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介紹--吳
醫女驚華,夫君請接嫁 報告!萌妻要離婚 血色豪門:休掉惡老公 郎君朵朵開 重生之首席千金 仙武巔峰 巖武天 至尊吸血鬼:我本張狂 靈塵傳說 尋秦記續之戰龍返秦
三國人物介紹--吳
三國人物介紹吳||三國人物介紹——[很是全面]——(資料篇)[color=Red][size=][align=center]三國人物資料——吳篇[/align][/size][/color][color=Green][size=4][align=center]目錄:[/align]1.孫堅、孫策、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周瑜、魯肅、呂蒙2.張昭、顧雍、諸葛謹、步騭、張紘、嚴畯、程秉、闞澤、薛綜、薛瑩3.甘寧、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徐盛、周泰、陳武、董襲、淩統4.潘璋、丁奉、太史慈、呂範、朱治、朱然、朱績、朱桓、孫邵、陳化5.鄭胄、陸績、劉基、吾粲、朱據、虞翻、陸瑁、張溫、孫靜、駱統.孫瑜、孫皎、孫奐、孫賁、孫輔、孫翊、孫桓、孫韶、士燮、潘濬7.孫登、孫慮、孫和、孫霸、孫奮、賀齊、全琮、呂岱、周魴、鍾離牧8.陸遜、陸抗、陸凱、是儀、胡綜、諸葛恪、滕胤、濮陽興、孫峻、孫綝9.劉惇、吳範、王蕃、樓玄、賀邵、華融、華核、韋曜、留贊、聶友10.範慎、虞汜、石偉、趙諮、沈珩、鄭泉、馮熙人物之孫堅字:文臺時間:155——192(壽37)容貌: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籍貫:揚州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官職:破虜將軍豫州刺史烏程侯諡號:武烈皇帝家庭成員: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妻:吳人物傳記:孫堅,據傳為孫武的後代,縣吏出身,因勇敢又有謀略被官府賞識,提拔為軍官。
孫堅參軍後多次成功平定漢末叛亂,又隨朱儁征討黃巾,立下許多功勞,被東漢朝廷封為長沙太守、烏程侯。
後董卓亂政,孫堅聯合袁術,參加了諸侯聯軍,征討董卓,表現最為積極,數次擊敗董卓的部隊;董卓遷都長安,孫堅進兵洛陽,修復被董卓破壞的皇陵後返回魯陽。
不久,孫堅受袁術派遣與劉表交戰,擊敗了劉表部下黃祖,卻在一次追擊中被黃祖計程車兵射殺。
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後來建立了東吳政權。
歷史評價:陳壽:孫堅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
董卓:①孫堅小戇,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②憚堅猛壯。
人物之孫策字:伯符時間:175——200(壽2)容貌:美姿顏籍貫:同孫堅官職:會稽太守討逆將軍吳侯諡號:長沙桓王家庭成員:父:孫堅,弟:孫權等,子:孫紹,妻:大喬人物傳記:少居江淮間,頗有聲望。
堅死後投靠袁術,但因術只重用親信,故策甚失望。
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後袁術以孫堅舊部千餘人資策,孫策遂自領兵馬渡江轉戰整個江東。
先後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等諸部。
善用兵,軍紀嚴明,又得周瑜、張紘等當代名士支援與輔佐,先後攻佔吳、會稽等郡。
為人闊達,善於用人,故甚得江東民心,短短八年間,平定了整個江東,並使江東迅速蓬勃發展,打下了吳國的基礎。
孫策平定江東後,自領會稽太守,並以其親族分守諸郡。
袁術僭號稱帝時,策與之絕交,並奉漢帝詔討之。
後曹操表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建安四年術死,策擊敗廬江太守劉勳,得術、勳兵兩萬餘,遂統一江東,割據東南。
操憚其強,與之結親以安其心。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策欲謀襲許都。
其後孫策為故吳郡太守許貢之門客所殺,臨終囑弟權繼承其業。
歷史評價:盧弼:孫策十七歲喪父,二十六卒,十餘年間建立大業,少年英萬,勇銳無前,真一時豪傑之士!曹操:猘兒,謂難與爭鋒袁術:使有子如孫郎,夫復何恨!何義門:伯符以勇銳摧破劉繇王朗,然能系屬士民,修其政理,遂創霸業。
王朗: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
郭嘉: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
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傅子: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
楊亮:神明器宇孫策之儔。
庾信: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
陳壽:①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
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
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②策為人,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或曰:孫將軍為人,惡勝己者,若每問,當言不知,乃合意耳。
如皆辨義,此必危殆。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人物之孫權字:仲謀時間:181——252(壽72)容貌:方頤大口,目有精光籍貫:同孫堅官職:皇帝諡號:大皇帝家庭成員:父:孫堅,兄:孫策,子:孫和、孫亮、孫登等,妻:謝、許、步、王、潘人物傳記: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擊敗了黃祖。
後東吳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擊潰了曹操軍。
東吳後來又和曹操軍在合肥附近鏖戰,並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殺死關羽、大破劉備的討伐軍。
曹丕稱帝后孫權先向北方稱臣,後自己建吳稱帝,遷都建業。
他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發展造船業、連通臺灣、積極和印度等國外交、多次減免賦稅,促進了東南地區經濟的發展。
歷史評價:劉備: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
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
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賜厥孫謀以燕冀於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
裴松之:①孫權橫廢無罪之子,為兆亂。
②權愎諫違眾,信淵意了,非有攻伐之規,重衤復之慮。
宣達錫命,乃用萬人,是何不愛其民,昏虐之甚乎?此役也,非惟闇塞,實為無道。
孫盛:①盛聞國將興,聽於民;國將亡,聽於神。
權年老志衰,讒臣在側,廢適立庶,以妾為妻,可謂多涼德矣。
而偽設符命,求福妖邪,將亡之兆,不亦顯乎!②觀孫權之養士也,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陳武之妾,請呂蒙之命,育淩統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
是故雖令德無聞,仁澤(內)著,而能屈強荊吳,僭擬年歲者,抑有由也。
然霸王之道,期於大者遠者,是以先王建德義之基,恢信順之宇,制經略之綱,明貴賤之序,易簡而其親可久,體全而其功可大,豈委璅近務,邀利於當年哉?語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其是之謂乎!趙諮: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周瑜: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
《江表傳》: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好俠養士,始有知名。
劉琬:吾觀孫氏兄弟雖各才秀明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中弟孝廉,形貌奇偉,骨體不恆,有大貴之表,年又最壽,爾試識之。
孫策: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陸機:吳桓王基之以武,太祖成之以德,聰明睿達,懿度深遠矣。
其求賢如不及,恤民如稚子,接士盡盛德之容,親仁罄丹府之愛。
拔呂蒙於戎行,識潘濬於系虜。
推誠信士,不恤人之我欺;量能授器,不患權之我逼。
執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悉委武衛,以濟周瑜之師。
卑宮菲食,以豐功臣之賞;披懷虛己,以納謨士之算。
故魯肅一面而自託,士燮蒙險而效命。
高張公之德而省遊田之娛,賢諸葛之言而割情慾之歡,感陸公之規而除刑政之煩,奇劉基之議而作三爵之誓,屏氣跼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損甘以育淩統之孤,登壇慷慨歸魯肅之功,削投惡言信子瑜之節。
是以忠臣競盡其謀,志士鹹得肆力,洪規遠略,固不厭夫區區者也。
故百官苟合,庶務未遑。
魯肅:將軍神武命世。
張遼:向有紫髯將軍,長上短下,便馬善射。
人物之孫亮字:子明籍貫:同孫堅官職:皇帝家庭成員:父:孫權人物傳記:孫權的第七子,吳國的第二代皇帝。
他是個聰明的皇帝,看到孫縱專權,圖謀殺之,但最終失敗。
帝位被廢,淪為會稽王。
歷史評價:陳壽:孫亮童孺而無賢輔,其替位不終,必然之勢也。
人物之孫休字:子烈時間:235——34(壽30)籍貫:同孫堅官職:皇帝諡號:景皇帝家庭成員:父:孫權人物簡介:東吳第三代皇帝。
大將軍孫綝廢掉皇帝孫亮後擁立他為皇帝。
即位後,與丁奉一起誅殺了孫綝。
歷史評價:李衡妻:琅邪王素好善慕名,方欲自顯於天下,終不以私嫌殺君明矣。
陳壽:休以舊愛宿恩,任用興、布,不能拔進良才,改弦易張,雖志善好學,何益救亂乎?又使既廢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義薄矣。
人物之孫皓(一名彭祖)字:元宗時間:242——283(壽42)官職:皇帝家庭成員:父:孫和,子:孫瑾人物簡介:吳國最後一個皇帝。
即位之前,人們對他報有很大希望。
即位後殘忍奢侈無度,人心盡失,最後投降晉,吳滅亡,被封為歸命侯。
歷史評價:陳壽:①皓之**刑所濫,隕斃流黜者,蓋不可勝數。
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謀夕。
其熒惑、巫祝,交致祥瑞,以為至急。
昔舜、禹躬稼,至聖之德,猶或矢誓眾臣,予違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
況皓凶頑,肆行殘暴,忠諫者誅,讒諛者進,虐用其民,窮**極侈,宜腰首分離,以謝百姓。
既蒙不死之詔,復加歸命之寵,豈非曠蕩之恩,過厚之澤也哉!②皓既得志,粗暴驕盈,多忌諱,好酒色,大小失望。
孫盛:夫古之立君,所以司牧群黎,故必仰協乾坤,覆燾萬物;若乃**虐是縱,酷被群生,則天殛之,剿絕其祚,奪其南面之尊,加其獨夫之戮。
是故湯、武抗鉞,不犯不順之譏;漢高奮劍,而無失節之議。
何者?誠四海之酷仇,而人神之所擯故也。
況皓罪為逋寇,虐過辛、癸,梟首素旗,猶不足以謝冤魂,洿室薦社,未足以紀暴跡,而乃優以顯命,寵錫仍加,豈龔行天罰,伐罪弔民之義乎?是以知僭逆之不懲,而凶酷之莫戒。
詩云:“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聊譖猶然,矧僭虐乎?且神旗電掃,兵臨偽窟,理窮勢迫,然後請命,不赦之罪既彰,三驅之義又塞,極之權道,亦無取焉。
《江表傳》:皓初立,發優詔,恤士民,開倉稟,振貧乏,科出宮女以配無妻,禽獸擾於苑者皆放之。
當時翕然稱為明主。
李仁:聞吳主披人面,刖人足。
惡人橫睛逆視,皆鑿其眼。
薛瑩:歸命侯臣皓之君吳也,暱近小人,刑罰妄加,大臣大將,無所親信,人人憂恐,各不自保,危亡之釁,實由於此。
人物之周瑜(吳之周郎)字:公瑾時間:175——210(壽3)容貌:長壯有姿貌籍貫:揚州廬江舒(今安徽舒城)官職:南郡太守、偏將軍家庭成員:父:周異,妻:小喬,子:周循、周胤人物傳記: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於袁術麾下初崛起時曾隨之掃蕩江東。
後來回去鎮守丹陽。
袁術心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
其後設法投奔孫策,為中郎將,孫策相待甚厚,又同時迎娶有「國色」之稱的二喬,成為連襟。
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為中護軍,執掌軍政大事。
赤壁大戰期間,力主拒曹,而指揮全軍在烏林迎擊曹軍取得勝利。
赤壁大戰之後,周瑜諫議孫權將劉備安撫在吳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孫權未採納。
孫權後來採納周瑜的諫議,擬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然後消滅曹操,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
歷史評價:陳壽:①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
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
周瑜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策: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如前在丹楊,發眾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孫權:①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
②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
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④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諸葛瑾、步騭: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蔣幹: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閒。
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為其將。
謀而有成,所規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
人物之魯肅字:子敬時間:172——217(壽4)容貌:體貌魁奇籍貫:徐州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官職:橫江將軍家庭成員:子:魯淑人物傳記:魯肅是三國時期吳國名將。
早年魯肅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後經周瑜的推薦,成為孫權的參謀,很早就為孫權謀劃了成就帝業的戰略計劃,深受孫權器重。
赤壁戰前,魯肅在聯合劉備、勸說孫權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並在之後協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赤壁戰後,魯肅從大局考慮,又勸說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繼續鞏固孫劉聯盟。
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他的位置,負責處理荊州事務。
歷史評價:陳壽:①少有壯節,好為奇計。
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
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③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
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
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
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
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
③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
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
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
人物之呂蒙字:子明時間:178——219(壽42)籍貫: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官職:左護軍虎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候家庭成員:子:呂霸人物傳記:三國時東吳名將。
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隨孫策為將。
以膽氣稱,累封別部司馬。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
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御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
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
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
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
歷史評價:魯肅:吾謂大弟(呂蒙)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孫權:①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蓋不可及也。
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並作國士,不亦休乎!②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
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陳壽: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
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人物之張昭字:子布時間:15——23(壽81)籍貫:徐州彭城郡(今江蘇徐州)容貌:矜嚴,有威風官職:輔吳將軍諡號:文侯家庭成員:子:張承,張休人物傳記:張昭少時好學,博覽群書。
二十歲時拒絕應試孝廉而與名士王朗等人討論時事,深受陳琳賞識。
東漢末年張昭避亂揚州。
孫策舉事時,張昭出任長史、撫軍中郎將。
孫策器重張昭,有關文武之事均由張昭辦理。
孫策死時將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則盡力輔佐孫權,迅速穩定了民心士氣。
張昭敢於直言諫議,曾因違背孫權意願而一度不讓他朝見。
孫權稱帝之後,張昭因年老多病而辭官,著有《春秋左氏傳》和《論語注》。
嘉禾四年,張昭去世。
孫權素服弔唁。
歷史評價:陳壽:①張昭受遺輔佐,功勳克舉,忠謇方直,動不為己;而以嚴見憚,以高見外,既不處宰相,又不登師保,從容閭巷,養老而已,以此明權之不及策也。
②昭每朝見,辭氣壯厲,義形於色。
孫權:①孤豈為子布有愛乎?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
②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
③使張公在坐,彼(蜀臣)不折則廢,安復自誇乎?④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江表傳》:昭忠謇亮直,有大臣節。
裴松之:臣松之以為張昭勸迎曹公,所存豈不遠乎?夫其揚休正色,委質孫氏,誠以厄運初遘,塗炭方始,自策及權,才略足輔,是以盡誠匡弼,以成其業,上籓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本非其志也。
曹公仗順而起,功以義立,冀以清一諸華,拓平荊郢,大定之機,在於此會。
若使昭議獲從,則六合為一,豈有兵連禍結,遂為戰國之弊哉!雖無功於孫氏,有大當於天下矣。
昔竇融歸漢,與國升降;張魯降魏,賞延於世。
況權舉全吳,望風順服,寵靈之厚,其可測量哉!然則昭為人謀,豈不忠且正乎!王朗:張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之。
習鑿齒:張昭於是乎不臣矣!夫臣人者,三諫不從則奉身而退,身苟不絕,何忿懟之有?且秦穆違諫,卒霸西戎,晉文暫怒,終成大業。
遺誓以悔過見錄,狐偃無怨絕之辭,君臣道泰,上下俱榮。
今權悔往之非而求昭,後益回慮降心,不遠而復,是其善也。
昭為人臣,不度權得道,匡其後失,夙夜匪懈,以延來譽,乃追忿不用,歸罪於君,閉戶拒命,坐待焚滅,豈不悖哉!人物之顧雍字:元嘆時間:18——243(壽7)官職:丞相諡號:肅侯家庭成員:子:顧邵、顧裕、顧濟人物簡介:弱冠為合肥長,後歷任數縣,所在多有治績。
孫權掌權後,任命他為會稽郡丞,行太守事,後不斷升遷,成為吳國第二任丞相。
顧雍為人嚴肅,不飲酒,少言語,自孫權上下對其多有忌憚。
顧雍為相十九年,多進良言,有功於吳,後病逝,孫權親自臨吊。
歷史評價:孫權:故丞相雍,至德忠賢,輔國以禮,而侯統廢絕,朕甚愍之。
陳壽:顧雍依杖素業,而將之智局,故能究極榮位。
人物之諸葛瑾字:子瑜時間:174——241(壽8)籍貫:徐州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容貌:面長似驢官職:大將軍家庭成員:弟:諸葛亮、諸葛均,子:諸葛恪、諸葛融歷史年表:[200年]諸葛瑾漢末避亂江東。
孫權的姊婿在曲阿向諸葛瑾請教問題,大驚其才,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後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
[215年]孫權遣諸葛瑾使蜀通好劉備,與其弟諸葛亮在公館見面,沒談私事。
[219年]跟從呂蒙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
[222年]劉備東伐吳,吳王求和,諸葛瑾給劉備做書曰:“陛下老遠來至白帝,就是因為吳王侵取荊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
不肯講和,此小人之心。
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
陛下若抑威損忿,計可立決,不復諮之於諸將也。
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
時或言瑾別遣親人與備相聞,權曰:“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同年升左將軍,督公安,假節,封宛陵侯。
曹真、夏侯尚等圍朱然於江陵,諸葛瑾以大兵為之救援。
瑾性緩,推道理,無破敵之術,兵久不解。
轉年春天,河水化開,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退走。
雖無大功,也用保全師順利入境為功。
同年孫權稱帝,封諸葛瑾為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
[241年]諸葛瑾去世死前囑咐買棺服,辦喪事要簡約。
歷史評價:陳壽:①諸葛瑾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
②瑾為人有容貌思度,於時服其弘雅。
孫權:①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②子瑜與孤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為人非道不行,非義不言。
玄德昔遣孔明至吳,孤嘗語子瑜曰:‘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
’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
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
’其言足貫神明。
今豈當有此乎?孤前得妄語文疏,即封示子瑜,並手筆與子瑜,即得其報,論天下君臣大節,一定之分。
孤與子瑜,可謂神交,非外言所間也。
知卿意至,輒封來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吳錄》:瑾性弘緩,推道理,任計畫,無應卒倚伏之術,兵久不解,權以此望之。
及春水生,潘璋等作水城於上流,瑾進攻浮橋,真等退走。
雖無大勳,亦以全師保境為功。
虞翻:諸葛敦仁,則天活物,比蒙清論,有以保分。
《吳書》:謹才略雖不及弟,而德行尤純。
人物之步騭字:子山時間:177——277(壽71)籍貫:徐州臨淮淮陰(今江蘇淮陰西北)官職:丞相家庭成員:子:步協人物傳記:少貧孤避難江東,晝勤四體,夜誦經傳。
權為討虜,召騭為主記,後徙交州刺史、拜徵南中郎。
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外附內違。
騭誘斬之,威聲大震。
士燮供命,南土始平。
納雍闓加拜平戎將軍,封廣信侯。
又奔長沙。
討益陽,屯漚口。
權稱尊號,拜驃騎將軍,督西陵,代陸遜撫荊冀戍,勵太子拔能人為賢。
騭上疏論親賢遠佞斬呂壹,權悟而斬之,赤烏九年為丞相,亦猶誨門生,手不釋卷,十年卒。
歷史評價:《吳書》:騭博研道藝,靡不貫覽,性寬雅沈深,能降志辱身。
歲餘,騭以疾免,與琅邪諸葛瑾、彭城嚴畯俱遊吳中,並著聲名,為當時英俊。
陳壽:步騭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
性寬弘得眾,喜怒不形於聲色,而外內肅然。
周昭:當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豈獨古人乎!然論其絕異,未若步丞相之為美也。
人物之張紘字:子綱時間:152——211(壽0)籍貫:徐州廣陵(今江蘇揚州)官職:長史家庭成員:子:張玄人物傳記:遊學京都,還本郡,舉茂才,公府闢,皆不就。
避難江東。
孫策創業,投策。
表為正議校尉。
從討丹楊。
諫策勿身臨行陳。
建安四年,紘奉章至許都,留為侍御史。
諫曹公不以策薨伐吳。
曹公從其言。
出紘為會稽東部都尉。
權以為長史,從徵合肥。
諫孫權勿親臨突擊。
次年,勸止吳軍徵合肥。
建議宜出都秣陵,權從之。
還吳迎家,途病卒1/5|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