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石川馨(2)
絕品神醫 惡魔女王の愛情惡作劇 通妻令:魔少的逃跑俏新娘 大盜無痕 調教百媚 顛倒異界的雜貨店 魔女的血色遊戲 傳家 重生之風華庶女 雄霸末世
第43節:石川馨(2)
石川馨一生奔波於旅途中,應政府、高校以及產業界的邀請到處作報告、舉辦研究班,介紹日本管理技術,一直到1989年他去世。他與從事質量管理研究的同仁密切合作,包括戴明(Deming)和朱蘭(Juran)博士。石川馨是在20世紀50年代與他們結識的,那時他們曾應邀共同給日本管理人員做關於質量管理的學術講座。他還曾擔任武藏工業大學(Musash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校長,應邀在日本和許多國家出任質量管理方面的專家顧問。
2.主要貢獻
石川馨的突出貢獻是一直致力於日本全面質量管理方法的研究,開發出石川圖(因果分析圖),以及推廣質量管理迴圈。下面我們將依次介紹這幾項內容。
日本的全面質量管理
日本二戰後的經濟繁榮常常被歸因於日本人意識到人力資本的重要性。這表現在日本企業開始積極利用員工的創造能力,追求質量最優,浪費最小。石川馨及其同仁也因他們倡導的“質量管理人人有責”所創造的“奇蹟”而名聲大噪。在世界各地講學期間,他一直向他的聽眾極力宣揚購買日本產品和服務的好處,因為它們是有質量保障的。
石川馨認為有效的質量管理需要綜合以下各種因素。
(1)產品和服務本身的質量控制。
(2)成本、價格、利潤的綜合控制。
(3)供應鏈和分銷系統的可靠性控制。
石川馨認為“實施質量管理就是要開發、設計、生產和提供最經濟、最有價值並能令顧客滿意的產品或服務”(Ishikawa,1985)。
石川馨堅信任何組織只要想讓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參與市場競爭就必須控制質量,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他常常強調“全面質量管理包括做任何應當做的事”(Ishikawa,1989),此外他認為TQC(全面質量管理)不可能像吃阿司匹林那樣立竿見影,而必須假以時日,逐漸地改進公司的組織結構,就像一個漫長的中藥療法(Ishikawa,1989)。日本企業TQC的成功可以歸因於以下十個關鍵因素。
(1)把質量管理當成公司全員參與的活動。
(2)在質量控制上公司的高階管理委員會不能妥協,必須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
(3)明確公司目標,使其成為全體員工的共同目標,能夠透過落實質量方針實現既定目標。
(4)運用1951年提出的戴明獎自我評價框架進行質量管理審計。
(5)依據事實進行過程管理,提供質量保證,在不同的部門同時進行質量改進。
(6)大力倡導團隊合作與貫穿組織的質量迴圈。
(7)堅持有規律的QC培訓與教育。
(8)同時運用初級和高階統計技術。
(9)對不同層次的以及所有工業部門的QC進行評價,並使這種評價擴充套件到日本所有的工業和商業領域。
(10)政府的支援以及各種形式的全國性的QC宣傳活動,比如指定質量月,舉辦QC交流會以及成立QC迴圈監督部門。
石川圖
石川馨主張在全公司質量管理中運用統計技術,他把統計技術分為三類(初級、中級、高階),並且認為有90%到95%的問題用初級統計技術就可以解決,並不需要專業的知識。
石川圖是由石川馨於1943年提出的,也稱因果圖(C&E)或魚刺圖,是一種質量改進的基本工具,已經成為解決問題的一種系統方法。當要探究問題的深層原因時,可以用石川圖分析,透過頭腦風暴法獲得資訊,進而仔細地檢查所有的可能因素,直到找到質量問題產生的因果關係。
石川圖顯示了質量形成過程的深層觀點及其環境,它並不是一種真正的統計技術,但它可以幫助日本企業管理人員分析與其職責相關的質量問題。石川馨認為在製造業的整個服務流程中,下面的任何一個方面都可能導致質量問題的產生:程式、材料、人為因素、裝置、環境。除了可用於判斷個別因素對質量的影響外,石川圖還可以用於顯現各種因素之間的相關關係。這種技術與頭腦風暴法有很大的相容性,並且可以鼓勵大家共同參與以找到導致問題產生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