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六章 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實_以問題為導向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改革

第六章 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實_以問題為導向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改革


小小繼承人Ⅱ:爹地,媽咪未成年! 贈你情深:愛上男上司 主角光環 太古仙皇 異界超級鬼兵 狂仙 絕世仙旅 神魔遊戲 金棺陵獸 綺羅

第六章 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實_以問題為導向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改革

以問題為導向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改革

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改革,要繼續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針對行政審批事項仍然過多、行政審批不規範等行為,著力規範行政審批權力執行,狠抓政策落地,真正放權於民,讓公眾切切實實地享受到改革紅利。

持續加大取消行政審批事項及變相行政審批事項的力度。該取消的堅決取消,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群眾辦事難問題。全面清理前置審批,徹底廢止非行政許可審批,進一步取消或下放含金量更高的投資核准事項,在推進審批目錄清單的基礎上,逐步向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邁進,使政府真正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真正實現“法無禁止即可為”。堅持數量與質量並重,進一步對各部門現有行政審批專案中進行梳理,對社會關注度高的“硬骨頭”進行攻關,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銀”,更好地向市場和社會放權。堅持問題導向,取消專案要從“給社會端菜”向“讓群眾點菜”轉變,廣泛聽取意見,更多借用社會力量促進改革,避免各部門自說自話。地方對於國務院決定取消的行政審批,堅決取消,不以任何理由繼續實施或變相實施,堅決制止和糾正以“備案”等名義搞變相實施和權力上收的行為。

切實規範行政權力依法執行。透過建立行政權力執行流程最佳化制度,推動各項行政審批減少環節、壓縮時間、簡化程式,最大限度減少和規範審批的自由裁量權,嚴禁變相審批,逐步建立公開透明、便利高效、程式嚴密、權責一致的行政審批制度。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系統設定

的程式來規範行政權力執行流程,整合網上網下,減少辦事環節,壓縮辦理時限,簡化辦事手續,降低辦事成本,實現全程公示,“讓資料代替百姓跑路”。

加快建立完善權責清單制度。推行權責清單制度是規範權力執行、明確行政責任的重要制度創新。它將梳理出來的權力事項規範化、責任明晰化,並以列清單形式公之於眾,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擠壓了權力尋租的空間,讓政府“亂動的手”受到了約束。目前,中央和地方權力清單制度正在積極實施,要儘快建立和完善權責清單執行細化機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實現權力清單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還要強化問責制度,健全違法行政責任追究倒查制度,完善問責程式,明確問責主體,公開問責過程,增強行政問責的可操作性,尤其強化對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問責。

切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簡政放權不是搞“自由落體”,而在於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和社會活力的“加法”。長期以來,政府管理有一個習慣性思維,一說到監管,就想設定行政審批,就想要錢要編制。一出問題就搞“突擊”監管,搞“大檢查”,而且查誰不查誰、罰誰不罰誰、罰多還是罰少,隨意性很大。大規模“減權”放開了政府前端關口管理,必須轉變管理思路,創新管理模式,從注重事前審批甚至“批而不管”向注重事中事後過程和結果監管轉變。加快建立責任明確、任務清晰、程式規範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力求使監管可操作、可監督、可追溯,確保監管真正到位,避免“監管真空”。對監管方式進行改革,創新監管方式,建立健全科學的抽查

制度、對問題和責任的追溯制度。完善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和信用約束制度。建立經營異常名錄制度、黑名單制度和信用約束制度。建立違法違規經營重罰機制,讓違法付出巨大成本。

簡政放權改革還要注重統籌聯動,從多頭並進向協同推進轉變。針對社會反映強烈的下放不同步等問題,透過部門協同、上下協同,著力解決簡政放權銜接、不配套、不落實的問題。一是部門聯運,打通“最先一公里”。應抓住企業投資、市場準入、生產經營、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進行審批改革,整合前置性審批,加強跨部門統籌協調,同步下放專案審批、環境評價、土地預審、風險評估等審批許可權,形成部門協同聯動,防止出現“你動我不動,改也改不動”。二是上下聯動,打通“中梗阻”。從工作重點在國務院層面向與地方一起推動政策落地轉變,打通“最後一公里”。政策落地,關鍵在做好地方簡政放權工作,包括制定實施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等,讓社會公眾從改革中得到實惠,切實享受簡政放權改革紅利,防止出現“上動下不動,動了也白動”情況,改革紅利層層截留效果遞減。三是內外聯運,打通“最後一公里”,加強對中介組織的規範和管理。透過加快推進社會組織管理改革,著力去除行政化色彩。制訂出臺中介機構管理辦法和行業標準,對中介評估進行全面清理,對確需第三方中介機構提供鑑定、認證、檢測、評估的,應制定中介目錄清單和收費標準,向社會公佈。加強對中介機構服務的監管,透過建立中介機構誠信評價制度和“黑名單”制度,依法規範中介機構服務,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