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
我的老婆是仙女 不良大小姐 世紀第一寵婚:老公深度吻 軍婚之這個殺手無節操 權少強愛,獨佔妻身 極品兵王鬧花都 重生之嫁狼不嫁郎 神兵天子 小富且安 絕世醜妃
第二十四 蔣幹盜書
“間諜”是指從事祕密偵探工作,從敵對方或競爭對手那裡刺探機密情報或是進行破壞活動,以此來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的情報工作人員。我國古代很早就重視對於間諜的利用,春秋著名軍事家孫武在總結前人作戰經驗的基礎上,對於“諜戰”做出了科學的判斷,認為將帥打仗必須事先了解敵方的情況,而要準確掌握敵方的情況,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經驗,“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並將間諜的有效使用看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基礎。同時,孫子還在其兵法著作中透過整整一章的篇幅系統地闡述了其“用間”的具體方法與策略,並且將間諜分為五種,即“因間”、“內間”、“死間”、“生間”、“反間”。而這五種間諜中,又以“反間”最為直接有效,是“五間併入”的基礎。那麼“反間”究竟是怎麼一種間諜或是用間手法呢?唐人杜牧曾對此進行過精闢的詮釋,即“敵有間來窺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賂誘之,反為我用;或佯為不覺,示以偽情而縱之,則敵人之間,反為我用也”。意思就是說,敵人有奸細來刺探,我方如果發覺,或者厚禮**,令其為我所用;或者假裝不知,縱容他,向其提供虛假情報,讓奸細成為一個有力的傳話筒,用於混淆對手的視聽,誤導對手的決斷。歷史上最早使用反間計的確切記載要追溯到戰國時期的齊將田單,其散佈“樂毅想在齊地稱王”的謠言,離間了樂毅與燕國新君的關係,瓦解燕軍軍心,最終以火牛陣大破燕軍,克復了齊國。自此之後,“反間計”作為兩軍作戰中最為有效的軟手段之一,被歷代軍事指揮者所喜愛,經典戰例層出不窮。但是若說起在老百姓心目中印象最為深刻的例子,恐怕還要說“群英會蔣幹盜書”的故事了。
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 第四十五回》中描寫:赤壁大戰前夕,曹操率領號稱的八十三萬大軍,準備渡過長江,佔據南方,統一華夏。當時,孫、劉雙方在魯肅和諸葛亮的撮合下決意聯合抗曹,但與曹軍相比兵力要少很多。然而,曹操的隊伍都由北方人組成,善於馬戰步戰,對於水戰並不熟悉。曹操在征服荊州時正好招降了兩員水軍將領蔡瑁和張允,此二人統領荊州水師多年,雖無太多驕人的戰績,但也算得上是水軍中的精英了,具有較為豐富的江河作戰經驗,假以時日,完全有能力為曹操訓練一支精銳的水軍,這就對於東吳的長江艦隊構成了很大的威脅。一次遭遇戰中,東吳主將周瑜見對岸曹軍在水中排陣,井井有條,十分在行,心中大驚,得知是蔡、張二人之功時,決意要除掉這兩個心腹大患。曹操一貫愛惜人才,其知道周瑜年輕有為,是個不世出的將才,很想將其招至自己麾下。曹營謀士蔣幹自稱與周瑜曾是同窗好友,願意替曹操過江勸降。曹操當即准許蔣幹過江說服周瑜。周瑜見蔣幹這個久已不見的老同學選擇這個**的時候來訪,對其來意也已大體明白了,決定將計就計,一個漂亮的“反間計”就開始。周瑜先是熱情款待蔣幹,酒席筵上,讓眾將作陪,炫耀武力,並規定只敘友情,不談軍事,堵住蔣幹之口。少頃,周瑜又佯裝大醉,約蔣幹周床共眠。蔣幹見周瑜不讓他提及勸降之事,心中不安,想到在曹營誇下的海口,急得一時間難以入睡。他悄悄下床,見周瑜案上有一封信,偷偷拆開一看,原來是蔡瑁、張允寫來,約定與周瑜裡應外合,擊敗曹操。這時,周瑜說著夢話,翻了翻身子,嚇得蔣幹連忙上床。過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要見周瑜,周瑜起身和來人談話,還裝作故意看看蔣幹是否睡熟。蔣幹裝作沉睡的樣子,只聽周瑜他們小聲談話,聽不清楚,只聽見提到蔡瑁、張允二人。於是蔣幹對蔡瑁、張允二人和周瑜裡應外合的計劃確認無疑,並連夜趕回曹營,讓曹操看了周瑜偽造的信件,曹操頓時火起,當即斬殺了蔡瑁、張允。等曹操冷靜下來,才知中了周瑜反間之計,但一切都太遲了。只得勉強任命于禁等不習水戰的本部將領臨時掌管水軍,至此曹軍水師再也難對東吳兵艦構成有效的威脅。
諳熟三國曆史的朋友都知道,“蔣幹盜書”只是一個羅貫中先生虛構的故事。但是,其中卻蘊含了“反間計”成功所需的主要因素,史實中嶽飛、皇太極等名將都曾成功使用過類似的方法輔助了正面戰場的作戰。因為間諜是己方獲取對手核心機密的最主要手段,影響著指揮者的戰略戰術決斷,左右著戰局的發展,故而,諜戰可謂是有別於正面作戰的第二戰場,具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在實戰當中,我們一方面應該注重自身情報人員的培養與滲透,獲取有利的情報,使我方臨戰時儘可能地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鑑於敵我雙方都會諜報人員的相互滲透,我方應儘早識別對方間諜,並適當地加以控制與利用,透過其散佈虛假情報、混淆對手視聽,誤導其判斷,進而為己方爭取時間獲得戰機。因此,孫武子的“反間”之計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諜戰策略,理應得到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