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嗨,周醫生 筆墨封神 逆武通神 征戰洪荒 怪獸之門 俠行星際 影視先鋒 鬼吹燈(盜墓者的經歷) 我的隱形人男友 花落水木:記憶裡的白襯衫
第2節
挺,葉挺,是向上、勃發、昂揚之意。如何”葉挺覺得陳老師給他起這個名字飽含著期冀和熱望,又意深韻正,便一點下頦,一個“是”字像石頭落地。 這便是葉挺名字的由來。 葉挺孑然一身地來到惠州,起初幾天心情委實愉悅。因為惠州自宋代始便已繁華成南粵重埠、歷史古城。惠州四周環水,為省、港、潮、梅之間的咽喉要道,地形險要,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同時惠州北靠東江,城中被西枝江一分為二。城西擁有“芒蘿西子”之譽的秀麗西湖,西湖內有蘇軾攜妾謫居惠州助款修築的蘇堤、西新橋、東新橋等遺蹟;上千年的紅棉水榭、百花洲、點翠洲、泗洲塔、九曲橋等名勝駐聖其間;市中心公園高高聳立著參天古榕與鳳凰樹掩映的望江亭;市內通衢大道兩側各類店鋪鱗次櫛比;聞名的府立中學堂、府立蠶業學校等學府比肩而立。惠州果然是座名不虛傳的南粵商埠和文化名城。 但是,當葉挺真正進入設立在西湖鱷湖西岸古剎永福寺裡的蠶業學校,胸口卻像壓上一塊沉重的石板一樣窒悶。整個學校儼然一個古堡,空曠、冷清,毫無生氣;學校的官吏一個個道貌岸然,神氣活現和不可一世;還有,特別與他一個年級的一些具有特殊背景的“老學生”,平時在言談話浯中對革命黨人極盡誹鎊,可是在學習上又整個一個智慧低下,每次考試,他們便到永福寺大殿向菩薩燒香磕頭,禱告菩薩保佑他們考個好成績。葉挺決心捉弄他們一下。 這天,葉挺約了幾個進步學生躲在菩薩身後,當那幾個“老學生”來到大殿,焚上香,正雙膝跪下向菩薩祈禱時,葉挺冷丁站在菩薩前面的香案上,伸手拔下一個菩薩嘴上的幾根鬍鬚,高聲對那幾個向菩薩三拜九叩的“老學生”說:“今天,算我冒犯神靈,看菩薩怎樣在明天的考試中懲罰我如果你們明天考得比我好,就說明菩薩靈驗,日後我保證給這座大殿裡的所有菩薩重塑金身”那些“老學生”面面相覷,嚇得不知怎麼回答為好。第二天考試,葉挺依然在整個年級獨佔鰲頭,而那幾個“老學生”們考得一塌糊塗。但是,不久校長便氣勢洶洶地找到葉挺,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不無威脅地告訴他如果以後再這樣胡來,一定會遭到制裁。 其實,這個校長官吏對葉挺的威脅不全是恫嚇。因為這時國家的政治局勢處於劍拔弩張的態勢。**沒落的清王朝為了挽救其滅亡的下場,對革命黨人等一切進步思想和行動視為“洪水猛獸”,要“查拿嚴辦”,並不惜“血刃彈壓”。 就在葉挺剪辮子沒幾天,一隊清軍趁學生們上課時包圍了蠶業學校。大概有一個班的清軍封鎖住了葉挺上課的教室。其中一個班長模樣的老兵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叫學生們一個一個出來接受搜查。當葉挺一出教室,那班長模樣的老兵指使手下的清軍:“格老子,這娃是個亂黨分子,抓起來” 霎時間,兩個清軍虎狼般撲到葉挺面前,麻肩弄臂,將他捆了起來。 “你們憑什麼抓我們學生”葉挺一面晃著膀子想掙脫清軍的手臂。一面大聲質問。 那個班長模樣的老兵嘿嘿一笑:“你這娃兒,剪掉了辮子,還不知道成了亂黨嫌疑” 葉挺仍然不肯罷休,繼續質問:“辮子長在我們頭上,我們剪的又是自己的辮子,我們亂了誰家的黨了” “少跟他廢話,把凡是剪掉辮子的都給我關到監獄裡去”這時過來一個當官兒的清軍,滿臉露著凶機,向清軍發號施令。 就在葉挺等幾個剪掉辮子的進步學生被清軍抓到監獄的第二天,那個兼蠶業學校校長的府衙官吏怕上司判他個“瀆職罪”。連夜寫了一份“保證書”,說明葉挺他們純系年幼無知,保釋他們,日後嚴加管教,再不出現剪辮子這種亂黨亂國的行為。誰知,葉挺和幾個剪辮子的進步學生回到學校,校園裡已貼出他們因“言行不軌”而被開除學籍的告示。 “你們不開除我,我也不想上這樣的學校了”葉挺到學生宿舍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扛起鋪蓋卷,頭也不回地走出了蠶業學校。 可是,當葉挺離開惠州古城踏上返回淡水鎮周田村的土路時,心裡犯開了嘀咕。他知道回到家向父親講明被學校開除的事兒,葉錫三肯定會暴跳如雷,自己也免不了又受一頓皮肉之苦。怎麼才能度過這一關呢葉挺想到了陳敬如老師。於是,他先到騰雲學堂向陳老師彙報了自己因剪辮子被清軍關進監獄後又被蠶業學校開除的經過,陳老師安撫他不要害怕,一會兒帶他回家去見他父親,並給他介紹了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整個廣州的革命形勢,鼓勵他繼續尋找報國為民的出路。 “陳老師,對您的教誨我會銘記在心。”葉挺一雙明亮的眸子放射著堅毅的光束,像箭鏃一樣具有穿透力。 “好,我送你回家。”陳敬如幫助葉挺拎著一包行囊,來到了他的家。 “你這個叛逆,你這個逆子”葉錫三聽了葉挺的述說果然火冒三丈,抓起堂屋一根棍子就要毒打葉挺。 有陳敬如老師在身邊充當“護身符”的葉挺理直氣壯地爭辯:“我剪掉自己的辮子犯了誰家的王法啦他們今天說這個亂黨,明天又講那個大逆不道,他們這才是封建**和獨裁我就是一身反骨,看他們把我怎麼著” “好。我惹不起你。就算我沒你這麼個兒子。你給我滾出去”葉錫三見葉挺不但不認錯,反而氣衝牛斗,愈發怒不可遏。 “你們先聽我講幾句。”陳敬如老師安撫葉錫三和葉挺坐在自己身邊,告訴葉錫三惠州府立蠶業學校不適宜葉挺上學的緣由,接著把他要介紹葉挺重返惠州到府立中學堂去讀書的安排和盤托出。 葉錫三和葉挺父子二人聽罷,一齊抓住陳敬如的手,連聲道謝,感激的話語使方才還寒氣砭骨的氣氛立刻變得和風習習而溫暖如春。
第二章本章字數:10130 最新更新時間:2015040917:26:210
葉挺胸懷“強兵富國”之志,奮力一個“三級跳”,一舉成為孫中山大元帥帳下的衛士。 黎明之前最黑暗。 光明,與黑暗於黎明時分殊死搏殺最嚴酷。 嚴酷的鬥爭充滿著血與火、靈與肉和勇猛與怯懦。 1922年的中國政治局勢就處於黎明時刻,因而光明與黑暗的搏殺最嚴酷,嚴酷的鬥爭在血與火中翻滾,於靈與肉中升騰,在勇猛與怯懦中較量。 自十年前標誌著“辛亥革命”成功的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全國各地起義浪潮風起雲湧,洶湧澎湃,**沒落的清王朝頃刻間土崩瓦解,從此在中國近代史上壽終正寢。幾個月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不久前剛剛從海外回國的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從而宣告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誕生。但是,由於資產階級革命派、立憲派和舊官僚政客等各派政治力量圍繞“政權”的鬥爭犬牙交錯,你死我活,致使臨時大總統職位不久便被袁世凱所竊取。孫中山被迫辭職,南京臨時政府也終於夭折。之後,相繼發生了袁世凱復闢帝制和全國掀起的反袁鬥爭和洪憲帝制的覆滅;短命的張勳率領三千辮子兵到了北京,把十二歲的溥儀抬出來,妄圖使大清王朝死灰復燃;段祺瑞的賣國獨裁,形成了帝國主義操縱下的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貧瘠的中國又慘遭戰火,民不聊生。 這個時期的孫中山,針對軍閥譭棄民國成立時,在他主持下由國會透過頒佈的具有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進而解散國會的倒行逆施,領導革命黨人,於1917年8月在廣州召開了國會非常會議,發出了“恢復約法,重建共和”的號召。孫中山鑑於過去真正的革命黨人沒有掌握可靠的部隊,致使革命所遭失敗的嚴酷教訓,便從廣東省警衛軍中抽調出二十個營,組成了由他直接領導的一支粵軍。幾個月之後,孫中山又在廣州建立了軍政府。1921年4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會,透過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就任非常大總統。他命令贛、滇、黔三省各軍,出兵討伐桂系軍閥陸榮廷。戰鬥三個月,平定了廣西,統一了兩廣。接著,非常國會通過了北伐案。以求統一全國。孫中山為了有利於策劃北伐戰爭,決定將大本營設在廣西桂林,時至1922年6月,北伐軍在江西頻頻告捷,可是作為革命基地的廣州卻“軍情告急”。其原因是擔任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省長職務的陳炯明要同孫中山分庭抗禮,企圖發動兵變,要充當廣東的新軍閥。本來,陳炯明在辛亥革命前後,是孫中山的積極擁戴者,因此他也備受孫中山的信賴。可是,自從他當上了粵軍總司令之後,便野心膨脹。加之直隸軍閥吳佩孚不斷派幕僚與其勾結,暗送秋波,使他愈發利令智昏。他便趁孫中山在廣西領導北伐之際,調兵遣將,磨刀霍霍,準備伺機背叛孫中山。 在這非常時刻,孫中山由廣西回到了廣州。 十日後,已經擔任孫中山大本營警衛團第二營營長的葉挺,根據大本營的命令,火速由廣西回廣州執行緊急任務。 任務前面加“緊急”,作為身負非常大總統安危的葉挺,深諳這次不同尋常任務的分量。 五月初的廣西桂林,天氣已經變得潮溼而溽熱。葉挺命令全營官兵,立刻集合,整裝待發。然後,他把連排軍官召集在一起,話語鏗鏘地說道:“我們這次回廣州,不是以往的開拔,而是一次戰備行軍。我們不但要行動迅速、快捷,而且還要做到隱蔽,時刻加強警戒,準備應付突然發生的事變,不能有絲毫的鬆懈麻痺。”在做動員的葉挺,頭戴大簷軍官帽,身穿筆挺的軍官服,絳紫色武裝帶緊束腰間,腳穿牛皮馬靴,顯得格外威武幹練而英姿煥發。大簷軍官帽下一雙犀利的目光放射著軍人獨有的強悍。最後,他抬起右臂用力一揮:“出發”那極富力度的指令似出征的號角響徹寰宇。 葉挺率領全營官兵在返回廣州大本營的途中,密切關注局勢的變化,想方設法透過各種渠道瞭解來自廣州的哪怕是細枝末節的資訊。以便以不變應萬變。他們行至平樂縣城,便從縣公署和駐在此縣的部隊瞭解到,上旬孫中山途經梧州時,曾經致電陳炯明,明確告訴他按指定時間在肇慶會面,以商討北伐軍的軍械糧餉等問題。然而,做賊心虛的陳炯明既不敢到肇慶,又不作答覆,而是帶著自己的心腹從廣州到惠州躲藏了起來。孫中山聞聽勃然大怒,以非常大總統的名義立刻下令解除了陳炯明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省長兩個具有實權的職務,只保留了他的陸軍總長和內務總長兩個徒有其名的閒職。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豈不驟然激化看來,廣州的局勢如同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呀,一場難以調和的激戰難以避免了。 “連夜行軍”眼前浮現出一副硝煙瀰漫的搏殺場面的葉挺,生怕孫中山非常大總統和駐在總統府的“國母”宋慶齡的安全受到威脅,他知道兵貴神速、時間就是勝利的哲理,便顧不得連日行軍的疲勞,帶領全營官兵,一馬當先,星夜兼程。 廣州的孫中山非常大總統的總統府在廣州市內的觀音山下。此地雖冠了“山”名,其實只是一片開闊地,總統府四周雖然也築有高牆,但是並不易守。葉挺帶領全營官兵進入廣州市,立刻在總統府四周做了兵力和火力部署,並親自加強巡邏,嚴密警戒。他要求官兵食不離哨,夜不脫衣,槍不離手,時刻準備投入戰鬥。 年方二十六歲的葉挺這種出類拔萃的軍人素質,如果不經過嚴格的正規的軍事理論的和實戰的訓練,是難以養成和具備的。 現作為營級指揮官的葉挺,委實是最標準不過的“科班”出身。 那年,十五歲的葉挺因剪辮子被惠州府立蠶業學校以“言行不軌”開除學籍後,回到周田村又經騰雲學堂陳敬如老師推薦返回惠州進府立中學堂讀書,春節回家過年時,恰巧在廣州測量學校讀書的胞兄七哥葉秩平也回家過節。兩個人年齡相差無幾,又是一母兄弟,自然交談起來就直抒胸臆。葉挺告訴秩平,他在前不久違心地與比他大兩歲的名叫黃春的女子結了婚,是父親想讓他娶妻生子,叫他留家守業,以免他在這兵荒馬亂的歲月在外面讀書惹是生非,萬一再成為革命黨人就生命難保了。葉挺開始堅決不從,說好男兒志在四方,不出去讀書,長知識見世面,將來怎麼報效國家雙方各執一詞,誰也不肯讓步。後來他為了實現繼續外出讀書的願望,提出只有答應他婚後回惠州府立中學堂就讀,他才肯完婚,不然,他將至死不從。葉錫三知道葉挺性情倔強,“脾氣”上來八條水牛也拉他不回,只好以此達成了交換條件。葉挺問秩平,廣州有沒有適合他讀書的學校,他想遠走高飛,遠遠地離開羈絆他實現夙願的家庭。秩平聞聽告訴他,廣州的陸軍小學正招收新生,不知他想不想去。葉挺一聽高興地一蹦三尺高,一把抓住秩平的手,迫不及待地問他什麼時候回廣州,可不可以帶他去廣州報考陸軍小學。秩平問他為什麼要選擇上軍校葉挺直言不諱地講,自從騰雲學堂陳敬如老師告訴他們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屈辱史,尤其是眼睜睜地看著距周田村只有五十餘公里的香港變成英國的殖民地,他就懂得了中國所以被欺凌,是因為中國的兵不強,國不富,弱肉強食。加之這幾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人發動的黃花崗等起義的失敗,也是因為沒有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他朝思暮盼有一天能夠投筆從戎,將來成為一個橫刀躍馬、所向無敵的將軍,實現報國之志。最後葉挺“七哥”、“七哥”地叫著,哀求秩平這次一定要幫他這個忙。 “那父親會同意嗎”秩平不無憂慮地問,因為他知道父親的心思。 “我們兩個一起跟他說,他會同意的。再說,他過去已經答應了我結婚的交換條件。”葉挺信心十足。 誰知,當葉挺向葉錫三提出要去廣州報考陸軍小學時,葉錫三沒有像過去那樣暴跳如雷,而是以傷感的語調說:“唉,古人講,兒大不由爺啦你一天天大啦,又是有家室的人啦,父母的話也可聽也可不聽啦。不過,我總琢磨不通,如今,軍閥紛爭,你爭我奪,當炮灰的都是那些當兵的。你聽說過嗎,有幾個當大官的端著刺刀賣命的再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都上了古語啦,你為什麼偏偏要去上什麼軍校哩” 葉錫三的“哀兵政策”,一時使沒有思想準備的葉挺慷慨激昂不起來了。不過,已經下定決心的他稍微鎮靜一下被葉錫三感染的情緒,以懇切的口吻說:“爸,正因為現在國家動盪不安,戰火不斷,才需要報國之士投奔明主平定天下。再說,好男不當兵那是指當兵的本身就不好。三國時期的關雲長、宋朝的楊家將、岳飛,不都是當兵的嗎他們不都是英雄麼是吧,七哥” “對”秩平聽了葉挺一番話,沒想到他從戎的心願這樣堅決,而且對報國的志向也談吐不凡。急忙搭話道,“爸,八弟長得一表人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立志從戎報國。我看將來一定能成大器。再說,他去廣州上陸軍小學,將來還可以上更高的軍校,不是馬上就去扛槍上戰場,等他學成了,不知國家變成什麼樣子了呢所以,先不必擔心他的安危。八弟到廣州,我們兄弟在一個城市,我會照顧他的,您就放心吧。”秩平一席話,絲絲相扣,人情人理,說得葉錫三拋下一句“你們兄弟都想出去,就由你們定吧”的話,離開屋子不知到誰家串門去了。 真可謂“有志者事竟成”。 春節過後,意氣風發的葉挺偕同七哥葉秩平,帶上母親和妻子黃春給他趕做的幾件新衣裳,從淡水河邊上船,先到惠州,然後再乘坐西上省城的小火輪,前往一連幾個晚上都給他帶來美好憧憬的南粵第一重埠廣州。 但是,想象離實際總有一定差距,要將理想付諸實際也要花費一定代價的。一帆風順的事兒有,但大多指一件具體事情的具體過程;就整個事情的全過程來講,總是要遇到磨難、坎坷甚至是災難。然而,磨難出意志。艱難得到的才會珍惜其來之不易。 葉挺與七哥葉秩平來到廣州東郊珠江河中黃埔島上的陸軍小學報名處,就碰了個大釘子,而且幾乎碰得頭破血流。當他們提出報名時,報名處的一個辦事官員看他們一眼,見他們沒有任何反應,便索性一伸手:“拿來呀” “拿什麼”葉挺兩道濃黑的眉毛一聳。 “縣政府的推薦信呀”辦事官員兩個眼珠也瞪大了。 “報名,還得需要縣裡推薦呀”葉挺一聽,一雙目光頓時變直了。 “不但需要縣政府保送,而且你們惠陽縣已經推薦了三四個考生,名額都超了,回去吧。”辦事官員來了個攤牌似的據實告之。 “啊”葉挺頓時驚呆了。葉秩平頓時也驚呆了。葉挺好不容易說服父親,胸懷一腔熱情也可謂不遠數百里來廣州報考軍校,倘若連個名都報不上,豈不是徒勞而返那對他的打擊太大了 不過,葉挺謹記“好事多磨”的俗話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箴言,每天都跑到黃埔島找報名處那個辦事官員訴苦衷,談志向,抒情懷,表決心,幾乎是“軟纏硬泡”加“央告”,直把那個辦事官員說得既同情又喜愛上了葉挺。辦事官員見葉挺這個小夥子不但長得健壯,言行舉止莊重,稚氣中透著精明,而且的確是求學心切,心有鴻鵠之志,真的被葉挺打動了,他不僅告訴葉挺惠陽縣的報名名額雖然滿了,但陽江縣卻至今還有一個名額沒有人報名,並且還給他出主意,要葉挺以陽江縣考生的名義報,將自己的情況機巧地填在報名簿的陽江欄中。葉挺聽完喜出望外,連聲道謝,如願以償地報上了名。 可是,名是報上了,考試能不能榜上有名呢這不僅是葉秩平擔心的,也是那個被葉挺打動的報名處的辦事官員關切的。當葉秩平問葉挺能不能考上時,葉挺的回答斬釘截鐵:“沒問題”那頗有信心的神態,似乎他考上這陸軍小學如囊中探物。 果然,在張榜那天,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一雙雙又企盼又驚喜又憂慮的目光齊刷刷地在錄取榜上聚焦,葉挺的名字赫然立在錄取榜上。 “小夥子,不簡單”那個報名處的辦事官員喜心樂懷地握住葉挺的手,連聲誇獎 “謝謝你的關照與鼓勵。”葉挺興奮地向辦事官員深深鞠了一躬,目光充盈著感激與喜悅的淚花。 “八弟,祝賀你如願以償”葉秩平抑制不住興奮地彎腰將葉挺抱起來轉了一圈。 “七哥,沒有你的幫助,我最多也不過在惠州府立中學堂讀書。”葉挺打心眼兒裡感激他的七哥葉秩平。要不是他的相助,自己能考入廣州陸軍小學是難於上青天的呀但是,葉挺對具有手足情的葉秩平的感激,又昇華到一個含有濃濃親情的境界,“七哥,以後你不要為我掛心,我知道是怎麼考入軍校的,我會以最後的畢業成績給你捧上一個滿意的答卷。” 葉挺說到了就一定能做到。他在三年陸軍小學緊張而又嚴格的學習中,除了學習一般學校所開設的語文和數理化課程外,還選學了一般學校所沒有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