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金錢美人志 富家女 美女記者遭遇富二代:迷糊老婆求錯婚 魔獸拳皇 少年張良 溺寵一等狂妃 孽囚 紫雪風暴 我的殯葬靈異生涯 回到大航海時代
第1節
:20110707整理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培根論說文集
水天同譯
獻書表
謹呈
英吉利海軍大將巴金漢公爵
公爵閣下
所羅門有言“美名有如香膏”竊意我
公令名將流芳百世一如斯言蓋
公之榮華與功跡既尊崇而卓越
公之建樹亦遠大而長久也拙作論說文集今將出版矣斯書為拙作中最流行者或以其能切合世務直達人心也愚曾於篇數及內容皆有所增加故斯書不啻新著焉職斯之故竊敢以我
公之名冠之卷首聊表戴德之忱與感恩之意云爾
此書有英文字拉丁文字二種皆以
公名冠之者竊意拉丁既為天下之共同語言則拉丁文字或
可永垂後世而不朽也愚昔曾以拙著偉大之復興獻於
今上又以亨利第七本紀今亦由愚以拉丁文譯出及自然史
之一部獻於太子今更以此數篇論說獻於我
公凡此諸作皆愚借上天之恩惠己身之奮勉殫精竭慮而成
而非己力之所能及也謹以為獻並祝
天佑
最忠誠服從之僕人弗蘭西斯聖奧本斯上
一 論真理
善戲謔的彼拉多曾說:“真理是什麼呢”說了之後並且不肯等候回答。世上盡有一般人喜歡把意見變來變去,並且認為固定了一種信仰即等於上了一套枷鎖;在思想上和在行為上他們都一樣地要求意志底自由。並且雖然這一流的各派哲學家已成過去,然而仍有些心志遊移的說者和他們同聲同氣,雖然這般人比起古人來血氣薄弱一點。但是使人們好偽說的原因,不僅是人們找尋真理時的艱難困苦,亦不是找尋著了真理之後真理所加於人們底思想的約束,而是一種天生的,雖然是惡劣的,對於偽說本身的愛好。希臘晚期哲學學派中有人曾研究過這個問題,他不懂得偽說之中有什麼東西竟會使人們為偽說底本身而愛它,因為偽說既不能如詩人之所為,引人入勝;亦不能如商人之所為,導人得利。我亦不懂得這是什麼緣故:可是“真理”這件東西可說是一種無隱無飾的白晝之光,世間的那些歌劇、扮演、慶典在這種光之下所顯露的,遠不如燈燭之光所顯露的莊嚴美麗。真理在世人眼中其價值也許等於一顆珍珠,在日光之下看起來最好;但是它決夠不上那在各種不同的光線下顯得最美的鑽石和紅玉底價值。攙上一點偽說的道理總是給人添樂趣的。要是從人們底心中取去了虛妄的自是,自諛的希望,錯誤的評價,武斷的想象,就會使許多人底心變成一種可憐的、縮小的東西,充滿憂鬱和疾病,自己看起來也討厭。對於這一點會有人懷疑麼早期的耶教著作家中有一位曾經很嚴厲地把詩叫做“魔鬼底酒”,因為詩能佔據人底想象,然而詩不過是偽說底影子罷了。害人的不是那從心中經過的偽說,而是那沉入心中,盤據心中的偽說,如前所言者是也。然而這些事情,無論其在人們墮落的判斷力及好尚中是如何,真理它是隻受本身底評判的卻教給我們說研究真理就是向它求愛求婚,認識真理就是與之同處,和相信真理就是享受它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當上帝創造宇宙的那幾日中,他所創造的頭一件東西就是感官底光明;他所創造的末一件東西就是理智底光明;從那以後直到如今在他工作完畢而休息的期間內,他底作為全是以他底聖靈昭示世人。最初他在物或渾沌底面上吹吐光明;然後他由人底面目中吹入光明;到如今他還在往他的選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有一派哲學在別的方面都不如他派,可是有一位詩人為這派哲學增光不少。這位詩人曾說:“站在岸上看船舶在海上簸盪是一件樂事;站在一座堡壘底窗前看下面的戰爭和它底種種經過最一件樂事;但是沒有一件樂事能與站在真理底高峰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裡的空氣永遠是澄清而寧靜的目睹下面谷中的錯誤、漂泊、迷霧和風雨相比擬的”;只要看的人對這種光景永存惻隱而不要自滿,那末以上的話可算是說得好極了。當然,一個人底心若能以仁愛為動機,以天意為歸宿,並且以真理為地軸而動轉,那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從教義中的真理和哲學中的真理再說到世事上的真理。即使那些行為並不坦白正直的人也會承認坦白正直地待人是人性底光榮,而真假相混則有如金銀幣中雜以合金一樣,也許可以使那金銀用起來方便一點,但是把它們底品質卻弄賤了。因為這些曲曲折折的行為可說是蛇走路的方法,蛇是不用腳而是很卑賤地用肚子走路的。沒有一件惡德能和被人發現是虛偽欺詐一般使人蒙羞的。所以蒙泰涅在他研究為什麼說人說謊算是這樣的一種羞辱,一種可恨之極的罪責的時候,說得極好。他說:“仔細考慮起來,要是說某人說謊就等於說他對上帝很大膽,對世人很怯懦”。因為謊言是直對著上帝而躲避著世人的。曾經有個預言,說基督重臨的時候,他將在地上找不到信實;所以謊言可說是請上帝來裁判人類全體的最後的鐘聲。對於虛假和背信底罪惡再不能比這個說法揭露得更高明瞭。
二 論死亡
成人之怕死猶如兒童之怕入暗處;兒童底天然的恐懼因故事而增加,成人對於死的恐懼亦復如此。當然,靜觀死亡,以之為罪孽底工資,通往另一世界的去路者,是虔誠而且合乎宗教的;但是恐懼死亡,以之為我們對自然應納的貢獻,則是愚弱的。然而在宗教的沉思中有時亦雜有虛妄和迷信。在某種苦行僧底自戒書中你可以看到一種言辭,說是一個人應當自己思量,假如他有一指底末端被壓或被刑,其痛苦是如何;由此再想那使人全身**潰滅的死亡其痛苦更當如何。實則有多次死亡底經過比一肢之受刑其痛苦尚輕:因為人體最生死攸關的器官並不是最敏於感受的器官也。那位僅以人間哲學家及世人之一的資格說話的古人說得很好:“與死亡俱來的一切,比死亡更駭人”。呻吟與**,變色的面目,朋友哭泣,墨絰及葬儀,諸如此類都顯得死底可怕。值得注意者,是人心內的各種感情,無論多麼薄弱,沒有一種是不能克服對死亡的恐怖的;既然一個人身旁有這樣多的侍從,都能打敗死亡,可見死亡不算是那樣可怕的敵人了。復仇之心勝過死亡;愛戀之心蔑視之;榮譽之心希冀之;憂傷之心奔赴之;恐怖之心先期之;不特如此,我們在書中還讀到奧陶大帝自殺之後哀憐之心感情中之最柔者使得許多人也死了,他們之死是為了對他們底君上的同情並且要做最忠心的臣子的原故。此外塞奈喀還加上了苛求和厭倦兩事。他說:“試想你做同樣的事已有多久不止勇者和貧困者想死,即厭倦無聊者亦想死亡”。一個人雖然既不勇敢,也不困窮,然而為了倦於屢次作同一的事,也會尋死的。同樣值得注意者,是死底來臨在豪傑之士底心上所引起的改變是如何地小,因為這些人好象到了最後的一剎那仍然是依然故我似的。奧古斯塔斯大帝死時還在讚頌他底皇后:“永別了,裡維亞,請你終身不要忘記我們婚後生活底時光”。泰比瑞亞斯至死仍然作偽,如史家泰西塔斯所謂:“泰比瑞亞斯底體力日漸衰退,但他底作偽如故”。外斯帕顯死時還說笑話;他坐在一個凳子上說:“我想我正在變神哪”。加爾巴臨死作壯語說:“砍罷假如這是有益於羅馬人民的”。一邊說著一邊伸頸就死。塞普諦米猶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說:“假如還有什麼我應該做的事,快點來吧”。諸如此類。那些畫廊派的哲學家把死底價值抬得太高了,並且因為他們對於死準備過甚,遂使死在人看起來更為可怕。“他把生命底終結算做自然底恩惠之一”。說這句話的那人比較說得對的多了。死與生同其自然;也許在一個嬰兒方面生與死是一般痛苦的。在某種熱烈的行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熱的時候受傷的人一樣,當時是不覺得痛楚的;所以一個堅定的,一心向善的心智是能免死底痛苦的。但是,尤要者,請你相信,最甜美的歌就是在一個人已經達到了某種有價值的目的和希望後所唱的“如今請你讓你底僕人離去”。死還有這一點;就是它開啟名譽之門,熄滅妒忌之心。“生時受人妒羨的人死後將受人愛”。
三 論宗教一統
宗教既是人類社會底主要維繫,那末要是它本身能居於統一底真正維繫之中,自然是一件很好的事。關於宗教的爭執和分裂是異教徒所沒有的惡事。原因是異教徒底宗教並無任何固定不移的信仰而只有儀式和典禮。他們教會中底主要宗師和長老乃是詩人,從這個就可以想到他們底宗教是什麼樣的一種宗教了。但是真正的上帝有這種性質,就是他是個“忌邪的神”;因此他底崇奉和宗教便決不容有混雜和伴侶。所以我們想關於教會底統一說幾句話,所說的是其結果如何;其界限如何;其方法如何。
統一底結果僅次於得上帝底喜悅,而得上帝底喜悅是至善至美的有二,一是對教會以外的人的,一是對教會以內的人的。對於前者,無疑地異端和分裂是各種醜事中之最醜者;真的,這兩樁事甚至比傷風敗俗還壞。因為,如同在**上創傷或割裂是比一時不良的體液為劣,在精神上亦復如此。所以再沒有比“統一底破壞”更能使在外者不入教堂,在內者急欲出外的了。因此,到了這種情形的時候就是,有的人說“看哪,他在曠野之中”。又有人說:“看哪,他在密室之內”。那就是說,有的人在異端的祕會里找尋基督,又有人在教堂的外表上找尋基督在這種時候我們底耳中須常有那句話“不要出去”。那“外邦人底宗師”他底使命底特性使他對於在教會以外的人特別地在意曾說:“假如一個異教徒進來,聽見你們七嘴八舌地說話,他難道不要說你們是瘋了麼”再者,那無神論者和世俗之人聽見宗教之中有如許衝突矛盾的意見,他們底意見比上面所說的異教徒底意見必然好不了多少;這種情形使他們要離開教堂,去“坐在褻慢人底座位之上”。有一位“褻慢底大師”在他底幻想的叢書中間列了這樣的一本書名:異端派的摩爾舞。
這件事在這樣嚴重的問題中提出為證,似嫌不莊,然而它把那過失之處表現得很好。因為異端諸派真是各有其不同的態度和卑鄙模樣,這些態度不能不使世俗輕薄兒和下流的政客心生譏笑,這些人本來就是易於汙衊神聖的事物的。
至於宗教統一對教中人的結果,那就是和平;和平是有無限的福祉的。和平樹立信仰。和平燃起仁心。教會底外觀上的和平純化而為內心的和平。它並且把寫讀爭論文章的工夫移到寫讀懺悔和敬神的著作方面去。
關於統一底界限,這種界限底真正位置是極重要的。在這個問題上好象有兩個極端。在某種激烈派看來,所有的調和的話都是可恨的。“耶戶,是和平麼你與和平有什麼相干你轉到我後面罷”這一派人是不問和平但問黨派的。反之,某種老底嘉派的人和不冷不熱的人們以為他們可以把宗教上的問題用不南不北,亦南亦北的手段和巧妙的調和來遷就解決;好象他們要在上帝與人類之間公斷似的。這兩種極端都是應當避免的;避之之道就在以基督自己為基督徒手訂的盟約中那兩條相反相成的條文切實並清楚地解釋那盟約。這兩條條文就是“不幫助我們的就是反對我們的”和“不反對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所謂以這兩條條文解釋基督底盟約者,就是說,要把宗教中基礎的實際的要點同那些並不純粹屬於信仰的而是關於意見、教派、居心的問題的要點真實地辨別與分開也。這在許多人看起來也許是件小事,並且是已經做到了的。
但是這件事要是做的時候黨派之見少些,那末擁護它的人就要更為普遍了。關於這個我只可以小規模地貢獻這點意見。人們應該注意,勿以兩種爭論分裂上帝底教會。一種是當所爭之點過於微細,不值得那熱烈與爭執,這些熱烈與爭執都是因為有辯駁才引起來的。基督教中的早期著作家中有一位曾經說過:“基督底外衣確是無縫的,但是教會底衣服卻是多色的”。因此他說:“讓這件衣服有變換之處,卻不要有分裂之處”。原來“統一”與“劃一”是兩件事啊。還有一種就是所爭之點是很重要的,然而爭論到了後來趨於過為微妙或幽晦,以致這種爭論巧慧而不切實了。一個有判斷力和了解力的人有時會聽見一些無知識的人表示不同的意見,然而他心裡很明白這些人底意思其實是同一件事,但是他們自己是決不同意的。在人與人之間判斷力不同之處既有如此的情形,那末我們就不可以相信天上的上帝他是明白世人底心的能看出愚弱的世人在他們底爭論之中有時其實是意思相同的,因而接受雙方底意見的麼象這樣的爭論其性質曾經聖保羅在他底關於本題的警告和教訓中優越地表現了。“避免世俗的新說以及敵視真道的似是而非的學問”。人們造出實際並無其事的衝突;並且把這種衝突裝入新的名詞之中,又把這些名詞定得以致本來應當意義支配名詞的,在事實上名詞反而支配意義了。“統一”亦有兩種假的:一種是以盲從的愚昧為基礎的,因為在黑暗之中所有的顏色都是一樣的。另一種是以乾脆接受根本要義上矛盾之處為基礎而彌補成的。在這些事情裡真理與偽說就象尼布甲尼撒王夢中所見的偶像底腳趾底鐵和泥一樣;他們也許可以互相依附,但是不會化為一體的。
說到取得統一的方法,人們須要注意,不可在為了取得或增強宗教底統一的過程中,消滅和毀損了博愛底大義和人世底準則。基督徒有兩口劍,精神的和塵世的;二者在護持宗教上都有相當的責任和地位。但是我們不可以拿起那第三口劍來,那就是謨罕默德底劍,或是它一類的劍。這話底意思就是不可以戰爭為傳教底工具,或者以流血的壓迫手段強迫人底良心,除非是遇見有明目張膽的醜事,褻瀆神明的行為,或者將宗教混於不利國家的陰謀的時候;更不可暗蓄異志;明助陰謀和反叛;授平民以刀劍。諸如此類,意在傾覆朝廷的舉動都應力避,朝廷者,天意所立也。如不避上述種種,就等於把紀錄上帝旨意的第一塊石牌與第二塊石牌猛撞;把人類當作基督徒看,而忘了他們是人也。詩人盧克萊修見阿加曼木儂忍心以他底女兒為犧牲,遂嘆曰:
“宗教能叫人為惡有如斯之大者”。
假如他能知道法國底大屠殺和英國底火藥陰謀他又當作何語恐怕他要變得比原來的他更要是七倍的享樂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了。因為那口塵世的劍,在為了宗教而拔出的時候,既需極端審慎,所以把它放在一般平民底手裡,就是一種荒唐之極的舉動了。
這種事情留給那些再洗禮論者和別的妖魔罷。當魔鬼說:“我要上升並且要和至尊一樣”的時候,那是很厲害的瀆神之言;但是把上帝安排成某種角色並使這角色登臺說:“我要下降並要和黑暗之王一樣”是更厲害的瀆神之言了。如使宗教底大義墮落到謀殺君主,屠戮人民,顛覆國家與政府的那些殘忍而可恨之極的行為上,那末比上述的瀆神的言行又有何較勝之處呢這樣的行為真有如把聖靈底象不繪作鴿子模樣而畫成一隻兀鷹或渡烏,把基督教會底船舶掛上一面海賊或凶徒底旗幟一樣了。因此必須教會借教義和教律,人君借威力,一切的學問界屬於教會的及屬於倫理的借誘導底力量如接引神底杆杖一樣把那些傾向於擁護上述諸惡的行為和意見明定其罪並投之地獄,和有一大部分已經做到了的一樣。在關於宗教的言論中,無疑地那位使徒底話應當是為首的:
“人底怒氣並不能成就上帝底正義”。
又有一位明智的早期的教會作家說:“凡是施行或勸人壓迫他人底良心的人多半是為了自己底利益的”。
這話很值得注意,並且說法也是很巧妙的。
四 論復仇
復仇是一種野生的裁判。人類底天性越是向著它,法律就越應當耘除它。因為頭一個罪惡不過是觸犯了法律;可是報復這件罪惡的舉動卻把法律底位子奪了。無疑地,復了仇不過使一個人和他底仇人得平而已,但若置而不較,他就比他底仇人高出一等了;因為寬宥仇敵是君王底氣概也。確信所羅門有言:“人有怨仇而不報是他底光榮”。過去的事情是已經過去了,並且是叫不回來了;明智的人留心現在和將來的事情已經夠忙的了;所以那些勞勞於過去的事情的人簡直是枉費心力而已。沒有人是為了作惡而作惡的;而是為了要給自己取得利益、樂趣、或榮譽、或類此的事情的。因此為什麼我要對著某人因為他愛自己勝於愛我而生氣呢並且即令有人純粹因為生性本惡而作了惡,那又怎麼樣也不過象荊棘一樣;荊棘刺人抓人因為它們不會作別的事啊。復仇中最可原諒的一種就是為了報沒有法律糾正的那一種仇的;可是在這種情形裡那報仇的人也應當留神,他那報復的行為要沒有法律懲罰才好;否則他底仇人仍然要佔先的,因為二人之間吃虧底比例乃是二比一也。有些人在報仇底時節要對方知道這報復是從那裡來的。這是比較地大量;因為報仇底痛快處似乎不在使對方受苦而在使對方悔罪也。那些卑劣狡猾的懦夫則有如暗中的飛箭。科斯謨斯,佛羅稜司底大公,曾有句鋒銳的話是說無義和忘恩的朋友的。他底意思好象這些罪過是不可恕似的,他說:“你可以在聖書中讀到基督教我們饒恕我們底敵人的話,可是你永遠讀不到有教我們饒恕我們底朋友的話”。然而約伯底精神則調高一格。他說:“難道我們從上帝手中只要好的而不要壞的麼”以此例推於朋友,亦當如斯。的確,一個人要是念念不忘復仇,他就是把自己底傷口常使其如新,這傷口若不是這人老在思想報復,是會痊癒的。公仇底報復多半是結局較佳的:例如為凱撒之死,為破提拿克斯之死,為法蘭西王亨利第三之死以及許多類此的復仇事件是也。然而在私仇底報復上則不如斯。反之,銜怨深而喜報復的人所度的生活是妖巫一般的生活。這種人活著的時候於人不利,死了也是於己不幸。
五 論困厄
“幸運底好處是應當希望的;但是厄運底好處是應當驚奇歎賞的”,這是塞奈喀仿畫廊派的高論。無疑地,如果奇蹟底意思是“超越自然”,那麼奇蹟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塞氏還有一句比這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