在攻到原武城下的時候後方糧草被埋伏的陳宮。趙雲大軍燒燬,從許昌運來的糧食化成了灰,曹操無奈,害怕步了袁紹的後塵,連忙率軍退回官渡,且發表前往許昌再次催糧。

卻說袁紹三子齊聚鄴城,準備再與曹操交戰,卻得知曹軍後退,於是帶病出徵,兩月之間聚兵十五萬前往倉亭,誓與曹操決一死戰,曹操在得到許昌的糧草之後,進兵倉亭,雙方再次在倉亭大戰,為了儲存實力,高幹自請率軍屯軍黎陽,保護糧草、拱衛後方。

公元201年、建安六年三月,袁紹準備在平丘渡河,意圖襲取陳留,再攻佔許昌,曹操郭嘉識破袁紹的意圖,建議曹操率軍出擊袁紹,雙方在倉亭大戰一月,袁紹損兵折將,再次潰敗,最終的高幹的掩護,逃回鄴城,曹操顧及高幹大軍再次襲其後,不敢輕易北上,率軍退回,自此雙方暫時安定下來。

退回鄴城的袁紹一病不起,日日吐血,三子為爭奪嗣位爭鬥不休。曹操退軍之後,高幹留下甘寧、趙雲、陳宮率軍三萬駐守黎陽,高幹自己與方謙帶著數十青龍衛隊趕往鄴城拜見袁紹,田豐在高幹的請求下調往關中任職,袁紹兩次大敗,覺得無顏再見田豐,於是答應了高幹的請求。

來到鄴城之後,高幹領著方謙前去拜訪袁紹,這是方謙第一面見這位亂世梟雄,從高幹的口中,方謙也得知了袁紹的一些事情,絕對不是歷史上面說的那麼無能,算得上是一位仁義君子,只是氣量不足、優柔寡斷,算不上明主,卻也絕對不是庸主,不然也不可能在幾年之間從一個渤海太守成為一個坐擁河北的第一大諸侯。

方謙見到袁紹本人的時候,心內有些傷感,在他的眼中,眼前之人已經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第一大諸侯了,而是一個垂死的老人。袁紹的鬚髮蒼白,方謙看著這個老人,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高幹與袁紹敘了一番親情之後,便回了鄴城的宅院。

回到府宅之後,高幹有些傷感的說道:“沒想到舅父病的如此之重,只怕活不了多久了。”

“是啊,一代梟雄,半年時間,兩次大敗,損兵幾十萬,就算袁公不死,河北十年也無力南下了,就連防守都很吃力啊,如今內憂外患,袁公命不久矣,河北難吶!”方謙也是百感交集,自延津到黎陽再到鄴城,一路上所見,百姓困苦,方謙心內不忍。

高幹低聲說道:“你不知道,當初我來到這個世界,佔據高幹的身體,面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內心惶恐不安,是舅父日日對我關切,才讓我感覺到一點溫暖,雖不是真的甥舅關係,卻勝過我們那個時代的親情啊!後來舅父為了使我建功立業,還給我兵馬,封我為幷州刺史,讓我駐守幷州,那時候他的兒子都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你說我們這麼算計他,是不是有些……”

方謙拍拍高幹的肩膀,他明白高幹的心思,安慰道:“不是我們算計他,是敗局如此,官渡之戰那時,我們手裡雖有幾萬人馬,卻根本沒辦法參加大戰,我們雖有十幾萬兵馬,只有七八萬老兵,其他都是新兵,還要扼守各處關隘,我攻打汜水關就帶去了四萬,你帶來的幾萬兵馬,一萬水軍根本不堪一戰,一萬精銳都讓子龍帶去了,我帶來的幾萬兵馬都是新兵,如果讓他們與曹操大軍交戰,那就是讓他們去送死。倉亭之戰的時候,我才會建議你據守後方、儲存實力,其實兩軍交戰,並不在多在精,在於主帥的謀劃決斷,在這一點上,袁紹根本比不上曹操,這也是為什麼袁紹幾十萬軍馬都勝不了曹操。”

“我知道了,也就是心裡感慨一下。”高幹對著方謙擠出一絲笑容回答道。

方謙繼續說道:“這一路下來你也看到了,河北的百姓生活艱難困苦,眼下袁紹命不久矣,他那幾個兒子你也瞭解,都是不成器的東西,歷史上的他們甚至聯合曹操攻伐自己的手足兄弟,所以我們必須要拿下河北,一方面是為了增強實力,另一方面是為了是河北百姓脫離苦難。”

高幹聽後詢問道:“那你有什麼計劃?”

方謙笑了笑,搖頭道:“沒有,走一步看一步吧!”

袁紹病重,命不久矣,袁紹的幾個兒子心裡都清楚了,他們在醫師那裡探知,袁紹每日吐血,最多也就三個月的命了,現在的他們是各懷心思,幽州的袁熙實力最弱,鄴城很少有人支援他,袁尚最得袁紹喜歡,袁譚是長子,有政治資本。

袁譚府內,郭圖、辛評二人坐於袁譚左右,三人都面色沉重。

袁譚開口詢問道:“二位先生,父親病重,還未確立嗣位,如今袁尚把持軍政,該當如何,還請二位先生教我。”

辛評開口道:“主公病危,袁尚把持軍政大權,且其母劉氏日夜守在主公身邊,不怕別的,就怕他們矯詔謀位。”

郭圖也說道:“仲治所言甚是,公子五萬兵馬屯於城外,如果一旦主公歸天,袁尚必定矯詔,到時主公率兵馬入城,以殺父矯詔之名剿滅袁尚,公子再登大位,猶未遲也!敵不動我不動!”

“如此,一切按先生之計行事!”

袁尚府內,審配、逢紀二人圍在袁尚身側,也是心思沉重。

袁尚說道:“二位先生,如今鄴城局勢不安啊,大哥率軍五萬屯於城外,鄴城不過一萬兵馬,一旦他們有什麼異動,我們難以抗衡啊!”

審配進言道:“公子勿憂!大公子暫時不會輕舉妄動,我軍雖只有萬餘兵馬,但是二公子卻有六萬幽州鐵騎在其側。”

逢紀道:“正南說的是,一旦大公子有異動,二公子不會不動的,到時候我們可以等他們兩敗俱傷之時再調周邊兵馬支援,大事可成。”

“可是如果他們聯合起來怎麼辦?”袁尚問道。

審配正言道:“不會!大公子與二公子向來不和,絕對不可能聯合的,就算他們聯合了,我們可以暫避鋒芒,主動將嗣位讓出,讓他們去爭奪,我們還是可以坐收漁翁之利。”

袁尚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我心安矣!”

而回到許昌的曹操,這次雖說打退了袁紹的進攻,俘獲了十幾萬降卒,可是自己根本沒有那麼多糧草去養這些降兵,曹操最後無奈,坑殺了七萬多降卒,地盤都沒有得到多少,一切都是那個高幹惹的禍,官渡之戰之時是他燒了自己的糧草,逼得自己不得不後撤,倉亭之戰,又是他斷後,率數萬鐵騎攔截自己的追軍,自己這方雖說打了勝仗,可是損失也是很大,糧草消耗一空,還丟了汜水關,關中門戶洞開,只有一個滎陽可以防守了,這讓曹操差點吐血,一提到高幹這個名字,曹操就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