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3節

第3節


極品武學系統 逆襲縣令 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4之彩雲散 好孕上門:高官大人,別玩了 總裁太難纏:搞定摳門笨助理 暖妻:總裁別玩了 萬古天魔 妃常有戲:才女小王妃 穿越之替嫁蠻妻 囧囧後宮記

第3節

這些人只要能得到權力和職務,什麼代價也肯出的。

現在且說公妒。在為公的嫉妒中至少還有一點好處,在私妒中則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的。因為公妒好譬一種希臘式的流刑,是在有些人變得太位高權重的時候壓抑他們的。因此,公妒對於大人物們是一種控制物,可以使他們不至超越範圍。這種公妒,拉丁語叫做invidia,今語叫做“公憤”;關於這個將來在論叛亂的一篇中再說。這是國家中的一種疾病,就象染毒一樣。因為正如毒可以傳染到本來健全的部分並使之受疾一樣,在國家中如果生了“公憤”,這種心理將使國家最好的舉措也蒙不潔,使這些舉措變為惡臭。

所以為政者若把得人心的舉措與不得人心者相混而行之,是得不到什麼益處的。因為那種辦法不過表現一種懦弱,一種對嫉妒的畏懼,這種畏懼更於國家不利。這又如各種染毒常有的情形一樣,你要是怕它們,你就不啻招致它們到你身上來了。

這種公憤好象是主要專攻那些重臣大吏而非反對帝制或共和本身似的。但是這是一條可靠的定律,就是假如對某大臣的公憤很深而這位大臣本身致之之道很微:或者這種公憤是遍及於一國中之各大臣者;那末這種公憤雖然隱而不顯真是與國家不利的。以上就是關於公妒或公憤以及它與私妒底差別的話,關於私妒我們在先已說過了。

今再關於嫉妒這種**普遍地添說這幾句:就是在一切的**中,嫉妒是最強求,最持久的。因為別的**底起因不過是偶而有之的;因此昔人說得好:“嫉妒永不休假”,因為它老是在這人或那人心上活動的。此外還有人注意到戀愛與嫉妒是使人消瘦的,而別的**則不致如此,因為它們不如愛與妒之持久。嫉妒也是最卑劣最墮落的**;所以嫉妒是魔鬼底本來的特質。魔鬼是被叫做“那個在夜間在麥子中種植稗子的嫉妒者”的;因為嫉妒是以詭計並且是在暗中行事的,又常於好的事物如麥子者不利。這永遠是如此的。

十 論戀愛

舞臺較人生受惠於戀愛者為多。因為在舞臺上,“戀愛”長期可以供給喜劇底材料,有時亦可供給悲劇底材料;但在人生中,“戀愛”只是招致禍患;它有時如一位惑人的魔女,有時似一位復仇的女神。你可以見到,在一切偉大的人物中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盛名仍在人記憶中者沒有一個是在戀愛中被誘到熱狂的程度者:可見偉大的人與重大的事真能排除這種柔弱之情也。然而你必須把曾為羅馬帝國一半之統治者的安東尼和十人執政之一及立法者阿皮亞斯克勞底亞斯作為例外;這兩個人之中前者確是一個好色而無度的人;但是後者卻是一個嚴肅而有智的人;所以好象雖然這是很少見的戀愛不但是會入於坦露的心胸,並且也可以進入壁壘森嚴的心胸中假如把守不嚴的話似的。埃皮扣拉斯這句話說得不好“我們互相看起來,就是一座夠大的舞臺了”。好象生來本當曠觀天界及一切高貴之物的人類不應該做別的而只應跪在一座小小的偶像前面,自己把自己做成個奴隸似的,雖然這不是為口舌底奴隸如禽獸一般而是為眼目底奴隸而眼目是上帝給人為高貴的用途的。可異者,這種**底過度,以及它如何欺凌事物底本性及價值之處,是由此可見的,就是,長期的誇張的言辭惟有在關於戀愛的言語中是合適的,在其他的事情中總是不宜。不僅言語如此;昔人說得好,那為首的諂諛者一切較小的諂諛者都是與他通訊息的就是一人底自我;而無疑地,情人是比這為首的諂諛者還厲害的。因為從無一個驕傲的人重視自己之甚有如一個情人之重視其所愛也。所以昔人說得好。“要戀愛而又要明哲是不可能的”。這一種弱點也不是僅僅在旁人眼中看得出來,而在所愛底眼中看不出來的;反之,這種弱點,在被愛者底眼中是最顯明的,除非其人底愛情是得到了回報。因為,愛情底報酬永遠是這樣,要不是回愛,就是一種內心的隱藏的輕蔑,這條定理是真的。由此可見人們更應當如何提防這種**,因為它不但使人失去別的事物,簡直連自己也保不住。至於其他的損失,古詩人底故事表現得極好;就是喜愛海倫的人是捨棄了攸諾和派拉斯底賞賜的。因為無論何人若過於重視愛情,則自將放棄財富與智慧也。這種**氾濫的時候正是在人心力極弱的時候;那就是在一個人最繁榮或最困厄的時候雖然困厄是不甚受人注意過的。這兩個時候都是燃起愛火併使之更為熱烈的,由此足見“愛”是“愚”之子也。有些人,即在心中不能不有愛的時候,仍能使它受約束,並且把它與人生底要務嚴格分開,這些人可算做事極當;因為“愛”若是一旦參與正事,就要擾害人們底福利,並且使他們無術堅守自己底目的。我不懂為什麼,可是武人最易墮入愛情。我想這也和他們喜歡喝酒一樣;因為危險的事業多需要娛樂為報酬也。人性之中有一種隱祕地愛他人的傾向和趨勢,這種傾向若不消耗在一個人或少數人身上,將很自然地普及於眾人,並使人變為仁慈的,例如在僧侶之中有時就看得到這樣的情形。

夫婦之愛,使人類蕃滋,朋友之愛使人完美;但是無度的**愛則使人敗壞並卑賤焉。

十一 論高位

居高位的人是三重的僕役:君主或國家底僕役;名聲底僕役;事業底僕役。所以他們是沒有自由的,既沒有個人底自由,也沒有行動底自由,也沒有時間底自由。要尋求權力而去掉自由,或尋求凌駕他人的權力而失卻統治自己的權力,這一種**是一種可異的**。要升到高位上,其經過是很艱難的,但是人們卻要吃許多苦以取得更大的痛苦;要升到高位上,其經過有時是卑汙的;然而人們卻藉著卑汙的手段達到尊嚴的地位。在高位上居留是很不穩的,其退步或是復亡,或者至少是聲名暗晦,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當你到了今日之我非復昔日之我的時候,就沒有再要活下去的理由了”。真的,人們在願意退休的時候是不能退的,並且在應該退休的時候是不肯退的。反之,人們都不耐退休底生活,甚至於在老病之中,需要隱居的時候亦復如此;就好象有些城裡的老頭兒一樣,總要坐在街門口,雖然這種辦法使人家看不起老年。無疑地,居高位的人們得要借他人底意見才能以為自己是幸福的;因為若是他們依著自己底所感來判斷,則他們不會發現自己是幸福的。但是假如他們自己想一想別人對他們作何感想,並且想到別的人如何願意作他們;那末他們就好象是由外面的談論而快樂了,同時在內心中也許正是相反。因為這些人是首先發現他們自己底憂患的人,雖然他們是最後才看出自己底過失的人。無疑地,居高位的人們對自我是陌生人,並且在事務匆忙之中,他們是沒有時間來照管自己底身體或精神上的健康的。“如果一個人在死的時候,別人過於知道他,而自己不知道自己,那麼死亡之降臨可真是一樁大禍了”。在高位之中有為善與為惡的自由;而後者乃是一種可詛咒的自由:因為談到作惡最好是不願意,其次就是不能夠。但是能有做好事的權力那才是真正的而且合法的希望之所繫。因為好意,雖然上帝接受,然而對於世人,要是不實行出來,則不過如好夢一般而已;而要行好事就非有權有位,有一種居高臨下之勢不可。功與德乃人類行動之目的,而感覺到自己已經有了這兩樣才是令人自足的成就。因為,如果一個人能夠參預上帝底劇場,那麼他也可以參加上帝底安息了。“於是上帝轉身看他手造的一切,看見它們都是很好的”,此後就是安息日了。在執行你底職務的時候,在你面前要有最好的模範;因為模仿就等於是一套箴言。以後,過了些時候,可把你自己底模範放在面前,並且嚴格地自檢,是否你從前做得好而現在是退步了。也不要忽視從前那些在同樣的位置而不稱其職的人底例子;這並非是要用詆譭前人底名聲的方法來顯出你自己底好處,而是要指導你自己,當以何者為戒的意思。因此,你應當不帶著欺凌毀汙前代或前人的意味而改革以往的不善,而同時也要給自己立規矩,不但要仿效,並且還要創立好的先例。你須要把事物追究到最早的起源,並且考察它們因何並且如何變為退化的,但是仍要向古今兩個時代都去求教;向古時要問何者是最良好的;向現時要問何者是最適當的。你須要努力把你底行事之道做得很有規律,前後一致,如此他人可以知道他們可以預期什麼;但是也不要過於一定或確鑿;並且在你違背那常規的時候要把自己所以如此的緣由解釋得清清楚楚。保持你自己底地位應享的權利,但是不要引起法律上關於此點的爭論:寧可靜靜地在事實上享這種權利,而不要用要索和強爭的手段去公開吵鬧。同樣,保持下屬底權利;並且以居首指揮為榮,而不要以參預一切為榮。在執行職務上歡迎並邀請幫助和忠告,不要把帶訊息給你的人認為是好管閒事者而逐之使去;反之,要好好地接待他們。高位底過惡主要的有四種;遲延、貪汙、粗暴與易欺。關於遲延,應使人易於得見,守約定之時間,當前之事應即作完,並勿以不必要之事攙雜其間。關於貪汙,不僅要約束自己底手和僕役底手,毋使接納賄賂,並當約束有所請求的人們底手,毋使呈獻賄賂。因為一個人自己實行的節操是約束自己和僕役的,而宣揚出去的節操,再加上公開的對賄賂的厭恨,則是約束他人的。又應避者,不但是納賄之事實,而且是納賄之嫌疑。一個人要是被人認為反覆無常,或者無明顯的原故而公開地變更了,就要招致貪汙之嫌疑的。因此,無論何時,當你變更你底主意或行事之道的時候,把這件事公開地承認了,並把這件事和使你變更的理由宣之於眾,不要想偷偷摸摸地做了。一個僕人或寵幸,假如他僅僅是與你親暱而沒有顯然的可稱之處,就要被人認為是暗行貪汙的一條門路的。至於粗暴,那是一種不必要的招怨之道。嚴厲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在公事上的譴責也應當莊重而不應當侮辱嘲弄。至於易欺,那是比受賄還壞的。因為賄賂不過是偶爾而來的,但是假如屢請和無理由的顧念可以打動一個人,那末這個人就永不會沒有這種情面事了。如所羅門所言:“看情面是不好的;因為這樣的人是會為了一塊麵包而枉法的”。古語說得極是:“地位顯出為人”。地位顯出有些人底長處,也顯出有些人底短處。“假如他從來沒有做過皇帝,公意也要說他是適於做皇帝的。”這是泰西塔斯說嘉爾巴的話。關於外斯帕顯他卻說:“外斯帕顯是唯一因為有了權力而人格增進的皇帝”雖然前一句話是關於統治底能力的,而後一句是關於儀容及感情的。一個人因有權位而人格增進,這是他底人格高尚而寬巨集大量底確證。因為權位是,或者應當是,德能之所在;並且,如在自然界一樣,事物向它們底位置動的時候,其動甚烈,而在它們底地位中動的時候其動甚和緩,所以德能在努力上達的時候是猛烈的,而在當權的時候是安穩平和的。一切上躋高位的行動都是象登一條迂曲的樓梯一樣;若遇有派別的時候,一個人最好是在上升的時候加入某派而在已騰達之時保守中立。對待前人底遺名當公平而愛護,因為假如你不這樣做,那麼這就不啻是一種債務,將來你去位的時候人家一定要償還你的。如果你有同僚的話,尊重他們,並且寧可在他們並不想望被召的時候召請他們,而不要在他們有理由希冀被召的時候拒見他們。在談話和私下答覆請求者的時候不要過於自覺或過於記得你底地位;反之,最好讓人家說,“他在執行職務的時候是另一個人”。

十二 論勇

有人問德冒斯尼斯,一位演說家最主要的才能是什麼他說,表情:其次呢表情:又其次呢表情。這雖是小學讀本中一段濫熟的故事,然而值得明哲之士底思索。說這話的人是最懂得所說的事情的人,又是一個在他所稱揚的事情上沒有天生的優勢的人。表情在一位演說家所有的才能中不過是表面的一種,並且是屬於優伶的一種長處,然而竟會被抬得這樣高,超出那些其他的長技,如獨創,口齒清晰等等;不特此也,簡直好象這一種表面的才能是唯一無二的,是一切底一切似的,這真是怪事了。然而其理由是顯而易見的。人性之中總以愚者底部分比智者底部分為多;因此那些能夠引動人心中愚蠢之一部的才能是最有力的了。同這個非常之相似的,就是在世務中的勇氣:頭一件是什麼勇氣:第二件第三件是什麼勇氣。可是勇氣不過是無識與卑賤的產兒,比較別的關於世務的知識賤得多了。然而它真能迷惑並控制那些見識浮淺或膽量不足的人,而這種人又是數目最多的。更甚者,勇氣也能把有智之人在他們意志不堅強的時候克服了。因此我們常見勇氣在民治國家中曾有奇效,而在有統治階級或君主的國家中則不如此之甚:又勇氣總是在勇敢的人們初次活動的時候功效大,而以後就沒有這樣大了;因為勇氣是不善於守信的。對於人底**既有江湖醫生;對政治團體也確是有江湖醫生的;這就是那些擔任奏奇功,而也許在兩三次試驗裡有好運氣的人;但是他們缺乏真知識的原理,所以是不能持久的。真的,你可以看到許多大膽的人們屢次實行謨罕默德底奇蹟。謨罕默德教民眾相信他,說他要把某一座山叫到他面前,然後從那座山頂上為那些信奉他底教律的人祈禱。民眾都聚集在一起了;謨罕默德一次又一次地叫那座山到他面前來;然而那座山屹立不動。在這時候,他一點也不沮喪,反而說道:“要是山不肯到謨罕默德這兒來,那麼謨罕默德要到山那兒去了”。類此,那些江湖派的人,當他們預先答應了很重大的事蹟而很可恥地失敗了的時候,依然假如他們有完全的勇氣的話會把這種失敗輕輕放過,並且轉而之他,再不一顧。無疑地,在識見遠大的人們看起來,所謂勇夫者是一種可笑的人;不但如此,在平常一般人底眼中,勇氣也是有點可笑的。因為,假如“荒唐”是引人發笑的一種性質的話,那麼你可以確信很大的豪勇是很少沒有一點荒唐之處的。尤其可笑的是在一個勇夫被人揭穿而失敗的時候;因為這樣一來,就使得他底面容變得極其萎縮呆板了,這是必然的;因為在退讓之中、人底精神是有來有去的;但是那些勇夫在如上述的情形之中他們底精神就只能待著,好象下棋下成和局一樣,輸是不算輸,然而那一局棋是無法走了。但是這一種最後所說的事或者較適於諷世的文章而不適於莊肅的論說。這一點最值得考慮;就是大膽永遠是盲目的;因為它是看不見危險和困難的。因此,大膽在議論中是不好的,在實行中是好的;所以勇夫底適當用途是永不要讓他們統帥一切,而應當讓他們為副手,並聽他人底指揮。因為在議論之中最好要能看出危險;而在實行之中最好不要看出危險,除非那些危險是很重大的。

十三 論善與性善

我所採取的關於“善”的意義,就是旨在利人者。這就是希臘人所謂的“愛人”philanthrpia;這個字底字義用“人道”hunity一語來表現如目下之所為是有一點薄弱的。愛人的習慣我叫做“善”,其天然的傾向則叫做“性善”。這在一切德性及精神的品格中是最偉大的;因為它是上帝底特性;並且如沒有這種德性,人就成為一種忙碌的,為害的,卑賤不堪的東西,比一種蟲豸好不了許多。“善”與神學中的德性,“仁愛”相符合,並且不會過度,只能有錯誤。過度的求權力的**使天神墮落;過度的求知識的**使人類墮落;但是在“仁愛”之中卻是沒有過度的情形的;無論是神或人,也都不會因它而受危險的。向善的傾向是在人性中印得很深的;怎樣深法就是如果這種傾向不發向人類,也要及於別的生物的;這可由土耳其人見之,土耳其人是一種殘忍的民族,然而他們對待禽獸卻很仁慈,並且施捨及於狗和鳥類。據布斯拜洽斯底記述,君士坦丁堡有一個耶教青年,因為在玩笑中撐住了一隻長喙鳥底嘴的緣故,差一點被人用石頭打死了。土耳其人愛物底程度有如此者。在這種“善”或“仁愛”的德性中,錯誤有時是不免的。義大利人有一句罵人的成語:“他太老好,好得簡直成了廢物了”。義大利底宗師之一,尼考勞馬基亞委利,也居然有這種自信,幾乎明明白白地寫道:“耶教把善良之人做成魚肉,貢獻給那些專橫無道的人”。他說這話,因為真的從來沒有一種法律、教派或學說曾如耶教一樣地尊重過“善”的。因此為避免誹謗及危險起見,頂好研究研究象如此優良的一種習慣,其錯誤安在。我們要努力利人,但是不要作人們底面貌或妄想3底奴隸;因為若是那樣,就是易欺或柔懦了;易欺或柔懦是拘囚誠實的人的。也不要給伊索寓言中的雄雞一顆寶石,這雄雞要是得到一顆麥粒,他要快樂歡喜得多了。上帝底例子給我們很真切的教訓:“他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然而他不降財富,也不叫榮譽和德能在所有的人上面平等地照臨。平常的福利應該使大眾共有,但是特殊的福利則應有選擇。並且我們要小心,不可在臨摹的時候把原樣毀了。因為神學教給我們說,當以人之愛己為模範;愛我們底鄰人則是這種愛己之心底仿作。“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並且來跟從我”;然而除非你要來跟從我;不要把你所有的都變賣了;那就是,除非你有天生的使命可以用很少的資產如很多的資產一樣行得出一般多的善來;若不然者,則是飼養了支流,卻汲幹了源泉也。間不僅有一種受正道指揮的為善的習慣,並且在有些人,即在本性之中,也是有一種向善的心理趨向的,如同在另一方面是有一種天生的惡性一樣。因為也有些人天性不關心他人底福利的。惡性中較輕的一種趨向於暴躁、不遜、喜爭或頑強,等等;而較深的一種則趨向於嫉妒或純粹的毒害。這樣的人可說是靠別人底災難而繁榮的,並且是落井下石的:他們不如那舐拉撤路底瘡的那些狗,而有如那總在人體任何潰爛的部分上嗡嗡的蒼蠅;這些“恨世者”santhrpi,是慣於誘人自縊;而在他們底園中卻連作這種用處的一棵樹也沒有的和太蒙底事蹟相反。這樣的心性正是人性底潰瘍,然而他們卻正是造大政客的材料;他們就如同曲木一樣,造船最好,船是天生要顛簸的,但是這種木材卻不適於造房屋,房屋是要站得牢的。性“善”底特質和特徵是很多的。如果一個人對待異鄉人溫和而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