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繁體版 第275章 齊頭並進

第275章 齊頭並進


妙手無雙 昊天至尊 絕世狂少 黑道英雄 一不小心愛上你 望穿秋水的愛戀 快樂仙皇 網遊之惡魔傳說 女配功德無量 我不可能喜歡你

第275章 齊頭並進

第275章 齊頭並進

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在新曆150年的最後一天,帝國陸戰隊依然發起了進軍加爾的作戰行動。

在同一天,丁鎮南在軍情局的協助下,在戴蒙德港召開了一次非常特殊的會議。

除了丁鎮南與軍情局派來的情報官員之外,來參加會議的全是梵羅人,準確的說是西孟邦的民間代表。

當然,這是官方的稱呼。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地方官員,以及在當地擁有話語權的部族領袖。

毫無疑問,這些民間代表全是大地主,或者大地主的代言人,很多家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年前。

嚴格說來,他們才是梵羅國的統治者。

用幾個德高望重的部族領袖的話來說,不管是瘸子,還是西洋人,都得透過他們來統治這片土地。

言外之意,梁夏帝國也一樣。

只是,他們也承認,現在的統治者是梁夏帝國,準確說是代表帝國的聯軍。

正是如此,丁鎮南對這些人並不客氣。

說是會議,更像在下達最後通牒。

關鍵只有一個:東方聯軍按照每人每月20千克的標準,向佔領區的民眾派發主糧,預設比例為10千克大米與10千克麵粉,不過可以按需求調整,而且是把糧食發給佔領區的地方政府或部族機構;對等條件是,地方政府與部族領袖得為管轄地區擔責,包括讓社會秩序恢復穩定。

如果地方政府或者部族領袖認為沒有這個能力,佔領軍自會另謀他選。

這裡面的關鍵,其實就是由地方自治政府或者部族機構來分派由佔領軍提供的,規模還非常可觀的賑災糧。

這每人每月20千克的標準,那是一點都不低!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等於把佔領區內的梵羅人養了起來。

不要忘了,即便在和平時期,向西孟邦這樣的產糧地區,底層貧民每月所消耗的主糧也沒有20千克。

那麼,有什麼理由拒絕?

正是如此,上百名來參會的部族領袖當即就答應了下來,不過也有一些部族領袖提出了其他要求。

最主要的要求,也就是保持地方武裝力量,即效忠於部族的民兵。

對此,丁鎮南沒有給予正面答覆,只是提到出於維護社會秩序的必要,暫時不會取締部族直接領導的地方武裝。

此外,准許由佔領軍控制的地方政府組建負責維持治安的準軍事力量。

顯然,在對待民兵的問題上,丁鎮南其實有點投鼠忌器。

從理想的一面來看,肯定得解散地方武裝。

只是,從現實的角度看,根本辦不到。

解散地方武裝,首先要做的就是收繳武器,尤其是戰亂當中,從軍隊裡流散出去的槍械等輕武器。

可惜的是,要想在戰爭時期收繳武器,簡直是痴人說夢。

不說別的,根本就沒人知道,在梵羅國境內到底有多少武器,尤其是那些從軍隊淘汰下來的舊式槍械。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梵羅國的槍械在300萬到800萬支之間。

顯然,這個估計資料就很不靠譜。

300萬的最低估值,主要依據是梵羅正規軍與準軍事力量的規模,即只考慮了處於裝備與使用狀態的槍械。而800萬的最大估值,是把過去使用的,也就是已經退役,原本應該處理掉的槍械也算了進去。

不過,這還非常的保守。

關鍵就是,軍情局只統計了梵羅國獨立建國之後生產採購的槍械,沒有把獨立之前的槍械也算上。

此外,在兩次南方次大陸戰爭中,梵羅國透過祕密渠道進口了很多輕武器,而且沒辦法統計。這些輕武器,有不少在兩次南方次大陸期間流散,就算有一些已經報廢,可是大部分都儲存了下來。

要說的話,梵羅國境內的槍械保有量,很有可能在1000萬左右,而且大部分在各地的部族手裡。

當然,主要是各種在第二次全球大戰期間生產的半自動步槍,甚至有一些是百年之前的栓動步槍。

雖然這些槍械都很落後,不要說效能,很多甚至沒辦法正常使用,但是在民兵等地方武裝力量的手裡,仍然有巨大威脅。換個角度看,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地方政府與部族領袖肯定不願交出武器。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沒強求。

關鍵還有,丁鎮南親自出面跟地方自治政府與部族領袖會談,為的是解決當前最嚴重的問題。

必須得說,這也是丁鎮南聰明的地方。

用原本就計劃用來賑濟饑民的糧食收買了地方勢力,讓地方勢力維持秩序,等於把聯軍從治安戰當中解救了出來。

最為重要的是,不需要聯軍扮演惡人。

顯然,每月最多提供20萬噸的糧食,就收購收買西孟邦的部族,讓1億梵羅人不再跟聯軍為敵。

這個代價,完全能接受。

其實,按周湧濤的安排,只要每年用在佔領區的糧食不超過500萬噸,就不需要向帝國當局請示。

這些糧食能不能分到饑民的手裡,丁鎮南就沒法保證了,後者說無能為力。

至於實施效果,那還不好說。

相對而言,前線的作戰行動反到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按照丁鎮南的部署,陸戰隊兵分兩路。

第五陸戰師從戴蒙德港北上,在第十二陸戰師的支援下,以快速突擊部隊為主,向加登裡奇推進。

這座城市在加爾的南面,其實是加爾的衛星城。

此外,加爾的國際機場就在加登裡奇郊外。

雖然丁鎮南沒有指望過空運,畢竟空軍的主力放在西邊,而且李天凌坐鎮,肯定得全力以赴的支援第二十四機步師作戰,但是在拿下加爾國際機場之後,就能利用已經動員起來的民航力量。

要說的話,達到了3萬架的民航客機與接近1萬架的民用運輸機,一直都是帝國軍用航空的戰略後備力量。

一直以來,帝國都非常重視民用航空,也就跟戰爭有關!

在30多年前,也就是第一代噴氣式民航客機誕生之後,帝國論議兩院就以“安全”的名義,通過了一項很有針對性的法案,要求航空公司保留20的備用飛機,準確說是確保機隊有20冗餘。新八一中文網首發

這項法案至今有效,只是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比如主要針對航程超過5000千米,起飛重量超過100噸,載客量超過150人的大型客機,以及對部分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差的航空公司降低標準。

要往根本上講,帝國當局一直就把民航當成戰略預備隊。

當然,民航確實擁有極強的軍事價值。

不說別的,任何一架民航客機都可以用來運送作戰人員,而且都能夠利用貨艙運送單兵武器裝備。如果是大型貨機,可以直接運送標準尺寸的貨盤,在進行簡單準備之後就能運送軍用貨盤。

關鍵還有,民用飛機的使用與維護成本比軍用運輸機低得多。

當然,保有量還非常的巨大。

相對而言,大型民用飛機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對起降場地有較高要求,一般都只能在正規的機場起降。

為此,作戰使用也就受到了嚴格限制。

此外還有,大量徵用民航客機必然會對國內的航運市場產生影響,進而會對帝國民眾的工作生活,甚至是社會經濟產生影響。結果是,在沒有進行全面戰爭動員的情況下,帝國當局一般不願意大規模的徵用民間力量,尤其是民航客機類,跟民眾日常生活與社會經濟執行息息相關的基礎裝置。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還沒到那一步。

正是如此,大戰爆發幾個月,帝國當局一直沒有下令在民航系統進行動員,更別說大規模的徵用民航客機。

在此之前,也就是應大陸戰場的需要徵用了1000多架客機,向前線運送作戰人員。

相對而言,徵用的物件主要是民用運輸機。

只是在大陸戰場上,就有大約1500架由空軍徵用,專門負責向前線,準確說是靠近前線的後方機場運送作戰物資的大型民用運輸機,而且隨著帝國國內進行的調整,投入軍用的民用運輸機一直在增長。

當然,這也跟民用運輸機的產能增強有關。

相對而言,徵用民用運輸機所產生的影響,要比徵用民用客機小得多,畢竟空運在社會物流總量中佔的比重非常小。

正是如此,在丁鎮南擬定的計劃當中,空運佔了很大的比重。

當然,肯定是以民用運輸機為主。

其實,這也是必須得奪取加登裡奇的原因。

只有拿下加爾國際機場,才能利用民用運輸機。

在此之前,能夠動用的,就只是由空軍提供的幾百架戰術運輸機。

受野戰機場的限制,這些部署在斯蘭的戰術運輸機就算全力出動,能夠提供的運力也很有限。

再說,陸戰隊搶修野戰機場,也不是為了空運。

按照作戰部署,其實是在陸戰隊控制港口之後,用來部署前線航空兵,以此替代艦載航空兵。

至於空運,還是得依靠機場。

正是如此,在所有的作戰計劃中,第五陸戰師的主要任務全都是攻打加登裡奇,確保能一舉拿下加爾國際機場。

另外一路,則是從坎寧港出發的第十三陸戰師。

按照丁鎮南的安排,第十三陸戰師將直奔加爾。只不過,初期的任務是掩護第五陸戰師攻打加登裡奇。

這裡,不止是為了加爾國際機場。

因別第五陸戰師率先在戴蒙德港登陸,而且晚了幾天才去攻打坎寧港,所以守衛加爾的梵軍已經做了調整,也就是把重點放在了加登裡奇,迎戰來自戴蒙德港的聯軍,守衛加爾的兵力反到不多。

結果就是,等陸戰隊拿下坎寧港,梵軍才猛然反應過來。

只是,在此後幾天裡面,因為受到高強度轟炸,梵軍沒有積極的調整防禦部署,主力部隊依然在加爾西南。

正是如此,才需要第十三陸戰師從坎寧港北上。

雖然以具體的情況而言,梵軍未必會給第五陸戰師製造麻煩,但是在指揮層面,必須考慮到極端情況。這就是,梵軍很有可能會在守不住的情況下破壞機場,甚至在機場裡面埋設地雷。

其實,只要徹底的破壞跑道就足夠了。

顯然,就算是發起空中突擊,也未必能夠趕在梵軍動手之前拿下機場,反到有可能刺激梵軍,讓梵軍動手破壞機場。

那麼,就只能設法欺騙梵軍。

這就是第十三陸戰師直接北上攻打加爾的主要原因。

說得簡單一點,也就是冒充主力,讓梵軍相信,聯軍依託坎寧港作戰,不需要奪取國際機場,或者說不會以奪取國際機場為主要目的。即便沒辦法迫使梵軍調整部署,也肯定能夠分散梵軍的注意力。

這樣一來,第五陸戰師就有機會拿下國際機場。

要說的話,第十三陸戰師確實具備充當主力的資本。

前面已經提到,第十三陸戰師的主戰裝備全都來自國內,其中包括幾百輛連第五陸戰師都沒有的zt99bl。

當然,不止是裝備。

兵力方面,從坎寧港出發北上的官兵超過13000人,戴蒙德港這邊才1000人,而且有大約6000名官兵來自第十二陸戰師。嚴格說,第五陸戰師只派了一個加強團,充當突擊部隊的先鋒。

可見,不管是主戰裝備,還是說兵力規模,第十三陸戰師更像是主力。

不過,有點多此一舉的味道。

先不說梵軍會不會上當,以梵軍那點偵查手段,根本不可能及時的掌握兩支突擊部隊的具體情況。

當然,就算掌握了,梵軍也未必會積極的採取行動。

按之前的交戰情況,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就是梵軍按兵不動。準確說,其實是放棄抵抗。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手機端:https:/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新曆151年1月1日的凌晨,第十三陸戰師的先頭部隊就到達了加爾郊外。

雖然遭到梵軍阻擊,但是戰鬥算不上激烈。在粉碎了梵軍的反擊行動之後,第十三陸戰師暫時留在了城外。

與以往的攻城作戰一樣,在攻入城區之前得控制城外的交通要道,完成對城區的封鎖與包圍。

只是,對加爾這種特大城市,封鎖與包圍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約幾個小時之後,第五陸戰師到達加登裡奇郊外。

在完成包圍與封鎖之後,準確說是等到第十二陸戰師的作戰部隊跟上,第五陸戰師的先頭部隊開始向機場推進。

到了當天傍晚,第五陸戰師到達加爾國際機場附近。

與預測的一樣,守衛機場的梵軍根本沒有進行積極抵抗,在陸戰隊發起攻擊之後就繳械投降。

結果就是,在當天晚上,第一批民用運輸機就飛了過來。

此外,攻打加爾的作戰行動也在當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