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17節

第17節


青梅逐馬 廢物世子的逆襲 比蒙獸神傳 琥珀之浪 神道傳奇系統 驅鬼人 影愛 總統我們離婚吧 嫡女不愁嫁 暴君歡:妖嬈替身

第17節

自身。人們具備和增強自我主導人生的定勢,是其立足之本、命運之源。

定勢表現為一定的習慣、行為方式和個人傾向,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這裡借其表達人生中具有穩定性、確切性的積極思維與行為。

增強人們的自我定勢,是一個戰略範疇,主要體現於幾個重要方面。第二章

增強主導人生的自我定勢

第一節增強自信心

自信是人們自我認知程度的反映,是一個人有無志向的根基,也是人們創造理想命運的前提。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言:一個人能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備自尊與自信心這兩個條件。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經濟學家、藝術家、文學家及各個時期的商界名流,其在人生歷程中譜寫的命運之曲,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均與他們的自信心成正比例關係。沒有或缺少自信,就難以確定奮鬥的目標,積聚拓進的力量。而自信時有時無,時強時弱,也難以始終如一的堅持走到理想的境界。美國偉大的思想家愛默生說得好:”信心是人類最偉大的動力之一,它對於人類的重要性,正如電在物理學中的意義一樣。”在克服心理弊病中增強自信

人們並不是一開始就沒有自信,而往往是在生活中碰了釘子、掉了隊,遇上了難以一時逾越的困難而逐漸心灰意冷、欲振無力,進而形成自卑、怯弱、恐懼、依賴等心理弊病,不切實際的攀比,欲速則不達的結果,也極易造成人們心理上的負擔而減弱信心。因此,有意識地自我克服這些影響塑造自我信心的不良心理弊端,是十分必要的。這些方面的心理弊病源於對自我認知的不足,及自我評判的單一化、靜態化、凝固化。要充分地解剖自我、認識自我、挖掘自我,讓自信佔領人生的戰略高地,阻擊一切艱難困苦的襲擊。

增強自信心,還需要一種超脫的情懷,一種”山高人為峰”的境界,正如美國思想大師奧格曼狄諾在羊皮卷中的直抒胸臆:

沮喪時,我引吭高歌,

悲傷時,我開懷大笑,

病痛時,我加倍工作,

恐懼時,我勇往直前,

自卑時,我換上新裝,

不安時,我提高嗓音,

窮困潦倒時,我想像未來的富有,

力不從心時,我回想過去的成功,

自輕自賤時,我想想自己的目標

如果人們以這等豪邁之氣對待人生的種種艱難坎坷,積極心態就會佔滿自己的心靈,自信心就會油然而生。

善待失敗與不足中強固自信

人生漫長的奮鬥過程中,在從事各類考試、晉升、科研攻關、職業拓展、財富創造及尋求愛情、構建家庭等方面,可能會因個人的努力不夠、自身的條件不足、外在的機緣未有等原因,經多次奮爭後,仍然跨不上應上的臺階,達不到理想的目標,形成失敗或遺憾的局面,進而澆冷熱情的火焰,打擊奮進的信心,甚至削弱鬥志等。

因此,強固自信是與善待失敗密切相關的。人生自信的建立和鞏固,需要人們正確對待失敗和不足,總結和積累點滴的成功,把若干學習、工作、事業上的成果進行疊加,找出成功和勝利的源由,看到自我的潛能。我們要注重”欣賞今天就開放在我們視窗的玫瑰”,而不只是”夢想著天邊一座奇妙的玫瑰園”。

用新的收穫增加自信

自信的樹立與鞏固,與人生的不斷收穫是分不開的。自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想達到什麼程度就達到什麼程度,當人們在具體的職業上,經過不斷地學習,增添了新的智慧並在實踐中加以良好的運用,而不斷取得新的成效有所進步、有所發展時,自信心就會不斷地提升,並長此以往,形成一種自覺的心理態勢,達到”自信人生兩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境界。

第二章增強主導人生的自我定勢2

要領悟到向命運的高峰挺進中每一高度的躍升,都是最終實現人生理想的一種積墊。要善於把這種積澱化為增加自信的新源泉。

第二節增強自主性

人生之路如何走,目標如何定,個人價值怎樣體現,都需要人們自我做出回答與抉擇。人們自主性包含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人們自我主導命運的志向、氣度和意願,另一層面是人們自我選擇生活與事業的方向、途徑、職業及相關環境等。

對於人們來說,是當命運的騎師還是奴隸,是在紛繁的世界隨波逐流,還是自我駕駛命運之舟朝既定的目標前進。能否具備自主性的意義非同凡響。增強自主性,是自我主導人生命運的關鍵性因素。自我創造,引導命運

大自然的壯美需要創造,一切人類文明的奇葩需要創造,人們的命運更需要創造。創造是人們生活的源泉,前進的拉力。隨著生命體的成長與成熟,個人命運之路就逼著你去開拓與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與生存環境,需要你去接納和融會,體現於個人生活與事業的創造之中。不利的客觀環境與個人生存背景,對你的命運崛起形成制約或阻礙,更需要你去衝破樊籬、跨越障礙,透過創造把命運引向美好的明天。

一切傑出與成功人物的歷程均是一部命運創造史。創造命運是駕馭命運的昇華,創造命運是自信的體現,創造命運是主導命運的必由之路。自我拯救,戰勝厄運

人類是幸福的,人們在世界的萬花筒中體驗繽紛的花朵,人類又是苦難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戰爭、自然災害、流行疾病及社會演變中種種不利人們理想生活的因素,使大多數人們或多或少、或長或短地都要承受生活的磨難,經歷人生之途上的挫折。家庭出身的貧困,生存環境的惡劣,使世界上還有相當部分人的溫飽問題沒有解決。中國西部地區貧困人口與失學兒童,還為數不少。青年人學習道路上不同層級的考試失敗,想上的學校不能如願,選擇職業的艱辛,客觀的束縛與壓力太大,個人的現狀難以適應;在奔向目標的道路上時遇坎坷,財富的積聚不盡如意,升職的追求難以達願,愛情路上變化莫測,婚姻家庭難以滿意。面對如此等等的人生難事,人們無法躲避。要麼向困難與挫折投降,望天苦嘆人生的艱辛而被命運捉弄;要麼挺胸應對,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化不利為有利,自己拯救自己。

大多數人們的命運史表明,無論你是從事政治、人文、軍事、行政方面的職業,還是從事商業、藝術、科學、工程等方面的職業;無論你是在較高層次的平臺上演繹人生,還是在一般層次上努力求索,儘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諸種矛盾的狀況不一,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必須依靠自己點燃與命運搏鬥的**之火,依靠自我去汲取各類有益的資訊,抓住可行的機遇,挖掘自身的潛能,衝破前進路上的重重阻礙,開拓創造新的命運之路。德國偉大詩人歌德在詩與真理中寫道:”人們在所有事情上最終只能求助自己。”這的確是人生至理。

自我抉擇,開拓命運

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經常面臨對人生髮展戰略、從業方向、職業選擇到愛情、婚姻、家庭生活、子女培養等,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不同的事情做出不同層次的判斷與抉擇。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人往往猶豫不決、左右為難、舉棋不定。有時考慮問題太周全、太細緻,而耽誤抉擇的寶貴時機,爾後在行動中陷入被動。有時已經邁步確定方向的步子,但經不起別人的議論、反對、懷疑甚至嘲諷而原地踏步。

究其原因,從客觀上講,由於社會生活紛繁複雜,各類事物不斷變化,以及某些事物處於初期階段,未能顯現其本質特徵,往往給人們提供的資訊帶有模糊性、不確定性;有時則因社會大的變革,使人們難以比較準確地判斷事物的走向,等等。同時,某些人們往往存在性格上的弱點,在思維和心理上多有猶豫、膽怯,過度擔心風險等狀態;有時則因過去的失敗的陰影難以抹去,相關教訓不能正確汲取,而更增添做出人生若干抉擇的難度。

第二章增強主導人生的自我定勢3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們在改變與創造命運的過程中,不能有意識地克服這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對於自我主導人生、駕馭命運就會貽誤時機、造成失誤,或朝三暮四,難成大事。

正確的應對態度和方式是,加強世界觀、人生觀的修養,培育自我選擇、自我決策的成熟心理,適度地把握與承擔風險,不要等一切都明朗後再進行抉擇,並注重學習與針對性地加速積累與抉擇事情相關的知識,既傾聽別人的多種意見與建議,又能自主地歸納與分析,選擇與自我情況相適應的”良謀”而用之。當確定了個人奮鬥的方向與拓展的路徑後,就義無反顧的走下去,正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當你在”自己的路”上一往無前不斷獲得成功後,很可能會引來當初反對、懷疑甚至嘲弄你的人們讚許的目光。

自強不息,昇華命運

自強不息是自我主導命運的標誌,是人們信心、決心、志向的集合體現。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以深邃的哲理與智慧,導引與激勵從古至今的人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奮發自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觀念。就現實的社會生活中的人們而言,自強即是依託自我積極的思維與行動,戰勝諸種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克服自身心理上、生理上及性格上的某些不足或缺陷,相對**地自我崛起、自我振作、自我攀登。

自強自立而主導人生命運走向輝煌的事例實在太多,前幾章所述的叱吒風雲的政治家、軍事家,幾經磨難而強勢崛起的中外企業家、藝術家、普通的下崗工人及先天不足的殘疾人等,都已不容置疑地證實了自強不息對人生的重大意義和作用。

我們深刻地感悟道:自強不息,才能穿越歷史的隧道

自強不息,已經不限於個人的選擇與志向的體現,而是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千古綿延、傲立於世界之林的寶貴精神財富。

第三節增強作為性

自信、自主、自強地改變與創造命運,落腳於人們的作為。所謂作為即指人們為實現自身命運的投入、付出與效果,它是實現一切願望與目標的依託。在人生的戰場上,作為將一切可能變成現實,將一切不可能確認後拋於身後。作為造就人生命運

古往今來,無論是傑出的歷史人物,還是現實的英雄,無論是叱吒風雲的大人物,還是從事某一職業的”小人物”,他們的命運過程與結果,都以不同的方式揭示出”作為造就命運”這一人生命運規律。

在大致相同的社會環境與歷史條件下,人們是奮發有為、大有作為,還是碌碌無為、無所作為,其人生的命運是迥然不同的。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出生於一個男性社會佔絕對主導的封建社會,非但女子不能從事國家大任,且身份、地位自然要低於男子。而且,武則天只是出身於一個普通的木材商人之家,只是靠唐太宗的全國性”選美”才應招入宮。可以肯定地說,在當時任何人要猜測這位被賜封為”才人”的女子,能在國家的政治、軍事大政上有所作為,恐怕是”痴人說夢”。但是,”入宮是才人,不是皇家根”、”一步一席一叩首”的女兒身的武則天做到了。她一生敢作敢為、廣習詩書、精於權謀、心如鐵石、善於應變,能屈能伸,在極其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利用唐高宗過早病逝留下的政治權力真空,逐步地取而代之,最終於公元690年成為武周政權的皇帝,進而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女人涉政而有為的”奇蹟”,改寫了封建社會上千年的”從來就是女作卑,從來就是當男尊”的歷史。

武則天本人的所作所為的政治內容及歷史影響,我們不作評議,但她依靠個人單打獨鬥,涉足一般女子不可作為的高層政治領域,從小有作為協助唐高宗批閱奏章、出謀劃策,到大有作為的平定反叛、促進生產、發展科舉及鞏固邊防等重大舉措,竟成功登上中國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皇權寶座的結果,絕不可能降臨任何優於她十倍、百倍而不敢作為或碌碌無為的男人和女人。

第二章增強主導人生的自我定勢4

第二章

增強主導人生的自我定勢作為力度和程度與創造命運的成效成正比

審視前所述及的爭奪天下、改朝換代、制度變革、經世濟國的政治、軍事人物,縱橫商場、積聚財富的商界大亨,從發明創造、探尋世界的科學家,到產生思想、締造文明、演繹社會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命運歷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人生的作為力度越大,層次越高,領域越廣,結出的命運之果就越豐實。

大事業、大作為催生大命運,即使是世襲的皇權制度,如果沒有繼任者的勵精圖治,恐難有皇朝的維持與興旺。清代的兩位皇帝順治與康熙,其人生作為與命運就大不一樣。順治是清朝建立後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極努爾哈赤的第九子,1635年順治在瀋陽繼位,改元順治,後遷都北京。順治作為清代首位皇帝,先於由叔父多爾袞輔政,多爾袞出獵死後,14歲時提前親政。初期階段,他勤奮好學,注重吸收先進的漢文化,並實施一些對祖制的改革,重視整頓吏治,鼓勵生產和取之有節。但是,順治的性格軟弱、內鬱,經過多年宮廷的明爭暗鬥,周旋於多爾袞、孝莊太后與自己的複雜關係中,特別是他心愛的董鄂妃病死後,順治心靈遭受重創,多重陰影難以抹去,於是他產生了悲觀厭世、躲避現實的念頭,進而不斷地與僧人接觸,最終作出了剃度出家而皈依空門的決定。結果,本可如日中天的人生命運,因放棄統治國家的人生大作為,而不得不黯然褪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24歲就英年早逝。

值得對比而回味的是,身為順治的兒子康熙,則施展了與他的父親大不相同的人生作為,進而展現出一代”東方大君”的命運風采。

清聖祖康熙8歲即為皇太子,他勤學苦思,從諸子文章中,汲取”天地之正氣,宇宙之大道”,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形成了一種高遠的志向,並具有敢作敢為、果斷雷厲的性格。在他16歲親政後,專權的大臣鰲拜即不交權,又專橫朝政、製造冤獄、結黨營私、威脅皇位時,他不怕鰲拜一夥的陰謀與威脅,利用親選的100名侍衛組成的善撲營,聯合大臣索額圖,堅決而智慧地擒拿了專橫跋扈的鰲拜,奪回了皇帝應有的大權。之後,以極大的氣魄與勇氣,打敗吳三桂,平定”三藩之亂”,後又派姚啟聖、施琅攻站臺灣,一統中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和二十五年又發起向沙俄的兩次雅克薩之戰,有力抵禦沙俄的軍事擴張和領土侵佔,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保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作為中國的領土。接著,又三次御駕親征,平定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叛亂,強化對青海和**的控制,進一步鞏固了中華大國的領域。

康熙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勵精圖治,敢於變革,開創了封建社會中值得稱譽的”康乾盛世”,而他自身的命運也登上中國封建社會的人生頂峰

香港李嘉誠創造了華人的財富帝國,而其大兒子李澤鉅、小兒子李澤楷雖有幸被父輩”金光”所照,但也透過自身的創造性作為,才有李澤鉅在房地產開發、經營歐洲第三代行動電話網、世界最大港口的運營業等方面頗有建樹,被評為”2003年全球最有影響的企業家”。而李澤楷進入李嘉誠的”和黃集團”後,**開拓了衛星電視產業,獲得超額收益後又成功轉讓;後步入電信產業,先後演繹出向香港政府提出”數碼港”計劃,創辦”盈科”集團並於新加坡上市,爭購香港電訊成功等新財富傳奇,享有”小超人”之美稱。

同樣,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無論是想改善生活、提升待遇、增加收入,還是渴望晉職升級,邁上臺階,展現價值,無論你是從事哪一類職業與崗位,你想越快實現你的目標,更大程度地改變命運,你就更加投入地奮發有為吧

不息的人生作為,即可將自我主導人生命運真正落到實處,催生出綻放的命運花朵。

第三章優選人生的航向與目標1

人生命運的自我主導特性,揭示了人們可以依據自我的信仰、志向與作為把握與駕馭命運,而是否能夠實現希冀的理想和命運格局,極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們是否選擇、確定和優化了人生拓進的航向與目標。

人們駕駛命運之舟在茫茫大海中行駛,如果沒有前進的燈塔、清晰正確的航線,及充滿憧憬的目的地的召喚與吸引,命運之舟就可能迷失航向,遭遇過多的風浪與暗礁難以駛往勝利的彼岸;或即使在波峰浪谷中儲存下來,且堅韌地前行,但也會因過多地消耗掉時間與能量,事倍功半而不能如願。

若干人生命運的典型人物昭示我們:目標牽引奮鬥的方向,目標激發收穫的**,目標催生搏鬥的意志,目標孕育前進的動力。

第一節明確人生目標的指導原則

人生目標,是人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部人生的導向和歸宿點。要從人生創造價值、實現價值的高度立意,明確和遵循一些基本的指導原則。適應性原則

人生目標的選定,應適應社會、適應自我。任何脫離人們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條件、自然環境,想當然地選擇人生目標的做法,極可能在現實生活中碰壁。同樣,目標的選擇,必須更大程度地與自我條件、狀態與合理開發的潛能相匹配,具有現實性與可行性。

適應性原則要求人們以求實、科學的態度去設計和確定人生的方向與目標,但絕不是單一地侷限於現狀,不思進取,而是既高瞻遠矚,又實事求是,使人生的目標真正起到導航人生、激勵人生的作用。

差異性原則

人是個體的人,具有自我特性的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心理特性、思維習慣及志向愛好不盡相同。同時,人們所處的時代環境、歷史階段與職業狀況等方面可能較為相同,但具體到每個人,也會面臨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