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拾玖投軍狀
我的大小女友 風靡異界 背靠上仙好乘涼 至尊劍皇 寵妃:傾世召喚師 刑屍問罪 守護甜心之光明鑽石 迷惑可愛王子 劍·諜 獨寵代嫁王妃
貳拾玖投軍狀
[貳拾玖] 投軍狀
“九兒,你如何來的?我送你回去……”小五不忍韓九兒在雨中久立,更擔心她孤身獨行,路上不安全。
“管家在官道上等我,哥哥將我送到那裡即可。”韓九兒從未有過這一刻的幸福與滿足,終於掏出了木轂轆的心裡話,管他今生來生,她終是他的人了。
“五哥,你儘管送九兒姐,俺在這裡守侯。”嶽楚忍不住成全兩人,喊了一聲,卻一不留神暴露自己聽到了兩人的對話。
“這丫頭……”小五鬧個大紅臉,竟有種做賊被捉的心虛。
韓九兒也是滿面羞紅,卻比小五鎮定,轉而落落大方地衝嶽楚一笑:“么妹,後會有期。”
說也奇了,連綿不絕的小雨就在那一刻停歇,久違的太陽從雲層中探出頭來,天邊現出一道七彩絢爛的彩虹,翠綠大地上的三個人影,沐浴在新鮮的陽光中,那種美好的心情俱是前所未有。
當小五送了韓九兒回來,見留在原地的嶽楚露出古怪的笑容,不由囁嚅道:“么妹,幫為兄一個忙,今rì之事,萬不可告之任何人。”
“曉得,尤其是阿嫂,對不?”嶽楚促狹地眨眨眼,卻提出條件,“也無不可,卻要答應小妹三件事。”
“只要我能做到,一定照辦!”小五雖然自覺無愧於天地,卻怕么妹口無遮攔,壞了韓九兒的清譽,沒口答應。
“五哥,小妹怎會為難你,自然都是你輕易能做的。”嶽楚頑皮一笑,“第一件麼,就是將你和九兒姐之間的事,原原本本地講給俺聽。第二件麼,俺要學你的那個熊形散手。至於第三件麼,先寄在那兒,等俺想好了再告訴你。”
“啊?”小五又是一陣撓頭,第一件事自然不難,他和韓九兒之間光明磊落,並無任何不可告人之事。第二件事卻有些犯難,熊形散手出手狠辣,一招致命,一個女兒家學,未免霸道。還有個甚麼沒想好的第三件事,天知道小妮子以後又冒出什麼鬼點子?
“還要考慮麼?小妹也要考慮考慮了,是先跟阿嫂說還是先跟大娘說。”嶽楚故意威脅。
“好、好,為兄答應就是!”岳飛沒轍了,連連點頭。
宣和六年夏秋之交,暴雨頻降,河北、京東等地發生水災,衝屋毀田,大量百姓流離失所。湯yīn縣也不例外,孝悌裡一帶因地勢較高,民居雖得以倖免,莊稼卻被淹毀,岳家的生活也一時陷於困頓。同縣的王貴、徐慶兩家也好不到哪去,只有客居於此、孑然一身的張憲無牽無掛。
眼看冬季來臨,rì子更加艱窘。四兄弟便聚到岳家,商討出路。
此時小五已守孝期滿,那一顆韜隱已久的壯心再次勃發:“不如投軍去。”
王貴、徐慶和張憲三人相視一眼,一齊笑將起來,英雄所見略同:“正有此意!”
接下來,四兄弟便商議具體投軍事宜。原來朝廷每逢災年,便在災區大量招兵,以民不聊生,不收為兵,則恐為盜。相州亦有投軍點,正是“樹起招軍旗,自有吃糧人”。
“賢弟只管拿主意!”王貴雖然年齡最長,卻自“敢戰士”時起,便以小五為主。
“聽哥哥的!”徐慶和張憲也無二話,惟小五馬首是瞻。
“自然投充‘效用士’!”小五依稀恢復了當rì嶽隊官的風采。
宋代招兵,又稱“照刺”,只因當兵者要在臉部、手臂或手背上刺字,標名所部軍號及個人身份。而刺面則是恥辱之記,只有罪囚、奴婢、官匠和兵卒才有,目的是防止逃亡,一旦刺上,終身難褪。因此,宋人當兵並不是什麼光彩事,甚至稱得上是一種卑賤的職業,有謂“行伍賤隸”。小五當rì應徵的鄉兵和應募的敢戰士,因不在宋軍正式編制,故免於刺字。一旦正式投軍,卻是逃不過的。但是,如果投軍者武藝超群,投充相對高階的“效用士”,不僅可避免在面部刺字,而且軍俸也高。
四兄弟商定好,便跟各自家人知會。姚氏跟亡夫嶽和不同,對五郎的決定大力支援,卻把小六和嶽楚兩個,羨慕中帶著有不捨,一個盼自己早些長大,一個恨不得變做男子,只求跟五哥一道從戎。
到了出發的rì子,大清早,四兄弟在官道上會合,俱是灰麻布武士短袍,以橫笄束髮,惟獨頭上繫了不同sè的條帶,謂之“抹額”,乃武士專用,民間舉義的“紅巾兒”亦來源於此。再看各自坐騎,小五騎的是白馬,王貴騎的是黃馬,張憲騎的是黑馬,徐慶則騎著一匹棗紅馬,跟他的紅臉相得益彰。眾人各背弓箭,長兵器都是掛在鞍前的得勝鉤上,也只有徐慶的雙錘是左右掛在鞍後。
四兄弟相顧莞爾,意氣風發,在官道上打馬競奔,往州治安陽縣而去,只用了一個時辰,便到了州城。
再次踏上熟悉的街道,小五心中自有一番感慨,湯yīn和安陽雖然相隔不遠,他竟是多年未到,其中原由,自不待說,不免想到那個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的人兒,一時茫然若失。
忽聽得遠處鑼鼓喧天,好不熱鬧,年紀最少的徐慶嚷道:“哥哥們,恁巧!俺們剛到,招軍鼓便響了。”
四兄弟循聲而去,乃是新闢的一座小校場,但見轅門外高高豎起一面招軍大旗,旗下是個土臺,臺上置一大案,案後坐著一個眉眼懶散的將官,一隊同樣不甚jīng神計程車卒在臺下jǐng戒。周圍人頭攢動,卻如趕集一般,多為面有菜sè的災民,不乏遊手好閒的無賴潑皮,倒也有四兄弟這般人馬壯sè的豪傑。
一個拎鑼計程車卒走上臺,先敲一聲鑼,示意臺下安靜,然後吆喝道:“都監有令,爾等投步軍司的走轅門右側過梃,投馬軍司的走轅門左側過梃,不要擠,一一經過。”
士卒話音一落,轅門外的投軍者大半都擠到轅門右側,畢竟當步卒的要求低些。另一小半則排到了轅門左側,有自帶馬匹的,也有步行而來的,四兄弟自然要當騎兵,便下鞍牽馬,排在了最後。
熙熙攘攘了半天,方輪到四兄弟過梃。所謂過梃,乃宋軍招兵的第一關,即用刻著尺寸的木梃丈量被投軍者的身高,達到規定尺寸才能透過。
一量之下,王貴最矮,五尺五寸。小五五尺六寸,比結婚時長了一寸。徐慶和小五一樣高,都是五尺六寸。張憲最高,五尺七寸。古人所謂的“七尺男兒”,乃是秦漢時的尺度,相當於宋時的五尺五寸,四兄弟都過了七尺男兒的標準。
過了第一關,四兄弟進得小校場,雖是嚴冬,裡面卻是熱氣騰騰,一個個投軍者正在奔跑跳躍,有些為顯其能,脫去外袍,jīng赤上身,露出強健肌肉,呼喝有力。
一個打著哈欠的地方小吏走過來問:“這幾個漢子,yù投何軍?”
“‘效用士’!”小五昂然做答。
“今rì真稀奇了,又有幾個投‘效用士’!陳教頭,快快考教吧。”小吏驚奇叫道,顯然敢投“效用士”的一向不多。
“想吃效用俸的,都往這邊來!”校場那頭傳來渾厚敞亮的一聲,距離遠在百步之外,此人端的中氣十足。
四兄弟心頭一jǐng,這個陳教頭是個有貨的,忙牽著馬繞過一干投軍者,到了那頭,卻是另有天地,一條寬闊的跑馬槽逶迤方圓,壕溝、土堆散佈其中,正有十幾個騎馬的投軍者在馳騁演試,原來在此處考教騎兵。
邊上立著一個身著戎服、手持大槍的中年漢子,面目清矍,短鬚遒勁,氣宇軒昂,應是陳教頭了,他注目著場中的試騎者,看也不看四兄弟,就喝令道:“爾等四人,也去跑一圈。”
四兄弟不敢怠慢,翻身上馬,上了跑馬槽,自帶馬匹的好處顯出來,四人輕輕鬆鬆,跨越壕溝、躍過土堆,策馬跑了一圈,便加入一群試騎完畢的投軍者中。
“嶽隊官、嶽隊官……”人群中冒出幾聲喊,語氣俱是相當激動。
“啊?是你們……”小五意外地看過去,竟是趙鬍子等幾個“敢戰士”舊部,心頭一熱,這麼巧?
“哥哥,趙兄他們早想追隨你,便和王大哥約好,特意給你個驚喜。”徐慶擠擠眼,點破了小五的疑問。
“爾等聽好,墜馬的退下,沒墜馬的可去填投軍狀,投‘效用’的留下來。”陳教頭對記錄的小吏吩咐幾句,便宣佈結果。
那一群投軍者隨之散開,過關的興高采烈去填投軍狀,被淘汰的無jīng打采地走向轅門,只剩下十幾個投“效用士”者站在原地,卻有一半是小五帶出的“敢戰士”。
陳教頭握著大槍慢慢踱過來,掃視著這十幾人,氣勢逼人地教訓道:“‘效用’乃是正面接敵的猛士,爾等有何能耐,也敢吃大俸?也罷,爾等不拘兵器,只要能擋某三槍而不落馬者,便是過了!”
“呸,他才吃大糞呢。”徐慶沒聽明白,低低迴了一句。
“賢弟,休得胡說。”小五忙壓聲提醒,又感好笑。
“這下壞了,陳教頭便是一縣無敵的神槍陳廣,我等如何擋他三槍……”幾乎同時,小五的身側響起一陣竊竊私語,也虧他們,才將徐慶的話蓋住。
陳教頭把這些敬畏的話兒收在耳中,甚感受用,表情越發倨傲。小五亦聽過陳廣的大名,眉頭一皺,若是他真如傳言般厲害,這三槍卻不好擋,因為只能抵擋不能還手,也不能躲避,或許自己還有點把握,這班手足只怕難以過關了。
“哼,這般討巧!便是讓我刺上三槍,憑誰也要落馬!”眾人中卻冒出一個清朗的冷笑,並無掩飾,故意要陳教頭聽到。
“是哪個?給某站出來!報上名!”陳教頭聽得分明,麵皮紫脹,短鬚倒豎,當真氣得夠戧。
“本鄉本土人氏,楊再興是也!”眾人中昂首步出一個黑袍少年,劍鋒眉,刀削麵,鷹勾鼻,頭上繫了根紅“抹額”,俊挺中透著桀驁不馴,那一雙略顯秀氣的雙眼睨著陳教頭,滿是置疑。
端的好人材!小五頓生惺惺相惜之心,他也是不畏權貴的,若非xìng格逐漸成熟沉毅,又有一班手足追隨,早已跳出來提出異議。
王貴則直搖頭,這個小子未免太率xìng,得罪了考官,不是自找苦吃麼,即便能過關也不讓你過矣。
“楊再興?好、好!本教頭便第一個考教你!”陳教頭耍出威風,牽過一匹馬,翻身騎上,大槍一抖,“且吃某三槍再說!”
“又待如何?”楊再興凜然不懼,嘴裡打個呼哨,“嘚嘚嘚”,一匹白馬便奔過來,毛sè比小五的小白馬略雜些,也是相當神駿。
楊再興卻不踩鐙,只用手在鞍上一拍,身子一躍而起,已穩穩地坐於馬上,有人偷偷喝彩,陳教頭則撇撇嘴:“花架子,上不得陣的,取兵器!”
“陳教頭,請!”楊再興取槍在手,竟也是鐵槍,只是槍頸比小五的鐵槍多了一叢赤紅的纓穗,他一洗方才的不羈,抱拳一禮,乃是尊重對手的武者風範。
“小子,現在曉得怕了,看槍!”陳教頭卻會錯意,賣弄地雙臂一振,將槍頭抖出萬多梅花來,令人眼花繚亂,贏得一片驚歎。
原來陳教頭才是個花架子,小五心中卻大大地鬆口氣,一邊看一邊對王貴低語:“轉告眾家兄弟,待會兒不看槍頭,只看陳教頭右手,右手指哪,便擋哪。”
“這般輕巧?”王貴詫異道,場上的形勢則驗證了小五的話。
只見陳教頭花哨百端,連戳帶搗地扎出三槍,其實倒有五六槍,俱被楊再興以不變應萬變,一一格擋,不要說落馬了,連馬蹄兒都未挪動半分。旁觀者叫好連連,再無顧忌。
陳教頭卻老著臉,自己找臺階下:“原來小壯士使的是楊家槍,莫怪敢誇海口!”
“楊家槍,難道楊小哥是楊老令公的後人?難怪了,難怪了……”眾人議論紛紛。
“是麼,我尚未出槍,陳教頭倒先看出了。”楊再興不置可否,微微一笑,“既是如此,且吃我一槍吧。”
楊再興嘴裡說著,手中鐵槍便樸實無華地直直一戳,去勢不緊不慢,唯一有異尋常的是那紅纓兒居然無風而起。
陳教頭看著槍頭遞過來,臉sè一變,“啊也”一聲,竟翻身載下馬來,又一個懶驢打滾爬起來,灰塵滿身,大叫道:“反了、反了!竟敢謀害考官……”
觀戰的眾人忍不住想笑,卻無人笑得出來,因為大家都看得清楚,楊再興的槍只遞了一半便停下來,連衣角都沒碰到,陳教頭卻自己掉下馬來,委實匪夷所思。
記錄的小吏卻是公道人,提醒道:“陳教頭,他的槍還沒靠近你呢。”
“哦,是這樣?那本教頭怎麼墜馬了?妖術,一定是妖術,快將這妖人趕出場去。”陳教頭兩眼一翻,惱羞成怒。
“這樣的考官,小爺還懶得投軍呢!”楊再興鏗鏘擲下這一句,一拍馬,徑直去了。
小五暗道一聲可惜,這樣一個為將之才,卻被這樣一個花槍考官給攆跑了,官軍如何壯大?楊再興那一槍也只有他看得明白,槍勢如虹,就如當rì在北國所遇的瘋羆,散發出一股殺氣,而陳教頭則如受驚的小獸,摔下馬來純是自我保護的本能反應。小五自忖自己的槍法遠未達到這等境界,楊再興的年紀比他只小不大,卻不知是如何練成的,莫非真是楊老令公的後人,才繼承了百戰jīng粹的揚家槍法。
或許真被楊再興那一槍嚇破了膽,在接下來的考教中,陳教頭一直心神不寧,這一干“效用士”的投軍者,十之仈jiǔ過了關,填了投軍狀。小五也第一次披上幾曾羨慕的緋紅戰袍,正式成為大宋官軍的一員。
十幾個新“效用士”,換上新軍服,領了頭一份軍俸,再一起來到刺字棚下,由刺匠按花名冊在虎口刺上“平定軍廣銳軍效用”幾個小字,乃是被分撥到河東路平定軍的屯駐禁軍——廣銳軍旗下。
出了小校場,這班新舊同袍便找了一家茶酒店,搭夥會食,當上不用刺面的“效用士”,不亞於書生中了貢士,個個喜氣洋洋,店主也識趣地送了一罈酒。
趙鬍子等幾個“敢戰士”舊部對小五口口聲聲“嶽隊官”,勾得幾個新同袍直問緣由,王貴、徐慶和張憲三人有心樹立小五的威望,便將攻燕之戰又講了一通,這一下,也由不得小五不做個隱然頭領了。
然後,眾人各自回家,收拾行裝,攜家帶小,準備啟程。原來按大宋募兵制,軍眷可以隨軍,軍隊不僅養兵,連士卒的妻兒也一併贍養。
這時,岳家上下最高興的,莫過於小五的渾家劉荔,一直cāo持大家庭內事、不勝辛苦的她,終於又可以過上輕鬆的小家生活。而小五,也由此向生平的大志邁出堅實的一小步。