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十八章 畫眉泉前殺氣騰2
造物奇蹟 何以笙簫默(顧漫七週年精裝珍藏版) 官場鐵律 惡魔通緝令 通天星帝 一手寶寶:王爺是我爹地 死亡之怨 跟自家男主攪基神馬的 錯嫁總裁 天龍八部之四號男主角
正文_第十八章 畫眉泉前殺氣騰2
楚天雄說道:“畢天祥又不是我兒子,我要給他什麼交代?只要這丫頭叫我乾爹,我就把東西給她!”
金碧蓮跟著吳瑩玉時間不長,可已是大開了眼界。她知道楚天雄嘴裡所說的好東西一定不是小女孩的尋常玩物,可能是曠世奇珍都說不定。但這“乾爹”兩字是可以隨便叫的嗎?聽剛才楚天雄與吳瑩玉的說話,楚天雄大有來歷,要自己做他的乾女兒,是高抬了自己。因想現在有了乾孃,再認乾爹,得經乾孃同意。她對楚天雄說道:“我得問我乾孃。”
楚天雄說道:“不管她,這是我們倆的事!”
金碧蓮走近楚天雄,在楚天雄耳邊說道:“我在肚子裡悄悄的叫你一聲好嗎?”
楚天雄哈哈大笑,也在金碧蓮的耳邊說道:“一定要大聲叫,讓你乾孃聽到!”
楚天雄雖說是在金碧蓮的耳邊說的,其實聲音並不低,吳瑩玉是可以聽到的。此時的吳瑩玉若有所思,她不是想楚天雄可能會給金碧蓮什麼東西,而是在想她和無邪子、楚天雄三人的感情糾葛中,無邪子雖沒有和自己結婚,但卻是心有所屬,甚到可以說是生死相依。楚天雄呢?這段感情給他帶來了形體上的傷殘,而心裡的傷殘甚至更甚於形體!時過境遷,當年的少男少女都已走進老境,還有什麼可計較的?因此,她見楚天雄要認金碧蓮為乾女兒,她沒有阻止:讓他得到點心理上的安慰吧!當金碧蓮看著吳瑩玉,希望在她的臉上看到同意或者反對時,彷彿看到吳瑩玉微微的點了點頭。於是金碧蓮向楚天雄跪下叩了一個頭,脆崩崩的叫了一聲:“乾爹!”
楚天雄嘴裡答應了一聲“哎”,伸手從屁股下坐墩中取出一個布包,塞進吳金蘭肩上的褡褳之中,悄悄說道:“別給別人看到!”彷彿覺得金碧蓮叫了一聲還不過癮,又說,“再叫我一聲!”
金碧蓮又叫了一聲,楚天雄哈哈笑道:“無邪子啊無邪子,你比我早死,是一不如我;我和瑩玉有一個乾女兒,你二不如我!哈哈!你不如我!你……哈哈……”長笑未歇,身子卻軟了下來。金碧蓮連忙扶著楚天雄,眼睛望著吳瑩玉,吳瑩玉一按楚天難脈搏,知道楚天雄已死,神色不竟黯然。她對金碧蓮說道:“他已死了。”
金碧蓮看看楚天雄又看看吳瑩玉,眼中兩顆眼涙滾了下來。這時文仲說道:“楚天雄啊楚天雄,你走了,你在昔日的情人面前走了,在乾女兒面前走了,走得好!你倒是功德圓滿了,我呢?我還能見到當年的梅花仙子嗎?”說畢竟嗚嗚的哭了起來。金碧蓮悄悄對文仲說道:“文叔叔,聽我乾孃說,我的師父年輕時叫梅花仙子,不知是也不是?”
文仲忙問:“你師父在哪,快告訴我!”
金碧蓮說道:“我師父和我們一起來的!”遂又喊:“師父,你在哪裡?”
文仲則喊著:“梅花仙子,你真在這裡嗎?”
梅花仙子——德清就在洞外。她本是與吳瑩玉一起進洞的,不過三人中她走在最後面。楚天雄出掌,隨即吳瑩玉出招消解,兩人一搭話,竟是舊時情人,德清可就不好進洞了。她非但不進洞,還向旁邊走出十幾步,隨意的看著四周的湖光山色。金碧蓮一叫師父,又有一聲久未聽到似曾熟悉的聲音在喊著梅花仙子,她的寂如枯井的心海不覺泛起了漣漪。忙走進洞裡,失聲叫道:“文大哥是你嗎?”文仲也同時叫道:“你怎麼出家了?”
德清說道:“等你十年,一直沒有音信,我怎的不出家?你躲到哪裡去了?為什麼要躲?你不是也穿了道裝了嗎?”
文仲說道:“我已成了殘廢,還有臉見你嗎?”
兩人正要互訴衷情,洞外遠遠傳來噪雜聲音,是一群人向林屋洞跑來,還夾雜著
“在林屋洞裡,快去!”之類的喊聲。文仲從坐墩中取出一個木箱斜背在背上,對吳瑩玉說道:“你和碧蓮先走!”
吳瑩玉說道:“好!我和碧蓮仍去湖州!”說畢出洞,一手扶著金碧蓮,直從洞口山崖上縱了下去。中途在樹、石上點了幾點,不消一會便到了湖灘上。剛才乘來的漁船正在等候,吳瑩玉和金碧蓮上船後,吩咐立即開船。船家竹篙一點,船即離岸,隨即又是搖櫓又是升篷,那船藉著風力,直向湖州方向駛去。
這裡文仲對德清說道:“我們去平江!”說畢,兩人出洞,而向林屋洞奔來的眾人已在百步之內。見文仲身上背了個木箱,精神立時亢奮起來,呼喊聲也越急。文仲和德清好整以暇,故意遲疑了一會,才聯袂飛身下山,租了個漁船向平江駛去。
吳瑩玉和德清、金碧蓮三人上了洞庭西山便一路遊玩,並不把羊脂玉如意事放在心上,到了林屋洞遇到故人,引出了這麼一段事情。其他江湖好漢可沒有這好的興致,一到西山便往畫眉泉邊聚集。因見搭了擂臺,好事的見有熱鬧看了,更加來了興致。真正的高手、有希望染指羊脂玉如意的,反到並不這樣張揚。因為,即便羊脂玉如意能到手,還要平安的離開,這十幾裡湖面可不容你拔步就走。出了太湖,也保不定沒有人圍追堵截。
眼看午時將到,眾人正在廣場上等得不耐煩亂糟糟發牢騷時,畢天祥正和郭玉波、郭玉濤以府內慢慢的啜著茶。畢天祥叫來一個下人,附耳吩咐了幾句,這個下人答應一聲出去了。功夫不大,引來了一個大和尚、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和一個年輕姑娘。這個大和尚畢天祥和郭玉波、郭玉濤都認識,便是蒙古國的嘉木揚喇勒智。那兩個女的卻第一次見面。畢天祥先向嘉木揚喇勒智抱拳說道:“大和尚請坐,在下有禮了。”
嘉木揚喇勒智合掌說道:“阿彌陀佛,貧僧也有禮了。”他指著那年輕姑娘對畢天祥說,“這位是蒙古國的郡主巴瑪爾、王子庫端的女兒,隨貧僧前來看看熱鬧。”又指著另一婦人說,“這位是郡主的師父,名叫烏斯曼,年輕時有一個雅號,人稱墨鳳凰,久慕宋國繁華無雙,想到宋國到處走走,至於羊脂玉如意,自然也想拿來瞧瞧。”
畢天祥向馬瑪爾深深一躬,說道:“不知郡主駕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接著又向烏斯曼唱喏行禮。郭玉波、郭玉濤互相看看,同時一抱拳,說了聲“我兄弟也有禮了”,顯得敷衍多於恭敬。
馬瑪爾和烏斯曼還禮之後,畢天祥吩咐一聲“上茶”,早有下人給嘉木揚喇勒智三人端上茶來。嘉木揚喇勒智說道:“聞得畢大人約定午時在廣場上對羊脂玉如意作個交代,我等本當前去廣場等候,如何反邀我們來貴府用茶?”
畢天祥說道:“三位乃蒙古貴客,自然與尋常江湖人物不同。在下有一言相問,不知當講不當講?”
巴瑪爾說道:“畢將軍有話只管說,不必客氣。”
畢天祥說道:“畢某見棄於宋國,不知可有機會為蒙古國效勞?”
巴瑪爾與嘉木揚喇勒智對看一眼,巴瑪爾說道:“我蒙古國正當用人之際,當真是求賢若渴,畢大人若有相投之意,或即去我父軍前,或仍留臨安,皆無不可。”說畢目光投向郭玉波、郭玉濤。郭玉波、郭玉濤聽畢天祥說要投蒙古,也是對看一眼,頗感意外。見巴瑪爾看他們,知道是問他們的意見,遂說道:“願與畢大哥同進退。”
巴瑪爾說道:“如此甚好。”
畢天祥說道:“適才大師說如何邀你們來府上用茶,其實另有深意。我已在廣場之上遍埋地雷火炮,只等時辰一到,火捻一點,這批江湖人物便粉身碎骨了。三位是何等樣人,豈敢讓三位輕履險地?”
嘉木揚喇勒智說道:“原來畢大人有此深意,貧僧多謝了。不知羊脂玉如意可藏在府上?若能交給蒙古國,豈不是奇功一件?”
畢天祥說道:“羊脂玉如意確在本山,只待一眾江湖人物作鳥獸散,自當奉於大師之前。”
畢天祥的這一打算並未向郭玉波、郭玉濤兄弟說起過,此時說出來,郭玉波、郭玉濤彼感意外,兩人又是對看一眼。郭玉波對畢天祥說道:“午時已到,請畢大人去廣場向眾江湖人交代幾句。”
畢天祥說道:“不錯,該去廣場了!”遂向嘉木揚喇勒智抱拳說道:“三位稍待,畢某去去就來。”
畢天祥和郭玉波、郭玉濤三人出了畢府,走到畫眉泉邊擂臺上,此時廣場上的眾人正等得不耐煩。畢天祥剛想向眾江湖人物說明立擂臺的用意和打擂規則,郭玉波向畢天祥身後至陽穴點了一下,畢天祥渾身一震,已不能動彈。郭玉濤隨即取出早就藏在身上的鐵練把畢天祥縛住。畢天祥問:“你們意欲何為?”
郭玉波說道:“奉旨捉拿欽犯!”
畢天祥說道:“畢某對你們不薄,何以恩將仇報?”
郭玉波說道:“你為了羊脂玉如意而抗旨事小,投身蒙古事大,我兄弟最恨的便是漢奸,是以饒你不得!”
此時郭玉濤清了清嗓子,提一口氣向廣場上眾人說道:“畢天祥在廣場地下埋了地雷火炮,欲炸諸位……”郭玉濤此話一出,廣場上立時便亂了,有罵畢天祥的,也有立時便要逃離廣場的。郭玉濤說話的時候,郭玉波已把點地雷火炮的總捻扯掉,向廣場上眾人揚了一揚。郭玉濤又說:“地雷總捻也已扯掉,諸位稍安勿躁。畢天祥是欽犯,現在已被我兄弟捉拿歸案。畢天祥又是投降蒙古國的漢奸,蒙古國的郡主巴瑪爾此時便在畢府,請江南俠義道的朋友前去捉拿……”
眾人聽了,吶喊了一聲,齊往畢府趕去。畢天祥大聲叫道:“羊脂玉如意在林屋洞裡……”不等畢天祥再說下去,郭玉波拔出滾龍刀,一刀從畢天祥後心剌入,又一刀割下腦袋。
畢天祥心知既被郭玉波兄弟拿住,若解往臨安,自然死路一條。既然命都保不住,還要羊脂玉如意何用?聽郭玉濤說出蒙古國郡主就在畢府,要江南俠義道前去捉拿,便一嗓子喊出羊脂玉如意在林屋洞,其意也十分清楚,既為阻止江南俠義道去捉拿郡主巴瑪爾,更主要的是要這些江湖人物紛紛去林屋洞搶羊脂玉如意,這一來場面便不可收拾,自己便有逃脫的希望。不料想郭玉波先一劍便把他結果了。
郭玉波和郭玉濤的本意,畢天祥一被擒,羊脂玉如意在林屋洞的事便只有他們兄弟知道。江南俠義道去捉拿郡主巴瑪爾,有嘉木揚喇勒智在恐怕很難奏功。甚爾至於要死不少人,兩敗俱傷之後他們遍尋羊脂玉如意不著,自然便要離開西山,這些江湖人物一走,這羊脂玉如意不就是他們郭家兄弟的的?偏偏天不遂人願,畢天祥話一出,廣場上眾人便轉而向林屋洞奔去,郭玉波和郭玉濤再說什麼,也沒有人聽了。
畫眉泉離林屋洞只得幾里地,這些江湖人物腳程本快,不消片刻,便已跑近。這時卻見林屋洞內走出兩人,一是尼姑,一是道人,道人身背一隻木箱。木箱中不是羊脂玉如意是什麼?眾人發一聲喊,圍了過去,卻見尼姑和道人就洞口向山下縱去,衣袂飄飄,落向湖灘之上。隨即上了一隻小船,向著平江方向駛去。眾人連忙下山,又紛紛租船追趕。
郭玉波和郭玉濤見此情景,搖了搖頭。卻見嘉木揚喇勒智和巴瑪爾、烏斯曼也租了一隻小船,在碧波中行進。不過他們不是追趕那尼姑和道人的,而是向湖州方向去的。郭玉波和郭玉濤有點不解,心想,這是怎麼回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