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介紹-魏(上)
神醫名廚在都市 霸情:龍少,你太黑 召喚妖怪大人 召喚神兵時代 異界仙蓮 獵伐天下 本妃賣笑不賣聲 火影一鳴驚人 豪門替身新娘 北方城廓
三國人物介紹-魏(上)
三國人物介紹-魏(上)||[color=Red][size=][align=center]三國人物資料——魏篇[/align][/size][/color][color=Green][size=4][align=center]目錄[/align]1、曹操、曹丕、曹睿、滿寵、曹芳、曹髦、曹奐、荀彧、荀攸2、賈詡、郭嘉、鍾繇、程昱、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孫資、王朗3、華歆、邴原、王修、國淵、涼茂、袁渙、田疇、崔琰、許攸、婁圭4、夏侯惇、韓浩、夏侯淵、曹仁、曹純、曹洪、曹休、曹真、徐奕、邢顒5、毛玠、何夔、司馬芝、鮑信、鮑勳、溫恢、賈逵、李孚、楊沛、梁習、曹爽、鄧颺、丁謐、何晏、畢軌、李勝、桓範、夏侯尚、李豐、許允7、王經、劉馥、司馬朗、司馬孚、司馬望、任峻、張既、蘇則、杜畿、鄭渾8、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朱靈、李典、李通、臧霸、文聘9、呂虔、許褚、典韋、龐德、曹彰、曹植、王粲、桓階、陳琳、吳質10、衛覬、劉廙、劉劭、傅嘏、陳群、陳泰、陳矯、和洽、徐宣、衛臻11、盧毓、常林、楊俊、王象、杜襲、趙儼、裴潛、韓暨、崔林、王觀12、孫禮、高柔、辛毗、楊阜、高堂隆、田豫、牽招、郭淮、徐邈、胡質13、王昶、王基、王淩、毋丘儉、諸葛誕、秦朗、孔桂、郝昭、鄧艾、鍾會14、王弼、司馬懿人物之曹操字:孟德時間:155——220(壽)籍貫:兗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官職:丞相諡號:武王功績:統一北方家庭成員:父:曹嵩,妻:丁、劉、卞,子:曹丕、曹植、曹彰、曹熊、曹衝、曹宇、曹昂歷史年表:175年,曹操被舉為孝廉,授洛陽北部尉,再改任頓丘令,後被徵召為議郎。
184年,漢靈帝封曹操為騎都尉,在潁川一帶(今河南禹縣)鎮壓黃巾起義。
因軍功升遷濟南相,任職三年,懲治貪官汙吏、禁絕**祀。
187年,曹操得罪權貴,被降為東郡太守,於是稱病辭官。
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人謀廢靈帝,邀請曹操同反漢帝,曹操拒絕。
188年,曹操被任命為拱衛京師洛陽的西園典軍校尉。
189年,董卓入朝專權,表曹操為驍騎校尉,曹操拒絕董卓拉攏,易名出關,中途被捕,後被釋放,至陳留招攬義兵,準備討伐董卓。
十二月,曹操起兵於己吾縣(今睢縣東南),兵卒五千人。
190年正月,袁術、韓馥、孔伷、劉岱、王匡、袁紹、張邈、橋瑁、袁遺、鮑信響應號召同時起兵討伐董卓,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任奮武將軍。
二月,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
諸侯聯軍觀望不前,唯曹操孤軍奮戰,敗於董卓部將徐榮,曹操中箭傷,力戰得脫。
諸侯聯軍分崩離析後,曹操拒絕袁紹拉攏,開始獨立發展勢力。
191年,曹操引兵於東郡,大勝黑山賊白繞於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袁紹表曹操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192年春,曹操剿滅黑山賊和匈奴於夫羅部。
鮑信等人至東郡迎曹操領兗州牧,曹操進兵攻打黃巾於壽張(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南)之東。
冬,曹操收黃巾軍降卒三十餘萬,號為青州兵。
袁紹袁術兄弟不合,公孫瓚協助袁術,命劉備屯高唐,單經屯平原,陶謙屯發乾,曹操與袁紹合力攻打三路軍馬,獲全勝。
193年春,曹操屢勝袁術,袁術敗走淮北,至夏,曹操還軍定陶。
秋,曹操軍征討陶謙,連續攻下十多座城池,陶謙守城不敢出戰。
194年春,曹操父親曹嵩被陶謙殺害,曹操欲報殺父之仇。
夏,曹軍進攻徐州,縱軍屠殺數萬人,攻拔襄賁(今江蘇省漣水縣)。
呂布與張邈、陳宮等攻打曹操,曹軍調頭與呂布大戰,不敵呂布騎兵,慘敗,曹操被燒傷。
曹軍與呂布軍對峙百日餘,呂布軍糧盡退兵。
九月,曹操回軍鄄城。
十月,曹操軍至東阿(今平陰縣東阿鎮),當年蝗災頻亂,軍糧奇缺。
195年春,曹軍襲取定陶。
夏,曹操用伏兵之計大破呂布軍,呂布投靠劉備。
八月,曹操軍圍雍丘(今河南杞縣)。
十月,漢獻帝拜曹操為兗州牧。
十二月,攻破雍丘,張超自殺,曹操夷張邈三族。
後張邈亦被殺,兗州平定,曹軍東略陳地(淮陽等處)。
19年春正月,曹操軍攻取武平。
曹操遣曹洪西迎漢獻帝,因兵亂未成。
二月,曹操進軍討破汝南、潁川黃巾軍何儀、劉闢、黃郡、保曼等,漢獻帝拜曹操為建德將軍。
六月,漢獻帝假曹操節鉞,錄尚書事。
九月,漢獻帝加封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
曹操迫使漢獻帝遷都許(今河南許昌),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總攬朝廷軍政大權。
十月,曹操征討楊奉。
曹操讓大將軍與袁紹,自任司空,行車騎將軍。
曹操開始屯田。
劉備軍被呂布打敗,曹操收納劉備。
197年春正月,曹操攻打宛城,張繡投降,後又反悔,與曹軍交戰,曹軍戰敗,曹操中流矢,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
曹操引兵還舞陰(今河南泌陽西北),後擊破張繡軍,歸還許都。
袁術欲稱帝,曹操出兵與袁術軍交戰大勝;後數遭劉表、張繡軍侵襲。
十一月,曹操親自南征到宛城,勝劉表軍,攻取湖陽、舞陰。
(湖陽、宛亦為今河南湖陽、宛)198年春正月,曹操回軍許,初置軍師祭酒。
(中、前、左、右軍師等)三月,曹操軍圍張繡於穰(今河南鄧縣)。
五月,劉表遣兵救張繡,曹軍前後受敵,於是深夜鑿險為地道,過輜重,設奇兵,大破張劉聯軍。
呂布部將高順打敗劉備,九月,曹操親征呂布。
十月,曹軍屠戮彭城(今徐州),圍攻下邳(今徐州東)。
曹操用荀攸、郭嘉計策,決泗、沂之水灌城,一月有餘,下邳城破,曹操處死呂布、陳宮等人,收降臧霸等將。
199年四月,曹操進軍臨河(今內蒙古臨河縣),大破眭固等人。
八月,曹操進軍黎陽(今今河南浚縣)。
九月,曹操返回許都,分兵守官渡。
十一月,張繡投降,被封為列侯。
十二月,曹操兵發官渡。
廬江太守劉勳率眾降,封為列侯。
劉備與董承等人密謀,背反曹操,曹軍劉岱、王忠部攻打劉備失利。
200年春正月,董承等人暗中謀害曹操,失敗後被處死。
曹軍東征劉備,獲勝,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收降關羽、俘獲劉備家小,返回官渡。
二月,袁紹派遣郭圖、淳于瓊、顏良等人攻打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袁紹引兵親至黎陽。
四月,曹軍北救劉延,從荀攸計策,於白馬大勝袁紹軍,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
袁紹軍渡河追擊曹軍,曹操在延津南用輜重誘敵的計策大破袁紹軍,斬殺文丑,還軍官渡,袁紹軍進保陽武,關羽迴歸劉備陣營。
八月,袁紹曹操聯營數十里對峙,袁紹軍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曹操也做土山地道相應。
孫策乘官渡戰局動盪,意欲偷襲許都,未出兵即為刺客所殺。
曹操用荀攸計,派徐晃、史渙焚燬袁紹運糧車隊。
十月,袁紹遣車運糧,派淳于瓊等五將領兵萬餘人護送,宿袁紹營北四十里。
袁紹謀臣許攸投奔曹操,獻計燒糧。
曹操自領步騎五千人夜襲淳于瓊部,士卒皆殊死戰,大破袁紹軍,斬殺淳于瓊等將。
袁紹派遣張郃、高覽攻打曹操大營,張、高二將聞聽淳于瓊部被擊破,投降了曹操,袁紹軍大敗,袁紹與長子袁譚等人倉皇北逃。
201年五月,袁紹病死。
九月,曹操征討袁紹二子殘部,袁譚、袁尚屢敗退,固守不出。
203年三月,曹軍大破袁譚、袁尚軍。
四月,曹操進軍鄴(今安陽)。
五月,曹軍回師許都,留賈信屯黎陽。
八月,曹操征討劉表。
袁紹二子相鬥,袁譚失利,投靠曹操。
十月,曹軍復北進,袁尚軍挫敗。
204年二月,曹軍攻打鄴城。
五月,曹操決漳水灌城,城內大半人餓死。
七月,曹軍大破袁尚援軍。
八月,鄴城告破,曹操斬殺審配,哭祭袁紹,善待袁紹家眷。
九月,曹操免去河北賦稅一年,漢獻帝封曹操為冀州牧。
十二月,曹操進軍南皮,整頓地方局勢。
205年正月,曹操軍大破袁譚,袁譚戰死,曹操平定冀州。
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兵卒十餘萬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
八月,曹操征討烏丸。
20年正月,曹操軍圍壺關征討袁紹外甥高幹,高幹敗走,後被殺。
八月,曹操軍東征海賊管承部,獲勝。
207年操從郭嘉計,北征三郡烏丸。
曹軍受阻渤海濱,於是率軍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帶),進軍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
八月,登白狼山,烏桓之戰曹操軍大勝,斬殺烏桓王蹋頓,胡、漢降軍二十多萬。
九月,公孫康殺死袁尚、袁熙,曹操統一北方。
208年曹操回到鄴城,造玄武池操練水軍。
六月,曹操被封為丞相。
七月,曹操南征劉表。
八月,劉表病亡,幼子劉琮代位,屯居襄陽,劉備屯居樊城。
九月,曹操軍到新野,劉琮投降,劉備逃至夏口,曹操進軍江陵。
十二月,赤壁大戰,曹操軍不習水戰,且瘟疫盛行,被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於赤壁,被迫退軍。
209年治水軍,鞏固自身勢力、穩定北方政局,並設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
210年操作銅雀臺。
211年,太原商曜等叛亂,曹操派遣夏侯淵、徐晃圍破之。
三月,曹操派鍾繇討伐張魯。
馬超、韓遂舉大軍叛亂。
曹操派曹仁討伐,馬超等人屯居潼關,曹操下令嚴守不出。
七月,曹操西征迎戰馬超軍,派徐晃、朱靈等夜渡蒲孤津,據河西為營。
曹操自潼關北渡,馬超截擊曹軍,曹操被校尉丁斐用餌敵之計救回。
曹操軍拒渭口,多設疑兵,暗中用舟載兵入渭,造浮橋,深夜分兵結營於渭南,馬超夜裡劫營,被曹操伏兵擊破。
馬超等屯居渭南,向曹操求和,曹操不許。
九月,曹操進軍渡渭水,離間了馬超和韓遂,大勝關西軍,馬超敗走涼州。
十月,曹操北征楊秋,圍攻安定,楊秋投降。
212年,曹操回到鄴城。
漢獻帝命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效仿漢初蕭何故事。
十月,曹操再次征討孫權。
213年曹操進軍濡須口,攻破孫權江西大營,俘虜孫權軍都督公孫陽。
合併中國的十四州,改為九州。
五月,曹操被封為魏公。
七月,曹操開始建魏社稷宗廟。
九月,曹操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疏通河道。
十月,曹操分魏郡為東西部,設定都尉。
十一月,曹操初置尚書、侍中、六卿。
214年正月,夏侯淵與馬超、韓遂大戰,曹軍獲勝。
三月,漢獻帝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七月,曹操再次征討孫權。
夏侯淵平定涼州。
十一月,漢皇后伏氏被曹操廢黜處死。
215年,曹操之女被漢獻帝封為皇后。
三月,曹操西征張魯。
五月,曹軍剿滅氐王竇茂軍。
七月,曹軍兵至陽平,夜襲陽平關,大勝張衛軍,張魯潰逃巴中,曹操軍入南鄭,收復巴、漢。
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孫權大軍。
十一月,張魯投降,被封為列侯。
21年,曹操親耕藉田。
五月,漢獻帝進曹操爵為魏王。
十月,曹操再度征討孫權。
217年,曹操進軍屯江西郝溪。
孫權在濡須口築城拒守,曹軍逼攻,孫權退走。
三月,曹操引軍北歸。
四月,漢獻帝命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帝王出行的車駕、道路)。
五月,曹操興建泮宮。
十月,十月,漢獻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綴十二旒,坐金根車,套駕六匹馬、配置五時副車,立曹丕為魏太子。
218年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謀反,兵敗被殺。
三月,張飛、馬超不敵曹洪軍,撤往漢中,蜀漢大將吳蘭被殺。
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叛亂,很快被曹軍剿平。
七月,曹操治兵,西征劉備。
九月,曹操兵至長安。
十月,宛城守將侯音等人叛亂。
219年,曹仁部屠戮宛城,斬殺侯音。
夏侯淵與劉備於陽平大戰,被劉備軍所殺。
三月,曹操軍自長安出斜谷,緊逼漢中,劉備拒守不出。
五月,曹操引軍撤回長安。
七月,曹操以夫人卞氏為王后。
八月,漢水暴漲,于禁被關羽打敗,關羽圍攻曹仁,曹操派遣徐晃去解圍。
十月,曹操自洛陽南征關羽,大軍未到,徐晃已經大破關羽軍,曹仁部得以解圍。
220年,曹操回到洛陽,孫權襲殺關羽,獻關羽首級給曹操。
正月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陽去世,二月二十一日,曹操被葬在高陵。
歷史評價:陳壽:①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
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
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
王沈:太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
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
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魏書》:太祖自統御海內,芟夷群醜,其行軍用師,大較依孫、吳之法,而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
自作兵書十萬餘言,諸將征伐,皆以新書從事。
臨事又手為節度,從令者克捷,違教者負敗。
與虜對陳,意思安閒,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故每戰必克,軍無幸勝。
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拔于禁、樂進於行陳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
是以創造大業,文武並施,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絃,皆成樂章。
才力絕人,手射飛鳥,躬禽猛獸,嘗於南皮一日射雉獲六十三頭。
及造作宮室,繕治器械,無不為之法則,皆盡其意。
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攻城拔邑,得美麗之物,則悉以賜有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四方獻御,與群下共之。
曹瞞傳曰: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
鍾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鄭玄(謂太祖):“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涼茂:曹公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
李通:曹公明哲,必定天下。
諸葛亮: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
魯肅:曹公威力實重。
唐太宗:一將之才有餘,萬乘之才不足。
鍾繇:方今英雄並起,各矯命專制,唯曹兗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將來之望也。
劉放:往者董卓作逆,英雄並起,阻兵擅命,人自封殖,惟曹公能拔拯危亂,翼戴天子,奉辭伐罪,所向必克。
孫盛:魏武於是失政刑矣。
易稱“明折庶獄”,傳有“舉直措枉”,庶獄明則國無怨民,枉直當則民無不服,未有徵青蠅之浮聲,信浸潤之譖訴,可以允釐四海,惟清緝熙者也。
昔者漢高獄蕭何,出復相之,玠之一責,永見擯放,二主度量,豈不殊哉!鮑信: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
苟非其人,雖強必斃。
君殆天之所啟!陸機: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朱靈:靈觀人多矣,無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
楊阜: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
田豫:終能定於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歸命,無後禍期。
牽招:曹公允恭明哲,冀戴天子,伐叛柔服,寧靜四海。
許靖:昔營邱翼周,杖鉞專征,博陸佐漢,虎賁警蹕。
今日足下扶危持傾,為國柱石,秉師望之任,兼霍光之重。
五侯九伯,制御在手,自古及今,人臣之尊未有及足下者也。
夫爵高者憂深,祿厚者責重,足下據爵高之任,當責重之地,言出於口,即為賞罰,意之所存,便為禍福。
行之得道,即社稷用寧;行之失道,即四方散亂。
國家安危,在於足下;百姓之命,縣於執事。
自華及夷,顒顒注望。
足下任此,豈可不遠覽載籍廢興之由,榮辱之機,棄忘舊惡,寬和群司,審量五材,為官擇人?苟得其人,雖讎必舉;苟非其人,雖親不授。
以寧社稷,以濟下民,事立功成,則系音於管絃,勒勳於金石,原君勉之!為國自重,為民自愛。
人物之曹丕字:子桓時間:187——22(壽40)籍貫:同曹操官職:皇帝諡號:文皇帝功績:建立魏國家庭成員:父:曹操,母:卞,妻:甄、郭,子:曹睿歷史年表: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零年),曹丕被司徒趙溫舉薦,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他真實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去趙溫官職。
建安十六年(公元二一一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二一七年)立為魏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零年)曹操去世,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改元建康元年。
二月,以賈詡為太尉。
庚午,漢獻帝禪位,改元黃初,大赦。
孫權遣使奉獻。
蜀將孟達率眾降。
武都氐王楊僕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
黃初元年(公元二二零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
黃初二年(公元二二一年)春三月,加封遼東太守公孫恭為車騎將軍。
夏四月,以車騎將軍曹仁為大將軍。
五月,鄭甘復叛,遣曹仁討斬之。
丁卯,夫人甄氏卒。
秋八月,孫權遣使奉章,並遣于禁等還。
丁巳,使太常邢貞持節拜權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
黃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三月乙丑,立齊公叡為平原王,帝弟鄢陵公彰等十一人皆為王。
夏四月戊申,立鄄城侯植為鄄城王。
閏月,孫權破劉備於夷陵。
當初曹丕聽說劉備率軍東下,與孫權交戰,樹柵連營七百餘裡,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
孫權上事今至矣。”
後七日,破備書到。
八月,蜀大將黃權率眾降。
冬十月,孫權復叛。
曹丕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孫權臨江拒守。
黃初四年(公元二二三年)丁未,大司馬曹仁薨。
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於京都。
甲申,太尉賈詡薨。
黃初五年(公元二二四年)夏四月,立太學,制五經課試之法,置春秋穀梁博士。
黃初六年(公元二二五年)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里。
魏書載帝於馬上為詩曰:“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將懷暴怒,膽氣正從橫。
誰雲江水廣,一葦可以航,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
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
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
充國務耕植,先零自破亡。
興農淮、泗間,築室都徐方。
量宜運權略,六軍鹹悅康;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黃初七年(公元二二六年)丁巳,曹丕去世,時年四十。
歷史評價:陳壽: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蓺兼該;㈠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典論》: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
餘是以少誦詩、論,及長而備歷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靡不畢覽。
崔琰: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
人物之曹睿字:元仲容貌:有岐嶷之姿時間:205——239(壽35)籍貫:同曹操官職:皇帝諡號:明皇帝功績:治理魏國家庭成員:父:曹丕,母:甄,子:曹芳歷史年表:【219年】曹睿被封為武德侯。
【221年】即曹丕繼位後的第二年,曹睿被封為齊公。
【222年】曹睿被封為平原王,因其母甄氏被廢,並未被立為太子。
【22年】曹丕病危,立曹睿為皇太子,託孤於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等人。
不久,曹丕去世,曹睿繼位,追諡其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
八月,孫權進攻江夏,文聘堅守。
朝臣商議發兵救援,曹睿則認為孫權意在偷襲,今已相持,則不會持久,不久孫權果然撤退。
十二月,曹睿大封群臣,封太尉鍾繇為太傅,徵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群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
【227年】十二月,新城孟達反,司馬懿出兵討伐。
【228年】司馬懿攻破新城,孟達被斬。
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睿派曹真、張郃等人拒敵,並親往長安壓陣。
不久,馬謖被張郃大破於街亭,蜀軍撤退。
十二月,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兵出陳倉,魏將郝昭防禦成功。
【230年】曹睿詔曹真、司馬懿等出兵伐蜀,因大雨無功而反。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
曹真病死,司馬懿代替其拒敵,防守成功。
【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懿前去防守。
不久,諸葛亮病逝,蜀軍退。
【235年】曹睿開始大修宮殿,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消耗大量人力,影響了農業。
大臣楊阜、高堂隆等人數次進諫,曹睿不聽。
【237年】遼東公孫淵反,自稱燕王。
【238年】司馬懿出兵征討遼東,獲勝。
同年年底,曹睿病危,立燕王曹宇為大將軍,欲屬以後事,曹宇推辭,於是曹睿聽中書劉放、孫資之言改立曹爽為大將軍,同司馬懿共同輔政。
【239年】曹睿病逝。
歷史評價:陳壽: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
於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孫盛:魏明帝天姿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
初,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己出。
而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偉也。
然不思建德垂風,不固維城之基,至使大權偏據,社稷無衛,悲夫!劉曄: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曹操:我基於爾三世矣。
《魏書》:帝容止可觀,望之儼然。
自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書籍而已。
即位之後,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鹹服帝之大略。
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
含垢藏疾,容受直言,聽受吏民士庶上書,一月之中至數十百封,雖文辭鄙陋,猶覽省究竟,意無厭倦。
孫權:今叡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
如此之日,奸讒並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
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齧者也!強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
裴松之:臣松之以為魏明帝一時明主,政自己出,孫權此論,竟為無徵,而史載之者,將以主幼國疑,威柄不一,亂亡之形,有如權言,宜其存錄以為鑑戒。
或當以雖失之於明帝,而事著於齊王,齊王之世,可不謂驗乎!不敢顯斥,抑足表之微辭。
人物之滿寵字:伯寧時間:(?—242)籍貫:山陽昌邑人(今山東鉅野南人)官職:太尉諡號:景侯家庭成員:子:滿偉歷史年表:滿寵十八歲時,是郡中督郵(漢代各個郡都設有督郵,掌管監察檢舉郡內的不法之事情,同時兼管傳達上面傳下來的政策、抓捕逃犯等工作)。
時郡內李朔等人都各自擁有自己的部區,為害百姓。
太守便派滿寵前去糾察,李朔等聞後,前來請罪,並表示不再為害鄉里。
後滿寵為高平令,縣人張苞(可不是張飛的兒子)是郡中的督郵,張苞貪汙受賄,幹亂吏政。
滿寵便派人將其抓捕,並進行審問,可能因為用刑過度,所以張苞因此死在監獄中,滿寵只好棄官回家。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至兗州後,滿寵被聘任為為從事。
建安元年(19年),曹操被任命為大將軍,便任命滿寵為許縣縣令。
當時將軍曹洪作為曹操宗室,很是受曹操的重視。
而曹洪的賓客中有人依仗權勢,在滿寵管轄的範圍許縣多次犯法。
滿寵不畏強權,將犯法之人抓捕並依法處置。
曹洪就寫信給滿寵,為其賓客求情,但滿寵並沒有接受曹洪的請求。
曹洪就直接告訴曹操,準備藉助曹操的權力來救自己的賓客。
曹操就召喚許縣主事的人。
滿寵聽說後,知道曹操準備放了這些人,便在曹操的命令下達之前迅速的將這些人殺了。
曹操知道後,不怒反喜,說:“當事不當人啊。
建安二年(197年)九月,原太尉楊彪因與袁術聯婚,引起曹操的懷疑,便將其抓捕,準備以大逆之罪將其處死,並令滿寵進行審問。
因1/5|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