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六章 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實_防止“不改、假改、亂改”

第六章 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實_防止“不改、假改、亂改”


我不是惡棍 桃花寶典(文軒宇) 重生之淨化空間 寶寶不要爸:總裁的1元嬌妻 母后兒臣累了 首相私寵:嬌妻快到懷裡來 首長:我才十八歲 築天神帝 紫星仙奇緣 抗日之浮空基

第六章 改革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實_防止“不改、假改、亂改”

防止“不改、假改、亂改”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題中之義;而審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中之重。

我們認為本輪行政體制改革,要實現四大主要目標:目標之一,形成現代政府的主要特徵和特色:精幹、高效、透明、服務、法治、誠信、廉潔、有限等;目標之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目標之三,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不斷提升;目標之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為此,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為此,說三個問題。

“半夜雞叫”與“一日新政”有損公信力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改?

2001年,經過15年零5個月的艱難談判,我國加入了WTO,15年後,按《入世協定書》約定,世貿組織成員應當承認我們的市場經濟地位。但至今為止,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依然沒有為此表態,這其中不乏有意刁難的因素,但我國經濟執行中存在過度政府管制的現象同樣值得重視。我們和WTO規則已基本接軌,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

此外,經濟社會生活中,還會出現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行政行為,如曾經出現過被民眾戲稱為“半夜雞叫”的半夜出臺政策,也有剛推出即廢止的“一日新政”。如此種種,很難和法治政府的特徵相吻合。因此,行政體制必須要改。否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就無從談起。

“越位”難改,“缺位”更難改

第二個問題,改什麼?

一是應該改掉喜歡“越位”的習慣,該放的要放,放給市場,放給社會。二是應該改掉長期“缺位”的惰性,該管的要管,還要管好。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

許多無法、無度、無常甚至荒唐的審批,不僅害苦了被審批者,也害苦了審批者,多少領導日理萬機,夜以繼日,夙興夜寐,精疲力竭,審批和被審批雙方都越來越忙,越來越累,但效果越來越差。

“越位”習慣為什麼難改?因為有難以割捨的利益。即使審批者本身無利益相關,但其身旁、身後有一群利益相關者,這是舊體制使然,因此必須革故鼎新。

“越位”難改,“缺位”更難改,因為改變“缺位”要付出真金白銀,需要“割肉”。

據相關報道,我國國有經營性資產,即國企總資產,2013年已過百萬億元(103萬億元)。但中央檔案提出的“劃撥國有資產充實社保資金”的要求,直到11年後,才終於從山東起步,說明要補“缺位”,也不容易。

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為行政體制改革明確了目標,設計了路徑,設定了期限,各地各級政府都在改,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的是主動改,有的是被動改,有的是不改,有的是亂改。

當前的任務是,保護、複製、推廣真改,防止“不改、假改、亂改”。哪些是“不改、假改、亂改”?我個人總結為“三個劃等號”:一是以單項改革代替綜合改革,把行政體制改革和審批制度改革劃等號;二是以數量

增減代替質量提升,把行政體制改革和審批事項數量劃等號;三是以權力下放代替權力適配,把行政體制改革和行政權力下放劃等號。由此產生“十重十輕”現象,亟待改進:一是重實體下放,輕程式完善,未謀而先動;二是重單項下放,輕整體協調,點動面不動;三是重行政力量,輕社會力量,自動不互動;四是重數量指標,輕質量評價,虛動實不動;五是重行政規定,輕客觀規律,心動難行動;六是重前沿推進,輕後續跟進,前動後不動;七是重條款削減,輕制度創設;“破”動“立”不動;八是重檔案釋出,輕調查研究,口動腿不動;九是重視窗審批,輕門前服務,被動不主動;十是重權責下放,輕過程監管,外動內不動。

把制度籠子升格為法制天網

第三個問題,怎麼改?

要以更大的開放,促更深的改革,立足我國特色,借鑑國際經驗,注意把握好四個環節。一是關緊龍頭,防止繼續給政府機構設定注水,對設定不合理、碎片化的政府機構進行拆、並、減,參照國際經驗,堅持“大部制”方向不動搖。二是剪斷利益,繼續保持高壓反腐勢頭,儘快以法律法規形式固化相關反腐措施,並對縣市長進行現代治理能力的全員培訓。三是織好法網,是說把制度籠子升格為法制天網,堅決剔除法律未授權的審批,又要防止甩開法律隨心所欲。四是開啟門窗,打造透明政府,體現現代政府開明形象,以公開確保公正,民眾滿意度指標,應該成為新的重要考核指標。

總之,行政體制改革已在路上,我們要為其鼓勁歡呼,也要實話實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