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命定戀人——我不是你妹妹 復仇撒旦別愛我 婚前試愛:壞壞老公太霸道 婚寵厚愛:惹上賭神甩不掉 甜蜜加碼 田園皇婿 穿越之天雷一部 借腹 崑崙邪仙 總裁大人甜寵妻
第3節
語,並且還要進行初級的軍事科目和軍事常規技術的訓練。1914年年底在畢業典禮大會上,年屆十八歲的葉挺身穿嶄新的軍裝,英俊瀟灑地站在佇列的第一名,入校時的圓臉盤變成了長方臉,臉上那出現的稜角顯示著剛毅與成熟。葉挺以全優的成績作為未來優秀的軍事人才被學校保送到中等軍事學府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去深造。 這是葉挺的驕傲。 這也是作為肩負為國家培養軍事人才的廣州陸軍小學的自豪。 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的前身是湖北陸軍中學。這所軍校的治學方針是既要使學生學好普通中等學校的文化課程,又要使學生學好初級戰術、射擊、刺殺、築城學等軍事科目,學科與術科兼顧並重;畢業之後既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學生,又是具有中等軍事知識加軍事技能的不同於一般只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學生。學期又與一般中學相同,這樣課程增加了,學習就愈發艱苦了。要從廣州陸軍小學到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上,仍然要取得驕人的成績,必須付出比廣州陸軍小學還要艱辛的努力,還要大的代價。 “你一個人到武昌,我們不在一起了,離家也遠了,你可要更加倍地努力呀”葉秩平在送葉挺動身時,由於去年葉錫三去世,而作為一母同胞之兄長的他覺得對八弟葉挺平添了一份責任,中國在倫理上講“有父從父,無父從兄”,所以他的話語除鼓勵外還有明顯的教誨成分。 “七哥,你放心吧,我是不會對不起家人和辱沒祖宗的。”葉挺語音凝重,擲地有聲。 葉挺到了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後,無形之中又增加一份壓力。在同年級的同學中,除了像他這樣從小學到中學的學生外,還有一些當過兵打過仗又到預備學校深造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年齡一般比他們要大些,身體也強壯些,為人處世經驗也豐富些,且有實戰經驗。像葉挺入校不久就結識的淡水同鄉鄧演達,他不但也是在廣州陸軍小學畢業,而且在廣東光復後,加入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軍,參加了北伐,打了好幾場硬仗。他為了能夠到高等軍事學府保定軍官學校學習,先到這所預備學校過渡。所以,要在學習上趕上他們,並且要超過他們,除了付出比他們要多得多的努力外,捷徑是沒有的。於是,葉挺用毛筆書寫了一副楷體橫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貼在床頭,作為座右銘,時刻砥礪和鞭策自己。功夫不負有心人。要強好勝的葉挺不但在無機化學、微積分以及德語等課程方面始終保持優等水平,而且在初級戰術和刺殺等軍事課程上也名列前茅,每次都排在優等生的行列裡。 風雲急劇變幻的年代,學校也不是真空,也充滿急劇變幻的風雲。作為優等生的葉挺,心胸時刻被急劇變幻的風雲所激盪所澎湃所洗禮。 當竊國大盜袁世凱宣佈1916年為洪憲元年而準備登基做皇帝時,遭到全國人民的抨擊和討伐。葉挺和軍校的同學們也義憤填膺,結隊上街遊行,張貼標語,向民眾講演。他多次站在臺階上高喊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口號,痛擊袁世凱稱帝復辟、屈服日本帝國主義的壓力、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的無恥行徑和滔天罪行。不僅如此,他還和同學們利用軍校學生的特殊身份,來到湖北軍務幫辦王佔元管轄的炮兵營地動員官兵起事,用真槍真炮參加反對袁世凱的鬥爭。 在軍校學習過程中,參加實際鬥爭的鍛鍊和從參加實際鬥爭加深對軍校學習的價值的認識,使葉挺對時事對人生愈發勤于思考,勤於探索。他在預備學校畢業前寫給著名的新青年雜誌的一封探索人生哲理的信函,就展示了他“振汙世、起衰弱”的偉大志向和“不累於外物,不累於**”的高尚情操的形成。 二十歲的葉挺在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的畢業典禮儀式上,第二次以優秀生的殊榮被學校保送到高階軍事學府一保定軍官學校。 保定是位於燕趙大地的一座聞名遐邇的歷史文化古城。城內有元代建築的氣勢雄偉的大慈閣,有“幾疑城市有蓬萊”的曾闢有清雍正書院的古蓮花池。保定西依巍峨太行,東臨浩瀚白洋大澱,京廣鐵路大動脈貫穿南北。因此,保定是北京南端的重要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保定軍官學校之所以成為當今軍事最高學府,不僅因為它建立軍校早,而更主要的是從教官到學生都可謂集中了軍界的:“不好了,他們要向大總統動手了”接著從衣袋裡掏出一條藍白相間的識別帶,“看,這是剛發給我的,說是晚上打仗以此辨明敵我。” 情況萬分緊急葉挺把這個敵情立刻報告了警衛團團長陳可鈺。陳可鈺感到已是黑雲壓頂。整個警衛團總共才百人,可陳炯明在廣州市內可調動的兵力不下兩萬人以上,雙方相差二十多倍,敵我懸殊太大了呀不過,陳可鈺並沒有驚慌失措,而是把葉挺第二營放在總統府的前院,把最重要的正面防守的任務交給了葉挺。 “葉營長,總統府裡的粵秀樓,大元帥在裡面,國母宋慶齡也在裡面,並且國母已身懷有孕,你這第一道防線可不能被突破呀”團長陳可鈺一字一頓地向葉挺作了交代。 “只要有二營一個官兵在,前院的陣地就不會丟”葉挺昂首挺胸,宣誓般的話語如怒濤拍岸,一副誓與前院陣地共存亡的英雄氣概。為了抗拒數倍於我之敵,必須在有限的地帶形成既有火力重點又有梯次又可相互補充的戰鬥部署。他把善打硬仗的第五連和第七連安排守護正門、後門和南北院牆,因為這是敵軍要不惜代價拼命奪取的衝破口;叫新兵成分略多些的第六連和第八連把守東西院牆,兩個連的兵力又側重安排在靠近南北圍牆的地段,構成隨時補充五連和七連兵力的態勢;然後他把配屬二營作戰的團機槍連,將所有的輕重機槍全部壓滿子彈,潛伏在總統府四周,一旦敵軍突進來,要突然集中火力狠狠擊退之,以配合前院、後院和四面院牆不致失守。整整一個夜晚,葉挺一個連一個連地檢查火力配備,防止出現兵力部署不合理的漏洞,以免一旦戰鬥打響再亡羊補牢悔之晚矣。 令葉挺略微寬鬆的是,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在叛軍步步逼近總統府的危急情況下,在其祕書林自勉及參軍林樹巍的力勸下,喬裝成緊急出診的醫生,急速離開粵秀樓,轉移到了停泊在珠江上的永豐艦。但是,“國母”宋慶齡,一來身懷有孕行動遲緩,不願拖累孫中山;二來人多目標大,也不知能不能躲過敵軍的封鎖,所以仍滯留在粵秀樓中。 就在孫中山離開粵秀樓半個時辰,叛軍開始向總統府打炮,轟鳴的炮聲將總統府上空撕裂開道道血痕,被炮彈掀起的塵土磚石呼嘯著刺耳的狂傲將總統府牆壁和屋頂撞擊得噼叭作響。隨之,叛軍的子彈蝗蟲般向總統府方向凶猛地撲來。 叛軍向總統府發起了衝鋒。 “生擒孫逸仙,賞光洋二十萬元”陳炯明下決心要將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一網打盡,對攻打總統府的叛軍高額懸賞。不多久,陳炯明怕將叛軍的胃口刺激不起來,又叫衛士傳達他的許諾,“若攻下總統府,官兵可以搶劫三天,再放假三天” 叛軍聽到上司給這麼高籌碼的賞號,一個個變得像被激紅了眼的惡犬,喊著叫著發瘋地向總統府正面進攻。 “打,狠狠地打”葉挺站在屬於五連陣地的總統府前的臺階上,一面向叛軍射擊,一面下達著命令。 五連官兵手裡的步槍、機槍一齊怒吼,一層層火網將衝上來的叛軍淹沒、又淹沒,覆蓋、再覆蓋。不到一個時辰,就打退了叛軍的三次進攻,在總統府正門圍牆外面,叛軍的屍體堤岸一樣一層層加高,被擊斃者足有數百人。 叛軍的第四次進攻開始了。這一次叛軍採取的是聲東擊西的戰術。總統府東西兩面圍牆首先槍聲大作,第五連和第七連的官兵以為叛軍改變了主攻方向,提出抽出部分兵力支援第六連和第八連。葉挺思索有頃,立刻說:“這是叛軍在耍花招,我們不能上當”他馬上命令第五連和第七連做好打惡仗的準備。就在葉挺的話音剛落地,叛軍集中十幾個連的兵力向正門發起了猛衝。 “保衛總統府打”葉挺高呼著口號,捨生忘死地與第五連和第七連的官兵一起浴血奮戰。叛軍的一次衝鋒剛被打退,馬上後續部隊又發起新的衝鋒,雙方一直鏖戰六個多小時,叛軍屍體累累,葉挺的二營官兵傷亡過半,葉挺的手臂也負了輕傷。但是,總統府仍安然無恙,葉挺部隊沒有叫叛軍越過雷池一步。 突然,不知為什麼叛軍停止了對總統府的進攻。幾個小時後才得知,陳炯明已經弄清楚孫中山早已登上了永豐艦,總統府也失去了進攻價值,再加上標榜“中立”的廣州衛戍司令魏邦平從中斡旋調解,叛軍代表宣佈警衛團可以撤出總統府。 “要全力保護好孫夫人”葉挺和團長陳可鈺立刻決定,從二營中選出幾十個驍勇的官兵,配合總統衛隊保護“國母”宋慶齡離開總統府。儘管宋慶齡因受到極度驚嚇,她與孫中山惟一的一個孩子流產了,但終於在虎口中平安地登上了永豐艦。 隨之,廣州落入叛軍手中。
第三章本章字數:9197 最新更新時間:2015040917:26:220
葉挺三喜臨門:獲得愛情,加入**,成為革命新軍第一個團長。 廣州落入叛軍的第二年,孫中山由上海回到廣州,改組了國民黨,成立了國民政府,重建革命基地,並以大元帥的名義,統掌軍政大權。 葉挺由於受到孫中山的賞識,孫中山便命令李章達和葉挺組建憲兵部隊,李章達任組建後的憲兵部隊司令,葉挺任參謀長。 “希夷呀,廣州社會秩序這麼亂,要從速組建憲兵部隊維持住,你和章達的擔子不輕呵”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多年奔波於海內外的孫中山神色憔悴地看著葉挺,慈愛的目光中充滿期待。 “大元帥,作為一個軍人,我會全力以赴”葉挺心裡雖然知道組建憲兵部隊困難重重,但是他認為對於大元帥的命令不能推諉,所以朗聲作答,在離開時仍兩個腳跟兒“喀嚓”一磕,行過軍禮後,返身走出總統府的步伐堅定而有力。 但是,葉挺協同李章達四處奔走的結果證實,國民政府內軍閥政客勾心鬥角,明爭暗鬥。貪贓枉法,營私舞弊,巧取豪奪,耀武揚威,欺男霸女,作威作福,草菅人命,畫地為牢。論語子路篇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由於這些擁兵自重的軍閥和政治寡頭無所不為,軍隊不少官兵和政府下級官員隨之上行下效,也胡作非為,社會秩序怎麼會不烏七八糟呢要組建憲兵部隊,首先作梗的就是國民政府中的那些軍閥和政客,他們想方設法加以抵制,使葉挺他們籌不到款,要不到槍,更缺少兵員,致使憲兵司令部徒有虛名,葉挺和李章達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 “民主革命搞來搞去,怎麼搞成這個樣子”自己認定的事就忠心耿耿去做的葉挺卻被眼前這些軍閥、達官們視革命於不顧的汙濁之氣所困惑、所不解、所憤怒,他知道對於這種局面,自己想扭轉卻是人微言輕,無能為力。大元帥孫中山想扭轉,卻也被這些顯貴們所阻撓,所架空,一時也難以拿出匡正時弊之大舉措。葉挺崇拜孫中山的偉人才華和遠大抱負,由衷信賴孫中山從事的偉業一定能夠成功。但是,他又感到自己眼下浮萍似的漂來蕩去實在是對民主革命作用不大,倒不如到部隊帶兵打仗的好。於是,他經過大元帥孫中山的允諾,找同窗摯友現已在廣東江門任粵軍第一師第三團團長的鄧演達,要求給他個帶兵的差事。鄧演達較之性情剛烈的葉挺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一面,能夠順應形勢。他知道眼下的粵軍第一師不是當年兼任師長的第一師,那時軍紀嚴明,訓練有素,可現在的第一師經過陳炯明的糟蹋之後,不少軍官吃喝嫖賭,兵士也虎狼百姓,他的團隊雖然經過整訓較之其他團隊要好些,但也不會是葉挺認為的樣子。所以,他就叫葉挺到第二營噹噹營長試試。葉挺到了二營,呆了一個多月,的確感到現在的部隊不好管理,他又覺得現在自己只有忠誠和膂力是不夠的,還需要一種智慧的補充和悟性的提高,似乎還需要增加什麼,這就需要有一個學習和思考的時間。於是,他向鄧演達辭職,回到廣州葉家祠家裡。 葉挺一直將禮記中庸中的一句名言作為規範行動的準則,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稍有閒暇,他便以書為師,博覽而厚積。如今,不再忙於軍務,又得以來個手不釋卷了。所以,他經常去書店、逛書攤,歷史書籍和文學書籍他都看,但最引起他興致的還是與國家時局及世界範圍的政治變化有關的書籍和雜誌。如由上海遷到廣州的**中央理論刊物新青年,瞿秋白在廣州主編的前鋒,蔡和森主編的嚮導,還有**早年主編的湘江評論。他這個時期讀書的最大收穫,一個是瞭解了中國**的綱領,一個是瞭解了俄國的十月革命的意義,這為他以後的人生足跡打下了牢不可破的基礎。 葉挺在勤奮讀書之餘,也常到朋友家走走。古人云:“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縱論世界,橫談人生”也是葉挺樂此不疲的快事。他去的最勤的地方是同他幾乎同時“隱居”的李章達的寓所。李章達也是不滿軍閥和政客們的**之風而退居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