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上班遲到要打板子

上班遲到要打板子


妙手天醫 總裁的雙胞胎女友 愛上你,時光傾城 素手傾天,邪君的寵妃 薄情首席的失聲前妻 傾城王妃不得寵 步生蓮:棄妃豔殺天下 天才小道士 捉鬼我有無敵女上司 風水奇譚5:地心古墓

上班遲到要打板子

上班遲到要打板子(1/3)

微-唐朝時對官員的考勤非常嚴格,如《唐律疏議·職制五》有一條“官人無故不上班”的法令說,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徒刑一年。倘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供職的“邊要之官”,還要罪加一等。同書《職制四》中,還有一條點名考勤的法令和解釋,大意是:內外官吏應點名檢查實到人數,有時一天幾次,頻頻點名,點名時未到的,每缺一次點名笞打二十小板。倘每次點名不到,完全不來上班,就計算天數,按無故不上班的罪名議處。

玩忽職守被貶官

微-開元二十年(732年)九月二十日,某部門輪到一個叫梁升卿的人上夜班了,可是第二天恰逢他父親忌日,他就想讓同事元彥衝代自己上。元彥衝正和朋友聚會喝酒,不願意去。梁升卿只好將具體情況寫個條子,懇求其代勞,自己就回家了。結果元彥衝喝醉,沒有按時到崗,宦官又正好拿著皇帝的命令來問事,發現衙門裡沒人。宦官回去一稟報,唐玄宗很是生氣,隨即將元彥衝貶到邠州任刺史,梁升卿貶到莫州任刺史,這兩人都為自己的玩忽職守付出了代價。

浮誇虛報成風

微-唐玄宗開元年間,宇文融任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因為全國逃亡的戶口很多,百姓為了逃避沉重的賦役負擔,往往寄名在寺院和權貴處作為客戶。於是朝廷派宇文融為蒐括逃戶使,檢察和搜尋逃亡的客戶。宇文融設立了十員勸農判官,分派到各地,從各地括得的客戶多達80餘萬,出地也極多。各州、各縣親承宇文融的心意,追求數量,互相攀比,一味以多獲戶口為功勞,都誇張地虛報,增加客戶數目,也有的地方甚至把實戶也當作客戶登記在冊,用來欺騙上司。至年終,徵收到的客戶錢多至數百萬。

同級的官員應享受同樣的待遇

微-楊綰是唐朝中期的一位名臣,官至宰相。唐肅宗時,他升至中書舍人,按照慣例,他因為年齡大而被尊為舍人中的“閣老”,而且中書省的辦公官署及官員俸祿等款項,他

可以分得五分之四。但楊綰卻不這樣認為,他覺得同一個品級的官員應該享受同樣的待遇,不應再以年齡排出等級,這樣不利於年輕的人發揮才幹,也不利於國家發展。因此,他便把辦公官署及其他俸祿平均分給所有的中書舍人,以示公允。中書省的所有人因此對他極為尊重,大家齊心協力,效率明顯高於其他部門,而且楊綰的為人也受到朝廷上下一致讚譽。

不能為了一個盤子而治罪

微-有一次,唐代宗召江西判官李泌入京覲見,同他談起元載的事說:“路嗣恭剛平定嶺南的時候,進獻了一個大琉璃盤來,直徑有九寸長,我以為是天下至寶。等到元載被抄家時,才發現嗣恭送給他的一個琉璃盤,直徑有一尺長。我要治他的罪。”李泌說:“嗣恭這個人,行事小心,很會侍奉人,但害怕權勢,勤敏於政事而不識大體。從前做縣令時,憑藉才能而聞名於天下;只是陛下未能深知其為人,被元載所利用,因而他才對元載盡心盡力。陛下如真能瞭解他的為人而加以重用,他也就一定會為陛下盡力了。何況嗣恭平定嶺南,新建大功,陛下怎能為了一個琉璃盤而降罪於他呢!”皇上這才平息了心中的怒氣,而任命路嗣恭為兵部尚書。

活埋告發者

微-唐德宗時,李齊運專權。有位叫李錡的官僚拼命用金錢賄賂李齊運,被任命為杭州刺史、湖州刺史、潤州刺史、浙西觀察史、諸道鹽鐵轉運使等顯赫要職。每到一個地方,李錡都拼命搜刮民脂民膏,奇珍異寶積攢得無法計數,李錡再用這些財寶向上司權臣乃至唐德宗行賄,因而也受到了唐德宗的寵信。後來,他又專管天下漕運和酒稅的徵管工作,所得的錢財,除部分用來行賄外,其餘全都裝進自己囊中,國庫因而日益空虛。這時,浙西出了一個膽大不要命的老百姓,名叫崔善貞,上書給唐德宗,揭發李錡貪贓枉法的罪行。昏庸的唐德宗竟然命令將崔善貞戴上刑枷,押送給李錡處置。李錡預先挖好一個大坑,待崔善貞被押來之後,連人帶枷推進坑裡活埋了。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微-唐朝的

李適之在做宰相的時候,他的宅第前總是門庭若市,前來拜訪他的人終日絡繹不絕。後來他主動讓賢,不做宰相了,再沒有幾個客人來訪了。李適之有感於世態的炎涼,作了一首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前兩句的意思是說,為了給賢人讓位,我不再做宰相了,沒有了政事的煩擾,從此可以飲酒逍遙了。後兩句則是抒發感慨:請看過去那些踏破門檻的常客,如今還有幾個來的?

崔群拒連署

微-唐憲宗說崔群為人正直,命令從今往後凡是翰林學士奏事,必須有崔群署名,才能奏進。崔群說:“翰林院的做法,往往會成為一種規矩,如果照此辦理的話,將來萬一有阿諛奉承的人擔任翰林院的長官,那麼官階低的人直言進諫就無法上達了。”於是沒有執行“連署”的旨意。

陛下錯了

微-唐憲宗初年,為尋訪治國方略,開闢言路,採納諫言,每當遇到軍國大事,憲宗必定要與翰林學士商量。白居易、李絳當時都是翰林學士。

白居易有一次由於在議論事情的時候說了一句“陛下錯了”,憲宗面色莊重嚴肅地停止了談話,暗中將翰林學士李絳召來,告訴他說:“白居易這個小臣出言不遜,必須讓他退出翰林院。”李絳說:“陛下能夠容納直率的進言,所以群臣才敢竭盡誠心,不作隱瞞。白居易的話雖然有欠思考,但本意是要進獻忠心。倘若陛下將他處以罪罰,我擔心天下的人都各自想要緘默不語了,這可不是開拓視聽、彰明聖上德行的辦法啊。”

士大夫不敢出門

微-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天還沒亮,宰相武元衡準備上朝,剛走出所住的靖安坊的東門,有賊人突然從暗中跑出來襲擊他,把他殺了,並把頭砍下帶走。然後賊人又到通化坊殺裴度,砍傷了他的頭,裴度掉到溝裡,因氈帽厚才沒有死。這件事發生後,京城上下皆驚,於是皇帝下令宰相進出要派金吾騎士張弓露刃加以保護,所經過的坊門搜尋很嚴。朝廷計程車大夫們天不亮都不敢出門。有時候皇上到大殿很久了,官員還沒有到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