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賭錢咒

賭錢咒


娘子很囂張 逍遙小村長 俠蹤仙蹟傳 邪猴 清宮熹妃傳 我的禁忌遊戲 紅樓之風華絕黛 密十三 極品聖醫 重生之鐵血八

賭錢咒

賭錢咒(1/3)

微-《酉陽雜俎》記有賭錢咒:“伊諦彌諦,彌揭羅諦。”念滿一萬遍,呼骰子的花色可隨意而轉。有一個趙生相信這種說法。唸誦至一千遍時,他高興地說:“這也可以獲得小勝了。”於是與人決賭,連呼不應驗,輸掉賭資而回。

健忘之人

微-唐臨朐丞張藏用善忘。曾經召一個工匠,工匠不到,他非常生氣,派人去抓。工匠抓來後,正趕上鄰縣縣令派人送公文來。張藏用讀罷,就讓剝下送信人的衣服,打了十板子。那人起來謝杖,並問自己究竟罪在何處,張藏用才後悔打錯了人,於是命令里正端一杯酒讓他喝,藉此道歉,接著處理其他事務。一會兒,張藏用看見里正,指著酒問:“這是什麼東西?”里正回答說:“酒。”張藏用說:“不妨喝了。”里正拜謝後喝了酒。藏用又走進房中。那位送信人最後也沒有喝到酒,只好拄著柺杖走了。

夢中受責

微-唐代張利涉白天睡覺,忽然驚醒,騎馬趕到州里,拜見刺史鄧惲,謝罪說:“聽說您要責備我,死罪死罪!”鄧惲說:“沒有這回事兒。”張利涉說:“是司功某甲說的。”鄧惲大怒,叫來某甲,要用杖責打。某甲一再講沒說過這些話。張利涉慢慢地才醒悟,上前請求說:“希望您饒恕他,我恐怕是夢中聽說罷了。”

多疑的縣令妻

微-唐代的陽伯博擔任山南的一個縣丞,他的妻子陸氏,是名家的女子。縣令的妻子姓伍。一天,各位官員的妻子集會,相見後,縣令的妻子問縣丞夫人姓什麼。回答說:“姓陸。”接著問主簿夫人,回答說:“姓戚。”縣令的妻子生氣地進入內室。各位夫人不知為什麼,想退回去。縣令聽說後,急忙進去問他的妻子。妻子說:“縣丞的妻子說姓陸,主簿的妻子說姓戚,因為我姓伍,故意來捉弄罷了。其餘官員的妻子幸虧我不問,一定是說姓八、姓九了。”

男人戴花最流行

微-簪花,古代又稱“插花”,是將花朵插在髮髻或冠帽上的一種裝飾方式。所戴的花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用絲帛或其他材料製作的假花。這本來是婦女的打扮,但是在唐代,男子居然也戴起

了簪花,而且還相當流行。

每年春天,都城長安盛行郊遊。713年的那次郊遊,

詩人蘇頲寫出了“飛埃結紅霧,遊蓋飄青雲”的美句。唐玄宗非常讚賞這句詩,就將“御花”插在了蘇頲的頭巾上。“御花”就是唐玄宗頭上的花。

不僅唐玄宗喜歡戴簪花,王爺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汝陽王李璡的小名就叫“花奴”,他經常頭戴簪花跳舞。有一次他給唐玄宗表演,戴著絹帽敲擊羯鼓。

唐玄宗摘了一朵簪花放到他的帽子上,李璡伴隨著音樂跳完了舞,而帽子上的簪花也沒有掉落。唐玄宗非常高興,賜給他一櫃子金器。這兩人可以說是大唐朝的“花痴”了。

以香薰衣是禮節

微-唐代的男子流行以香薰衣,人們把以香薰衣當成一種禮

節,如果男子會見客人時不以香薰衣,會顯得很不禮貌。

除了衣服要用香薰外,唐代男子還追求標新立異。成都

有一位叫路巖的,風貌神俊,又會穿衣服,曾經是成都

風流人物競相模仿的物件。他裹的“襆頭”(紗巾)樣

@@襆頭式很美,很快就風行一時。為了標新立異,與大眾相區

別,他又剪去了紗巾的角,於是人們也跟著剪去了紗巾

的角。過了一段時間,路巖又換了新式衣服,於是人們

都自嘲說,我們成不了路巖,永遠不如他時髦。

丈夫為婦人之飾

微-唐代是我國曆史上最開放的時代,盛唐時期“婦人為丈夫之相,丈夫為婦人之飾”的社會現象很正常,就是說女人打扮成男子的形象,男子穿戴著女人的服飾,這是很平常的事。這一時期男子與女子一樣,平時也用面脂、口脂等化妝用品粉飾頭面。有一位叫韋崟的,風流愛美。有一次他聽說朋友娶了一位貌美的佳麗,於是就打水洗澡,頭上戴上漂亮的絲巾,嘴上抹上脣膏,去恭賀他的朋友。可見當時男子使用脣膏是很平常的事。

唐代還有一位比韋崟更臭美的叫衛玠,他姿容秀

美,披肩長髮長五尺,每天洗完澡,都有兩個婢女用金盤子託著頭髮給他梳頭。他洗臉時用的是自制的“化玉膏”(類似現在的洗面奶),還把芹菜搗成泥,敷在臉上做

面膜。因此他的臉光亮溼潤、沒有皺紋。

千奇百怪的文身

微-刺青在唐中期及以後可謂流行一時,當時的長安、成都、荊州、黔南都有刺青的風俗。男人用針在面板上刺出圖案,然後塗上墨,待創面痊癒後,就形成了無法洗掉的圖案。

當時的刺青者大多數是市井惡少或者軍人,所刺的內容千奇百怪。家住長安大寧坊的張幹在自己的左臂上刺的是“生不怕京兆尹”,右臂上刺的是“死不怕閻羅王”。“京兆尹”是當時的官名,就是京城的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市長。王力奴在自己的胸部和腹部刺上了山、庭院、池榭、草木、鳥獸。趙武建在身上刺了160處番印。還有更奇怪的,蜀人趙高將佛教裡的天王像刺在背部,他犯法時應該杖背二十,可是地方官吏卻不敢,因為他背上刺著天王。後來劍南節度使來了,用杖刑將他背上的天王像打得稀爛。節度使走後,趙高挨家挨戶袒衣討錢,美其名曰“修理功德錢”。

種類繁多的點脣

微-唐末,不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風行在脣上點胭脂,種類繁多,名目多樣。大體上有這一些: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工巧、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雙唐、眉花奴等。

不以屢嫁為恥

微-唐朝的婚姻制度和社會風氣比較開放。據資料顯示,唐朝婦女改嫁是比較常見的,在《秋胡》話本中,秋胡幾年不歸,秋胡母就勸秋胡妻:“不可長守空房,任從改嫁他人。”婆婆竟然主動勸媳婦改嫁。可見唐代屬“開放型”社會。唐代的《唐律戶婚》規定:子女未徵得家長同意,已經建立了婚姻關係的,法律予以認可,只有未成年而不從尊長者算違律。而且在唐代,離婚極為常見,再嫁不以為非。《唐律戶婚》中也有協議離婚的規定,指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所謂“和離”:“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從史實來看,提出離婚者也不只是夫方,妻方提出離婚的也不在少數。女方再嫁也不為失節。這從唐代婦女不以屢嫁為恥中看得很明顯。唐代公主再嫁的就不在少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