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力
風流巫眼在都市 寵妻上天:豪門千金歸來 重生之藥香 傲視神皇 星宿傳說 無仙 帝鳳天下:彪悍太子妃 絕對暴力 月下燈 鳳凰霸權
控制力
控制力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
——孫子兵法 虛實篇
控制力是近來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用於指代人們對於競爭局面走勢的把握和駕馭能力,控制力強的一方在競爭中佔據主導,決定著博弈的程序;而控制力弱的一方則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對於局面只是盲從或被動適應,很難主動改變現狀。以圍棋為例,對弈雙方交替將白子和黑子布在棋格的交叉點上,力爭最大限度地控制地盤,以此限制對手的選擇,其基本主題是態勢上的包圍與反包圍,程序十分微妙,實質上就是一種棋手間局面控制力的爭奪。
通常來說,控制力的強弱主要由三個因素決定:實力、資訊和策略。實力,就是自身所具備各種力量的總和,大體可劃分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是決定競爭勝負的關鍵砝碼,也是控制力產生的根本源泉。資訊,是對於競爭環境、自身與對手情況的獲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名言就充分地體現了資訊的重要作用。隨著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等科技的發展,資訊的爭奪進入了更為深刻的層次,競爭中雙方圍繞爭取資訊的獲取權、控制權而進行的資訊戰日趨激烈。只有加強自身對關鍵資訊的獲取能力,限制對手的資訊獲取,才能談得上從容應對、爭取主動。策略,是人們以實力和資訊作為支點的謀劃與準備,使自身實力在最為合適的時空範圍內發揮決定性作用。只有將策略、實力與資訊有機地結合起來,才可形成強大的控制力量,在威懾對手的同時,左右著競爭格局的走向。
控制力理念並非一時突起的新興事物,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思想家孫武在其兵法中提出的“致人而不致於人”的重要軍事原則即是對控制力的最早詮釋,孫武將該原則視為兵家造勢的根本途徑,故而控制力也可認為是“勢”的外在表現。所謂“致人”,就是調動別人,即具有控制對手行動的能力;所謂“致於人”,就是被別人所調動,即缺乏控制力,喪失主動權,而處於被動地位。而攫取控制力的方法又可分為“欺敵誤敵”和“沖虛動敵”兩大類,通俗地講,即為“誘導”和“調動”,此二者共同目的就在於:使對手自身的最強實力無法在最佳時間、最佳地點進行爆發,而有利於我方的實力、時機和地利三要素的疊加,進而發揮出決定性作用,對競爭局面產生不可逆轉變。“欺敵誤敵”是以“詭詐”為基礎的謀略思路,著名的“詭道十二法”就是此類策略的代表,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前四法,以主動示形為主,使對手產生錯覺;而後八法,注重因敵變化,欺敵誤敵,從而到達“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目的,獲得競爭中的控制權。“沖虛動敵”即以害動敵,透過進攻對方的要害之處,強制調動對手,較“欺敵誤敵”可產生更為強大的控制力,居於更為優先的地位。“頓挫”是中國象棋對局中常常用到的一種技巧,是一種特殊的運子戰術,也是一種強制性的中間過度著法。即一方採用照將、要殺、捉吃等強制性手段,迫使對方進入不利於自己的局面或為己方贏得步數上的優勢。此著法正是將“沖虛動敵”的作戰策略靈活地運用於博弈之中。因此,我們要善於利用“誘導”和“調動”的兩大手段,或進取或過度,或直接或含蓄,不斷調動對手,使之處於被動地位,從而驅動競爭局面向著有利於我方的方向進行,這就是控制力的實際體現。
由於破壞因素的存在,在客觀上絕對的控制力是不存在的。破壞控制力的因素主要來源於人類主觀思維和客觀存在之間的分歧,如資訊的偏差、影響因素估計不足、偶然性等等。然而,克服這種種破壞因素的方法主要就是確保策略執行的快速、直接、隱祕。快速,即行動迅捷,兵貴神速是用兵征戰的通則,只有快捷有力的行動才是我們把優勢及時轉化為勝果、擴大己方整體優勢的根本保證。任何複雜的鬥爭和博弈,在某一瞬間都有可能變得簡單而又易於掌控,任何潛在和外在的力量在極短的時間內都很難發揮作用,這就是《易經》強調的“審時度勢、以剛決柔”的道理;直接,即切中要害,透過彼我利害條件的分析,找到更為準確的切入點,但求目的明確、一招制敵。正是因為直接,才能夠確保競爭局面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有利於我方的實質性改變;隱祕,即祕密突然,祕密和突然這兩個命題實際上是一體的,二者相得益彰,在彼我間產生一過性的資訊不對等,大大減弱對手對我方策略執行的干擾,排除偶然性影響,同時對對方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總之,控制力是一種面上的力度,既表現為對對手的壓迫力、牽制力和限制力,又是決定格局走向的把握力與驅動力。在競爭中,具有優勢的一方,往往應該首先依靠多重因素維繫原有博弈平衡,利用自身優勢,漸漸制約蠶食對手,逐步強化自身對局面的控制力;而不應將博弈的勝負決定於某一個因素或者某一次對抗,特別是某一雙方勢均力敵的因素或對抗上,因為這樣就使得博弈矛盾變得異常尖銳,偶然性的陡增將會導致局面的全面失控。相反,居於劣勢的一方,則需要適當捨棄眼前不必要的對抗,力爭選擇在自身優勢的元素上與對手對決,以點破面,瓦解對手的控制力,以圖開啟局面。因此,請您記住:就控制力來講,能否贏得競爭不在於採取攻勢還是守勢,而在於控制還是被控制。時局變幻,我方可以積極從容地調整策略,正是因為自己不受對方的牽制;對方不能採取對我方不利的變化,則是由於我方控制力制約了對方的策略選擇。凡事絕非越大越好,皆要把握好力度;真正的控制力不是將對手一味地壓制,而是使之為我們的意願而張弛。
【控制策略】
針對熟悉的領域,決策者在實力充足時,往往採取操縱經線和緯線的方式,對局面進行全面掌控;而在實力不足時,則需收縮戰線,對經緯的關鍵交點進行布控,進而統領全域性。針對不熟悉的領域,實力充足者,可優選重點經線或緯 線進行突破,之後逐步外延,影響全域性;而實力有限者,則應該在某一兩個點上匯聚力量,以點帶面,形成暈輪效應,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