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節:約翰·梅納德·凱恩斯(3)
極品透視狂醫 冷總裁的贖罪妻 機長老公帥帥噠 黃金控 怒海揚帆之海盜篇 飛劍問道 吳邪法師 退休老道回憶錄 偉大的職業 等在校門口等著愛
第51節:約翰·梅納德·凱恩斯(3)
當自己的主張得到否定之後,凱恩斯以辭職表示抗議,並把自己的觀點寫進了《和平的經濟後果》(1919)。這本書轟動一時,書中對戰爭的經濟原因和強迫得來和平的後果做了深入的分析,生動地描寫了巴黎和會上各股強大政治力量之間的較量,對當時主要政治頭腦的刻畫足以把他們摧毀。凱恩斯一下子出名了,不是以一個學者的身份,而是由於他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表現(他成了漫畫家David Low作品中的人物)。但在政界,這本書被判了死刑,凱恩斯本人被逐出政壇,直到他們再次需要他。
20世紀20年代,凱恩斯重返劍橋當了一名講師,同時從事新聞寫作,寫學術論文,由此實現了穆爾的目標—— 享受友誼和審美。他每週都會花點時間去倫敦布魯斯貝利的皇家廣場和高頓廣場。還在蘇塞克斯租了一套公寓。他在學術人與平凡百姓、經理人與審美學家之間找到了平衡(Skidelsky,1992)。
4.金本位之爭
1921年,《概率論》經修改出版後,政治經濟學家凱恩斯積極遊說英國政府反對重新恢復金本位。他把自己的觀點彙集到一起形成《貨幣改革論》。他繼續堅持自己在《印度的貨幣與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中有關金本位的觀點。按照他的觀點,國際環境已經改變了,英國作為世界唯一強大的金融中心的位置受到了來自另一個金融都市——紐約的嚴峻挑戰。另外,爭論完全圍繞是否要回到一戰前的金本位制度展開的,問題是,英國的物價比其他參與競爭的幾個國家都高,尤其是美國。因此,英國不得不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英國在當時也正是這麼做的。有些學者卻大唱反調,他們堅持認為,貨幣因素對經濟的影響只是暫時的,也不會帶來經濟的長期不景氣。但在凱恩斯看來,這種觀點有可能導致災難性後果,因為失業所造成的損失會遠遠超過金本位本身帶來的潛在收益。
在反對金本位的過程中,凱恩斯是孤獨的,他註定要輸掉這場論戰。金本位當時被認為是唯一正確的貨幣體制安排,重建戰前的等值體制被認為是唯一光榮的事業,因為建立更低的等值體制對債權人一方是預設的一種情況,經過戰爭,英國也毫不例外地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而且大部分是國外的借款。
一戰後的前兩年,英國遭遇了自和平時期以來最激烈的價格波動。1920年,零售業的價格指數上漲了16%,之後的兩年裡又下跌了28%。儘管這次價格指數下降的幅度不足以形成“平價”,但還是出現了凱恩斯擔憂過的局面:1922年失業增長了14%,而且在整個戰爭時期一直居高不下,從未低過10%。為了恢復金本位體系,通貨緊縮一再持續,並且一直持續到1925年恢復金本位的標準。1926年爆發的大罷工,導致了經濟的不景氣和股市崩潰,世界貿易近乎癱瘓,這最終宣告金本位破產。直到1931年英國才最終克服了這場危機。
面對這些所有的鉅變,誰都可以理解凱恩斯對傳統方法不耐煩的理由。在《貨幣改革論》中有這樣一段話,常常被學者們引用。
這個漫長的路程把貨幣制度引上了不歸路,在這個漫長的路程上,我們都逝去了。如果經濟學家們只能夠在暴風雨過後告訴我們已經風平浪靜了,那麼,他們的作用在哪裡呢?他們是不是對自己的要求實在是太低了。
(CW IV:65)
在這場金本位的論戰中,凱恩斯比其他任何人都關心如何降低失業,他認為必要時要以犧牲利潤為代價實現充分就業。在《貨幣改革論》中,他支援透過提高利率削減利潤,反對通貨緊縮政策。因為這樣會降低收入,擴大失業。《貨幣改革論》對凱恩斯理論發展的作用體現在,它以對金本位貨幣體系的否決作為經濟分析的基礎。對金本位貨幣體系的否決奠定了《貨幣論》向《通論》過渡的基礎。
5.從《貨幣論》到《通論》
一戰後的一切都體現了銀行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但仍有些經濟學家持錯誤的觀點,認為貨幣是中性的,隻影響“名義”變數。凱恩斯相信擺在眼前的事實,對這種觀點難以忍受,決定結合自己積累的貨幣市場執行的知識和貨幣在經濟中的作用寫一篇關於貨幣的文章。於是就誕生了學術鉅著《貨幣論》。儘管該書寫作形式有些呆板,全書按照傳統方法分為兩卷,從應用貨幣理論到“純” 貨幣理論。凱恩斯並不滿足於寫出優美而權威的學術論文,他的思維從來沒有停止過,他更注重的是論文中所涉及到的理論在實踐中將如何應用。正基於此,他積極參與公共事業,不斷地學習,他把思想發展過程與他在麥克萊蘭委員會所從事的工業金融工作結合在一起(Clarke,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