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正文_第三十九章

正文_第三十九章


辦公室曖昧記 商途漫漫 拒嫁豪門,小妻好迷人 蛇王闖空房 帝君獨寵:心機獸寵養成妃 扮豬吃老虎:馴服太子爺 鮮血染徵袍 現代張天 重生之娛樂巔峰 回到古代玩機械

正文_第三十九章

崎嶇的山道上,一隊挑工挑著蒲包,汗流滿面地在山道上奔跑。一箇中年男人跟在後面,手裡拿著樹條,嘴裡不停地催促著挑工快走。他就是押運鱖魚的吳老闆。

挑工頭叫苦道,吳老闆,弟兄們累得都快暈過去了。

吳老闆說,暈不暈我不管,不按時送到地方,鱖魚就要變成臭魚了。

前面出現了一道關卡,挑工頭問,老闆,前面又是關卡,怎麼過?

吳老闆也沒辦法,就說,繞。

挑工頭說,還繞,怕是要誤時間。

吳老闆說,那就跑快點吧,總不能讓關卡把這些魚全卡去吧。

挑工們無奈,只好繞道而行。翻過一個山坡,前面又出現了兩軍交戰的場面。挑工頭說,老闆,前面正打仗呢,我們歇會吧。

吳老闆哭笑不得地說,還能歇?把魚歇臭了,我還用你們擔什麼,快走吧。

挑工頭說,怎麼走啊?

吳老闆說,繞道走,快,日頭都偏西了。

挑工們又疲於奔命地向前趕路。

太陽落山的時候,挑工們終於走進了屯溪鎮。街上的人看到他們,紛紛捂著鼻子。遠遠看到了鴻運樓的招牌,挑工們提起精神,一路小跑。來到鴻運樓大門口,挑工們已是筋疲力盡,把擔子往地上一放,就靠在酒樓的牆上,起不來了。吳老闆站在門外大聲喊,朱老闆,你要的鱖魚送到了,快出來接貨啊!

朱老闆不慌不忙地從酒樓裡走出來說,你們怎麼才來啊,貨都斷了好幾天了。

吳老闆叫苦說,路上在打仗,不好走啊!

朱老闆這才發現吳老闆跟叫花子似的,衣裳一片一縷的,就問,什麼?你剛才說誰跟誰打仗了?

吳老闆說,聽說是袁世凱的新軍要與孫文的革命黨軍隊開戰,從蕪湖到鹽城一路上到處都是軍隊,沿途三步一哨,五步一崗,我們能走出來,是老天爺開眼了,終於把貨給你運到了。

朱老闆說,來了就好,把貨送進後院去吧。

吳老闆對躺在地上休息的挑工們喊,都起來了,趕緊把蒲包挑進去,解開,請朱老闆驗貨。挑工們重新爬起來,把蒲包挑進後院。在後院的空地上,挑工們放下擔子,稍

稍緩過氣來後,紛紛向朱老闆討水喝。朱老闆對二賴子說,二賴,去拎桶水來,別忘了帶個瓢。

老周頭與二賴子拎著水到後院,挑工們上前搶著喝起來。

蒲包解開的一剎那,一股帶有腐質氣味的魚腥味,直衝朱老闆的鼻孔。他皺著眉頭說,哎呀呀,這麼大的味兒呀!

吳老闆抽抽鼻孔,故意說,味兒,我怎麼沒有聞到?

朱老闆望了他一眼說,你那還是不是鼻子?鼻子眼兒是不是通氣?居然聞不到。

吳老闆被他嗆了一頓,就說,這,這……

朱老闆乾脆說,吳老闆,這個貨還能用麼?我不能收,遠點扔了吧!

吳老闆急了,什麼,什麼,你說什麼?

朱老闆說,你聽好了,這貨我不能收。

吳老闆說,為什麼不能收,我沒按時交貨?

朱老闆說,我說吳老闆啊,你的鼻子落家裡了,還是沒有長在臉上啊?你親自聞聞,這魚是香還是臭?

吳老闆不知說什麼好,這,這,這……

朱老闆毫不客氣地說,這什麼呀這,都挑出去!

鴻運樓的夥計們圍過來看熱鬧。挑工們紛紛嚷著向吳老闆要腳錢。吳老闆一臉苦相說,我虧死了我,拿什麼給你們腳錢?

鮑玉巖從灶間跑出來,吃驚地看著嚎啕大哭的挑工們和地上的蒲包。王金鎖也走了出來,隔著人群看著。

吳老闆向朱老闆哀求著說,朱掌櫃的,你鴻運傑的钁魚都是我從蕪湖進的。鱖魚這東西嬌貴的很,路上只要稍微耽擱一點點,就有味了。所以運這個東西,一要用新蒲包,二要用剛剛從河裡撈出來的水草,往常給你送的鱖魚為什麼沒有味呢?是因為進了屯溪,我們要找一個地方把蒲包開啟,散一散味。這次路上難走,耽擱了一點時間,就直接挑進來了。不過朱掌櫃你放心,這魚肯定是好魚,要不你現在聞聞,是不是味道沒有剛才那麼衝了?

朱老闆不搭理吳老闆,鮑玉巖蹲下去,拿出一條魚放在鼻子上嗅一嗅。朱老闆不滿地說,鮑玉巖你想幹什麼?放下。

鮑玉巖放下魚,走到王金鎖面前說,鮑師傅剃頭去了,你快去把師傅請回來好不好?

金鎖點點頭,跑走了。

鮑一刀正坐在街邊剃頭挑子前刮頭。

王金鎖一路尋找著。鮑一刀手拿紫砂壺,閉著眼睛享受著刮頭的滋味。王金鎖看到了他,朝著師傅跑過來說,師傅。

鮑一刀似乎沒有聽見他的喊聲。王金鎖附在他耳邊大聲喊,師傅!

鮑一刀一驚說,金鎖,你怎麼來了?

王金鎖在他耳邊嘀咕了幾句。鮑一刀問剃頭師傅,師傅,好了嗎?

剃頭師傅說,好了,都刮乾淨了。

鮑一刀站起來,付過錢就與王金鎖匆匆離開了。

鮑一刀與王金鎖回到鴻運樓後院,與鮑玉巖一起觀察一筐筐鱖魚,想了想說,玉巖,要把臭魚變香,你有什麼辦法?

王金鎖也說,玉巖,想出辦法了嗎?

鮑玉巖說,我都看了下,魚是不新鮮了,可絕對沒有離剌。

鮑一刀點頭說,嗯,沒有離剌就好。魚一離剌,別說是我,就是祖師爺活過來也沒有辦法了。

鮑玉巖想著往事說,我突然想起小時候隨家父去綠營的一個滿州統領府上,吃過一道臭鱖魚,說是從京裡和徽菜館傳過來的,味道特別的很,不知道師傅你有沒有聽說過?

鮑一刀說,聽你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早年是有人創過這麼一道菜。

鮑玉巖接著說,我聽過有這麼一個傳說。

鮑一刀來興趣了,就說,說來聽聽。

鮑玉巖認真地說,據說有個姓苗的知府,食不離魚,特別愛吃活蹦亂跳的鱖魚。這一年,經常給苗知府運送鱖魚的衙役王小二到江邊收購了活鱖魚,然後顧挑夫趕緊往回趕。可是天公不作美,上路後天氣熱了起來,鱖魚在桶中都死了,發出一股臭味。王小二著了急受堂杖只是皮肉之苦,可要返回重買,自己要血本無歸了。這個王小二情急生智,提出幾條大鱖魚叫一個飯館煎燒。廚師們放了佐料紅燒鱖魚,吃了嚇一跳,別有一番風味。王小二把一鍋做好的鱖魚送到苗知府的餐桌上,苗知府一嘗,連聲大叫美味!聞著臭,吃著香。真乃風味鱖魚。

鮑一刀說,哦,我也好象聽過。

鮑玉巖說,傳說是有了,可是具體不知怎麼做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