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共叔謀逆
警花吾妻 一杯羹 香閨 一等壞妃 唯吾獨行 拐個鬼夫暖被窩 夢魘奇緣 花開荼靡:甜愛 一個國民黨女兵的日記 體壇之召喚勐將
第三 共叔謀逆
?第三 共叔謀逆
春秋初年,鄭武公【1】之妻姜氏是申侯之女,其與武公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名曰寤生【2】,由於出生時難產,故招致姜氏的厭惡;然而,次子段【3】生得一表人才,而深得母親喜愛。姜氏曾多次勸武公立次子段為嗣,然而武公念及長幼有序、祖宗禮法,仍堅持立寤生為世子,同時為討姜氏開心,以重鎮共城作為段的食邑,因此,公子段又被成為“共叔”。武公死後,寤生即位作了鄭國的國君,也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鄭莊公。其母姜氏隨即要求莊公將京城封給共叔段,耐於母親情面,莊公只好答應。共叔段來到封邑後,私自招兵買馬,並託名外出涉獵,逐日出城訓練士卒,欲伺機與姜氏裡應外合篡奪大位。公子呂【4】發現後,立即將此事告知莊公,認為共叔內挾母后的寵愛,外恃京城的險固,早有篡逆之心,形勢已然危急。此時,莊公佯作不意,不予理會,但在私下裡卻開始了具有針對性的準備。在一切準備停當之後,莊公採取外鬆內緊的策略,假意入周,朝敬天子,誘使共叔段與姜氏謀逆,同時預伏甲兵於京城之外,趁共叔出城奪位之時,突然行動攻佔京城,並向城內百姓彰示共叔段的罪行,藉以獲得民眾的支援,進而出兵前後夾擊,平定叛亂。共叔段果然上當,被莊公擊敗,最終眾叛親離,只得自殺。
莊公之所以沒有在共叔段主動謀逆之前將其處置,主要就是因為其政敵不是別人,正是是自己的親弟弟。共叔雖然不尊臣道,但是畢竟尚未公然叛逆,莊公如若加誅,姜氏必然從中阻撓,事情未必能成,且徒惹他人議論,不惟不義,亦是不孝。故而,莊公暫時不予理睬,任其所為,彼果恃寵而驕,在莊公離國之時,公然反叛,證據確鑿,之後明正其罪,順利成章。透過此事不難看出,莊公料事如神,手段老練,真是會家不忙,一切盡在掌中。《韓非子》【5】講:“明主之道,虛靜為寶,虛靜無事,以暗現疵。”說的就是,聰明的君主不要輕易表現出自己的意願,否則其政敵更易進行掩飾,使其行動轉入地下,如此局面將難以控制。相反,君主應善於隱藏自身的意圖,長於忍耐,佯作不知不覺,才能更好地看清對手,正所謂“漠然無視而不視”,只有不經意的觀察,才能看清一切;同時君主也應善於隱蔽自身的行動,故作無所作為,給對手一定的空間,才能使對手放鬆戒備,這就是“淡然無為而無不為”,只有無法察覺的行動,方可一招制敵。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在*中隱忍待機是必須具備的素質,隱忍是為了使對手放鬆警惕,充分表演,以現其破綻,待時機成熟,即社會輿論和民心民意均傾向於自己時,果斷出手,一舉而定。
——————————
【1】鄭武公(?~前744年),姬姓,名掘突,春秋初年鄭國國君。周幽王被殺後,與秦、晉、衛三國聯軍擊退犬戎,受封卿士,留於洛陽執政。不久護送周平王遷都雒邑,受賞大片土地,使鄭國逐漸強盛,為莊公小霸奠定了基礎。
【2】鄭莊公(前757~前701),姬姓,名寤生,春秋初年鄭國國君,鄭武公之子。曾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亂,繼武公之後,為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為了削弱鄭的力量,分政於虢,任虢公忌父為右卿士,由鄭莊公為左卿士,於是周、鄭之間發生了矛盾,雙方互派人質。不久,周平王死去,繼之者周桓王打算讓虢公單獨執政,結果雙方發生爭執,前707年,周桓王罷了鄭莊公左卿士之職,鄭莊公進行報復,不去朝見周王。桓王率領蔡國、衛國、陳國三國之師伐鄭,戰於褥葛,被鄭軍打得大敗。前701年,鄭莊公召齊國、衛國、宋國會盟於惡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幾乎成為春秋初年的霸主。
【3】公叔段(生卒年不詳),鄭莊公同母弟,後謀奪君位,失敗後自殺。
【4】公子呂(生卒年不詳),春秋鄭莊公時期的鄭國大夫。
【5】韓非(約前281年~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韓非子》傳世。
作者題外話:“共叔謀逆”,已於2009年8月6日,經“草根博緣”圈子推薦至草根名博首頁“草根大講堂”欄目,飛刀在此感謝圈子、圈主和管理員姐姐的推薦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