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垂直下降
天庭特派員 迷糊小仙 金烏逐道 農女的錦繡良園 業餘球星 獵魘戰魂 古墓謎藏 你的左耳 大明海寇 老闆我罩你
二十垂直下降
(二十) 符文密碼 青豆
老楊在外面站了有十來分鐘,抽完一根菸這才進去。凌同的話一直在他耳旁盤旋,還有那戰士野蠻的態度,他們肯定隱瞞了重要的資訊,這才是軍方參與發掘的原因。
老楊在墓門口又吃下兩粒硝酸甘油,扶著墓磚走進墓室裡。看到陳大貴還傻站在那裡,這才想起要通知老嚴的。
“同志,我讓這位陳大貴同志去通知嚴秋明來一下。”老楊對守在墓室裡的戰士說,
“好,快去快回。”這位戰士並非習慣擺出嚴肅的人,再說老楊的樣子也容易讓人動惻隱之心。
老楊坐在地上,小六走過來小心的勸慰:“教授,要不您去休息會,這裡面空氣也不好。”
“沒事,我休息一會兒就好。”老楊強撐著,不想這個時候離開發掘現場,但凌同的遭遇還是讓他生出很多感慨。
過了幾分鐘,老嚴來了,身後還跟著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他們都沒見過。
“在那裡?”老嚴的眼神裡有種興奮,看來他早就在等文物中出現某種特別的東西。
“就是這!”陳大貴並沒有帶他們去看童子坐像,而是直接帶他們走到石刻真文冊頁前,指著冊頁說。
小六心裡咯噔一下,這個陳大貴是什麼意思?
老楊用手撫著胸口,眼睛看向外面,看向藍天。
“老楊,你這次可立功了!”老嚴興奮的說。
“呵呵,這是國家的榮譽,我是出了一點力……”老楊勉強的笑了笑。
“哦,對,是國家的是國家的!”老嚴也發現自己興奮過頭了。
“安排人儘快把這些運出去,最好先拓印一些寄回去,上面已經等不及看到。”那個老頭陰冷的說,然後就走出墓室。
小六注意到守在墓室門口戰士想敬禮,但戰士在老頭嚴肅眼神下沒敢動。
老楊沒看這個名老者,他知道有些場合是不能亂認人的,再說他現在也很難受,他真怕自己心臟受不了刺激,他還有很多工作沒做完。他還想將墓門上的真文翻譯出來,還想知道更多古代道教葬制風俗。
小六一直陪在老楊身旁,一來是老楊的身體;二來是他有種惶恐,惶恐於自己的無知。他能感覺到有一支巨大無形的手懸在每個人頭頂,就如這墓室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老嚴啊,那個童子坐像有點問題,你看是不是也一起考慮?”老楊為難的說。
“什麼坐像?”老嚴正要出去。
“哦,我本來是讓大貴出去叫你來看看坐像的,可能他太興奮,忘了說。”老楊在小六攙扶下站起來,指著兩個童子坐像。
“是這樣啊,呵呵,這小子……”老嚴打著馬虎眼帶過這件事,他知道老楊這人性格,這樣說可能已經算是他最大的責備。
童子坐像讓老嚴來看,這件事困擾了小六整整一天,照說老嚴也就是個公安,為什麼一定要他來看一眼奇怪的童子坐像。
老嚴用手電仔細看過後,沒說話,轉過身就出去了,在墓室的門口停下來對裡面說了句:“坐像先不要動,我請示一下再回來。”
“教授,這裡發現了銅鏡,還有錢幣。”另外一個參與發掘的工作人員輕聲說,他清理的地方是倒塌的木櫃後面,那裡有一堆物品,應該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用品。
小六將採光鏡調整好,增加了那邊的光線,老楊在小六攙扶下走過去。銅鏡不大,最多一個手掌大小,呈黑灰色,依他們的眼力還是一眼能認出這是青銅鏡。這個工作人員小心的拿在掌心,讓老楊分辨。銅鏡的背面有云紋,中間還蝕刻著三個真文。
老楊接過銅鏡來,反覆看著,又用衣服將銅鏡的表面擦拭乾淨。銅鏡的質地很好,時隔千年依然能模糊的照到出人像。老楊微笑看著鏡子裡的自己,確實是老了,白髮摻雜在黑髮中那麼顯眼。文物工作者自身最大的價值是什麼,不是發現價值連城的文物,而是解開歷史的疑雲,還今人一個明白。
“大家快看,那是什麼?”大貴突然大聲說,同時指著墓室的頂部。
一個由光影組成的帶有三個真文的符咒出現在墓室頂上,正是老楊手中的銅鏡反射出來的光線所形成。
“透光鏡!”老楊又激動了,透光鏡最初出現於兩漢中晚期,相傳為道教道士們發明並密制而成,在東晉時期道教中廣為流傳,不過透光鏡的製作工藝早已失傳。就他手中的透光鏡而言,應該是透光鏡中的上品,不僅將鏡身背面的蝕刻真文投影得清晰可見,還利用鏡背上的雲紋,形成符咒的輪廓。
“這個應該是道士們的降妖伏魔鏡,有很高研究價值。”老楊孩童般的又調整著手中的鏡子,讓投影更為清晰可辯。
“教授,您不要太激動了!”小六還是擔心老楊的身體,小聲在他耳旁說。
“我沒事,這個要小心收好,銅鏡經歷上千年,不要毀在我們手上。”老楊又叮囑完,才將銅鏡交給工作人員。
清理出來的錢幣大多是五銖錢,還有一些素面銅錢,錢幣的發現再次佐證了古墓的歷史年代。老楊對這些錢幣興趣不大,但對錢幣中夾雜的兩塊方形的東西來了興趣。
他戴上手套,輕輕捏起其中一塊,手感很重。是金屬的,光線下能看到面有銘文,雷駭。是漢隸書體,很容易辨認。看來是墓主人時常所用,很可能就是墓主的印章。在這金屬塊的另一面也有兩個字,臣授。
雷駭是墓主人的名字?老楊沒有妄下結論,他記得凌同給他看古籍中有種道士用的法印,這個會不會就是古籍中提到過的雷法印?
“教授,這個是什麼?”小六也很好奇,小小的枚方塊,還刻著銘文,不會是官印吧?
“嗯,有可能是墓主人的私印,還有待研究。”老楊含糊的說。另一塊上的銘文分別是:正天、伏雷。
老楊讓工作人員收好這件印章,他發現這堆物品中還有珍貴的漆器,儲存很完整。直到這時,老楊才想到一個問題,墓葬是在多雨水的嶺南山區,而且還離地面很近,但墓室中卻始終是乾燥的,塵封千年的文物正是因為這些有利的存放條件,才得以儲存至今。可問題是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老楊環顧四周,看到墓室內壁上有很多真文的符咒,除此之外再沒有看到出奇的防範措施。就這個八卦墓的墓磚來說,和東晉時期的磚墓差別不大,老楊也曾發掘過幾處同類的磚墓,有的已經倒塌,有的裡面的文物大多已經損毀,唯有這處,墓室內即乾燥又沒有破損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