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7節

第7節


前任來襲 農門悍妻:敗家媳婦放肆寵 天縱狂妃,相公太傲嬌 尊貴庶女 情訂田緣:傲嬌女寨主 傾世巫妃 特工皇妃要回家 末世之無限噬魂 紫陽 病王爺的調皮妻

第7節

盾的逐步解決,即可以根本上剷除恐怖活動的根源。

當然,現階段以至今後相當一個時期,國際上有效遏制與打擊恐怖活動的有力手段,仍然是國家內部、國際反恐聯盟的一系列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單獨和聯合行動,以強大的威力遏制恐怖活動的猖獗爆發。如果標本兼治的反恐戰略與行動得以有效的實施,人們生命遭受恐怖暴力而傷亡的必然性因素,就會大大減輕與逐漸消失,個體生命活動的時間、空間與自由性亦會不斷增加。

當然,在難以防測的恐怖活動危害中,人們如果儘可能地提高警覺,力所能及地迴避可能發生恐怖活動的某些國家、地區及場合,亦會有減少生命傷亡的機率。如2006年2月湯加首都發生騷亂,近30家華人商店被搶、被燒,直接威脅到數百名華僑的生命安全,我國政府即派專機飛越9個國家和地區,前往湯加接回滯留使館的數百名華僑,有效地防範了可能給當地華人造成的生命危險。又如,中國政府高度關心海外僑胞及出國人員的生命安全,僅在2006年期間,就針對委內瑞拉、荷蘭、斐濟、吉隆坡、泰國、剛果、伊拉克等國家,因**、騷亂、政變、爆炸等可能造成中國人生命安全的狀況,及時以外交部或當地使館的名義提醒中國公民的防範人身安全,亦是一種十分必要的防範人身受到非正常傷害的有效舉措。在必然與偶然中規避或減少生命的受損

人的生命是偉大的,但又是脆弱的。人類幾千年改造地球、改造自然乃至進軍宇宙的種種壯舉,實現了人類文明的不斷飛躍,促進了人們生命的提升與完美。但由於自然界、人類社會諸多複雜的矛盾,戰爭及其變化,自然的與非自然的、暴力的與非暴力的,都以各種方式衝擊、挑戰甚至危害人們的生命;必然性的因素雖然存在,但不一定爆發,而一旦爆發,又往往以很強的突然性、偶發性狀態出現。而在現實生活中,要想事前預知這一切幾乎是不可能的。正是這種不可能性導致了千百年來相當多的人以各種方式虔誠的祈求,保佑生命的平安。但事實是,不管祈求和禱告是多麼的誠心與頻繁,不管人們心中的”神”為何人、何物,仍然難以擺脫生命的受創或滅失的發生。中東地區頻繁的戰爭與恐怖活動中,多少善良的平民在淚和血中不停地禱告,還是被無情地剝奪了生命;另一方面,人們對生命威脅及危險的存在,如果採取完全”聽之任之”而自我不為,任憑諸多危害人們生命的事物與誘因的存在,人類生命中的不安全因素將會越來越多。

第二章生命執行的基本特性10

儘管有我們所列舉的諸種導致人類生命遭受危害的必然性因素的存在與擴充套件。但是,這種”必然”也是相對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人們深刻地剖析了這些必然性因素,客觀地找到了消除、抑制、阻擋或摧毀它們的路徑與方法後,人類生命環境亦會進一步改善,若干不良的生命受損現象亦可得到有效排除。

對於個體的人而言,盡力提升保護生命的意識和素養,儘可能地減少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有關活動,降低個體生命活動中與某些災難的偶然性相撞的概率,亦可有效保證人們的生命執行曲線良性而持續地延伸。如人們因生活與事業,不得不活動於恐怖活動高發的地區或某些場合,隨時加強”警戒”,做好防護準備,敏捷對待突發事件,也許即是一種減少在偶然相遇的恐怖事件中遭受必然性衝擊而形成傷害的良策。

因此,儘管人生風雲莫測,生命很大程度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對可能導致生命歷程中受損的”必然性”因素,我們應該提防而不必過於緊張,對生命執行中的”偶然性”誘因,我們應該有所準備與善於應變,這才是面對生命挑戰時的應採取態度。

第三章人的命運曲線的構成與變化1

人生的命運軌跡,好比人生執行的五線譜,在跳動與變化中演繹多彩的樂章;命運之弦彈出的命運之曲,時而高昂激越,時而低沉婉轉。人生的命運在自我的主觀活動與複雜的客觀世界的交織中展開,其命運軌跡就不可能是一根直線或呈現出單一的狀態;人的命運的形成、轉折、創造,因人、因時、因地而不斷的展現與變化,導繪出不同的走勢與形態,亦呈現出一條條各具特色的”命運曲線”。

人的”命運曲線”是人們生存、生活與事業的綜合寫照和客觀記錄,是人生留下的多種烙印與體現;描繪並闡釋各種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人生”命運曲線”,對於認知人生,或某種程度上的預測人生,對於人們自我設計人生、導引人生、展現人生,走出自我滿意的人生軌跡,有著直接的借鑑與啟迪意義。第三章

命運曲線的構成與變化

第一節穩定趨好型命運曲線

人生的命運以穩定而不斷向好的態勢拓展,是人們所追求和希冀的。由於人生的歷程很長、跨度很大,人的命運要一直執行平穩而趨好是不容易的,但相當部分的人還是以他們的人生歷程勾畫出了此類比較滿意的人生軌跡。尤其是人生所處的階段,沒有特別大的政治、經濟、文化與戰爭事件的嚴重衝擊和制約的狀況,使得更多的人在此類命運的軌跡上不停拓進。

穩定趨好型命運曲線圖示

基本特徵

人們生存與事業的環境相對穩定,享有同時代中等程度的物質生活條件,在接受教育、就業、工作、事業拓展與家庭構建等方面,處於一種比較順利和正常的狀態;人生歷程中的各階段無大的波折與衝擊,基本上能隨著社會前進的步伐而實現穩定的生活與發展。

人生在比較穩定的基礎上,隨著個人努力的不斷積聚,人生的事業臺階、生活臺階步步升高,整體命運趨勢不斷地向好,並可在相當程度上實現自我的心願,體現人生的價值。

人們的生活、處世態度比較平和,從事的職業無大的風險,個人也無激烈的舉動與急於求成的態度,行為方式較為平穩或趨於中性,降低了人生矛盾的激化程度。

人們在生活、事業、婚姻、家庭、社交等方面總體比較順意,但有時也呈現波動,不過波動幅度不大,或透過努力克服困難後,命運繼續向好的方向延續。

一般而言,穩定趨好是對整個人生全過程命運態勢的描繪,也可因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較集中的體現這些特點。如從青年到中年階段,某些人命運的穩定趨好,較之少年或老年階段更好一些,而另一些人,可能因時代的變革等因素,在中、老年階段的更為穩定趨好。個人穩定趨好型命運與所處時代國家民族的大命運關聯甚大,如人生整個階段或幾個大的階段均處於國運昌盛、社會進步明顯的時期,則穩定趨好型命運概率要大得多。

典型事例

自新中國誕生後,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展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政治穩定、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當多的人的命運都呈現出穩定趨好型的命運態勢。

1工人、農民、職員的命運狀態

作為社會主體的農民、工人、商業人員等,在社會總體穩定的背景下,從事的職業比較具體實在,其個體命運較多地體現為波動較小,起伏不大,並逐步向好。如農民主要從事農、牧、漁、副業勞動,工人主要從事企業規定的崗位工作,商業職員主要在不同的商業企業按規則幹活。相對地講,他們的工作與社會的重大事件及變化的直接關聯度不高,參與勞動成果交換的規模不大、方式不多;雖然在整個人生旅途中,肯定會因社會、經濟及文化方面的變動而影響個人生涯,但由於沒有或直接參與重大活動的機會,其直接承擔的風險也就相對不高,命運波動不大。最重要的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步伐,大部分人的收入逐步提高,物質生活條件升至”小康”或以上水平,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命運曲線呈不斷上翹之勢。

第三章人的命運曲線的構成與變化2

尤其是部分原為工人、農民、職員的人,在經濟調整中,面對原有企業重組或關閉,或農村地少、人多、勞動力閒置的狀況,毅然選擇新的市場需求的職業。有的到新興的產業與企業打工,在勤奮的工作中逐漸增加積累,改善了個人與家庭的生活狀態,甚至成為”白領”、”金領”;有的自辦企業,瞄準市場機會,步步累進,經過幾年或十多年的打拼,成為成功緻富者。回顧他們走過的人生軌跡,其命運曲線在調整變化中不斷趨好的態勢清晰可繪。

重慶隆鑫集團董事長塗建華就演繹了一個煤礦工人,緊隨國家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趨勢,抓住機會,步步拓進,進而不斷地改變與創造自我命運的故事。

塗建華於1963年出生於重慶一個普通的貧困家庭。1979年中學畢業後到重慶中梁山煤礦當了一名電工。艱苦的工作,和多次遇險,激起了他自強奮鬥的決心,改變不佳的命運狀態。他於1986年租了一箇舊馬路邊的茅草屋,集資幾千元開始了生產紙巾的創業生涯,後又辦過拉絲廠、預製構架廠,都因生產經營與市場拓展受限等原因而失敗。但塗建華有一股闖勁與勇氣,不斷地探索新的創業領域。1993年,他分析市場情況,用多年積累的幾十萬元財產,毅然投入摩托車發動機的生產。經過超常的努力與開拓,第二年就生產出一批合格的產品,1995年隆鑫企業與一美資企業合資成立了中美合資重慶隆鑫一汽油機制造公司,極大地提升了生產與科技開發力量。1996年他組建了重慶市第一家鄉鎮企業集團。2000年至2005年間,塗建華的隆鑫集團連續六年躋身中國摩托車五強,併入選中國企業500強。隆鑫集團還投資持有全國性保險公司”新華人壽”12億股份,並拓展房地產開發領域。隆鑫控股集團現擁有員工10000多名,資產總額達50多億人民幣。

塗建華創造、導引、催生了”隆鑫”的命運,而他的人生命運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變。1999年他被評為重慶市”十大傑出青年”,2005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在新財富勞斯萊斯500富人榜中名列第151位。

塗建華的命運曲線隨他的事業不斷穩定上揚,源於特定的時代發展機遇和個人的智慧與勞動的融合。他走過的是起於工人,奮鬥工業的路子,這昭示著不同狀況的工人可以透過人生的拼搏,改寫與拓展出不斷向好的特色人生命運。

與塗建華同時期出生的普通農民劉漢元,走過的則是一條圍繞農業開發而持續改變命運的路子。塗建華的命運曲線圖示

劉漢元於1986年從四川水產學校畢業後,幸運地分配到眉山縣水電局當了一名技術員,但他生性有一種奮鬥的**,不滿於現狀,決心更大程度地拓展自己的命運。憑著敏銳的眼光,劉漢元發現四川的人均水產享有量不足3公斤,市場供給不足就是機會。1984年借鑑國外網箱養魚的經驗,年僅20歲的劉漢元從父母手中”借”來了僅有的500元錢,開始了利用河道流水搞金屬網箱養魚的運作,當年即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從此,劉漢元找到了致富改變命運的路徑。他從大規模養魚想到大規模優質魚飼料的生產與供應。於是,1988年他自籌資金在家鄉眉山縣辦起了一家名為”科力”的魚飼料生產工廠,年產量達5000噸。1991年春天,劉漢元又在縣城創辦了生產能力達10萬噸的魚飼料廠。1994年,”通威”羽翼日益豐滿之時,把總部遷至成都,開始了更大地展業。中途,劉漢元曾嘗試控股一家國外的it企業,因才不合道、業不同途而最終失敗。從此,劉漢元更加堅定依靠水產,專心做大做強民族水產事業為目標,透過專業運作,科技領先,規模拓展,戰略整合,使通威集團如日中天。1998年,通威列入四川省37家省重點擴張性企業。2004年3月,通威股份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證交所登陸上市,巨大的知名度與新的資金使之如虎添翼。通威企業已連續八年佔據中國水產市場最大份額,開拓了上千億的市場空間。

通威集團現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水產大王”,擁有30多家企業,財富達30多億元,被美國福布斯雜誌連續幾年入選大陸富豪前列,譽為”全球四十歲以下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同時,他本人也獲得了”中國十大經濟人物”、”首屆中國十大優秀民營企業家”等稱號,並擔任四川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漁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劉漢元的命運曲線圖示

第三章人的命運曲線的構成與變化3

劉漢元作為一個普通農民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用十幾年的時間,走過了立志創業、迅猛成長、領跑行業的拓展歷程,並體現出穩健、持續、高速的特色,被業界譽為”商界常青樹”,這是最難能可貴的。劉漢元駕馭著”通威”之舟不斷縱深的航行,也在不停地勾畫著與時代同進的可喜人生命運軌跡。

2國家公務員的命運狀態

從事政治、行政、社團等管理工作的人在1993年前被稱為黨政幹部。1993年,隨著我國頒佈國務院公務員暫行條例,對國家公務員的義務、權力、責任分配及獎懲機制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從此,國家公務員作為一個具有一定職業特性的人群,以更鮮明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

國家公務員含1993年前的黨政幹部的命運與經歷的歷史階段關聯極大。以我國為例,解放後到”文革”前,大多數黨政機關幹部都能在一定的職業崗位上,透過辛勤工作,在”為人民服務”中貢獻才智,並獲取必需生活報酬,除部分人命運多舛外,整體上的命運比較平穩。”文革”階段,隨著整個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的劇烈動盪,公務員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秩序被打破了,相當部分黨政領導幹部的命運跌入低谷。”文革”結束後,隨著改革開放新階段的來臨國家公務人員的政治地位進一步提高,工作環境日益趨好,工資福利不斷改善,成為了社會人群中命運穩定向好的代表,也成為眾多的人,尤其是年輕的學子渴求的物件。

從1993年至2006年,全國各級部門先後透過招考錄用了87萬名公務員,並透過公開選拔等形式提任領導幹部,使優秀的精英們能夠在一定的職業與崗位上展示才智,報效國家。近年來,國家又加大政策力度,對廣大公務員的生活穩定給予扶持,不斷地提升公務員的基本工資收入,有力地改變了公務員原有的待遇狀況,其命運態勢越發趨好。

孟鐵林是一名國家公務人員,又是一位極具代表性的”縣官”。

孟鐵林於1964年出生於江蘇徐州銅山縣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年少時隨父親務農,具備了勤奮實幹等優秀的品質。因父親的要求,他到了鄉銀行營業所當上了一名會計。但命運催促他不斷改寫人生的歷程。1983年,因他所在的郭集鄉黨委書記視他勤快、厚道,推薦他當上了郭集鄉的團委書記,開始步入公務員的軌道。1993年他29歲時出任徐州市下轄的徐州市下轄的新昕市副市長,以後又出任徐昕地區下屬區、縣的區委副書記、縣委副書記及徐州市政府副祕書長等職,在不同的崗位調動與升遷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政績。政治體改的春風,將年輕有為的孟鐵林,再次導向新的前程。2003年12月,江蘇省實施”公推”領導幹部的改革,以徐州劉邦故里沛縣的公推公選縣長為突破口。孟鐵林作為一名有進取心的公務員,也因勢而為地報了名。在層層的評選與考察中,因個人的經歷、素質與政績等狀況,他成為了徐州市70個處級幹部公開選拔的12個候選人中的第一名。經過上級黨組織批准,按照法定程式,39歲的孟鐵林於2003年12月16日經沛縣人大正式透過,走馬上任,成為中國公推縣長第一人。2004年經縣人代會選舉成為沛縣縣長,從此開啟了人生命運的新航程

孟鐵林的命運曲線圖示

孟鐵林作為新時期公務員成長的典型代表,既體現了公務員因”時”而進的個人命運,又成為中國政治程序中突破性改革的象徵。

3科技工作者的命運狀態

對於從事科技研究、開發、創新的科技人員而言,新中國的創立,為其從事科技研究、創造、發明,逐漸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學習、工作環境日益改善,事業有成的人較多。尤其是改革開放迎來的歷史性變革,使科技人員被視為”臭老九”的年代一去不返,科技的軟環境也不斷向好。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無論是從基礎科學或應用科學、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無論是搞航空航天、新材料、電子計算機、生物、科研等高新技術,還是搞農業、林業、礦業及各種製造業的不同類別、不同職級的科技人員,他們均在良好、穩定的環境中,透過辛勤的勞動,不斷地創新,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科研碩果,其個人命運與時代的科技發展同步趨好。

第三章人的命運曲線的構成與變化4

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所長郭雷博士,1961年11月出生於山東省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雖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等影響,但總體上趕上時代發展的好時光。他正當中學畢業時,恰逢1978年恢復高考,順利進入山東大學自動控制專業學習。大學畢業後,名列全班成績第一的郭雷,又報考上了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所,從山東步入中關村的科學殿堂。此後,他藉助良好的學習與科研環境,一邊讀博士,一邊搞研究,先後與導師合作完成20篇論文,科研課題”動態系統的辨識與適應控制”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並於25歲時順利實現博士畢業。1987年5月,郭雷應澳大利亞的紐卡爾斯大學邀請,又遠赴澳洲做博士後研究,取得了國際上高度讚譽的科研成果,被加拿大教授譽為”無論在當代世界的任何地方,郭博士都是隨機系統領域內最富有才華和創造力的青年學者之一”,而此時的郭雷才27歲,人生順利而美好的命運之途正在展開。1989年,郭雷作為留學歸來人員,在中南海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