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73節:大前研一(1)

第73節:大前研一(1)


億萬千金的極品保鏢 強強聯姻:惡少請接招 惹火小嬌妻:老婆,婚令如山 黃金左眼 天印 腹黑仙君太放肆 逆龍 重生之召喚無敵 古墓驚魂之鬼跳崖 宅男的戰爭

第73節:大前研一(1)

大前研一

Ohmae,Kenichi

(1943—)

個人背景

● 1943年生於日本九州。

● 日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和東京科技協會(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核物理專家;麻省理工學院核工程博士。

● 1972年加入麥肯錫公司(McKinsey),擔任日本分公司常務董事。

● 曾任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Nakasone)的顧問。

● 多篇文章在《華爾街雜誌》和《哈佛商業評論》上刊登。

主要著作

《戰略家的思考》(The Mind of the Strategist)(1982)

《三種力量:全球化競爭未來之格局》(Triad Power:The Coming Shape of Global Competition)(1985)

《超越國界:對日本和世界的反思》(Beyond National Borders:Reflections on Japan and the World)(1987)

《無國界的世界:一體化經濟的力量和戰略》(The Borderless World:Power and Strategy in the Interlinked Economy)(1990)

人物概要

大前研一是日本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是西方著名的日本商業顧問。他富有勇於創新、積極探索的精神,並努力探索問題的本質。到目前,他已經出版了30多部書,大部分以日文形式出版。他對商業戰略和經濟理論進行了探索,有些書還涉及了社會和政治問題。

1.導言

大前研一在日本出版了五本有關戰略的書,但使他蜚聲西方學術界的還是他的第一本英文版專著《戰略家的思考》。這本書迅速流行的一個原因是,隨著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西方許多學者都在對“日本模式”進行探索。而該書恰好從日本的視角重新思考了戰略的基礎、邏輯和內容。這本書的內容簡單明瞭、通俗易懂。與其他學者相比,大前研一更熱衷於推廣全球自由貿易,批評政府和官僚機構對貿易的限制。《財經時代》將其描述為“正直之士,罕見的率真學者。當大多數日本人不敢說真話之時,大前研一能夠直率地說出實情”。

2.生平資料

大前研一1943年出生於日本九州。日本早稻田大學和東京科技協會的核物理專家。他曾在麻省理工學院深造,並獲得核物理博士學位。學成後,他被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聘用。很快,他被提升為麥肯錫日本公司的常務董事。

3.主要貢獻

大前研一的主要貢獻在於他對全球經濟特性的探索。在《三種力量:全球化競爭未來之格局》一書中他指出,國際市場中的企業需要同時在以下三個世界經濟圈中樹立自己的地位:美國、歐洲、日本及太平洋地區。在大前研一看來,如果一個企業做不到這一點,那麼他在另一個主要市場就會被其全球化競爭對手擊敗。大前研一指出,這三個市場加起來有6.3億顧客,要想在這三個市場上取得成功,就必須同時具備責任、創造性和競爭力三個關鍵性要素。而後兩個方面又取決於許多因素,如本國的教育質量和層次,企業與合資夥伴合作的意願和組織適應能力等。

此觀點很快被人們接受,但當他提出將日本的大米生產商移民到美國的阿拉巴馬州,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大前研一認為,日本農民可在阿拉巴馬州買到便宜的土地,並將大米運往日本出售,從而節約日本的空間,利用這些節餘的空間建造高樓大廈,這是符合比較優勢原則的。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對日本農民的高額補助已經抑制了經濟的發展,使米價飛漲”。因此,利用上述方式可在將米價降低2/3的同時刺激日本經濟增長。

大前研一的全球觀以經濟利益為第一準則。他認為,各國在經濟上只有相互依存才能使世界和睦相處。他提出的最有爭議的觀點之一是,美國與日本並不存在貿易失衡的現象:“美國公司在日本的銷售額加上日本從美國的進口額等於日本公司在美國的銷售額加上美國從日本的進口額。”

在《超越國界:對日本和世界的反思》一書中,大前研一建議在日本、歐洲和美國之間建立一個文化、金融和政治共同體,並認為,這三個區域應共享政治權利——類似羅馬條約的某種政治協定,正是該條約導致了1957年歐洲經濟共同體的誕生。在大前研一1990年出版的《無國界的世界:一體化經濟的力量和戰略》一書中,他認為,全球戰略“幾乎已經成了生存的必需條件”,因為在大多數領域,競爭已越來越趨向於全球化。大前研一將全球化戰略劃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企業必須有很強的產品概念和出口的傾向;第二階段,企業應在目標國家建立分支機構、開拓市場,促進銷售;第三階段,在關鍵市場附近建立產品生產廠;第四階段,“內部化”,在目標市場附近建立子公司(對母公司的完全複製),包括研發部、工程部、財務部、人事部及其他職能部門,這樣的方式使產品在當地市場深化發展,並有利於實現管理本土化;最後一個階段,形成完全的“全球化公司”。這樣的公司只保留核心職能,比如品牌管理或研發,他們可將這些核心職能留在原址或是轉移到發展潛力大的地區。他的觀點是,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組織內部存在有效溝通網路的全球化企業能夠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不斷壯大。

大前研一認為,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將導致傳統意義上的國家概念的弱化。1992年在東京的一次講話中,他提到“國家是一種非自然的單位”,“每次我試圖對它進行界定時,都感到很困惑”。按照他的觀點,個人首先屬於地球,其次才屬於與之直接相關的社群。他認為,將來總有一天,消費商品的可得性將成為所有政府的判別標準。“資訊正改變著世界,它的力量如此強大以至於人們無法抑制它。消費者可以自行決定自己想要什麼”。在人類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力量將會淹沒狹隘的國家主義和民族主義思想,最終創造一個由地區和“區域一州”組成的鬆散邦聯形式的世界。他還指出:

美國與日本間的對立關係不久將會終結。事實上,有時我們已經很難把這兩個國家或是別的國家相互區分開,因為我們的跨國投資正在不斷增長。現在,儘管我們還是抱著國家主義不放,中東國家的東南亞國家貿易協定,以及北美及拉丁美洲國家貿易協定的出現,都表明了人們降低貿易壁壘、擴大經濟交易範圍的願望。這種趨勢已和一些政府基於行政區劃的交易有所不同。這些貿易協定向區域化的自由貿易邁進了一步,將來從消費者利益的角度來看,還會出現全球規模的自由貿易。由於消費者的需求已越來越相似,世界經濟已連成一體。消費者最終將會參與本國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